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 题 (分宜中学、南城一中、遂川中学、瑞金一中、任弼时中学、莲花中学) 命题人:南城一中吴凤英瑞金一中胡亦辉审题人:瑞金一中李竞帅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太监(jian)恣肆(zi) 槲寄生(hu) 惊魂甫定(f) 瞥见(pie)舔舐(tian) 潭柘寺(zhe) 稻菽丰稔(ren) C、祗候(zhi)哂笑(shen) 差不多(cha) 叱咤风云(zha) D、轻鸢(yuan) 讥诮(qiao) 刽子手(gui) 穿凿附会 (zu0)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 婆娑 摇曳 黄沙弥漫 B、嬉笑 援例 涸辙 坐壁上观 搓商 孤僻 屏息以待 D、蕴籍 锱铢 趋附 命途多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 鱼,为从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B、纽约尼克斯队华裔球员林书豪用连续6场的神勇发挥征服了所有篮球迷,毫无争议 地当选为NBA东部上周最佳球员,成为NBA目前最炙手可热的球员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 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D、面对他人的困难与无助,我们理应伸出援助的双手,雪中送炭,而不是冷眼旁观 洞若观火。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世界人口老龄 化程度最高国家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一倍。 B、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 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C、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对佛教格外偏爱,这一方面是与佛教进入中国腹地,受中国本土 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佛教本身特质有关。 D、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 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江西省红色六校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 题 (分宜中学、南城一中、遂川中学、瑞金一中、任弼时中学、莲花中学) 命题人: 南城一中 吴凤英 瑞金一中 胡亦辉 审题人:瑞金一中 李竞帅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监.(jiān) 恣.肆(zì) 槲.寄生(hú) 惊魂甫.定(fǔ) B、瞥.见(piē) 舔.舐(tiǎn) 潭柘.寺(zhè) 稻菽丰稔.(rěn) C、祗候(zhī) 哂.笑(shěn) 差.不多(chā) 叱咤.风云(zhà) D、轻鸢.(yuān) 讥诮.(qiào) 刽.子手(guì) 穿 凿.附 会 (z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发轫 婆娑 摇曳 黄沙弥漫 B、嬉笑 援例 涸辙 坐壁上观 C、尺牍 搓商 孤僻 屏息以待 D、蕴籍 锱铢 趋附 命途多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少省市片面追求 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 ... 鱼,为丛驱雀 ......。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B、纽约尼克斯队华裔球员林书豪用连续 6 场的神勇发挥征服了所有篮球迷,毫无争议 地当选为 NBA 东部上周最佳球员,成为 NBA 目前最炙手可热 ....的球员。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 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 ....的。 D、面对他人的困难与无助,我们理应伸出援助的双手,雪中送炭,而不是冷眼旁观, 洞若观火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海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世界人口老龄 化程度最高国家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一倍。 B、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 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C、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对佛教格外偏爱,这一方面是与佛教进入中国腹地,受中国本土 山水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佛教本身特质有关。 D、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 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 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A、②①③④B、②⑤③①④C、①⊕③②⑤D、①②⑤③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 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 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B、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 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国火烧连营,大败后军队退到白帝城,刘备一病不起 (《三国演义》) C、高老太爷的病势一天天地加重,由陈姨太提出,大家奉行的祭鬼、捉鬼的把 戏开始上演。捉到觉民房间的时候,被觉民拦住,并痛骂一顿,捉鬼之事不了了之。 (《家》) D、堂吉诃德遇见一伙商人。他把他们当做一队兵马,挺抢跃马冲杀过去,结果 他被一个骡夫打下马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一个磨麦子的同村邻居发现了他,才把 他搭救回家。