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六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拊掌(fu)生肖(xiao)款识(zhi) 不着边际(zhuo) B.阜盛(f)混沌(hin) 赧然(nan) 开花结果(je) C.叨扰(tao)回溯(sa) 编纂(zuan)抵掌而谈(zhi) D.猗郁(yi)砧板(zhen)锃亮(zeng)琅琅上口(l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甄别漫骂福祉礼上往来B.蹊跷经络吊坠不落言筌 C.亲睐端详行迹痴心枉想D.崔嵬凛冽惊蜇铩羽而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目前 已经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甚至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巴金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但能直面 “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C.近日,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之子驾车打人已遭刑拘。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富 二代”“官二代”频频打人的现象 D.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 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 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做人的文章 B.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 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C.拒绝消费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制成品,积极参与领养献爱心活动,遏制边远贫困地 区草场、湿地和森林的退化: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活动非常丰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 当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 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 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江西省红色六校 2012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拊.掌(fǔ) 生肖.(xiào) 款识.(zhì) 不着.边际(zhuó) B. 阜.盛(fù) 混.沌(hùn) 赧.然(nǎn) 开花结.果(jié) C...叨.扰(tāo) 回溯.(sù) 编纂. (zuàn) 扺.掌而谈(zhǐ) D. 猗.郁(yī) 砧.板(zhēn) 锃.亮(zèng) 琅琅..上口(l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甄别 漫骂 福祉 礼上往来 B.蹊跷 经络 吊坠 不落言筌 C.亲睐 端详 行迹 痴心枉想 D.崔嵬 凛冽 惊蜇 铩羽而归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目前 已经进入风雨飘摇 ....的时期,甚至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巴金晚年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 ....,但能直面 “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C.近日,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之子驾车打人已遭刑拘。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 ....了“富 二代”“官二代”频频打人的现象。 D.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 .... ,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 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 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做人的文章。 B.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 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C.拒绝消费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制成品,积极参与领养献爱心活动,遏制边远贫困地 区草场、湿地和森林的退化:2010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活动非常丰富。 D.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 当, 。 , , ,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 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 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B.②④⑥⑤①③C.②⑤①④⑥③D.⑤①②③④⑥ 6.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艾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妒火中烧的克洛德用尖 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 (《巴黎圣母院》) B.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出门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 于是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 命运,口吟《葬花辞》,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 罢不觉痴倒。 (《红楼梦》) C.曹操率军攻打下邳时,关羽中计被围困在一座土山,被张辽劝说后,关羽提出了 三个条件后暂居曹营。曹操对他极尽恩宠,还赠他赤兔宝马。但关羽听到了兄长 刘备的消息后,就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投奔刘备去了。 (《三国演 义》) D.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并被关在家里 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 气里也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 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 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 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 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 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 造字”和“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 作为民族篌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 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 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 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 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 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 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 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 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 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 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 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 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 垒。因此“读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 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6.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艾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妒火中烧的克洛德用尖 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 (《巴黎圣母院》) B. 黛玉性格忧郁,因晴雯不开门和宝玉送宝钗出门的误会触动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 于是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在沁芳桥畔,称为“花冢”,她由落花想到自己凄苦的 命运,口吟《葬花辞》,令人想到一个闺中少女,高洁多情却又孤独绝望,宝玉听 罢不觉痴倒。 (《红楼梦》) C. 曹操率军攻打下邳时,关羽中计被围困在一座土山,被张辽劝说后,关羽提出了 三个条件后暂居曹营。曹操对他极尽恩宠,还赠他赤兔宝马。但关羽听到了兄长 刘备的消息后,就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投奔刘备去了。 (《三国演 义》) D. 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并被关在家里…… 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 气里也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家》)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王学泰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 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 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 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 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 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 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 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 减。上个世纪从 60 到 70 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 “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 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 垒。因此“读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 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
