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Joumal of A nhui a gri. Sci.2007,35(5):1312,1326 责任编辑朱卯芬责任校对左佳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 朱河水,刘记强,杨国宇*,仝千秋,张代(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 摘要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目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微生物;植物 中图分类号Q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7-6612007)05-01312-01 A pplication ofP rotop last Fusion T echnobg ZHU He-shuietal College ofA n im alH usbandry and V eterinary, H enan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Zhengzhou, H enan 450002 Abstract O peration of protop ast fusion technobgy in agricultur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pp lication of potop last fusion technobgy to heredity and breed ing in m icrobe and plantwas also elaborated. K ey words Protop last; Fusion: M icrobe: Plant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基因重行原生质体融合,构建了多功能工程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 组技术的一部分。它通过一定的理化条件处理,使外源目的有拮抗作用,对小菜蛾的校正杀虫效率在59%以上,并具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得以表达,以期使得受体细胞在原有有内生定殖能力B 性状的基础上,获得所需的新的特殊性状 3在防治动物疾病方面的应用丁伯良等在0MP分型 1原生质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 和0抗原分型的基础上,进行鸡大肠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研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之间构建出究,构建了具双亲本耐药性、OMP抗原性和0抗原性的鸡大 新型菌株,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微生物 肠杆菌异型外膜蛋白融合菌株,为研制新型鸡大肠杆菌双 生质体融合技术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融合、原价菌苗奠定了基础0 主质体再生 14在乳业发酵剂方面的应用张莉滟等采用 M mutanolysin 1.1在构建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株上的应用融合株法分别制备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通过 的酵母絮凝性好,絮凝颗粒在较短时间沉淀分层,有利于与电场诱导双歧杆菌原生质体与热灭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 发酵液的分离,大大简化后处理工艺;发酵度高,可以发酵生质体融合,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株,成功地构建 麦芽三糖,甚至发酵麦芽四糖,异麦芽糖,能较充分地利用出较为稳定的融合株,提高了双歧杆菌的耐性,使其在有关 麦汁中的碳水化合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还可以构建葡萄制剂中存活时间延长 酒酒酵母,调节葡萄酒的酸度,增香,促进果胶分解,增强葡2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萄酒的抗氧化作用。利用电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产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不仅是植物遗传改 酒率高的菌株和产酒率低但耐高温的菌株进行融合,可得良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原生质体也是研究植物细胞壁再 到耐高温的酵母,以解决在纤维素类物质同步发酵过程中生、细胞分裂和分化等一系列细胞遗传和生理过程的良好 酵母发酵温度同纤维素酶酶解温度不一致的问题臥庞小燕试验材料。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体细胞杂种,可以克 等以酒精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为亲本,通过单亲灭活原生服其种间杂交不育的缺点,也可以将野生植物中的核控制和 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既具有糖化酶活性又能高产酒精的胞质控制的优良品质、农艺性状及抗性基因转入栽培种中 稳定的酵母融合株即。 Daln(1988从悬浮培养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中获 王菲等以黄色短杆菌WⅥ10和ASL495为亲本菌株,探得了再生植株吲。 Inokkum a1996在暖季型草坪草的原生质 讨了其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体培养中,以根尖顶端分生组织为外植体,建立了日本结缕 原生质体融合试验,筛选出目的融合子,产酸量没有明显提草的原生质体植株再生体系。