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3月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1 —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 年 3 月
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 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 20年前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 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 这是《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5年首次发布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 菊题写的序言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2 — 序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 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 20 年前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 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 这是《中 国信息 化发展 报告》2005 年首次 发布时 ,中共 中央 政治局 常委、 国务院 副总 理黄 菊题写的序 言
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 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 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 领导,2001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在制定信息化发展 规划、推行电子政务、发展软件产业、保障信息安全、发展电 子商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战 略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个 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技术 不断得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 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信息立法、标 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 机制和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 推进,对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 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3 — 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放 在优先 位置 ”, 作为 “覆盖 现代 化建设 全局 的战 略举 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 20 年 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 领导,2001 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在制定信息化发展 规划、推行电子政务、发展软件产业、保障信息安全、发展电 子商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战 略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个 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技术 不断得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 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信息立法、标 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 机制和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 推进,对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 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我国已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 段,又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 战。我们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 度,不断加深对推进信息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 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效的措 施,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 水平。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 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编发《中国信息化发展报 告》,比较系统地总结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信 息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 任务,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我相信,《中国信息化发展报 告》的编辑发行,必将对促进我国信息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起到 积极作用。是为序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4 — 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我国已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 段,又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 战。我们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 度,不断加深对推进信息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 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效 的措 施,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 水平。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 导 ,也 需 要 全 社 会的 广 泛 参 与。 编 发 《 中国 信 息 化 发 展报 告》,比较系统地总结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信 息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 任务, 共同推 进信 息化工 作。 我相 信,《中国 信息 化发 展报 告》的编辑发行,必将对促进我国信息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起到 积极作用。是为序
目录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经济领域信息化 社会领域信息化 四、电子政务 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六、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七、信息基础设施 八、信息安全 九、信息化环境 十、2006年我国信息化展望 …109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V — 目 录 一、“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3 二、经济领域信息化 ··························································11 三、社会领域信息化 ··························································29 四、电子政务 ·····································································47 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61 六、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69 七、信息基础设施 ······························································81 八、信息安全 ·····································································87 九、信息化环境 ·································································95 十、2006 年我国信息化展望 ·············································109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2005年是我国胜利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全 面规划“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国信息 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 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突出重点、协调推进,面向未来、谋划发展,顺利完成了 信息化“十五”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确立了今后十五年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200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在持续推进的基 础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进 步深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动 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显现新的成效;电子政务扎实推进,部门间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6 —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2005 年是我国胜利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全 面规划“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国信息 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 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突出重点、协调推进,面向未来、谋划发展,顺利完成了 信息化“十五”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确立了今后十五年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2005 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在持续推进的基 础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 步深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动 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显现新的成效;电子政务扎实推进,部门间
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新 突破,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信息产业对信息化 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迈出 新的坚实步伐,信息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发展的 基础环境不断完善,信息化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人才 培养取得新成果。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 好基础,提供了新的起点。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 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 出,体制机制改革有待继续深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 加快。我国信息化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需要继续花大 力气、下大功夫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概要回顾了我国“十五 期间信息化发展状况,集中反映了2005年信息化发展取得的 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对2006年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7 — 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新 突破,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信息产业对信息化 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迈出 新的坚实步伐,信息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发展的 基础环境不断完善,信息化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人才 培养取得新成果。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十一五”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 好基础,提供了新的起点。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 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 出,体制机制改革有待继续深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 加快。我国信息化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需要继续花大 力气、下大功夫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概要回顾了我国“十五” 期间信息化发展状况,集中反映了 2005 年信息化发展取得的 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对 2006 年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十五”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 瞩,审时度势,做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 决策,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对 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 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动信息化工作。经过五年的 不懈努力,全国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成效显著,在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 用 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更加明 确。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 提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001年3 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做出了“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8 — 一、“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十五”时期,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 瞩,审时度势,做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 决策,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年)》,对 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 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动信息化工作。经过五年的 不懈努力,全国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成效显著,在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 用。 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更加明 确。2000 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 提出“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2001 年 3 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做出了“以信息 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 展”的战略决策。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 髙、经济效益妤、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 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1年8月 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 领导。髙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 员会。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组以来,先后召开5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 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振兴软件产业行动 纲要(2002年至2005年)》、《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 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 2020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国家信息化发展做出了 全面部署,为未来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启动了“十 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 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逐步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机构,硏究制定 了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市场机制在 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各方面对信息化的 认识更加一致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 9 — 展”的战略决策。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 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1 年 8 月 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 领导。高度重视科学民主决策,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 员会。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重组以来,先后召开 5 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 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振兴软件产业行动 纲要(2002 年至 2005 年)》、《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 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 —2020 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国家信息化发展做出了 全面部署,为未来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启动了“十一 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 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逐步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机构,研究制定 了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市场机制在 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各方面对信息化的 认识更加一致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专栏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 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 段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 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 断把我国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明显。农业信息化稳步推进,从 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国家有关农业的行业管理部门都积极 利用各自优势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初步 形成,逐步普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 断加大,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信息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机械、电力、石化、汽车等 传统工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 髙。机床行业在数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数控机床的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与调度自动化水平总体已接近国际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10 — 专栏 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 趋势,是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 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 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 段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 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 断把我国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明显。农业信息化稳步推进,从 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国家有关农业的行业管理部门都积极 利用各自优势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初步 形成,逐步普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 断加大,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信息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机械、电力、石化、汽车等 传统工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 高。机床行业在数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数控机床的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与调度自动化水平总体已接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