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 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 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 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 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 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住 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 中必不可少的 《人民日报》 7.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D.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8.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杜甫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处,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间曰:“闻市井 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酯,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 5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 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查奇其言,为具汤木而衣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 名,东粤人。”间:“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 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橒蒲①故,遂为窦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 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家,所至 郡县,壁垒訾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袭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惠一思有毁史牙将叩门请竭致暴书间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 嬰。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遺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 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 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 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査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 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10.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 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 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 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 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 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 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 中必不可少的。 《人民日报》 7.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D.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8.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杜甫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 王士祯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 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 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 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 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 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10.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遽起,捉其臂曰 遽: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执: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谢,径去谢:感谢 D.稔知关河厄塞形势 稔:熟悉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何以丐?”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询其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厚资遣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 邀致入粤/ B.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 致入粤/ C.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 邀致入粤/ D.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 邀致入粤/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亨下,露肘跣行。(4分) 译②译③译 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4分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答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这两联的景物描写简要分析诗中人物的形 象特点。(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氓》)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 (陶渊明《归园田居》) (3)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白《蜀道难》) (4) 终鲜兄弟 晚有儿
A.查遽.起,捉其臂曰 遽: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 执: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谢:感谢 D.稔.知关河厄塞形势 稔:熟悉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问:“何以.丐?”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询其.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厚资遣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 邀致入粤/ B.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 致入粤/ C.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 邀致入粤/ D.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 邀致入粤/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⑴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4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4 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4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 分) 答: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这两联的景物描写简要分析诗中人物的形 象特点。(4 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氓》)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3)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 白《蜀道难》) (4) , 终鲜兄弟, , 晚有儿