金红等利用原生质体技术 高,但副产氨基酸主要是亮氨酸)减少,因此,对工业生产得到豆科牧草沙打旺+紫花苜蓿的属间体细胞杂种 中分离提纯工作和筛选高产菌具有指导意义的潘延云等利 胡琼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获得了甘蓝型油菜品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使碱性蛋白酶生产菌2709与枯草中双4号与新疆野生油菜野油18的对称性体细胞杂种 杆菌BD105杂交,得到1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工程菌A16。在茄子育种研究中,连勇等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 A16的表型与生长特征与2709相似,相同条件下发酵酶活茄子种间的体细胞杂种,为茄子抗病育种提供新材0。司家 性比2709菌株高50%,摇瓶发酵的产酶水平最高可达钢等用紫外线辐射处理胡萝卜雄蕊瓣化型不育材料的原生 30000u加1。原位杂交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携有双亲的遗质体,与经15mmoM碘乙酰胺预处理原生质依受体)电融 传物质 合,获得了33株再生植株。虞秋成对野生优质工业用油 1.2在防治蔬菜害虫方面的应用颜念龙等利用苏云金植物 Fend eri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同时利用其原生质体 芽孢杆菌和具有内生及防病等优良特性的桔草芽孢杆菌进与普通栽培油菜品种原生质体融合。发现低剂量γ射线辐 照处理更有利于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子叶原生质体间细胞 作者简介朱河水1975-),男,河南郑州人,讲师,从事动物生理生化融合频率高于下胚轴原生质体间细胞融合频率;原生质体 研究。*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6-11-20 (下转第1326页) e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作者简介 朱河水( 1975-) , 男, 河南郑州人, 讲师, 从事动物生理生化 研究。*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6! 11! 20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是基因重 组技术的一部分。它通过一定的理化条件处理, 使外源目的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并得以表达, 以期使得受体细胞在原有 性状的基础上, 获得所需的新的特殊性状[1] 。 1 原生质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之间构建出 新型菌株, 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2] 。微生物原 生质体融合技术包括 : 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融合、原 生质体再生[3] 。 1.1 在构建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株上的应用 融合株 的酵母絮凝性好, 絮凝颗粒在较短时间沉淀分层, 有利于与 发酵液的分离, 大大简化后处理工艺; 发酵度高, 可以发酵 麦芽三糖, 甚至发酵麦芽四糖, 异麦芽糖, 能较充分地利用 麦汁中的碳水化合物[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还可以构建葡萄 酒酒酵母, 调节葡萄酒的酸度, 增香, 促进果胶分解, 增强葡 萄酒的抗氧化作用。利用电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产 酒率高的菌株和产酒率低但耐高温的菌株进行融合, 可得 到耐高温的酵母, 以解决在纤维素类物质同步发酵过程中 酵母发酵温度同纤维素酶酶解温度不一致的问题[5] 。庞小燕 等以酒精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为亲本, 通过单亲灭活原生 质体融合技术, 获得了既具有糖化酶活性又能高产酒精的 稳定的酵母融合株 [6] 。 王菲等以黄色短杆菌 WY10 和 ASL495 为亲本菌株, 探 讨了其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原生质体融合试验, 筛选出目的融合子, 产酸量没有明显提 高, 但副产氨基酸( 主要是亮氨酸) 减少, 因此, 对工业生产 中分离提纯工作和筛选高产菌具有指导意义[7] 。潘延云等利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可使碱性蛋白酶生产菌 2709 与枯草 杆菌 BD105 杂交, 得到 1 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工程菌 A16。 A16 的表型与生长特征与 2709 相似, 相同条件下发酵酶活 性比 2709 菌株高 50 %, 摇瓶发酵的产酶水平最高可达 30 000 u/ml。原位杂交鉴定结果表明, 该菌株携有双亲的遗 传物质[8] 。 1.2 在防治蔬菜害虫方面的应用 颜念龙等利用苏云金 芽孢杆菌和具有内生及防病等优良特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进 行原生质体融合, 构建了多功能工程菌, 对黄瓜枯萎病菌具 有拮抗作用, 对小菜蛾的校正杀虫效率在 59 %以上, 并具 有内生定殖能力[9] 。 1.3 在防治动物疾病方面的应用 丁伯良等在 OMP 分型 和 O 抗原分型的基础上, 进行鸡大肠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研 究, 构建了具双亲本耐药性、0MP 抗原性和 0 抗原性的鸡大 肠杆菌异型外膜蛋白融合菌株, 为研制新型鸡大肠杆菌双 价菌苗奠定了基础[10] 。 