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一中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A.笨拙茁壮罢黜咄咄怪事 B.辟谣洁癖譬如完璧归赵 C.奴婢裨益捭阖俾众周知 D.拾掇点缀啜泣日夜不辍 (Azhuo zhuo chu duo B pi pi pi bi C bibi bai bi D duo zhui chuo chu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2006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突破,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关 系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B.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 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C.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 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D.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 以“吊胃口”,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2B(A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突破;打破困难、限制等。据“僵局”一词,宜用“打 破”。B.根据前后语意,前空用转折“但”,强调转折后的语意,后空用“才”,因为两句之间隐 含着必要条件关系,而非充分条件关系。C.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D.“吊胃口”用好吃 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 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一般用药大约一周左右即可见效,疲倦乏力、怕热多汗等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左右心悸、头 晕等症状明昰好转,恶性瘤或囊肿也会逐渐缩小 C.近两年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 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D.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反面 教材,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3D(A贪污不能是利用正当的手段:B“大约”和“左右”重复;C“由于”多余出来使得句子 古诗文阅读(38分) 文言文阅读
1 珠海市一中 2006——2007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9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A. 笨拙. 茁.壮 罢黜. 咄.咄怪事 B.辟.谣 洁癖. 譬.如 完璧.归赵 C.奴婢. 裨.益 捭.阖 俾.众周知 D. 拾掇. 点缀. 啜.泣 日夜不辍. (A.zhuō zhuó chù duō B.pì pĭ pì bì C.bì bì baĭ bĭ D.duō zhuì chuò chuò)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 2006 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突破..,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关 系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B.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 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C.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 ....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 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D. 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 以“吊胃口 ...”,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2B (A 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突破;打破困难、限制等。据“僵局”一词,宜用“打 破”。B.根据前后语意,前空用转折“但”,强调转折后的语意,后空用“才”,因为两句之间隐 含着必要条件关系,而非充分条件关系。C. 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D.“吊胃口”:用好吃 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 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 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一般用药大约一周左右即可见效,疲倦乏力、怕热多汗等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左右心悸、头 晕等症状明显好转,恶性瘤或囊肿也会逐渐缩小。 C.近两年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 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D. 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反面 教材,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3D (A.贪污不能是利用正当的手段;B“大约”和“左右”重复;.C“由于”多余出来使得句子 缺少主语。) 二、古诗文阅读(38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9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土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 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妇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 祖母晩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 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 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 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则赖以不困。洪 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 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 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 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 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干,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家政一任之 B.元季无政 季:时期 C.既而家浸盛 浸:渐渐 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率:表率。 4.B(季:指后期或末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3分) A.①饮食必执匙箸以进 ②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①与诸弟行之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①溲恶或时污床席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D.①乡闾贫弱则赖以不困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C(或:有的时候。A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因为。