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聆听凌空模棱两可高屋建瓴 觊觎谄谀尔虞我 诈矢志不渝 C.浸渍陷阱疾风劲草泾渭分明D.针灸内疚鸠占鹊 巢咎由自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迤逦蟊贼披肝沥胆削足适履B.辐射落寞心无旁 骛攻城掠地 C.冠冕膨胀殒身不恤锐不可挡D.颓圮惦量指手划 脚甘拜下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电影本是一种世界语言,如今 种世界产业;李安的《少年派的 奇幻漂流》,印度的角色、台湾的场景、美国的资本,始能成就这一部国际级的 佳作,可谓 。反观“绿委”要求废金马奖的口水风波,套用一句鲁迅的 话,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非但不足成事,反而会 使台湾更显 。金马奖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的“立委” A.应是水桶当喇叭一大吹 委琐 墨守成 规 B.还是二更棒子打两下-一没错 萎缩 固步自封 C.更是厕所里传消息一丑闻 萎谢 抱残守 D.便是二八娇妻一岁郎—荒唐 萎靡 亦步亦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从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 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B.今年4月,英德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网友实名举报,称 其与一涉毒团伙联系密切。该网友自称是郑北泉的下属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 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 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 情感把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 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 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 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2013 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 8 页,六大题 23 小题。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聆听 凌空 模棱两可 高屋建瓴 B.觊觎 谄谀 尔虞我 诈 矢志不渝 C.浸渍 陷阱 疾风劲草 泾渭分明 D.针灸 内疚 鸠占鹊 巢 咎由自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迤逦 蟊贼 披肝沥胆 削足适履 B.辐射 落寞 心无旁 骛 攻城掠地 C.冠冕 膨胀 殒身不恤 锐不可挡 D.颓圮 惦量 指手划 脚 甘拜下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电影本是一种世界语言,如今 一种世界产业;李安的《少年派的 奇幻漂流》,印度的角色、台湾的场景、美国的资本,始能成就这一部国际级的 佳作,可谓 。反观“绿委”要求废金马奖的口水风波,套用一句鲁迅的 话,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非但不足成事,反而会 使台湾更显 。金马奖没问题,有问题的是 的“立委”! A.应是 水桶当喇叭---大吹 委琐 墨守成 规 B.还是 二更棒子打两下---没错 萎缩 固步自封 C.更是 厕所里传消息---丑闻 萎谢 抱残守 缺 D.便是 二八娇妻一岁郞---荒唐 萎靡 亦步亦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从 4 月 30 日至 5 月 15 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68422 起, 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2164 起,造成 794 人死亡、2473 人受伤。 B.今年 4 月,英德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网友实名举报,称 其与一涉毒团伙联系密切。该网友自称是郑北泉的下属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 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 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 情感把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 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 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 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 《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 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 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 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 “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 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 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 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 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 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 “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 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 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 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 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 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 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 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 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 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 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 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 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 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 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 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 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 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 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 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 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
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 1972 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 《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 D.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 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 地展示了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 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 “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 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 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 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 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 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 “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 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 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 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 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 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 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 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 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 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 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 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 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 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 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 《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 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 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 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 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 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 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
“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 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选自2013年第5期《社会科学论坛》,略有删改) 6.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 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 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 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 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 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 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 “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 视,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 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 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 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 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陵 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 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 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 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 无讥,可平?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
“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 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选自 2013 年第 5 期《社会科学论坛》,略有删改) 6.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 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 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 “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 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 “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 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 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 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 “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 视,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 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 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 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 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陵 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 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 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 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 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