(《堂吉诃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冰期”或由火山爆发导致 最新研究显示,小冰期很有可能是热带地区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所引发的 这一研究试图解开围绕持续大约400年的略低于正常温度的时期的两个由来已 久的问题:小冰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初引发小冰期的原因是什么? 此前的估计是,小冰期可能的开始时间介于13世纪末到16世纪之间 研究人员也曾提出过小冰期一系列可能的成因一—像太阳输出热量的减少、火山 活动、二者的共同作用,以及气候体系中某种形式的自然变异性等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吉福德·米勒说,不管是太阳热能减少还是火山 爆发,单纯一个因素都不足以导致温度的降低。 最近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显示,太阳热能的减少并不像此前设想的那么多。而一次 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通常只有几年 因此米勒的硏究小组提出,引发小冰期的原因可能是连续几个十年内几次大规模 的火山爆发,约150年后又重复一轮这样的爆发过程,从而加深了变冷的程度。 研究小组的设想是,这些爆发活动的降温效应可能导致了北极夏季浮冰层的增长 以及北大西洋海洋环流的变化。这些变化加强了降温效应,将原本可能相对较短的降 温期变成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寒冷期。 米勒说,小冰期是过去8000年来北半球最冷的世纪规模的气候变化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 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A、○2 ○5 ○1 ○3 ○4 B、②⑤③①④ C、○1 ○4 ○3 ○2 ○5 D、○1 ○2 ○5 ○3 ○4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 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 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B、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 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国火烧连营,大败后军队退到白帝城,刘备一病不起。 (《三国演义》) C、高老太爷的病势一天天地加重,由陈姨太提出,大家奉行的祭鬼、捉鬼的把 戏开始上演。捉到觉民房间的时候,被觉民拦住,并痛骂一顿,捉鬼之事不了了之。 (《家》) D、堂吉诃德遇见一伙商人。他把他们当做一队兵马,挺抢跃马冲杀过去,结果, 他被一个骡夫打下马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一个磨麦子的同村邻居发现了他,才把 他搭救回家。(《堂吉诃德》)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冰期”或由火山爆发导致 最新研究显示,小冰期很有可能是热带地区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所引发的。 这一研究试图解开围绕持续大约 400 年的略低于正常温度的时期的两个由来已 久的问题:小冰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初引发小冰期的原因是什么? 此前的估计是,小冰期可能的开始时间介于 13 世纪末到 16 世纪之间。 研究人员也曾提出过小冰期一系列可能的成因——像太阳输出热量的减少、火山 活动、二者的共同作用,以及气候体系中某种形式的自然变异性等。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吉福德▪米勒说,不管是太阳热能减少还是火山 爆发,单纯一个因素都不足以导致温度的降低。 最近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显示,太阳热能的减少并不像此前设想的那么多。而一次 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通常只有几年。 因此米勒的研究小组提出,引发小冰期的原因可能是连续几个十年内几次大规模 的火山爆发,约 150 年后又重复一轮这样的爆发过程,从而加深了变冷的程度。 研究小组的设想是,这些爆发活动的降温效应可能导致了北极夏季浮冰层的增长 以及北大西洋海洋环流的变化。这些变化加强了降温效应,将原本可能相对较短的降 温期变成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寒冷期。 米勒说,小冰期是过去 8000 年来北半球最冷的世纪规模的气候变化
研究小组估计,小冰期突然开始于1275年到1300年之间。其依据是2005年 到2010年间在加拿大巴芬岛采集到的植物样本。那里原本被冰雪覆盖,但全球变暖 使冰雪都消融了。因为冰层是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因此其中掩埋的植物得以完整地 保存下来。通过碳14测定,研究小组分析了约147种样本,并发现了两个突然的集 中死亡时期,这两个时期发生在冰冠大量增长的时候。一个是在1275年到1300年, 一个是在1430年到1450年 研究小组又在冰岛中部一个冰川湖中的沉积物中找到了额外的证据。他们发现了 两个很快加厚的沉积带:一个年代约在14世纪,一个约在15世纪。 沉积物证实了存在疑问的变冷的开始时间,也证实了降温范围达到半球规模。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说,这一新的研究结果与近来 其他有关小冰期的研究也相吻合。他说,全球变冷是火山活动造成的,但降温的地区 分布和强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太阳热能减少造成的。 (摘自2012年《参考消息》) 7、下列关于“小冰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最近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显示,太阳热能的减少并不像此前设想的那么多。而 次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通常只有几年 B.米勒的研究小组提出,引发小冰期的原因是连续几个十年内几次大规模的火 山爆发,约150年后又重复一轮这样的爆发过程,从而加深了变冷的程度 C.全球变暖使覆盖在植物上的冰雪都消融了,因而其中掩埋的植物得以完整地 保存下来 D.研究小组通过对2005年到2010年间在加拿大巴芬岛采集到的植物样本的分 析,推测小冰期突然开始于1275年到1300年之间。 8、下列表述符合米勒研究小组观点的一项是() A.太阳输出热量的减少、火山活动、二者的共同作用,以及气候体系中某种形 式的自然变异性等导致全球变冷 B.研究小组通过对沉积物的分析,证实了存在疑问的变冷的开始时间和降温范 围达到半球规模 C.全球变冷是火山活动造成的,而降温的地区分布和强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太阳热能减少造成的 D.火山爆发活动的降温效应可能导致了北极浮冰层的增长以及北大西洋海洋环 流的变化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冰期是不是由热带地区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所引发的,现在还是个谜 B.对小冰期成因的理解,米勒和迈克尔·曼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C.对小冰期的硏究解开了围绕持续大约400年的略低于正常温度的时期的两个 由来已久的问题 D.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吉福德·米勒说,不管是太阳热能减少还是火 山爆发,单纯一个因素就足以导致温度的降低