B①代词,她: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独。C①②代词,有的时候:D①连词,于是,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9 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 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妇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 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 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 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 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则.赖以不困。洪 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 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 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 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 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家政一.任之 一:全,都。 B.元季.无政 季:时期 C.既而家浸.盛 浸:渐渐。 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 率:表率。 4.B(季:指后期或末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3 分) A.①饮食必执匙箸以.进 ②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①与诸弟行之.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①溲恶或.时污床席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D.①乡闾贫弱则.赖以不困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C(或:有的时候。A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因为。B①代词,她;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独。C ①②代词,有的时候;D①连词,于是,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B)(3分)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6.B(①说童贤母孝慈:②说他持家有方:⑥说他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敏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 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 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 7.C(“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她的“乐善好施”。C项说法有误。)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3分) 译文:(3分)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童贤母 ②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2分) 译文:(3分)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 ③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3分) 译文:(3分)她揣料世事,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赶不上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 甚得妇道 (2分)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每错 处扣0.5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叫童释卿的处土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 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 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 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髙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处士的祖母晩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 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泆。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
3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B ) (3 分)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 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 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 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6.B(①说童贤母孝慈;②说他持家有方;⑥说他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 分)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 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 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 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 7.C( “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她的“乐善好施”。C 项说法有误。)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3 分) 译文:(3 分)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童贤母 ②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2 分) 译文:(3 分)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 ③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3 分) 译文:(3 分)她揣料世事,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赶不上。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 分) 时 处 士 之 祖 母 高 年 而 父 母 皆 老 贤 母 事 之 孝 敬 雍 顺 治 产 业 习 女 工 甚得妇道 (2 分)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每错一 处扣 0.5 分,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叫童释卿的处士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 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 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 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处士的祖母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 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洗。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