息。(李密《陈情表》)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 (屈原《湘夫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目送 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 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 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 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 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 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 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 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 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 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 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 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 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 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9我慢慢地、慢 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 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 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 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岀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 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 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 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0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緩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 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飄进长廊内。我掠开雨的头发,深深、深深地镢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 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穹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 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日送》,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息。(李密《陈情表》)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 予。 , 。(屈原《湘夫人》)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 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 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 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 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 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 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 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 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 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 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 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 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 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⑼我慢慢地、慢 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 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 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 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6.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请分点概括。(5分) 17.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 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18.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人们对本文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本文写得很真实 也有人认为本文写得很矫情。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 寄托的情感作出评价。(6分) 19.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 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B.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在看似散乱的行文中写出的却是人的情感历 程。在这些深情的目送中,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 C.“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个事情的毕业,永远 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 点 D.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 最深刻的思索,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E.本文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 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 六、(15分) 20.请把下面三个图形组合成一个图形(图形根据你的需要可大可小),然后写一个标 题,再用文字表述你想象的意义。(15分)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 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 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 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6.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请分点概括。(5 分) 17.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 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 分) 18.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人们对本文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本文写得很真实, 也有人认为本文写得很矫情。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 寄托的情感作出评价。(6 分) 19.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 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B.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在看似散乱的行文中写出的却是人的情感历 程。在这些深情的目送中,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 C.“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个事情的毕业,永远 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 点。 D.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 最深刻的思索,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E.本文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 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 六、(15 分) 20. 请把下面三个图形组合成一个图形(图形根据你的需要可大可小),然后写一个标 题,再用文字表述你想象的意义。(15 分) 七、(5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 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 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 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红色六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2011.11) 1.A(B.结jiC.纂 zuan D.琅1ang) 2.B(A礼尚往来C青睐痴心妄想D惊蛰 3.B(“平铺直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求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 来。用得恰当。A“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多指民族、国家局势。C“司空见惯” 后面不接宾语。D“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C(A缺宾语,在句子最后加上“的栏目”,B結构混乱:D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错误) 5C(③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放前,④⑥与⑤①照应,④前的“故” 可断定④⑩放⑤①后。) 6.D(觉新与觉慧两者位置应互换) 7.C(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不是文化至上) 8.D(是对文化的一种态度,不是自觉) 9.B(“唯一标准”绝对化) 10.A(:迅速,急速) 11、A(A介词,因:B那/自己;C代词/动词,到:D表转折表修饰) 13、(1)第二年,査继佐在西湖的放鹤亭下又遇到了他,(衣服破烂)手肘都露了出来, 赤脚走路。(注意倒装句式,“明年”,4分)(2)查继佐认为他的话语奇特,给他准备 了热水洗澡,并给他衣服鞋子穿。(注意“奇”意动用法,“衣履”名词做动词,“为” 给,4分)(3)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第 二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注意“异”意动用法,“再”,“失”,4分) 14.(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 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 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4分)(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 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 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4分) 15.(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 (4)既无叔伯 门衰祚薄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1)目送儿子上幼稚园 (2)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目送儿子登机 (3)儿子上大学,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学 (4)父亲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目送父亲回去。 (5)父亲生病,在医院,目送父亲的轮椅被推进自动玻璃门。 (6)父亲去世,目送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答对五点可得满分)(5分) 17.(1)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 种人生滋味的理解,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2)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