研究小组估计,小冰期突然开始于 1275 年到 1300 年之间。其依据是 2005 年 到 2010 年间在加拿大巴芬岛采集到的植物样本。那里原本被冰雪覆盖,但全球变暖 使冰雪都消融了。因为冰层是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因此其中掩埋的植物得以完整地 保存下来。通过碳 14 测定,研究小组分析了约 147 种样本,并发现了两个突然的集 中死亡时期,这两个时期发生在冰冠大量增长的时候。一个是在 1275 年到 1300 年, 一个是在 1430 年到 1450 年。 研究小组又在冰岛中部一个冰川湖中的沉积物中找到了额外的证据。他们发现了 两个很快加厚的沉积带:一个年代约在 14 世纪,一个约在 15 世纪。 沉积物证实了存在疑问的变冷的开始时间,也证实了降温范围达到半球规模。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说,这一新的研究结果与近来 其他有关小冰期的研究也相吻合。他说,全球变冷是火山活动造成的,但降温的地区 分布和强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太阳热能减少造成的。 (摘自 2012 年《参考消息》) 7、下列关于“小冰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近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显示,太阳热能的减少并不像此前设想的那么多。而 一次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通常只有几年。 B.米勒的研究小组提出,引发小冰期的原因是连续几个十年内几次大规模的火 山爆发,约 150 年后又重复一轮这样的爆发过程,从而加深了变冷的程度。 C.全球变暖使覆盖在植物上的冰雪都消融了,因而其中掩埋的植物得以完整地 保存下来。 D.研究小组通过对 2005 年到 2010 年间在加拿大巴芬岛采集到的植物样本的分 析,推测小冰期突然开始于 1275 年到 1300 年之间。 8、下列表述符合米勒研究小组观点的一项是( ) A.太阳输出热量的减少、火山活动、二者的共同作用,以及气候体系中某种形 式的自然变异性等导致全球变冷。 B.研究小组通过对沉积物的分析,证实了存在疑问的变冷的开始时间和降温范 围达到半球规模。 C.全球变冷是火山活动造成的,而降温的地区分布和强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太阳热能减少造成的。 D.火山爆发活动的降温效应可能导致了北极浮冰层的增长以及北大西洋海洋环 流的变化。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冰期是不是由热带地区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所引发的,现在还是个谜。 B.对小冰期成因的理解,米勒和迈克尔▪曼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C.对小冰期的研究解开了围绕持续大约 400 年的略低于正常温度的时期的两个 由来已久的问题。 D.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吉福德▪米勒说,不管是太阳热能减少还是火 山爆发,单纯一个因素就足以导致温度的降低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 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 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 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毎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才学之士 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于时竟陵 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建武中,迁领军长史。出为宜都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 义军至,缜墨絰来迎。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 郡清约,资公禄而已。视事四年,征为尚书左丞。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 亮。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旧相友,至是亮被摒弃在家。缜自迎王师,忐在权轴,既而 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恃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 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蒂随 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漫美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美漫者下官 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节选自《梁书范缜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缜少孤贫,事母孝谨 孤:年少丧父 B、特简才学之士 简:选拔 C、缜及从弟云、萧琛 从:跟随 D、后竟坐亮徙广州 坐:因为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始往从之 填然鼓之 B、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 当其欣于所遇 C、不为士友所安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与魏氏和亲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冋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于 