甘谷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董志新 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 l iday,含有神圣 (ho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 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 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 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 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 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 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 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 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 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 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 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緣分?在我 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緣”,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 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緣”字:相互关联 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 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 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 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 竹节 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 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 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 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 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
甘谷一中 2011-2012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董志新 全卷满分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liday,含有神圣 (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 象生动。2005 年 11 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 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 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 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 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 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 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 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 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 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 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 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 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 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 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 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 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 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 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 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 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 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
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 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 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选自《翁敏华教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讲演》有删减) 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 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 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 “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2.文章对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B.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C.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D.西方派定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作为节日,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和我国的岁时 节日都强调节物。 3.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 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 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 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 统节日的特性。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威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 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 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夭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 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 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
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 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 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选自《翁敏华教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讲演》有删减) 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 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 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 “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 ‘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2.文章对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B.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C.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D.西方派定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作为节日,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和我国的岁时 节日都强调节物。 3.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 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 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 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 统节日的特性。 二、古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4-7 题。(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 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 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 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 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
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 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 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 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夭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 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①捧诏涕泣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 拜,不拜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 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 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 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 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翻译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8.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 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6分) 9.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 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 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 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 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 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 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 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 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 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翻译: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 8. 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 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6 分) 9.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 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2)人身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4)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文/刘斌) (1)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 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思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 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2)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3)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 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 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 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4)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 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 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 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 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 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 告慰友朋。” (5)《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 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 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 际是一致的。 (6)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 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 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1929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 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 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2年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6 分) (1) ,水面清圆, 。 (周邦彦《苏幕遮》) (2)人身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 ,惟有幽人自来去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文/刘斌) ⑴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 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 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 ⑵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⑶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 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 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 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⑷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 20 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 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 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 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 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 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 告慰友朋。” ⑸《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 20 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 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 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 际是一致的。 ⑹1913 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 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 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1929 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 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 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2 年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 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 三在戊戍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1937 年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 1929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 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 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酲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 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8}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1927年,王国 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 贯穿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 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 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 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9)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 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 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 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于是从1927年开始之后的50多年间,他 始终洋溢着“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 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 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 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⑩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 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陈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 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 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 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 者所宏扬 (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1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己 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B.“…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从 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 C.把“碑铭”和“挽联序”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独立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 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⑺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 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1937 年 7 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 1929 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 1964 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 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 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 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⑻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1927 年,王国 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 贯穿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 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 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 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⑼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 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 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 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于是从 1927 年开始之后的 50 多年间,他 始终洋溢着“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 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 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 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⑽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 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陈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 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 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 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 者所宏扬。 (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1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 分) ( ) A.“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己 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B.“……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从 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 C.把“碑铭”和“挽联序”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独立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 与日月星争辉。 D.1929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 欲死。”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E.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 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境分不开。 12、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 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13、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6 分) 14、文章结尾说“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 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分) 第工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修葺(qi)芳馨(xin)奇葩(ba)喷薄出之(bo) B.踯躅(zhu 摇曳(y) 国殇( shang)鼎铛玉石( cheng) C.诡谲(ue)怆然( chuang)窥视(ku) 羁旅情怀(j) D.霰雪(xian)聒噪(gu)戏谑(nue)沽名钓誉(gu) 16.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 圆明园 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 座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 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 B.修缮保存崭新不但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 D.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 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神五”至“神八”号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 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 与日月星争辉。 D.1929 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 欲死。”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E.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 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境分不开。 12、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 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 分) 13、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6 分) 14、文章结尾说“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 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 修葺.(qì) 芳馨.(xīn) 奇葩.(bā) 喷薄.出之(bó) B. 踯躅.(zhú) 摇曳.(yì) 国殇.(shāng) 鼎铛.玉石(chēng) C. 诡谲.(jué) 怆.然(chuàng) 窥.视(kuī) 羁.旅情怀(jī) D. 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沽.名钓誉(gū) 16.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不管是 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 。圆明园 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 座 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 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 保存 崭新 不是/而是 B.修缮 保存 崭新 不但/而且 C.修缮 保管 时新 不是/而是 D.修造 保管 时新 不但/而且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 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神五”至“神八”号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 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
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 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18.下面是某学校对500名学生关于所喜爱的运动进行调查的统计表,请读表回答问题。(5 分) 运动项目篮球 羽毛球 足球 乒乓球 其他 28% 18% 30% 请根据表中内容评价这所学校的学生对运动喜爱的情况,并对该校的体育运动提出有针 对性的建议。要求字数在5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19.简要阐释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60字以内),并为漫画拟一个标题(10字以内,不能以 “无题”为题)。(6分) (1)含义阐释 (4分) (2)标题 (2分) 六、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是最脆弱的动物,在心底最深处是条河流,轻轻一碰,就会决堤,那奔涌而出的就 是眼泪,或喜或悲,或乐或哀…… 每一滴眼泪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滴眼泪都是一首诗歌,每一滴眼泪都有一段情思, 人沉迷,让人陶醉,让人喜极而泣,或者痛哭悲啼· 美国作家奧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悆益温厚。 我国散文作家冰心也说: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请根据自己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 外),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1.AD(5分,答对一点3分,两点5分 16.B(修缮:修理,多用于建筑物:修造:建造,语意与“重建″交叉;保存:使事物、性 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或不发生变化:保管:保藏和管理,如保管书籍:崭新: 极新:时新:某一时期最新的,多指服装样式: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 列关系。)(3分)
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 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18.下面是某学校对 500 名学生关于所喜爱的运动进行调查的统计表,请读表回答问题。(5 分) 运动项目 篮球 羽毛球 足球 乒乓球 其他 百分比 19% 28% 18% 30% 5% 请根据表中内容评价这所学校的学生对运动喜爱的情况,并对该校的体育运动提出有针 对性的建议。要求字数在 50 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19.简要阐释下面这幅漫画的含义(60 字以内),并为漫画拟一个标题(10 字以内,不能以 “无题”为题)。(6 分) (1)含义阐释: (4 分) (2)标题: (2 分) 六、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是最脆弱的动物,在心底最深处是条河流,轻轻一碰,就会决堤,那奔涌而出的就 是眼泪,或喜或悲,或乐或哀…… 每一滴眼泪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滴眼泪都是一首诗歌,每一滴眼泪都有一段情思,让 人沉迷,让人陶醉,让人喜极而泣,或者痛哭悲啼…… 美国作家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我国散文作家冰心也说: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请根据自己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 外),800 字以上 参考答案 11. AD(5 分,答对一点 3 分,两点 5 分) 16.B(修缮:修理,多用于建筑物;修造:建造,语意与“重建”交叉;保存:使事物、性 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或不发生变化;保管:保藏和管理,如保管书籍;崭新: 极新;时新:某一时期最新的,多指服装样式;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 列关系。)(3 分)
17.A(B项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D搭配不 当,删去“的寿命”。)(3分) 18.学生偏爱球类运动,而忽视其他体育运动。学校应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向多元化发展。 (评价3分,应包括对球类运动和其他体育运动的看法:建议2分,应针对“其他”百分比小 的现象提出;语言简明连贯1分)(6分) 19.(1)阐释含义要包含“学生”“电脑”“时间”等要点,3分 (2)示例:“消费”“吞噬”。(3分 参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 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威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 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 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 竭尽全力。”威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 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 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 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 ,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
17.A(B 项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 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D 搭配不 当,删去“的寿命”。)(3 分) 18.学生偏爱球类运动,而忽视其他体育运动。学校应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向多元化发展。 (评价 3 分,应包括对球类运动和其他体育运动的看法;建议 2 分,应针对“其他”百分比小 的现象提出;语言简明连贯 1 分)(6 分) 19.(1)阐释含义要包含“学生”“电脑”“时间”等要点,3 分。 (2)示例:“消费”“吞噬”。(3 分) 20.参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 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 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 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 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 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 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 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 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