1.4 在乳业发酵剂方面的应用 张莉滟等采用Mutanolysin 法分别制备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通过 电场诱导双歧杆菌原生质体与热灭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 生质体融合, 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株, 成功地构建 出较为稳定的融合株, 提高了双歧杆菌的耐性, 使其在有关 制剂中存活时间延长[11] 。 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不仅是植物遗传改 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且原生质体也是研究植物细胞壁再 生、细胞分裂和分化等一系列细胞遗传和生理过程的良好 试验材料。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体细胞杂种, 可以克 服其种间杂交不育的缺点, 也可以将野生植物中的核控制和 胞质控制的优良品质、农艺性状及抗性基因转入栽培种中。 Dalton( 1988) 从悬浮培养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中获 得了再生植株[13] 。Inokkuma( 1996) 在暖季型草坪草的原生质 体培养中, 以根尖顶端分生组织为外植体, 建立了日本结缕 草的原生质体植株再生体系[14] 。金红等利用原生质体技术 得到豆科牧草沙打旺 + 紫花苜蓿的属间体细胞杂种[15] 。 胡琼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 获得了甘蓝型油菜品种 中双 4 号与新疆野生油菜野油 18 的对称性体细胞杂种[16] 。 在茄子育种研究中, 连勇等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获得了 茄子种间的体细胞杂种, 为茄子抗病育种提供新材 [17] 。司家 钢等用紫外线辐射处理胡萝卜雄蕊瓣化型不育材料的原生 质体, 与经 15mmol/L 碘乙酰胺预处理原生质体( 受体) 电融 合, 获得了 33 株再生植株 [18] 。虞秋成对野生优质工业用油 植物 Lfendleri 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 同时利用其原生质体 与普通栽培油菜品种原生质体融合。发现低剂量 γ射线辐 照处理更有利于促进原生质体融合; 子叶原生质体间细胞 融合频率高于下胚轴原生质体间细胞融合频率; 原生质体 ( 下转第 1326 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 朱河水, 刘记强, 杨国宇 * , 仝千秋, 张 代 (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目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原生质体; 融合; 微生物; 植物 中图分类号 Q8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07) 05- 01312- 01 Application of Protoplast Fusion Technology ZHU He!shui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 Henan 450002) Abstract Operation of protoplast fus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protoplast fusion technology to heredity and breeding in microbe and plant was also elaborated. Key words Protoplast; Fusion; Microbe; Plant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7, 35( 5) : 1312, 1326 责任编辑 朱卯芬 责任校对 左 佳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 3.3紫花苜蓿在四川湿热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及引种可行合理地施加钾、钙、锌、硼肥可提高苜蓿的耐湿性吲。因此, 性分析川西南地区频繁、连续、分布不均衡的降雨及相对根据土壤特点及紫花苜蓿的生长特点,提高施肥管理水平, 较黏重的土壤质地,极可能是导致苜蓿持久性降低的最也可改善苜蓿的耐湿性,增加苜蓿的产量。另外,在生产上, 主要原因。从引种角度考虑,紫花苜蓿作为多年生牧草,在根据短期气象预报,进行生产措施的实施也很重要,苜蓿在 川西南地区的引种成功及种植推广,首先要求其在当地的刚刈割后对湿害较为敏感,抵抗湿害的能力较差,因此,在 气候土壤条件下有一定的持久性,即保持一定的生长年限,雨量集中的月份要尽量避免刈割或提高留茬高度,降低苜 且在生长年限内,生产力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其次,要求蓿在雨季的死亡率 其单位面积的干草产量有高于或相当于当地主要豆科牧草参考文献 的生产潜力。但在川西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下,紫花苜]董宽虎沈益新,饲草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蓿多表现为生长年限缩短,持久性相对较差的特点,这在 2]刘明秀.1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西南湿热区的生产性能及生态适 应性初步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5. 定程度上失去了紫花苜蓿作为多年生牧草的优势,但从其B]高雪松,邓良基,张世熔,等.川西丘陵地区土壤湿害问题研究 产量来看,仍高于或相当于当地当家豆科牧草拉丁诺白三 中国水土保持,2003x12):26-29 叶的产量,紫花苜蓿在当地具有推广种植的价值和潜力。因 ]李金才,董琦,余松烈。