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A、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B、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C、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D、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 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 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 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才学之士, 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于时竟陵 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建武中,迁领军长史。出为宜都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 义军至,缜墨绖来迎。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 郡清约,资公禄而已。视事四年,征为尚书左丞。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 亮。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旧相友,至是亮被摒弃在家。缜自迎王师,志在权轴,既而 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恃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 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 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 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节选自《梁书·范缜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缜少孤.贫,事母孝谨 孤:年少丧父 B、特简.才学之士 简:选拔 C、缜及从.弟云、萧琛 从:跟随 D、后竟坐.亮徙广州 坐:因为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始往从之. 填然鼓之. B、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 当其欣于.所遇 C、不为.士友所安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与.魏氏和亲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于 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A、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B、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C、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D、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4分) (2)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4分) (3)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联系全诗,简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4分) (2)诗中诗人表现了对菊花的喜爱,请分析喜爱的原因。(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题)。(8分) (1)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 (《涉江 采芙蓉》) (2)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李 密《陈情表》)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论 五、(21分)
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8 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 分) (1)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4 分) (2)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4 分) (3)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4 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联系全诗,简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4 分) (2)诗中诗人表现了对菊花的喜爱,请分析喜爱的原因。(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题)。(8 分) (1)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 。(《涉江 采芙蓉》) (2)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屈原《湘夫人》)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李 密《陈情表》)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论 语》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横过十字街口 林清玄 (1)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我坐在车里等红绿 灯,希望能在黑夜来临前赶回家 (2)在匆忙的通过斑马线的人群里我们通常不会去注意行人们的姿势,更不用说能 看见行人的脸了,我们只是想着,如何在绿灯亮起时,从人群前面呼啸过去 (3)就在行人的绿灯闪动黄灯即将亮起的一刻从斑马线的开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 影打破了一整个匆忙的画面。