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 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 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 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 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 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 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 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 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 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 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 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 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 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 分) ①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②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③摧锋败绩, 不能死战,卒就生降④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 鲁国之羞,沫必能报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 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 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 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 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金
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 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 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 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 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 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 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 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 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 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 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 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 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 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 分) ①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②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③摧锋败绩, 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④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 鲁国之羞,沫必能报 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l.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 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 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 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 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 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 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 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余
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賞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 偶自得意于其间平乃知自古文十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 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4分)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7)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雾中的村庄 苏作成 ①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 状态下的村庄。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吃过 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 短程旅行”。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 继而闪一下, 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我不知 道为什 么产生了一种恐惧。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 觉。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 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 异的浓雾。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 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 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 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
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 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 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 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4 分)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5 分) (1)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2)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5) ,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7)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雾中的村庄 苏作成 ①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 状态下的村庄。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吃过 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 “短程旅行”。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 继而闪一下, 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我不知 道为什 么产生了一种恐惧。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 觉。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 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 异的浓雾。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 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 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 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
朵。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 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 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 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 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 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 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⑤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 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 了这个村庄。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 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 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 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 ⑥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 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 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 ⑦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 光亮起来了。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 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我知道城 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 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 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泙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 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⑧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⑨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 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 是枉然。 ⑩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选自2013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雾中的村庄的认识: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 的。这既奠定了整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也照应了结尾 B.在第③段中,作者写雾中的村庄,通过村庄中的狗尾草、虫鸣、鸟啼等在浓 雾中给人的感觉,表现出了乡村环境的恍若梦境的特点。 C.第④段画线语句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太阳和雾的斗争,表明了 作者对太阳的敌视,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树、村庄和作者的态度不一样,树在坚守自己的底线 村庄却已然向现实妥协,而作者是一个旁观者。 E.文章第⑨段运用细节描写,雾渐渐散去,农民开始在田野劳动,写农民挖地 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渐渐远去的村庄的灵魂的深思 17.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分) 18.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写了雾中的村庄的景象,请赏析其写作特色。(4分) 19.作者最后说“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请你 结合文本,探究其含义和原因。(8分)