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 童贤母聪明能干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得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等到童处士 去世后,每个儿子长大了婜妻生孙,全部听从童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 分家过日子。家庭之间,收入支出有规矩,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 的人都称赞童贤母 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大户人家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 自已田地的人代交,里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 母家里的人做里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乡里 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乡里有把麦子借 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麦子她召集几个儿子说:“受 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侯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 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一斗的利息,来作为乡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尊从母亲的意思,和 各个兄弟去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童贤 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人,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 他婜媳妇,帮助他建立家业像这样的(得到帮助的)有二十多人。有来诉说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 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后来有的人忘恩负义。童贤母 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 不要做。她揣料世事,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孑也赶不上。家人婢仆上干,她都能够说岀姓名 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没有怨恨她的。 (二)诗歌鉴赏 10.阅读这首题画咏物诗,回答问题。(6分) 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4 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 童贤母聪明能干,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得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等到童处士 去世后,每个儿子长大了,娶妻生孙,全部听从童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 分家过日子。家庭之间,收入支出有规矩,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 的人都称赞童贤母: 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大户人家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 自已田地的人代交,里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 母家里的人做里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乡里 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乡里有把麦子借 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麦子,她召集几个儿子说:“受 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家里幸好有很多麦子,怎么能够忍心借这种时侯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 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一斗的利息,来作为乡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尊从母亲的意思,和 各个兄弟去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童贤 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人,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 他娶媳妇,帮助他建立家业,像这样的(得到帮助的)有二十多人。有来诉说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 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后来有的人忘恩负义。童贤母 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乎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 不要做。她揣料世事,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赶不上。家人婢仆上千,她都能够说出姓名, 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没有怨恨她的。 (二)诗歌鉴赏 10.阅读这首题画咏物诗,回答问题。(6 分)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①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答 ①斜阳西下,白鹭独立洲畔,无人识清意(1分),这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 的悲剧形象。(2分) ②本诗四句中,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句?简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答 ②答案示例:第一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1分),有声有 色,动静结合(1分),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1分)。/第二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 法(1分)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写出了其孤独、寂寞的形象(2分)。/第三句, 直抒胸臆(1分),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2分)。/第四句,白鹭“独向 斜阳”,“白头”更让人唏嘘不已(1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1分)。以拟人的手法抒发孤独、悲 愁之情(1分)。(结合诗歌内容及技巧分析,能合理说明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按要求填写出下列古诗文。(第二小题在三首诗中选填其中两首,每空一分,共10分) (1)在大量的咏梅作品中,林逋的《山园小梅》是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诗作之一,其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神地写出了梅花清逸的风姿和幽雅的暗香,是广为传诵的 名句。 (2)古诗文中对转瞬即逝的音乐常常有形象而传神的描写,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借用语言的音 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加强其形象性:“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黄 莺的叫声从花丛里传出来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转;用冰下流泉的响声比喻乐声的哽咽吞涩:李贺在《李 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苏轼在《前赤 壁赋》中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陆游在《书愤》当中颂扬诸葛亮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在《蜀 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奷音。”用一“空”字,极写出了武侯祠的荒凉冷落。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2-15题。 “道”何以要“法”“自然” 古今中外对《老子》的注释,不计其数,但仍免不了有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老子》第二 十五章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所“法"对象递进上 升的这段话中,最后一句的“道法自然”,就令今人困惑难解。 自然”在《老子》一书中,所指称的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和“方式”,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 物理对象或自然世界。它所指称的这种状态和方式,可以是属于宇宙间的,也可以是属于人世间的