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淹水对小麦品种光合 作用和产量的影响作物学报,2001,274):434-441 此,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的引种成功及种植推广要脱离传⑤]熊志强.四川亚热带丘陵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M]成都 统思维模式,跳出多年生牧草的框子,弱化其持久性而注重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其产量优势,把其作为少年生或1年生牧草加以推广应用 6]全国第1次土壤普查汇总编委会,中国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5. 3.4生产管理中注意的问题及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紫]耿华珠,吴永敷,曹至中,等,中国首蓉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花苜蓿不耐水淹同,因此,选择质地较轻的土壤或有利于排 B]张自和,苜蓿开发前景与技术要点E]∥中国草学会,中国畜牧协 水的坡地作为紫花苜蓿的种植地,对产草量的提高有重要 会第2届中国苜蓿交流大会论文集,2003:201-203 意义。根瘤菌作为好气性微生物,与紫花苜蓿根系共同构成B蔡燕飞,廖宗文,罗洁,等不同质地土壤抑病性和微生物特征农 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x5:553-556. 的固氮体系,对促进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有重要作用,但在1oJ张福锁.植物营养生态生理学和遗传学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土壤水分过多的情况下,根瘤菌的生存和繁衍就会受到抑 社,1993 制即1因此加强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的土著根瘤菌1李宜,杨铁民。紫花首着对季节性下漫地适应性的观察U天津 农业科学,199K1:18-19 的筛选研究,并提高根瘤菌接种技术,对紫花苜蓿产量的 [2] CH R ISTOPHER D, TEUTSCH R, SULC M, et alB anded phosphorus 高具有很大价值。 Christopher报道,土壤中施加磷肥,虽不能 effect on alfa lal seedling gow th and productivity after tem porary 有效提高苜蓿的耐涝性,但可促进幼苗生长,缩短苜蓿草地 waterlggingll a gron, 2000( 92): 48-54. n3]安渊,陈凡毅,王俊,等.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耐涝性能研 建植时间,增加苜蓿遭遇涝害后的存活机率叼。安渊报道 究中国草地,2004,264:31-36. (上接第1312页) 生产菌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191)9-16. 融合细胞再生植株高60-70cm,叶片大小、茎杆粗细、花药潘延云,周艳芬,张贺迎,等高产碱性蛋白酶工程菌的构建及鉴 定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194:97-100. 大小介于双亲之间 B]颜念龙,邱思鑫,何红,等,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防病、杀虫和内生多功 3结语 能工程菌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96:704-708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越来0J伯良,鄙明华,王英珍,等鸡大肠杆菌异型外膜蛋白原生质体融 越广泛。随着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各种融合因1张莉滟,张德纯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及筛选生 子最佳融合条件的探索,将会出现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融 物技术,2003,13414-15. 合子 [2] DALTON S JP lant regeneration fiom cell suspension protoplasts of Fes-Tuca aundinacea, Lolium perenne [Plnt Physiology, 1988 参考文献 (132):170-175. 0]李华,何忠宝基因重组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前景[微生物13] INOKKUMA C. SUGIURA K, CHO C, et aLP lant regeneration 学杂志,2005,233):62-64 protoplasts of Japanese lawngrass[I Plant Cell Reports, 1996. ]刘勇,张德咏,谭新球,等5种光合细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及优良 (12:737-741 农用融合子的筛选鉴定生命科学研究,2004,84:344-350 4]金红,贾敬芬,郝建国沙打旺与首蓿属间体细胞杂交印实验生物 B]谭周进,杨海君,林曙,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m 学报,2004,373):167-175. 核农学报,2005,91):75-79 n5]胡琼,李云昌,梅德圣,等属间体细胞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 4]全丽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株GR8的中试研究酿酒科技,2005 雄性不育系及其鉴定中国农业科学,2004,373):33338 (8):69-73 n6]连勇,刘富中,冯东听,等.