那是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她得了什么病我并不 知道,但那种病偶尔我们在街角的某一处见到就是全身关节全部扭曲,脸部五官通通变形 而不管走路或停止的时候,全身都在甩动的那一种病。 (4)那个妇人的不同是她病得更重,她全身扭成很多褶,就好像我们把一张硬纸揉皱 丟在垃圾桶、捡起来再拉平的那个样子。她抖得非常厉害,如同冬天里在冰冷的水塘捞起 来的猫抽动着全身 (5)当她走起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6)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落泪,但我宁可在眼前的这个妇人不要走路,她每走一步就往 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很像要一头栽到地上,而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 过去,她全身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条筋肉都不能平安地留在应该在的地方,而她的每一举步 之艰难就仿佛她的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她走的毎一步,都使我的心全部碎裂又重新 组合,我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经验过那种重大的无可比拟的心酸 (7)那妇人,她的手上还努力地抓住一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一条老狗的颈上,狗 比她还瘦,每一根肋骨都从松扁的肚皮上凸了出来,而狗的右后脚折断了,吊在腿上,狗走 的时候那条断脚悬在虚空中摇晃。但狗非常安静有耐心地跟着主人,缓缓移动,这是多么 令人惊吓的景象,仿佛把全世界的酸楚与苦痛都在一刹那间凝聚在病妇与跛狗的身上。 (8)她们一步步踩着我的心走过我闭起眼睛,也不能阻住从身上每一处血脉所涌出 的泪 (9)这条路上的绿灯亮了,但没有一个驾驶人启动车子,甚至没有人按喇叽这是极少 有的情况在沉寂里我听见了虚空无数的叹息与悲悯,我相信面对这幅景象,世上没有 个人忍心按下喇叭。 (10)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使她显得更加惊慌,她更着急地想横越马路,但她的 着急只能从她的艰难和急切的抖动中看岀来,因为不管她多么努力,她的速度也没有增加。 从她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因为她的五官没有一个在正确的位置上她—着急,口水竟从嘴 角涎落了下来 (11)我们足足等了一个新的红绿灯,直到她跨上对街的红砖道,才有人踩下油门,继 续奔赴到目的地去,一时之间,众车怒吼呼啸通过。这巨大的响声,使我想起刚刚那一刻 在和平西路的这一个路口,世界是全然静寂无声的,人心的喧闹在当时当地,被苦难的景象 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横过十字街口 林清玄 (1)黄昏走到了尾端, 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 我坐在车里等红绿 灯, 希望能在黑夜来临前赶回家。 (2)在匆忙的通过斑马线的人群里, 我们通常不会去注意行人们的姿势, 更不用说能 看见行人的脸了, 我们只是想着, 如何在绿灯亮起时, 从人群前面呼啸过去。 (3)就在行人的绿灯闪动,黄灯即将亮起的一刻,从斑马线的开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 影,打破了一整个匆忙的画面。 那是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 她得了什么病我并不 知道,但那种病偶尔我们在街角的某一处见到,就是全身关节全部扭曲, 脸部五官通通变形, 而不管走路或停止的时候,全身都在甩动的那一种病。 (4)那个妇人的不同是, 她病得更重, 她全身扭成很多褶, 就好像我们把一张硬纸揉皱 丢在垃圾桶、 捡起来再拉平的那个样子。 她抖得非常厉害, 如同冬天里在冰冷的水塘捞起 来的猫抽动着全身。 (5)当她走起来的时候, 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6)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落泪, 但我宁可在眼前的这个妇人不要走路, 她每走一步就往 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 很像要一头栽到地上, 而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 过去, 她全身的每一根骨头, 每一条筋肉都不能平安地留在应该在的地方, 而她的每一举步 之艰难,就仿佛她的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 她走的每一步, 都使我的心全部碎裂又重新 组合, 我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 经验过那种重大的无可比拟的心酸。 (7)那妇人, 她的手上还努力地抓住一条绳子, 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一条老狗的颈上, 狗 比她还瘦, 每一根肋骨都从松扁的肚皮上凸了出来, 而狗的右后脚折断了, 吊在腿上, 狗走 的时候, 那条断脚悬在虚空中摇晃。 但狗非常安静有耐心地跟着主人, 缓缓移动, 这是多么 令人惊吓的景象, 仿佛把全世界的酸楚与苦痛都在一刹那间, 凝聚在病妇与跛狗的身上。 (8)她们一步步踩着我的心走过, 我闭起眼睛, 也不能阻住从身上每一处血脉所涌出 的泪。 (9)这条路上的绿灯亮了, 但没有一个驾驶人启动车子, 甚至没有人按喇叭, 这是极少 有的情况, 在沉寂里, 我听见了虚空无数的叹息与悲悯, 我相信面对这幅景象, 世上没有一 个人忍心按下喇叭。 (10)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 使她显得更加惊慌, 她更着急地想横越马路, 但她的 着急只能从她的艰难和急切的抖动中看出来, 因为不管她多么努力, 她的速度也没有增加。 从她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 因为她的五官没有一个在正确的位置上, 她一着急, 口水竟从嘴 角涎落了下来。 (11)我们足足等了一个新的红绿灯, 直到她跨上对街的红砖道, 才有人踩下油门, 继 续奔赴到目的地去, 一时之间, 众车怒吼, 呼啸通过。 这巨大的响声, 使我想起刚刚那一刻, 在和平西路的这一个路口, 世界是全然静寂无声的, 人心的喧闹在当时当地, 被苦难的景象 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