5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①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 分) 答: 。 ①斜阳西下,白鹭独立洲畔,无人识清意(1 分),这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 的悲剧形象。(2 分) ②本诗四句中,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句?简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 分) 答: 。 ②答案示例:第一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1 分),有声有 色,动静结合(1 分),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1 分)。/第二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 法(1 分)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写出了其孤独、寂寞的形象(2 分)。/第三句, 直抒胸臆(1 分),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2 分)。/第四句,白鹭“独向 斜阳”,“白头”更让人唏嘘不已(1 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1 分)。以拟人的手法抒发孤独、悲 愁之情(1 分)。(结合诗歌内容及技巧分析,能合理说明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11.按要求填写出下列古诗文。(第二小题在三首诗中选填其中两首 ...............,每空一分,共10分) (1) 在大量的咏梅作品中,林逋的《山园小梅》是最为历代读者称道赞赏的诗作之一,其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神地写出了梅花清逸的风姿和幽雅的暗香,是广为传诵的 名句。 (2)古诗文中对转瞬即逝的音乐常常有形象而传神的描写,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借用语言的音 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加强其形象性:“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黄 莺的叫声从花丛里传出来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转;用冰下流泉的响声比喻乐声的哽咽吞涩;李贺在《李 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苏轼在《前赤 壁赋》中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 (3)陆游在《书愤》当中颂扬诸葛亮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在《蜀 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用一“空”字,极写出了武侯祠的荒凉冷落。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 12—15 题。 “道”何以要“法”“自然” 古今中外对《老子》的注释,不计其数,但仍免不了有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老子》第二 十五章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所“法”对象递进上 升的这段话中,最后一句的“道法自然”,就令今人困惑难解。 “自然”在《老子》一书中,所指称的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和“方式”,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 物理对象或自然世界。它所指称的这种状态和方式,可以是属于宇宙间的,也可以是属于人世间的
种有影响的解释,说它是指“自己如此”。根据老子的用法,这个解释原则上是可以成立的。相比 而言,“道”是老子思想中—个最重要的词,它的扑朔迷离,让许多思想家费尽心思。老子的“道 究竟是什么,人们的见解相左不已。难得后人一致肯定的是,老子确实把 “而上”化了,老 子使“道”玄之又玄;“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道”是指宇宙和万物的根本。按照对自然和 道的这种理解,“道法自然”,就是位格最高的“道″”,要去“法”位格低的“自然”。这不仅使人 在理智上有不圆满感,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为了克服和解决情理的双重不安,“道法自然″就很安 逸地被解释为“道自己如此″。这种解释保证了“道”的尊严,但在语言文字上不一贯。因为用法同 样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法″被解释为“效法″,而连接“道”与“自然″关系的“法 却被忽略不计了。此外,义理上也有问题,因为“道法自然”决不是指“道自己如此,它“法”的正 是“自然”。它包含着者子宇宙秩序观的奥秘,也包含着老子深刻的政治智慧奥秘 王弼注对《老子》中的这段话注释得很清楚:“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 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法”是“法则",也就是“效法”,更 恰当地说是“遵循”或“遵从″,“不违”与此同义。“道不违自然”,即“道遵循自然”。“万 物”为“道”所生,“道”何以还要遵循万物之“自然”,回答是“道”生成万物而又“无为”于“"万 物”。对“万物”无为,就是让万物按其本性“自己”成就自己,这就是“自然而然”。宇宙秩序的 奥妙,就是道不干预万物,万物各得其宜,万物自然造化。在人类政治秩序中,圣王遵循“道”的“无 为”,在政治上“为无为”、“事无事”。百姓为万物之一,也以“自然″而存在。老子还使用了与 “自”合成的“自化”、“自正”、“自均”、“自富”等词,其意义与“自然″接近,都是强调“百 姓″能够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以此形成—种自发的政治秩序。如果圣王横加干涉,就会破坏百姓的 自然″。圣王不干涉百姓,就是遵循百姓之自然。圣王如果推行万能的统治,百姓就一事无成;圣 王如果到处干涉,百姓就无所适从。 由此可见,“道”遵循“万物”之“自然”,并没有降低“道”,反而因此得“道”之“尊” 就像江海之所以成“百谷王”,是因为它能够容纳百川那样;“圣王”遵循“百姓之“自然”,也 不会使圣王威风扫地,因为稳如泰山的“高”和“贵”,也必须是“以下为基”、“以贱为本”的。 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智慧和奥妙。 12.下列不属于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自己如此”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种有影响的解释,它保证了“道”的尊严 B.“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位格高于“自然”的位格 C.“道”是老子思想中一个最重要的词,是宇宙和万物的根本 D.如果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效法自然”,会使人产生情理上的双重不妥。 12.(3分)A(“有影响的解释”只是对“自然”的解释,见第二段开头。) 1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6