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茄子种间 5]孙君社,李雪,李军席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高温酵母菌株食品 体细胞杂种园艺学报,2004,3K1):39-42. 与发酵工业,2002,2851-5. 7]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等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种内 6]庞小燕,王吉瑛,赵凤生构建直接发酵淀粉产生酒精的酵母融合菌 胞质杂种D园艺学报,2002,292):128-132. 株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1,172):165-169. 8虞秋成,严建民, L fend leri与 B napus原生质体融合改良野生优质 ]王菲,张克旭,宋文军,等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L异亮氨酸 工业用油植物研究门核农学报,2001,16):345-350. e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上接第 1312 页) 融合细胞再生植株高 60~70 cm, 叶片大小、茎杆粗细、花药 大小介于双亲之间 [19] 。 3 结语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随着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各种融合因 子最佳融合条件的探索, 将会出现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融 合子。 参考文献 [1] 李华, 何忠宝.基因重组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前景[J].微生物 学杂志, 2005, 25( 3) : 62- 64. [2] 刘勇, 张德咏, 谭新球, 等.5 种光合细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及优良 农用融合子的筛选鉴定[J].生命科学研究, 2004, 8( 4) : 344- 350. [3] 谭周进, 杨海君, 林曙, 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J]. 核农学报, 2OO5, 19( 1) : 75- 79. [4] 全丽.啤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株 GR8 的中试研究[J].酿酒科技, 2005 ( 8) : 69- 73. [5] 孙君社, 李雪, 李军席.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高温酵母菌株[J].食品 与发酵工业, 2002, 28( 5) :1- 5. [6] 庞小燕, 王吉瑛, 赵凤生.构建直接发酵淀粉产生酒精的酵母融合菌 株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 2001, 17( 2) : 165- 169. [7] 王菲, 张克旭, 宋文军, 等.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 L!异亮氨酸 生产菌[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9( 1) :9- 16. [8] 潘延云, 周艳芬, 张贺迎, 等.高产碱性蛋白酶工程菌的构建及鉴 定[J].哈尔滨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2003, 19( 4) : 97- 100. [9] 颜念龙, 邱思鑫, 何红, 等.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防病、杀虫和内生多功 能工程菌[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4, 12( 6) : 704- 708. [10] 丁伯良, 鄢明华, 王英珍, 等.鸡大肠杆菌异型外膜蛋白原生质体融 合菌株的构建[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 21( 3) : 35- 37. [11] 张莉滟, 张德纯.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及筛选[J].生 物技术, 2003, 13( 4) :14- 15. [12] DALTON S J.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ell suspension protoplasts of Fes!Tuca aundinacea, Lolium perenne [J].Plant Physiology, 1988 ( 132) : 170- 175. [13] INOKKUMA C, SUGIURA K, CHO C, et al.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rotoplasts of Japanese lawngrass[J]. Plant Cell Reports, 1996, 15 ( 12) : 737- 741. [14] 金红, 贾敬芬, 郝建国.沙打旺与苜蓿属间体细胞杂交[J].实验生物 学报, 2004, 37( 3) : 167- 175. [15] 胡琼, 李云昌, 梅德圣, 等.属间体细胞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 雄性不育系及其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 3) : 333- 338. [16] 连勇, 刘富中, 冯东昕, 等.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茄子种间 体细胞杂种[J].园艺学报, 2004, 31( 1) : 39- 42. [17] 司家钢, 朱德蔚, 杜永臣, 等.