(12)我刚过那个路口不久,天色就整个黯淡下来,阳光已飘忽到不可知的所在回到 家,我脸上的泪痕还未完全干去。坐在饭桌前面,我一口饭也吃不下,心里全是一个人牵着 一条狗从路口,一步一步,倾倾颠踬地走过。 (13)这个世界的苦难,总是不时地从我们四周跑出来,我们意识到苦难,却反而感知 了自己的渺小,感知了自己的无力,我们心心念念想着,要拯救这个世界的心灵,要使人心 和平清净,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岀来走向光明与幸福,然而,面对着这样瘦小 变形的妇人与她的老弱跛足的狗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世界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14)我感觉,在无边的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如果我们不紧紧踩着光 明前进,马上就会被黑暗淹没。我想起《楞严经》里的一段,佛陀问他的弟子阿难:“眼盲 的人和明眼的人处在黑暗里,有什么不同呢 (15)阿难说:“没有什么不同 (16)佛陀说:“不同,眼盲的人在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但明眼的人在黑暗里看见了黑 暗,他看见光明或黑暗都是看见,他的能见之性并没有减损。 (17)我看见了,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这是使我落泪的原因 (18)夜里我一点也不能进入定境好像自己正扭动颤抖地横过十字街口,心潮澎湃 难以静止我没有再落泪,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 (《林清玄散文集》)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妇人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17、文中多次说到“流泪”,其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作者“流泪”的原 因有哪些?(6分) 18、有人说:文章结尾写佛陀与弟子阿难的对话是画蛇添足,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7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哲理小品文,文章先讲述一小段看似平常的故事,后字字珠玑 道出大智大慧,甚为经典,令人回味久长 B、作者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了一个全身关节扭曲的的病妇牵着一条老而瘦的狗过马路。 这一情形引发了作者内心自感渺小的痛苦,他发出了“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出来, 走向光明与幸福”的心声。 C、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 寓示了社会的黑暗慢慢吞噬了人们心中仅残的温暖
(12)我刚过那个路口不久, 天色就整个黯淡下来, 阳光已飘忽到不可知的所在, 回到 家, 我脸上的泪痕还未完全干去。 坐在饭桌前面, 我一口饭也吃不下, 心里全是一个人牵着 一条狗从路口, 一步一步, 倾倾颠踬地走过。 (13)这个世界的苦难, 总是不时地从我们四周跑出来, 我们意识到苦难, 却反而感知 了自己的渺小, 感知了自己的无力, 我们心心念念想着, 要拯救这个世界的心灵, 要使人心 和平清净, 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出来, 走向光明与幸福, 然而, 面对着这样瘦小 变形的妇人与她的老弱跛足的狗时,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世界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14)我感觉,在无边的黑暗里, 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 如果我们不紧紧踩着光 明前进, 马上就会被黑暗淹没。 我想起《楞严经》里的一段, 佛陀问他的弟子阿难: “眼盲 的人和明眼的人处在黑暗里, 有什么不同呢?” (15)阿难说: “没有什么不同。” (16)佛陀说:“不同, 眼盲的人在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 但明眼的人在黑暗里看见了黑 暗, 他看见光明或黑暗都是看见, 他的能见之性并没有减损。” (17)我看见了, 但我什么也不能做, 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 这是使我落泪的原因。 (18)夜里, 我一点也不能进入定境, 好像自己正扭动颤抖地横过十字街口, 心潮澎湃 难以静止, 我没有再落泪, 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 (《林清玄散文集》)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妇人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 分) 17、文中多次说到“流泪”,其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作者“流泪”的原 因有哪些?(6 分) 18、有人说:文章结尾写佛陀与弟子阿难的对话是画蛇添足,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7 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哲理小品文,文章先讲述一小段看似平常的故事,后字字珠玑, 道出大智大慧,甚为经典,令人回味久长。 B、作者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了一个全身关节扭曲的的病妇牵着一条老而瘦的狗过马路。 这一情形引发了作者内心自感渺小的痛苦,他发出了“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出来, 走向光明与幸福”的心声。 C、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黄昏走到了尾端, 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像的速度自大地撤离” 寓示了社会的黑暗慢慢吞噬了人们心中仅残的温暖