6 一种有影响的解释,说它是指“自己如此”。根据老子的用法,这个解释原则上是可以成立的。相比 而言,“道”是老子思想中一个最重要的词,它的扑朔迷离,让许多思想家费尽心思。老子的“道” 究竟是什么,人们的见解相左不已。难得后人一致肯定的是,老子确实把“道”“形而上”化了,老 子使“道”玄之又玄;“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道”是指宇宙和万物的根本。按照对自然和 道的这种理解,“道法自然”,就是位格最高的“道”,要去“法”位格低的“自然”。这不仅使人 在理智上有不圆满感,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为了克服和解决情理的双重不安,“道法自然”就很安 逸地被解释为“道自己如此”。这种解释保证了“道”的尊严,但在语言文字上不一贯。因为用法同 样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法”被解释为“效法”,而连接“道”与“自然”关系的“法” 却被忽略不计了。此外,义理上也有问题,因为“道法自然”决不是指“道自己如此,它“法”的正 是“自然”。它包含着老子宇宙秩序观的奥秘,也包含着老子深刻的政治智慧奥秘。 王弼注对《老子》中的这段话注释得很清楚:“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 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法”是“法则”,也就是“效法”,更 恰当地说是“遵循”或“遵从”,“不违”与此同义。“道不违自然”,即“道遵循自然”。 “万 物”为“道”所生,“道”何以还要遵循万物之“自然”,回答是“道”生成万物而又“无为”于“万 物”。对“万物”无为,就是让万物按其本性“自己”成就自己,这就是“自然而然”。宇宙秩序的 奥妙,就是道不干预万物,万物各得其宜,万物自然造化。在人类政治秩序中,圣王遵循“道”的“无 为”,在政治上“为无为”、“事无事”。百姓为万物之一,也以“自然”而存在。老子还使用了与 “自”合成的“自化”、“自正”、“自均”、“自富”等词,其意义与“自然”接近,都是强调“百 姓”能够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以此形成一种自发的政治秩序。如果圣王横加干涉,就会破坏百姓的 “自然”。圣王不干涉百姓,就是遵循百姓之自然。圣王如果推行万能的统治,百姓就一事无成;圣 王如果到处干涉,百姓就无所适从。 由此可见,“道”遵循“万物”之“自然”,并没有降低“道”,反而因此得“道”之“尊”, 就像江海之所以成“百谷王”,是因为它能够容纳百川那样;“圣王”遵循“百姓”之“自然”,也 不会使圣王威风扫地,因为稳如泰山的“高”和“贵”,也必须是“以下为基”、“以贱为本”的。 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智慧和奥妙。 12.下列不属于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自己如此”的理由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种有影响的解释,它保证了“道”的尊严。 B.“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位格高于“自然”的位格。 C.“道”是老子思想中一个最重要的词,是宇宙和万物的根本, D.如果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效法自然”,会使人产生情理上的双重不妥。 12. (3 分)A(“有影响的解释”只是对“自然”的解释,见第二段开头。) 1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人对《老子》一书仍存在不少困惑难解的地方,例如老子所说的“自然”及“道”就让许 多思想家费尽心思,见解相左不已。 B.后人一致肯定“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这是因为老子确实把“道”“形而上”化了,使 道”变得玄之又玄 C.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运用于人类政治秩序,其表现就是在政治上“为无为”、“事无 事”,不过分干涉百姓,让百姓自我成就,自我实现。 D.本文作者指出了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自己如此”这一见解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 新见解。 13.(3分)C(A.对“自然”的理解并无困惑或相左意见:B.强拉因果;D.“独到的新见解”错误, 作者的见解与王弼的注解是一致的。) 14.文章最后一句说:“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智意和奥妙。”请根据文意说明“智慧和奥妙”的 具体含义。(4分) 14.(4分)“智慧和奥妙”在文中有二层含义:第一是指老子宇宙秩序观的奥秘,(1分)即道不干预 万物,万物各得其宜,万物自然造化。(1分)第二是指老子深刻的政治智慧奥秘,(1分)即圣王 遵循百姓之自然,在政治上“为无为”、“事无事”,不推行万能的统治,不到处干涉百姓,让百姓 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从而形成一种自发的政治秩序。(1分) 15.作者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遵循自然”,这会不会使人产生情理上的双重不安?请联系全文 谈谈你的理解。(4分) 15.(4分)不会。老子哲学中,“道”是最高概念,是宇宙和万物的根本,其位格很高:而“自然” 指的是宇宙或人世间某种最好的状态或方式,其位格低于“道”。(2分)位格高的“道”生成位万 物而又遵从位格低的“万物之自然”,使万物能按其本性成就自己,显示了“道”既能生成又能包容 万物的境界,这不仅不会降低“道”的位格,反而更显示出“道”的尊贵。所以这样解释不会使人产 生情理上的不安。(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16—18题。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①缺憾,有长度吗? ②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 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雷似的 犁一遍过去,看中一枚,比比,短了;再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丧失关照 地方勘查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 7
7 A.今人对《老子》一书仍存在不少困惑难解的地方,例如老子所说的“自然”及“道”就让许 多思想家费尽心思,见解相左不已。 B.后人一致肯定“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这是因为老子确实把“道”“形而上”化了,使 “道”变得玄之又玄。 C.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运用于人类政治秩序,其表现就是在政治上“为无为”、“事无 事”,不过分干涉百姓,让百姓自我成就,自我实现。 D.本文作者指出了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自己如此”这一见解的错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 新见解。 13. (3 分)C(A.对“自然”的理解并无困惑或相左意见;B.强拉因果;D.“独到的新见解”错误, 作者的见解与王弼的注解是一致的。) 14.文章最后一句说:“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智慧和奥妙。”请根据文意说明“智慧和奥妙”的 具体含义。(4 分) 14.(4 分)“智慧和奥妙”在文中有二层含义:第一是指老子宇宙秩序观的奥秘,(1 分)即道不干预 万物,万物各得其宜,万物自然造化。(1 分)第二是指老子深刻的政治智慧奥秘,(1 分)即圣王 遵循百姓之自然,在政治上“为无为”、“事无事”,不推行万能的统治,不到处干涉百姓,让百姓 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从而形成一种自发的政治秩序。(1 分) 15.作者把“道法自然”解释为“道遵循自然”,这会不会使人产生情理上的双重不安?请联系全文 谈谈你的理解。(4 分) 15.(4 分) 不会。老子哲学中,“道”是最高概念,是宇宙和万物的根本,其位格很高;而“自然” 指的是宇宙或人世间某种最好的状态或方式,其位格低于“道”。(2 分)位格高的“道”生成位万 物而又遵从位格低的“万物之自然”,使万物能按其本性成就自己,显示了“道”既能生成又能包容 万物的境界,这不仅不会降低“道”的位格,反而更显示出“道”的尊贵。所以这样解释不会使人产 生情理上的不安。(2 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 16——18 题。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①缺憾,有长度吗? ②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 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雷似的 犁一遍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丧失关照的 地方勘查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