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种内 胞质杂种[J].园艺学报, 2O02, 29( 2) : 128- 132. [18] 虞秋成, 严建民. L.fendleri 与 B.napus 原生质体融合改良野生优质 工业用油植物研究[J].核农学报, 2001, 15( 6) : 345- 350. !!!!!!!!!!!!!!!!!!!!!!!!!!!!!!!!!!!!!!!!!!!!!!! 3.3 紫花苜蓿在四川湿热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及引种可行 性分析 川西南地区频繁、连续、分布不均衡的降雨及相对 较黏重的土壤质地[3- 6] , 极可能是导致苜蓿持久性降低的最 主要原因。从引种角度考虑, 紫花苜蓿作为多年生牧草, 在 川西南地区的引种成功及种植推广, 首先要求其在当地的 气候土壤条件下有一定的持久性, 即保持一定的生长年限, 且在生长年限内, 生产力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其次, 要求 其单位面积的干草产量有高于或相当于当地主要豆科牧草 的生产潜力。但在川西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下, 紫花苜 蓿多表现为生长年限缩短, 持久性相对较差的特点, 这在一 定程度上失去了紫花苜蓿作为多年生牧草的优势, 但从其 产量来看, 仍高于或相当于当地当家豆科牧草拉丁诺白三 叶的产量, 紫花苜蓿在当地具有推广种植的价值和潜力。因 此, 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的引种成功及种植推广要脱离传 统思维模式, 跳出多年生牧草的框子, 弱化其持久性而注重 其产量优势, 把其作为少年生或 1 年生牧草加以推广应用。 3.4 生产管理中注意的问题及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紫 花苜蓿不耐水淹[7- 8] , 因此, 选择质地较轻的土壤或有利于排 水的坡地作为紫花苜蓿的种植地, 对产草量的提高有重要 意义。根瘤菌作为好气性微生物, 与紫花苜蓿根系共同构成 的固氮体系, 对促进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但在 土壤水分过多的情况下, 根瘤菌的生存和繁衍就会受到抑 制[9- 11] , 因此加强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的土著根瘤菌 的筛选研究, 并提高根瘤菌接种技术, 对紫花苜蓿产量的提 高具有很大价值。Chritopher 报道, 土壤中施加磷肥, 虽不能 有效提高苜蓿的耐涝性, 但可促进幼苗生长, 缩短苜蓿草地 建植时间, 增加苜蓿遭遇涝害后的存活机率[12] 。安渊报道, 合理地施加钾、钙、锌、硼肥可提高苜蓿的耐湿性[13] 。因此, 根据土壤特点及紫花苜蓿的生长特点, 提高施肥管理水平, 也可改善苜蓿的耐湿性, 增加苜蓿的产量。另外, 在生产上, 根据短期气象预报, 进行生产措施的实施也很重要, 苜蓿在 刚刈割后对湿害较为敏感, 抵抗湿害的能力较差, 因此, 在 雨量集中的月份要尽量避免刈割或提高留茬高度, 降低苜 蓿在雨季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董宽虎, 沈益新. 饲草生产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 刘明秀. 12 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川西南湿热区的生产性能及生态适 应性初步研究[D].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05. [3] 高雪松, 邓良基, 张世熔, 等. 川西丘陵地区土壤湿害问题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12) : 26- 29. [4] 李金才, 董琦, 余松烈. 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淹水对小麦品种光合 作用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1, 27( 4) : 434- 441. [5] 熊志强.四川亚热带丘陵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6] 全国第 1 次土壤普查汇总编委会. 中国土壤[M].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 1995. [7] 耿华珠, 吴永敷, 曹至中, 等. 中国苜蓿[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8] 张自和. 苜蓿开发前景与技术要点[C]∥中国草学会, 中国畜牧协 会.第 2 届中国苜蓿交流大会论文集.2003: 201- 203. [9] 蔡燕飞, 廖宗文, 罗洁, 等.不同质地土壤抑病性和微生物特征[J].农 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2( 5) : 553- 556. [10] 张福锁. 植物营养生态生理学和遗传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社, 1993. [11] 李宜, 杨铁民. 紫花苜蓿对季节性下湿地适应性的观察[J]. 天津 农业科学, 1991( 1) : 18- 19. [12] CHRISTOPHER D, TEUTSCH R, SULC M, et al.Banded phosphorus effect on alfalfal seedling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after temporary waterlogging[J]. Agron, 2000( 92) : 48- 54. [13] 安渊, 陈凡毅, 王俊, 等.半秋眠和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耐涝性能研 究[J].中国草地, 2004, 26( 4) : 31- 36. 1326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