D、文章中“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的这种自责,实际上就是对 人性的呼唤;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这种自责与巴金在《小狗包弟》里的自 责是不一样的。 E、文章中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虽极其简约,但看完之后总会让人生发出感恩与从善 的愿望。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六、语言综合表达运用(15分) 20、阅读下面这幅名为《无题》的漫画,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条理清晰地说明画面内容 (2)揭示画面的寓意; (唉!儿女们也不容易呀! (3)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七、(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山东汉子田世国榜上有名。 2004年9月,为了挽救患尿毒症晩期的母亲,38岁的田世国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偷偷捐 肾救母。他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二: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孟佩杰“重孝德,八岁 养女侍奉养母十二年;知感恩,花季少女带着瘫母上大学"的动人事迹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 材料三:孔子日:“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请以“攣孝不我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D、文章中“但我什么也不能做, 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的这种自责,实际上就是对 人性的呼唤;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这种自责与巴金在《小狗包弟》里的自 责是不一样的。 E、文章中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虽极其简约,但看完之后总会让人生发出感恩与从善 的愿望。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六、语言综合表达运用(15 分) 20、阅读下面这幅名为《无题》的漫画,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条理清晰地说明画面内容; (2)揭示画面的寓意; (3)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七、(5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中央电视台评选的 2004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山东汉子田世国榜上有名。 2004 年 9 月,为了挽救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38 岁的田世国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偷偷捐 肾救母。他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二:中央电视台评选的 2011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孟佩杰“重孝德,八岁 养女侍奉养母十二年;知感恩,花季少女带着瘫母上大学”的动人事迹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 材料三: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请以“孝不我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1、B(A、太监(jin)C、差不多(ch)D、穿凿附会(za 2、A(B项,“坐壁上观”应为“作壁上观”;C项,“搓商″应为“磋商”; D项,“蕴籍应为"蕴藉”,) 3、C(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A误解词 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 人方面去。B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D洞若 观火:形容看得明白,此处应改为“隔岸观火”。) 4、A(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明权”后加上“的观点 C项主客颠倒,应是“佛教对大自然”。D项不合逻辑,“头号”与“之一”矛盾 删去“之一”。) 5、选B 6、选C(应该是觉慧) 7、选D(A项答非所问,B项在引发前加“可能”,C项是因为冰层是 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 8、选B(A项研究人员说的,C项是迈克尔·曼说的,D项在北极后加 夏季) 9、选A(B项两人的观点不完全一致,C项是试图解开,D项是“不足 以”) 10、C从: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 11、D介词,和、同、跟。A、代词,他;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B、介 词,在;介词,对,对于。C、介词,表被动:介词,为了,因为。 12、B、 四 13、(1)范缜品格优秀突岀、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瓛认为他很奇特, 亲自为他举行冠礼。(“不群”1分,“奇”1分,“亲”1分,“冠”1分。) (2)范缜离任回京时,即使是亲戚也没有给财物。唯独接济前尚书令王亮
江西省红色六校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1、B (A、太监.(jiàn)C、差.不多(chà)D、穿凿.附会(záo)) 2、A ( B 项, “坐壁上观”应为“作壁上观”; C 项,“搓商”应为“磋商”; D 项,“蕴籍”应为“蕴藉”,) 3、C (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A 误解词 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 人方面去。B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D 洞若 观火:形容看得明白,此处应改为“隔岸观火”。) 4、A ( B 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明权”后加上“的观点”。 C 项主客颠倒,应是“佛教对大自然”。D 项不合逻辑,“头号”与“之一”矛盾, 删去“之一”。) 5、选 B 6、选 C(应该是觉慧) 7、选 D(A 项答非所问,B 项在引发前加“可能”,C 项是因为冰层是 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 8、选 B(A 项研究人员说的, C 项是迈克尔▪曼说的,D 项在北极后加 夏季) 9、选 A(B 项两人的观点不完全一致,C 项是试图解开,D 项是“不足 以”) 三 、 10、C 从: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 11、D 介词,和、同、跟。 A、代词,他;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B、介 词,在;介词,对,对于。C、介词,表被动;介词,为了,因为。 12、B、 四、 13、(1)范缜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瓛认为他很奇特, 亲自为他举行冠礼。(“不群”1 分,“奇”1 分,“亲”1 分,“冠”1 分。) (2)范缜离任回京时,即使是亲戚也没有给财物。唯独接济前尚书令王亮