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 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③一杄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如果秤锤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 和。平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点点而已。 ④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用来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 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 ⑤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在夜晩,漫步于原野花径,皓月悬空,云丝飘拂,窝得很远, 很美丽,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宫,遂发现它不过是清寂寒虚止境而已;日间的太阳更远,更美丽,但是, 除了夸父逐日,没有谁渴望舍命造访,好让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作灰烬。极致,有时更接近于虚无缥 缈,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在艺术方面,缺 憾便是常客。长度便是—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 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干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也可以引诱科学家废寝忘食迷茫不醒。人类有可能借助科 技在星际间旅行,却一定难以利用科技来描述和纠正感觉上存在的似有若无的长度。这是缺憾萦怀不 化的魅力所在 ⑥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缺憾不讲 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 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撼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眼就越稳固。历史上,孔 子不为诸侯所用而授徒三干,孙膑中奸计而有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巨著,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 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 ⑦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 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孑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预示阳生之必然性。怎见得?南朝的昊均《赠
8 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 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③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如果秤锤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 调和。平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点点而已。 ④一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用来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 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 ⑤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在夜晚,漫步于原野花径,皓月悬空,云丝飘拂,离得很远, 很美丽,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宫,遂发现它不过是清寂寒虚止境而已;日间的太阳更远,更美丽,但是, 除了夸父逐日,没有谁渴望舍命造访,好让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作灰烬。极致,有时更接近于虚无缥 缈,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在艺术方面,缺 憾便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 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也可以引诱科学家废寝忘食迷茫不醒。人类有可能借助科 技在星际间旅行,却一定难以利用科技来描述和纠正感觉上存在的似有若无的长度。这是缺憾萦怀不 化的魅力所在。 ⑥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缺憾不讲 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 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撼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眼就越稳固。历史上,孔 子不为诸侯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有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巨著,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 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 ⑦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 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预示阳生之必然性。怎见得?南朝的昊均《赠
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此即滴水映汪洋之态,星火具燎 原之势。一种感叹,一种豪气,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选自2006年《散文》第一期,有删改) 16文章①②从生活琐事谈起,有何作用?(4分) 答:缺憾本无所谓长短,文章开头从生活琐事谈起,作者就赋予它以长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缺 憾的长度”(2分),并说明缺憾虽短,却影响很大,发人深思,引出下文。(2分) 17.作者是如何认识“缺憾”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分) 答:①缺憾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或:缺憾是一种必然)。②缺憾越短,给人震撼越大。③没有缺 憾也就无所谓完美(体味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④缺憾并不可怕,缺憾是完美的前 (5分。每个要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8.文章第⑤段列举孔子、孙膑、司马迁等人物有何作用?篇末引用吴均的诗句有何作用?(5分) 18.①文章列举这些人物,充分证明了人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的观点, 增强了说服力。(2分)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分)。 ③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吴均的诗,进一步说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使文章立意显豁,深化了主 题(2分)。 (5分。第一个要点3分,第二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运用(15分) 19.下面是一位初中生拟订的“语文学习计划”正文部分,请你读后帮他指出问题并修改。(4分) ①初中三年中,初二学年是关键的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②第一,课前谨遵吾师之教诲用圈点批注法预习课文,遇到生字词勤查工具书;课上积极思考,认真 作笔记;③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英语和物理。第二,④认真阅读老师推荐 的好文章,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视野。第三,⑤利用课余时间练字,每天 抄写一篇短文,养成姿势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第四,⑥坚持课外练笔,毎周主动一次找老师 当面批改,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4分,每小题1分)(1)与本计划内容无关的一处是③。(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②_。(3) 语序不当的一处是回,应改为“每周主动找老师当面批改一次”。(4)成分残缺的一处是⑤,应 改为“在卷面整洁”后加“的习惯。 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8处空白各填一个合适的字。(4分) 简约主义的先秦史 盘古说∶我开氵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①∶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2 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③;有巢说:我搭;黄帝说:王位怎么传?尧说:我让;
