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黄 疸
定义:黄疸〔 jua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 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 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pmo/(10mg /d1),其中结合胆红素342umo/, 非结合距红素1368μmo/。胆红素在 17.1-34.2μmo/,临床不易察觉, 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M/l (2.0mg/d1)时出现黄疸
定义:黄疸( jua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 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 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1.0mg /d1),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 非结合距红素13.68μmol/l。胆红素在 17.1—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 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 (2.0mg/d1)时出现黄疸
肝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血红素 白蛋白 网状内皮系统 (胆汁郁积) 肝血红素蛋白 肾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衰老红细胞破坏 UDP UDPGA 占80%~85%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胆绿素 血红素 加氧酶 胆红素 白蛋白 胆绿素 人还原醇血红 素 血红蛋白 珠蛋白 尿胆原 胆红素 由尿排出 白蛋白 骨髓 肠 成熟中红细胞破坏 肝内含有亚铁血红 素的蛋白质 由粪便排出 (旁路胆红素, 占15%20%) 胆红素形成、代谢和排出途径
肝 血红素 白蛋白 肝血红素蛋白 胆红素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胆汁郁积)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肾 由尿排出 由粪便排出 尿胆原 肠 白蛋白 胆红素 胆绿素 还原酶 血红素 珠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素 加氧酶 胆绿素 骨髓 成熟中红细胞破坏、 肝内含有亚铁血红 素的蛋白质 (旁路胆红素, 占15%~20%) 胆红素 | 白蛋白 网状内皮系统 衰老红细胞破坏 UDP UDPGA 占80%~85% 胆红素形成、代谢和排出途径
黄疸的分类 按病因发病学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黄疸的分类 按病因发病学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按胆红素性质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外胆管阻塞 某些先天性黄疸
按胆红素性质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外胆管阻塞 某些先天性黄疸
网状内皮系统 血液 总胆红素个其中非结合 胆红素比值80%以上 大量溶血→血红蛋白↑ 结合胆红素 刺激造血系统, 原 网织红细胞>5%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尿胆红素(–) 尿胆原(+) 结合胆红素 网状内皮系统 大量溶血 血红蛋白 刺激造血系统, 网织红细胞>5% 血 液 总胆红素其中非结合 胆红素比值80%以上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溶血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 胞增多症;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兔疫性 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 蚕豆病、蛇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 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 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 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 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 胞增多症;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 蚕豆病、蛇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 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 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 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 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表现:一般黄痘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 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 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 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 尚有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清TB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由于 血中UCB增加,故CB形成也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 肠道也增加,致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 加深。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 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肝处理比正常增多的尿胆原的 能力降低,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排出,故尿中 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 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 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代偿表现
临床表现:一般黄痘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 可有发热、寒战、 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 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 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 尚有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清TB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由于 血中UCB增加,故CB形成也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 肠道也增加,致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 加深。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 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肝处理比正常增多的尿胆原的 能力降低,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排出,故尿中 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 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 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代偿表现
血液 网状内皮系统 结合胆红素个非结合胆红素个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坏死肝细胞对胆红素的 (肝细胞坏死) 摄取、结合、排泄均有 障碍 尿胆红素(+) 4h(尿)胆原 尿胆原(+)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血 液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坏死) 坏死肝细胞对胆红素的 摄取、结合、排泄均有 障碍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 生黄疽,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血 症等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及 排泄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UαB增加。而未受损的肝 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B-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 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 中,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 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 循环中,致血中CB亦增加而出现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 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血 症等。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 排泄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UCB增加。而未受损的肝 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CB一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 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 中,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 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 循环中,致血中CB亦增加而出现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