(“去还”1分,“虽”1分,“遗”1分,“饷”1分。) (3)萧子良不能使范缜屈从于他的观点,但是又深深地责怪范缜。范缜就 回到家里论证自己的理论,写成了《神灭论》。(“屈”1分,“怪”1分,“退” 1分,“论其理”1分。) (1)①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借菊花表现诗人自己的髙洁(用菊花象征品 德髙尚的人)。②对比手法,用瓦松与菊花对比,突出菊花的髙洁,表现对菊花 的喜爱。 (2)菊花貌不惊人,又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但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 给人们,其不求高位(不羡荣利)的品质正是作者的追求,所以作者喜爱 15、(1)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5)曲肱而 枕之,于我如浮云 16、文中描写了一位身患重病、处境艰难、令人悲悯的妇人形象,正是这 形象引发了作者对苦难的思考,对人间大爱的期盼。(1分 描写手法有:(1)外貌描写,如:“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2) 动作描写,如:“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 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过去”(3)神态描写:如:“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使 她显得更加惊慌”(4)侧面描写,如:文中对妇人手上抓的老狗的描写,侧面 加深了妇人的苦难;行驶的车辆都停下来,甚至没有人按喇叭,可以看出妇人的 苦难不仅触动了我,它把人心的喧闹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写到任意三 点都给3分) 17、线索作用(2分)流泪的原因有:①“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 流了下来”是为身患重病妇人的苦难流泪②为世界的苦难而流泪③为自己的渺小 和无力流泪⊕“我没有再落泪,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的原因是作者有了在黑暗 中看到黑暗并寻找光明的决心。(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 给4分。意思对即可) 18、不同意(观点1分),原因是:①升华了文章主旨,只要你能看见,即 使在黑夜里,你也要用你的眼睛去看你身边的苦难,虽然你是渺小的、无力的, 但是在你的内心却应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佛陀与阿难的对话正说明了这一主 题。(2分,意思对即可)②承接了上文“在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 明”,又引起了下文,我在黑暗中看见黑暗,但我帮不上忙的痛苦。(2分,意思 对即可)文章结尾加这一段,也能让文章显得清幽而大气,恬淡自然,给人于哲 思,让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2分,意思对即可)
(“去还”1 分,“虽”1 分,“遗”1 分,“饷”1 分。) (3)萧子良不能使范缜屈从于他的观点,但是又深深地责怪范缜。范缜就 回到家里论证自己的理论,写成了《神灭论》。(“屈”1 分,“怪”1 分,“退” 1 分,“论其理”1 分。) 14、 (1)①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借菊花表现诗人自己的高洁(用菊花象征品 德高尚的人)。②对比手法,用瓦松与菊花对比,突出菊花的高洁,表现对菊花 的喜爱。 (2)菊花貌不惊人,又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但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 给人们,其不求高位(不羡荣利)的品质正是作者的追求,所以作者喜爱。 15、(1)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5)曲肱而 枕之,于我如浮云 16、文中描写了一位身患重病、处境艰难、令人悲悯的妇人形象,正是这一 形象引发了作者对苦难的思考,对人间大爱的期盼。(1 分) 描写手法有:(1)外貌描写,如:“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2) 动作描写,如:“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 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 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过去”(3)神态描写:如:“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 使 她显得更加惊慌”(4)侧面描写,如:文中对妇人手上抓的老狗的描写,侧面 加深了妇人的苦难;行驶的车辆都停下来,甚至没有人按喇叭,可以看出妇人的 苦难不仅触动了我,它把人心的喧闹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写到任意三 点都给 3 分) 17、线索作用(2 分)流泪的原因有:○1 “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 流了下来”是为身患重病妇人的苦难流泪○2 为世界的苦难而流泪○3 为自己的渺小 和无力流泪○4“我没有再落泪, 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的原因是作者有了在黑暗 中看到黑暗并寻找光明的决心。(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 2 点给 2 分,答对 3 点 给 4 分。意思对即可) 18、不同意(观点 1 分),原因是:○1 升华了文章主旨,只要你能看见,即 使在黑夜里,你也要用你的眼睛去看你身边的苦难,虽然你是渺小的、无力的, 但是在你的内心却应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佛陀与阿难的对话正说明了这一主 题。(2 分,意思对即可)○2 承接了上文“在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 明”,又引起了下文,我在黑暗中看见黑暗,但我帮不上忙的痛苦。(2 分,意思 对即可)文章结尾加这一段,也能让文章显得清幽而大气,恬淡自然,给人于哲 思,让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