9 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此即滴水映汪洋之态,星火具燎 原之势。一种感叹,一种豪气,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选自 2006 年《散文》第一期,有删改) 16 文章①②从生活琐事谈起,有何作用?(4 分) 答:缺憾本无所谓长短,文章开头从生活琐事谈起,作者就赋予它以长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缺 憾的长度”(2 分),并说明缺憾虽短,却影响很大,发人深思,引出下文。(2 分) 17.作者是如何认识“缺憾”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 分) 答:①缺憾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或:缺憾是一种必然)。②缺憾越短,给人震撼越大。③没有缺 憾也就无所谓完美(体味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④缺憾并不可怕,缺憾是完美的前 兆。 (5 分。每个要点 1 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8.文章第⑤段列举孔子、孙膑、司马迁等人物有何作用?篇末引用吴均的诗句有何作用?(5 分) 18.①文章列举这些人物,充分证明了人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的观点, 增强了说服力。(2 分)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 分)。 ③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吴均的诗,进一步说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使文章立意显豁,深化了主 题(2 分)。 (5 分。第一个要点 3 分,第二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运用(15 分) 19. 下面是一位初中生拟订的“语文学习计划”正文部分,请你读后帮他指出问题并修改。(4 分) ①初中三年中,初二学年是关键的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②第一,课前谨遵吾师之教诲用圈点批注法预习课文,遇到生字词勤查工具书;课上积极思考,认真 作笔记;③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英语和物理。第二,④认真阅读老师推荐 的好文章,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视野。第三,⑤利用课余时间练字,每天 抄写一篇短文,养成姿势端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第四,⑥坚持课外练笔,每周主动一次找老师 当面批改,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4 分,每小题 1 分)(1)与本计划内容无关的一处是_③_。(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_②__。(3) 语序不当的一处是_⑥_,应改为“每周主动找老师当面批改一次”。(4)成分残缺的一处是_⑤_,应 改为“在卷面整洁”后加“的习惯。 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 8 处空白各填一个合适的字。(4 分) 简约主义的先秦史 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 ①;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填;后羿说:我② : 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③;有巢说:我搭;黄帝说:王位怎么传?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什么让,我来上 鲧说∶我堵;禹说∶我⑨;盘庚说∶我迁;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③;武 王说:我伐;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王僚说:我砍;荆轲说 我⑥;嬴政说:我是始皇帝!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⑦;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⑧;庄子 说:我逍遥;公孙龙孑说:我辩;韩非说:把你们这些人统统抓起来!所以没了! ①补②射③钻④疏⑤钓⑥刺⑦仁⑧无为(每填对两处给1分,全部正确给4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7分) 前不久,上海的市民信箱网上问卷调査平台对3000多位市民展开调查。在被问到“如何与艾滋 病患者相处”时,有58%的市民表示会接纳他们,36%的市民则表示将“保持距离”,只有1%的市 民表示会“歧视并排斥”艾滋病患者。在与艾滋病患者的交往中,有61%的市民对艾滋病患者的第 一感觉是“同情”,但也有23%的市民承认第一感觉是“害怕”,值得一提的是,有42%的市民表示 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艾滋病患者,只有13%的市民明确表示“不愿意"。 (1)调查结果显示:(20字以内)(3分) 上海市民对艾滋病患者总体较为宽容。或:多数上海市民能接纳并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 (2)请以委婉、得体的语言给艾滋病患者和那些“歧视和排斥”艾滋病患者的市民写一句寄语。 ①致艾滋病患者: (2分) 心相连手相牵,我们共同托起的太阳能消融心的坚冰 ②致歧视排斥者: (2分) 春天到了你眼中的寒霜消融了吗
10 舜说:我也让;禹说:我还是让;启说:让什么让,我来上。 鲧说:我堵;禹说:我④;盘庚说:我迁;伯夷说:我采;叔齐说:我饿。子牙说:我 ⑤;武 王说:我伐;穆王说:我游;幽王说:我点;干将说:我铸;鲁班说:我锯;王僚说:我砍;荆轲说: 我 ⑥;嬴政说:我是始皇帝!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⑦;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⑧;庄子 说:我逍遥;公孙龙子说:我辩;韩非说:把你们这些人统统抓起来!所以没了! ①补 ②射 ③钻 ④疏 ⑤钓 ⑥刺 ⑦仁 ⑧无为(每填对两处给 1 分,全部正确给 4 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7 分) 前不久,上海的市民信箱网上问卷调查平台对 3000 多位市民展开调查。在被问到“如何与艾滋 病患者相处”时,有 58%的市民表示会接纳他们,36%的市民则表示将“保持距离”,只有 1%的市 民表示会“歧视并排斥”艾滋病患者。在与艾滋病患者的交往中,有 61%的市民对艾滋病患者的第 一感觉是“同情”,但也有 23%的市民承认第一感觉是“害怕”,值得一提的是,有 42%的市民表示 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艾滋病患者,只有 13%的市民明确表示“不愿意”。 (1)调查结果显示:(20 字以内)(3 分) 上海市民对艾滋病患者总体较为宽容。或:多数上海市民能接纳并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 (2)请以委婉、得体的语言给艾滋病患者和那些“歧视和排斥”艾滋病患者的市民写一句寄语。 ①致艾滋病患者: 。(2 分) 心相连,手相牵,我们共同托起的太阳能消融心的坚冰. ②致歧视排斥者: 。(2 分) 春天到了,你眼中的寒霜消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