红色六校 2012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2011.11) 1.A(B. 结 jiē C.纂 zuǎn D.琅 láng) 2.B( A 礼尚往来 C 青睐 痴心妄想 D 惊蛰 ) 3.B( “平铺直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求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 来。用得恰当。A“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多指民族、国家局势。C“司空见惯” 后面不接宾语。D“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 13、(1)第二年,查继佐在西湖的放鹤亭下又遇到了他,(衣服破烂)手肘都露了出来, 赤脚走路。(注意倒装句式,“明年”,4 分) (2)查继佐认为他的话语奇特,给他准备 了热水洗澡,并给他衣服鞋子穿。(注意“奇”意动用法,“衣履”名词做动词,“为” 给,4 分) (3)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第 二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注意“异”意动用法,“再”,“失”,4 分) 14.(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 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 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4 分) (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 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 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4 分) 15.(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3)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4)既无叔伯 门衰祚薄 (5)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16.(1)目送儿子上幼稚园。 (2)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目送儿子登机。 (3)儿子上大学,目送儿子坐公交车去上学。 (4)父亲送自己到大学报到,目送父亲回去。 (5)父亲生病,在医院,目送父亲的轮椅被推进自动玻璃门。 (6)父亲去世,目送父亲的棺木被推进炉门。(答对五点可得满分)(5 分) 17.(1)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 种人生滋味的理解,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2)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
(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3)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让读者在想象 中身临其境,达到情感的共鸣。(每点2分)(6分) 18.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评价,观点要明确。(6分) 19.BD(B项“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错,是母亲对孩子及女儿对 父亲的深情依恋。D项“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 错误,其中有想象和联想。)(4分) 20.标题(2分)想象(5分)表述(8分)思路提示:构造图形→从形似中发现神 似→在表述的基础上议论或抒情。 21.略 第二年,查继佐在西湖的放鹤亭下又遇到他,他衣服破烂,手肘都露了岀来,赤脚走路·查继佐冋他那 件棉衣哪去了,他说:“进入夏天不需要它,已经给酒店当酒钱了。”查继佐又间:“你读过书、识得字吗?” 铁丐说:“没读过书、不识得字,怎么落得做乞丐!”查继佐认为他的话出奇,给他谯各了热水洗澡,并给 他衣服鞋子穿。询间铁丐的姓氏籍贯,他说姓吴,名六奇,是广东人查继佐间:“为什么做了乞丐?”铁 丐说:“年轻时我热衷于赌博,败光了自己的家产,所以流浪转徙江湖。我想:敲门]讨饭,过去的贤士都免 不了,我是什么人,岂敢认为乞食是玷污自己呢!”查继佐急忙站起来,握住他的臂膀说:“吴君是天下奇 才,我却把你当作酒徒看待,真是错待了吴君啊!”查继佐把吴六奇鹛在家中癩快地喝了一个月的酒,送给 他丰厚的财物,让他回乡去。 参考译文: 海宁县的孝廉查继佐,字伊璜,是崇祯年间的有名人士。曾经在冬季下雪天里,他 偶然走出门外,看见一个乞丐在廊房下避风雪,相貌很奇特,查继佐就高声问道:“听 说集市上有个叫铁丐的人,是不是你呀?”乞丐回答说:“是我。”又问:“会喝酒 吗?”田答说:“会”。査继佐把铁丐带进屋内,拿出酒来,坐着对饮。查继佐已经I 得大醉,铁丐却没有丝毫醉态。査继佐拿棉衣给他穿上,他也没道谢,径直就走了。 六奇祖籍在潮阳,祖父做个道员,六奇因为赌博的缘故,才成为贫寒人。他回广东 后,在驿站当役卒混碗饭吃。他非常熟悉了解山川扼要险峻地段的地理形势,正当王师 进军广东时,巡逻的土卒捉拿了六奇,六奇请求能面见最高将领商谈事情。与大帅见面 后,他详细陈述了各郡的情况,于是请求大帅给他几十份文书,散发给各郡的豪强豪绅 清军所到的郡县,堡垒都被攻克了,大帅向上奏报了六奇的功劳。十年中,六奇连续升 官,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查继佐在家乡居住,早已不记得以前与六奇交往的事了。一天,有一名广东来的牙 将打听到他家,请求拜见,他带来吴六奇的书信和问候,用三千两银子为进见礼,并邀 请查继佐到广东去。从海宁到广东,水行三千里,沿途的接风、送行宴会极为盛大热闹。 度过大庾岭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路左边迎接等候。到了家门口,吴六奇就爬在地上 磕头,进入正厅,他面向北方并且直身而跪,一件件叙述往事,没有忌讳。夜晚,六奇 摆酒举行丰盛宴会,亲自给査继佐敬酒上菜。席上歌舞美妙,各种乐器合奏,各位将领 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给查继佐敬酒,直到天亮才散席。从此,查继佐在六奇家居住了 年,行装积累到极大的数目。六奇又用三千两银子为査继佐做寿礼,送给他的锦缎、珠 宝、珊瑚、犀角、象牙之类的财宝更是多的无法计算。 当初,查继佐在惠州吴六奇幕府时,有一天游赏后花园,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 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再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査继佐打 听它的下落,才知道吴六奇已经用大船把这块石头运到浙江海宁去了。如今石头仍然保 存在查家
(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3)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让读者在想象 中身临其境,达到情感的共鸣。(每点 2 分)(6 分) 18.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评价,观点要明确。(6 分) 19.BD(B 项“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错,是母亲对孩子及女儿对 父亲的深情依恋。D 项“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 错误,其中有想象和联想。)(4 分) 20.标题(2 分)想象(5 分)表述(8 分)思路提示:构造图形→从形似中发现神 似→在表述的基础上议论或抒情。 21.略 参考译文: 海宁县的孝廉查继佐,字伊璜,是崇祯年间的有名人士。曾经在冬季下雪天里,他 偶然走出门外,看见一个乞丐在廊房下避风雪,相貌很奇特,查继佐就高声问道:“听 说集市上有个叫铁丐的人,是不是你呀?”乞丐回答说:“是我。”又问:“会喝酒 吗?”田答说:“会”。查继佐把铁丐带进屋内,拿出酒来,坐着对饮。查继佐已经喝 得大醉,铁丐却没有丝毫醉态。查继佐拿棉衣给他穿上,他也没道谢,径直就走了。 六奇祖籍在潮阳,祖父做个道员,六奇因为赌博的缘故,才成为贫寒人。他回广东 后,在驿站当役卒混碗饭吃。他非常熟悉了解山川扼要险峻地段的地理形势,正当王师 进军广东时,巡逻的士卒捉拿了六奇,六奇请求能面见最高将领商谈事情。与大帅见面 后,他详细陈述了各郡的情况,于是请求大帅给他几十份文书,散发给各郡的豪强豪绅。 清军所到的郡县,堡垒都被攻克了,大帅向上奏报了六奇的功劳。十年中,六奇连续升 官,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查继佐在家乡居住,早已不记得以前与六奇交往的事了。一天,有一名广东来的牙 将打听到他家,请求拜见,他带来吴六奇的书信和问候,用三千两银子为进见礼,并邀 请查继佐到广东去。从海宁到广东,水行三千里,沿途的接风、送行宴会极为盛大热闹。 度过大庾岭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路左边迎接等候。到了家门口,吴六奇就爬在地上 磕头,进入正厅,他面向北方并且直身而跪,一件件叙述往事,没有忌讳。夜晚,六奇 摆酒举行丰盛宴会,亲自给查继佐敬酒上菜。席上歌舞美妙,各种乐器合奏,各位将领 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给查继佐敬酒,直到天亮才散席。从此,查继佐在六奇家居住了一 年,行装积累到极大的数目。六奇又用三千两银子为查继佐做寿礼,送给他的锦缎、珠 宝、珊瑚、犀角、象牙之类的财宝更是多的无法计算。 当初,查继佐在惠州吴六奇幕府时,有一天游赏后花园,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 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再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查继佐打 听它的下落,才知道吴六奇已经用大船把这块石头运到浙江海宁去了。如今石头仍然保 存在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