朵。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 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 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 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 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 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 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 ⑤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 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 了这个村庄。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 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 几个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 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 ⑥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 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 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 ⑦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 光亮起来了。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 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我知道城 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 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 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 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⑧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 ⑨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 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 是枉然。 ⑩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选自 2013 年第 4 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雾中的村庄的认识: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 的。这既奠定了整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也照应了结尾。 B.在第③段中,作者写雾中的村庄,通过村庄中的狗尾草、虫鸣、鸟啼等在浓 雾中给人的感觉,表现出了乡村环境的恍若梦境的特点。 C.第④段画线语句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太阳和雾的斗争,表明了 作者对太阳的敌视,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树、村庄和作者的态度不一样,树在坚守自己的底线, 村庄却已然向现实妥协,而作者是一个旁观者。 E.文章第⑨段运用细节描写,雾渐渐散去,农民开始在田野劳动,写农民挖地 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作者对渐渐远去的村庄的灵魂的深思。 17.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 分) 18.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写了雾中的村庄的景象,请赏析其写作特色。(4 分) 19.作者最后说“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请你 结合文本,探究其含义和原因。(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 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4分) 示例:(苏武)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杜甫李清照文天祥鲁迅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 拟出的对联 21.“旁批”帮助我们仔细阅读起着很大的作用。“旁批”既包括对所批材料内 容的提炼,又包括阅读者自身的真切感悟。下面是《于丹<论语》心得》中的一段 文字,请为它写一段“旁批”。(不超过40字)(4分)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 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 远是最简单的 旁批 22.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学雷锋做有道德的 人”,请你为这届读书活动拟写两条标语。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表达简明 得体;③每条标语不超过20字。(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 只有一块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 “虽然漂亮的石头多,但我只选一块最精美的就够了。”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 担越来越重,最后没有办法,只好不断地从石头中挑一块最丑的石头扔下,到山 下的时候他的筐里也只剩下一块石头了 要求: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后写 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美石与丑石 (2)选择与放弃 武昌区2013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 语文参考答案 1.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B(读音都为y:A项,依次为ling,ling,leng,ling:C项,依次为jin, Jing jng,jng:D项,依次为ji,ji,j,ji) A(B.掠一略;C.挡 D.惦一掂。) 3.B(第一空前后句是递进关系,据此可排除A、D两项。“萎谢”指花草干枯 凋谢,显然用在此处不当,所以排除C项。据此确定答案为B) 4.B(A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项,句式杂糅,将“主 要”删掉;D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l2 分,共 3 小题) 2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 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4 分) 示例: (苏武) 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 ) 拟出的对联: 21.“旁批”帮助我们仔细阅读起着很大的作用。“旁批”既包括对所批材料内 容的提炼,又包括阅读者自身的真切感悟。下面是《于丹心得》中的一段 文字,请为它写一段“旁批”。(不超过 40 字) (4 分)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 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 远是最简单的。 旁批: 22.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学雷锋做有道德的 人”,请你为这届读书活动拟写两条标语。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表达简明 得体;③每条标语不超过 20 字。(4 分) 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 只有一块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 “虽然漂亮的石头多,但我只选一块最精美的就够了。”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 担越来越重,最后没有办法,只好不断地从石头中挑一块最丑的石头扔下,到山 下的时候他的筐里也只剩下一块石头了! 要求: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后写 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美石与丑石 (2)选择与放弃 武昌区 2013 届高三年级五月供题训练 语文参考答案 1. 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B(读音都为 yú;A 项,依次为 líng,líng,1éng,líng;C 项,依次为 jìn, jǐng, jìng,jīng;D 项,依次为 jiǔ,jiù,jiū,jiù) 2.A (B.掠一略;C.挡一当;D.惦一掂。) 3.B(第一空前后句是递进关系,据此可排除 A、D 两项。“萎谢”指花草干枯 凋谢,显然用在此处不当,所以排除 C 项。据此确定答案为 B) 4.B(A 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 项,句式杂糅,将“主 要”删掉;D 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
5.C(海因里希伯尔应为德国作家。)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C(“人文”只是与由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 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但仍属于社会之文。“是以道德自 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缩小了“人文”的范围。) 7.D(“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一语错,无因果关系,且根据原文 最后一段可知,“孔子以‘仁’界定‘人’”,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 “仁爱”。) 8.A(荀子的话没有涉及仁爱、礼乐道德方面的问题。)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D(爱:吝惜。) 10.D(①是作者以假设立论 专指李陵;②是说李陵在投降前的战功:⑤是说范蠡、曹沫忍辱负重的行为。) 11.C(“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错误,白居易没有同情李 陵,也没有认为李陵功大于过,他不支持李陵投降。) 12.(1)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 吗?(“获罪”“讥”各1分,大意1分)(2)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 份,让自己被强敌匈奴控制。(“苟免”“微”各1分,被动句1分)(3)他心中 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但”“患”各1 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 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 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 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 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 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它们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为此感到很是 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 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军 队谋划的人,失败就要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该死 时却不死,能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能用少 数军队攻击众多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打仗 再胜利,没有谁能比他的功劳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 摧折而失败的时候,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 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 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 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 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況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 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 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么作 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 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二位即 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
5.C(海因里希•伯尔应为德国作家。)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6.C(“人文”只是与由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 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但仍属于社会之文。“是以道德自 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缩小了“人文”的范围。) 7.D ( “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一语错,无因果关系,且根据原文 最后一段可知,“孔子以‘仁’界定‘人’”,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 “仁爱”。) 8. A (荀子的话没有涉及仁爱、礼乐道德方面的问题。)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9.D (爱:吝惜。) 10.D (①是作者以假设立论, 专指李陵;②是说李陵在投降前的战功;⑤是说范蠡、曹沫忍辱负重的行为。) 11.C (“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错误,白居易没有同情李 陵,也没有认为李陵功大于过,他不支持李陵投降。) 12.(1)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 吗?(“获罪”“讥”各 1 分,大意 1 分) (2)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 份,让自己被强敌匈奴控制。(“苟免”“微”各 1 分,被动句 1 分) (3)他心中 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但”“患”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 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 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 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 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 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它们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为此感到很是 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 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军 队谋划的人,失败就要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该死 时却不死,能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能用少 数军队攻击众多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打仗 一再胜利,没有谁能比他的功劳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 摧折而失败的时候,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 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 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 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 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 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 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么作 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 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二位即 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
