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Theory 课程编号:ZH1640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36,理论课学时30、实验课学时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像:车辆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汽车构造 课程简介: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围绕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包括汽车的动 、制动性、 、影响 果程 以发动机 课程的学 习打下理论基种 也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使用汽车、管理汽车以及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汽车相关的使用性能,理解 并掌握其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影响因 了解汽车的性能试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汽车设计、试验及汽车使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各注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8 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4 第三章 汽车动力参数洗定 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8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合计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Theory 课程编号:ZH1640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 36, 理论课学时 30、实验课学时 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发动机原理与构造 汽车构造 课程简介: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围绕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包括汽车的动 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等,讲述各种使用性能的含义、评价指标、影响因 素等。本门课程以发动机构造和汽车底盘构造为基础,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也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使用汽车、管理汽车以及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汽车相关的使用性能,理解 并掌握其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影响因素等,了解汽车的性能试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汽车设计、试验及汽车使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8 3 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4 3 第三章 汽车动力参数选定 4 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8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 合计 30 6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学 章节(内容) 教(理论) 学(应用) 考核方式、方 分 法 1.1汽车动力性指标 动力性各项指标及含义 掌握动力性各项指标及含义 121汽车驱动力的含义及 1.2汽车的驱动力与 计算 握汽车驱动力、 汽车行驶 1.2.2汽车行驶阻力的组成 行驶阻力 阻力的组成及计算 及计算 1)3若车行帅方程上 第 一章 13.1汽车的驱动力一行装 汽车的动 阻力平衡图 1.3汽车的驱动力 举握汽车的驱动力一行驶阻 8 课后习恩 力性 行驶阻力平衡图 1.32利用驱动力-行驶阻 力平衡图确定汽车动力性 力平衡图的获取方法及作用 指标 1.4.1汽车行驶的附若条件 1.4汽车行驶的附 条件与车的 1.4.2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与 理解汽车行驶的附者条件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计算 掌握附若率计算方法 143附著率计算 15.1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1.5汽车的功率平衡 掌握功率平衡图的获取方法 1.5.2利用功率平衡图确定 及作用 相关动力性参数 2.1汽车燃油经济性 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的评价指标 指标及其含义 2.2.1等速工况燃油消耗量 计算 第二章 2.2.2等加速工况燃油消耗 量计算 汽车的燃2.2汽车燃油经济性 4 课后习题 油经济性 的计算 223等减速工况燃油消耗 掌握各种工况下汽车燃油经 量计算 济性的计算方法 2.24怠速工况燃油消耗品 计算 2.2.5循环工况燃油消耗量 计算 2.3影响汽车燃油 2.3.1主要影响因茶 掌握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 济性的主要因素 2.3.2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主要因素及提高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章节(内容) 教(理论) 学(应用) 学 时 分 配 考核方式、方 法 第一章 汽车的动 力性 1.1 汽车动力性指标 动力性各项指标及含义 掌握动力性各项指标及含义 8 课后习题 1.2 汽车的驱动力与 行驶阻力 1.2.1汽车驱动力的含义及 计算 掌握汽车驱动力、汽车行驶 阻力的组成及计算 1.2.2汽车行驶阻力的组成 及计算 1.2.3 汽车行驶方程式 1.3 汽车的驱动力- 行驶阻力平衡图 1.3.1汽车的驱动力-行驶 阻力平衡图 掌握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 力平衡图的获取方法及作用 1.3.2利用驱动力-行驶阻 力平衡图确定汽车动力性 指标 1.4 汽车行驶的附着 条件与汽车的附着 率 1.4.1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理解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掌握附着率计算方法 1.4.2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与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计算 1.4.3 附着率计算 1.5 汽车的功率平衡 1.5.1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掌握功率平衡图的获取方法 及作用 1.5.2利用功率平衡图确定 相关动力性参数 第二章 汽车的燃 油经济性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 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掌握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指标及其含义 2.2 汽车燃油经济性 4 课后习题 的计算 2.2.1等速工况燃油消耗量 计算 掌握各种工况下汽车燃油经 济性的计算方法 2.2.2等加速工况燃油消耗 量计算 2.2.3等减速工况燃油消耗 量计算 2.2.4怠速工况燃油消耗量 计算 2.2.5循环工况燃油消耗量 计算 2.3 影响汽车燃油经 济性的主要因素 2.3.1 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 2.3.2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 主要因素及提高方法
