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传染与免疫2 第一节传染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2 第一节 传染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的,y外部屏障:皮肤粘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非特异性 抗菌物质: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宿主的免疫力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特异性(“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蛋白 细胞免疫:由致敏T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 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对入侵的致病因子无需 特殊的识别过程而直接对其加以防御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 是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体对入侵的致病因子无需 特殊的识别过程而直接对其加以防御
天然(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第二道防线)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其它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其它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天然(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第一、第二道防线)
屏障结构(第一道防线,内外屏障) (一)皮肤与粘膜(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眼泪和具他 通过鼻咽部纤 分泌物的 毛排除颗粒物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浒作用 正常菌群 支气管的 粘液和纤毛 皮肤(机械阻隔) 液中的蛋白质 脂肪酸 正常菌群 肺 胃(pH2) pH迅速 改变 正常菌群 尿液冲洗
一、屏障结构 (第一道防线,内外屏障) (一)皮肤与粘膜 (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
皮肤与粘膜(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 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阳挡病原体的穿越, 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体才能侵入。粘膜仅有单层柱状细胞,机械性 阻挡作用不如皮肤,但粘膜有多种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 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粘膜表面的 病原体驱赶出体外。当宿主受寒冷空气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上呼吸道粘 膜屏障受损伤时,就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 种杀菌灭毒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汘液呈酸性(pHS,2 58),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杀细菌和真菌作用 不同部位的粘膜腺体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种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体的作用。 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杀死脑膜炎奈瑟氏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链球菌能抑制肺炎链球菌 生长等
皮肤与粘膜 (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 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阻挡病原体的穿越, 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体才能侵入。粘膜仅有单层柱状细胞,机械性 阻挡作用不如皮肤,但粘膜有多种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 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粘膜表面的 病原体驱赶出体外。当宿主受寒冷空气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上呼吸道粘 膜屏障受损伤时,就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 种杀菌灭毒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 5.8),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杀细菌和真菌作用。 不同部位的粘膜腺体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种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体的作用。 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杀死脑膜炎奈瑟氏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链球菌能抑制肺炎链球菌 生长等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 1、血脑屏障:主要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层细胞,它具有 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微弱的特点,可阻挡病原体 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流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了 中枢神经系统。 2、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官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共 同组成,当它发育成熟时,可有效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 进入胎儿体内,但不影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 1、血脑屏障:主要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层细胞,它具有 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微弱的特点,可阻挡病原体 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流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了 中枢神经系统。 2、血胎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共 同组成,当它发育成熟时,可有效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 进入胎儿体内,但不影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
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第二道防线) 白细胞 白色卫士”,其种类和功能见表。 吞噬细胞 (1)种类 大昋噬细胞〔单核昋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血液中 吞噬作用和形成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组织中;吞噬作用) 小吞噬细胞:(噎)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骨 髓、血液中;春噬作用) (2)功能:吞噬并销毁外来微生物和其他颗粒巨噬细胞可 种可溶性 菌促进炎症的作 还具有兔疫调节等重要功能;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是特 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第二道防线) 白细胞——“白色卫士”,其种类和功能见表。 吞噬细胞 (1)种类: ⚫ 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血液中; 吞噬作用和形成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组织中;吞噬作用): ⚫ 小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骨 髓、血液中;吞噬作用): (2)功能:吞噬并销毁外来微生物和其他颗粒;巨噬细胞可 分泌多种可溶性因子,不但有加强杀菌促进炎症的作用, 还具有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是特 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吞噬过程:见图 吞噬结果:1)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杀灭。2)不 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不杀灭,可在胞内增殖。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 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 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 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 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 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 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 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 它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 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 吞噬杀灭
吞噬过程:见图 吞噬结果:1)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杀灭。2)不 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不杀灭,可在胞内增殖。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 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 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 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 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 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 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 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 它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 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 吞噬杀灭
以病原菌为例,吞噬、杀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吞噬细胞和 病菌接触、吞入病菌、杀死和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内含有溶酶体, 其中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活性氧物质 活性氮物质等能杀死病菌,而蛋白醃、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则 可将菌体降解。最后不能消化的菌体残渣,将被排到吞噬细胞外。 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內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 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 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 伪足 微生物或 溶酶体 共他颗粒 (b)吞入 (a)粘附 消化酶 质膜 (c) (e) 吞噬体 吞噬溶体 (d) 吞噬细胞吞噬杀菌过程示意图
以病原菌为例,吞噬、杀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吞噬细胞和 病菌接触、吞入病菌、杀死和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内含有溶酶体, 其中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活性氧物质、 活性氮物质等能杀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则 可将菌体降解。最后不能消化的菌体残渣,将被排到吞噬细胞外。 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 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 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 吞噬细胞吞噬杀菌过程示意图
炎症反应(第二道防线) 炎症( inflammatory):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 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可以看作是非 特异性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 2、机理:受伤后,损伤细胞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等物 质,引起的吞噬细胞的聚集,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热源 物质引起下脑部位的体温调节系统的异常,产生的一种 免疫反应。 3、症状:它伴有红、肿、热、痛和机能碍等五种明显症 状。炎症后期形成的含有血清、细菌、死细胞和白细胞 的浓缩物,为脓
三、炎症反应 (第二道防线) 1、炎症(inflammatory):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 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可以看作是非 特异性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 2、机理: 受伤后,损伤细胞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等物 质,引起的吞噬细胞的聚集,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热源 物质引起下脑部位的体温调节系统的异常,产生的一种 免疫反应。 3、症状:它伴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五种明显症 状。炎症后期形成的含有血清、细菌、死细胞和白细胞 的浓缩物,为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