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 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 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 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 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 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 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 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 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 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 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 流言能涉及他啊 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 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 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 13.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 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参考译文】 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 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 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 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难道 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 解别人也更难了 14.【答案示例】(1)特点:雄伟壮观。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 特点。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 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4分)(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而尾联的感情基调 是豪迈。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很好。“催”字带有光 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 幻的深深感慨。尾联,作者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 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4分)【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 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訚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 伟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 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 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逸。“白发未除”, 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 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 15.(1)不知天上宫阙;(2)陟罚臧否;(3)栗深林兮惊层巅;(4)长余佩之陆离 (5)小学而大遗:(6)一片神鸦社鼓;(⑦)舞幽壑之潜蛟;(8)凭轩涕泗流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CD(C项,错在“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从全文看,作者希望留住世 界的自然与美,雾在文中不是躲避的象征。D项,应是树已然向现实妥协,村庄 却在坚守自己的底线。)
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 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 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 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 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 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 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 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 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 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 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 流言能涉及他啊! 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 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 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 13.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 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参考译文】 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 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 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 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难道 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 解别人也更难了。 14.【答案示例】(l)特点:雄伟壮观。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 特点。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 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4 分)(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而尾联的感情基调 是豪迈。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很好。“催”字带有光 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 幻的深深感慨。尾联,作者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 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4 分)【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 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 伟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 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 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逸。“白发未除”, 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 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 15.(1)不知天上宫阙;(2)陟罚臧否;(3)栗深林兮惊层巅;(4)长余佩之陆离; (5)小学而大遗;(6)一片神鸦社鼓;(7)舞幽壑之潜蛟;(8)凭轩涕泗流。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16.CD (C 项,错在“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从全文看,作者希望留住世 界的自然与美,雾在文中不是躲避的象征。D 项,应是树已然向现实妥协,村庄 却在坚守自己的底线。)
17.【答案示例】①以鞭炮声、汽车声等突出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 对比,体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宁静氛围的破坏;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文化未来的忧 虑。(4分) 18.【答案示例】①由近及远;层次清晰;②视觉听觉相结合,多角度丰富地体 现了雾中树庄的宁静、精致;③抓住典型景物,突出描写了雾中最具有村庄特点 的景物。(4分) 19.【答案提示】“雾中村庄的灵魂”就是乡村的自然宁静的趣味,这句话表明 作者希望村庄与城市两种文明融合,希望村庄的自然和谐宁静的气氛能够成为城 市的一部分。因为,“雾中村庄”是有灵魂的、宁静的、自由的、坚守的、勤劳 的,所以作者“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这句话呼 应开头,总结了全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期盼。(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0.【答案示例】(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分) 21.【答案示例】《论语》告诉我们的都是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而这恰恰又是我 们生活中最需要的。(4分) 22.【答案示例】①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②助人为乐情长在,雷锋 精神心永存!(4分)解答本题时要注意:①“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是这一活动 的主题,标语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②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多使用 对比、对偶性的句子或简单的排比句;③语言要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 人,同时要起到营造氛围、鼓舞人心的作用;④注意字数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立意提示】从材料来看,人生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全部拥 有,我们应该学会放弃一些。这是最好的立意角度。当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 坚持并不一定拥有。我们所拥有的,不一定是真正铭刻在心的,或许它并不如原 本想象的那样好。应该获得的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追求,需要放弃的就要潇洒地放 弃。另外,学会选择也是一种较好的立意。学会选择不光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还 要兼具开阔的胸襟、大度的气魄、取舍的胆量,甚至还有坚强的心理,坚定的信 念。学会选择是经历多番磨砺后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大浪淘沙下沉淀出来的人 生智慧。确定立意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无论是记叙文、议 论文还是其他文体,都要有鲜明的文体特征
l7.【答案示例】①以鞭炮声、汽车声等突出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 对比,体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宁静氛围的破坏;②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文化未来的忧 虑。(4 分) 18.【答案示例】①由近及远;层次清晰;②视觉听觉相结合,多角度丰富地体 现了雾中树庄的宁静、精致;③抓住典型景物,突出描写了雾中最具有村庄特点 的景物。(4 分) 19.【答案提示】“雾中村庄的灵魂”就是乡村的自然宁静的趣味,这句话表明 作者希望村庄与城市两种文明融合,希望村庄的自然和谐宁静的气氛能够成为城 市的一部分。因为,“雾中村庄”是有灵魂的、宁静的、自由的、坚守的、勤劳 的,所以作者“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这句话呼 应开头,总结了全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了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期盼。(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l2 分,共 3 小题) 20.【答案示例】(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4 分) 21.【答案示例】《论语》告诉我们的都是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而这恰恰又是我 们生活中最需要的。(4 分) 22.【答案示例】 ①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 ②助人为乐情长在,雷锋 精神心永存!(4 分)解答本题时要注意:①“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是这一活动 的主题,标语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②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多使用 对比、对偶性的句子或简单的排比句;③语言要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 人,同时要起到营造氛围、鼓舞人心的作用;④注意字数。 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 23.【立意提示】从材料来看,人生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全部拥 有,我们应该学会放弃一些。这是最好的立意角度。当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 坚持并不一定拥有。我们所拥有的,不一定是真正铭刻在心的,或许它并不如原 本想象的那样好。应该获得的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追求,需要放弃的就要潇洒地放 弃。另外,学会选择也是一种较好的立意。学会选择不光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还 要兼具开阔的胸襟、大度的气魄、取舍的胆量,甚至还有坚强的心理,坚定的信 念。学会选择是经历多番磨砺后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大浪淘沙下沉淀出来的人 生智慧。确定立意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无论是记叙文、议 论文还是其他文体,都要有鲜明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