3.1发动机最大功率 3.1.1最高车速法 掌握发动机最大功率的确定 的确定 3.1.2比功率法 万法 321不同主减速器传动比 时汽车功率平衡图 32传动系最小传 3)2不同主减速传动 掌握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 比的确定 对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 定方法 第三章 汽车动力 4 课后习题 331最大爬坡度 参数选定 3.3传动系最大传动 掌握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 332附若率 比的确定 3.33最低稳定车速 定方法 3.4.1传动系档位数与动力 3.4传动系档数和中 性和经济性的关系 掌握传动系档数和中间各档 间各档传动比的矿 3.42按等比级数分配传动 传动比的确定方法 比的特点 41制动性的评价柱 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掌握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及其 含义 4.2.1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 析 理解制动时车轮的受力。掌 422地面制动力、制动器 好动时车的安 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 力与附若力 间的关系、除 者系数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4.2.3附着系数及其影响因 4.3.1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 度 理解 车制动距离与制动减 4.3汽车的制动效能 速度的概念,掌握制动距离 第四章 4.3.2制动过程的分析及制 及其恒定性 的计算方法,理解制动效能 动距离的计算 汽车的制 的恒定性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课后习避 动性 43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4.4.1跑偏和侧滑的含义 4.4制动时汽车方向 理解汽车方向稳定性的 4.4.2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 含义,掌握制动时影响汽车 的稳定性 443制动时影响汽车方向 方向稳定性的因素 绉定性的用麦 4.5.1制动时地面对车轮的 法向反作用力计算 4.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 理解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 4.5前、后车轮制动 动力分配曲线 力分配曲线的含义,掌探前 器制动力的比例关 453具右固定比值前后制 后制动器制动力且右固定出 系 力器制动力与同步附若系 值的汽车在路面上制动过程 的分析 454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月 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路面
径 第三章 汽车动力 参数选定 3.1 发动机最大功率 的确定 3.1.1 最高车速法 掌握发动机最大功率的确定 方法 4 课后习题 3.1.2 比功率法 3.2 传动系最小传动 比的确定 3.2.1不同主减速器传动比 时汽车功率平衡图 掌握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 定方法 3.2.2不同主减速器传动比 对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 影响 3.3 传动系最大传动 比的确定 3.3.1 最大爬坡度 掌握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 定方法 3.3.2 附着率 3.3.3 最低稳定车速 3.4 传动系档数和中 间各档传动比的确 定 3.4.1传动系档位数与动力 性和经济性的关系 掌握传动系档数和中间各档 3.4.2按等比级数分配传动 传动比的确定方法 比的特点 第四章 汽车的制 动性 4.1 制动性的评价指 标 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掌握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及其 含义 8 课后习题 4.2 制动时车轮的受 力 4.2.1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 析 理解制动时车轮的受力,掌 握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 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附 着系数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4.2.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 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 系 4.2.3附着系数及其影响因 素 4.3 汽车的制动效能 及其恒定性 4.3.1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 度 理解汽车制动距离与制动减 速度的概念,掌握制动距离 的计算方法,理解制动效能 的恒定性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4.3.2制动过程的分析及制 动距离的计算 4.3.3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4.4 制动时汽车方向 的稳定性 4.4.1 跑偏和侧滑的含义 理解汽车方向稳定性的 含义,掌握制动时影响汽车 方向稳定性的因素 4.4.2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 4.4.3制动时影响汽车方向 稳定性的因素 4.5 前、后车轮制动 器制动力的比例关 系 4.5.1制动时地面对车轮的 法向反作用力计算 理解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 力分配曲线的含义,掌握前 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 值的汽车在路面上制动过程 的分析 4.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 动力分配曲线 4.5.3具有固定比值前后制 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 数 4.5.4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 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路面
上动村程的分析 51.1评价指标及其内容 5.12车轮坐标系 5.1汽车的操纵稳定 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 性概述 513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 概念 的时域响应 52.1轮胎坐标系 第五章 5.2.2轮胎侧信特性 汽车的操 5.2轮胎的侧偏特性 5.2.3侧偏力与侧偏角的 理解轮胎的侧偏特性的含 关系 义,掌握其影响因素 6 课后习题 纵稳定性 52.4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 525同正力钻 5.3.1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 5.3线性二自由度 型的运动方程建立 掌握稳态横摆角速度的计 车模型对前轮角韬 5.3.2前轮角输入下的汽车 算,以及稳态响应三种类季 入的响应 稳态响应 的确定方法 532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出勤、上课表现、课后作 业等,实验课成绩占20%,期终考试成绩占60%。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张文春主编.《汽车理论》第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许洪国主编.《汽车理论》第1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大纲制定人: 李进 大纲审定人: 易克传 制定时间:2012.9.6
上制动过程的分析 第五章 汽车的操 纵稳定性 5.1 汽车的操纵稳定 性概述 5.1.1 评价指标及其内容 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 概念 6 课后习题 5.1.2 车轮坐标系 5.1.3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 的时域响应 5.2 轮胎的侧偏特性 5.2.1 轮胎坐标系 理解轮胎的侧偏特性的含 义,掌握其影响因素 5.2.2 轮胎侧偏特性 5.2.3. 侧偏力与侧偏角的 关系 5.2.4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 5.2.5.回正力矩 5.3 线性二自由度汽 车模型对前轮角输 入的响应 5.3.1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 型的运动方程建立 掌握稳态横摆角速度的计 算,以及稳态响应三种类型 的确定方法 5.3.2前轮角输入下的汽车 稳态响应 5.3.2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平时成绩占 20%,包括平时出勤、上课表现、课后作 业等,实验课成绩占 20%,期终考试成绩占 60%。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第 5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张文春主编.《汽车理论》.第 1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 许洪国主编.《汽车理论》.第 1 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年 大纲制定人: 李 进 大纲审定人: 易克传 制 定 时 间 : 20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