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石二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等八 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荆州中学命题人:袁海林江洪吴晓丽张彤审题人:邓伏黄杨开 考试时间:2015年12月7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籍插图开始流行以后,一系列的插图术语也随之诞生,如“绘像”、“绣像”、 “全像”、“出像” “补像”、“全图”等。每一个术语都代表着一种插图方式,这些术语和插图方 式的变化,与当时的审美 风尚息息相关。就明刻本插图而言,主要有“全像”(全相)、“出像”(出相) “绣像”等几种命名方式, 本文着重探究“出像”(出相)这一插图方式。 关于出像(出相),鲁迅先生的界定是:“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 至今还有存留,就是 所谓‘出相’。”《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也是如此,“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 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 相’”。戴不凡先生则认为,“舍建版而外,明人刻小说戏曲恒多整页之‘出 像 全图 即整页的插 图谓之“出像”和“全图”。前两种解释与全像(全相)的概念接近,后一种解 释认为“出像”与“全 图”的意思相同。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 图’”,《汉语大词典》 的解释是“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 图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 和《汉语大词典》对于“全图”的解释也与戴不凡先生的观点有分歧,一者指向 整页插图方式,一者指 向每回故事情节的插图 “出像”的命名方式多出现在金陵富春堂、世德堂、文林阁和广庆堂所刊刻的曲 本中,徽州、建阳 和杭州等地刊刻的曲本中也偶有以“出像”命名的。万历元年(1573),富春 堂刊刻了《新刻出像增补 搜神记》,这是较早以“出像”命名的明刻本,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 共126幅插图,每一幅 插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并在插图右上角以直列式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世德堂 万历二十年(1593)所 刻《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采用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崇祯 年间刊刻的《峥霄馆评 定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新镌出像批评通俗演义鼓掌绝尘》插图 则采用单面整幅的版式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石二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等八 校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荆州中学 命题人:袁海林 江洪 吴晓丽 张彤 审题人:邓伏黄 杨开 泰 考试时间:2015 年 12 月 7 日上午 9:00—11:30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书籍插图开始流行以后,一系列的插图术语也随之诞生,如“绘像”、“绣像”、 “全像”、“出像”、 “补像”、“全图”等。每一个术语都代表着一种插图方式,这些术语和插图方 式的变化,与当时的审美 风尚息息相关。就明刻本插图而言,主要有“全像”(全相)、“出像”(出相)、 “绣像”等几种命名方式。 本文着重探究“出像”(出相)这一插图方式。 关于出像(出相),鲁迅先生的界定是:“宋元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 至今还有存留,就是 所谓‘出相’。”《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也是如此,“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 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 相’”。戴不凡先生则认为,“舍建版而外,明人刻小说戏曲恒多整页之‘出 像’、‘全图’”,即整页的插 图谓之“出像”和“全图”。前两种解释与全像(全相)的概念接近,后一种解 释认为“出像”与“全 图”的意思相同。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 图’”,《汉语大词典》 的解释是“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 图’”。由此可见,鲁迅先生 和《汉语大词典》对于“全图”的解释也与戴不凡先生的观点有分歧,一者指向 整页插图方式,一者指 向每回故事情节的插图。 “出像”的命名方式多出现在金陵富春堂、世德堂、文林阁和广庆堂所刊刻的曲 本中,徽州、建阳 和杭州等地刊刻的曲本中也偶有以“出像”命名的。万历元年(157 3 ),富春 堂刊刻了《新刻出像增补 搜神记》,这是较早以“出像”命名的明刻本,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 共 1 26 幅插图,每一幅 插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并在插图右上角以直列式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世德堂 万历二十年(15 93)所 刻《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的插图,采用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崇祯 年间刊刻的《峥霄馆评 定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和《新镌出像批评通俗演义鼓掌绝尘》插图 则采用单面整幅的版式
也就是说,小说中“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用一到两幅插图 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 就戏曲而言,万历辛巳年(1581)富春堂刊刻的《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 癸灵庙玉玦记》是现 存较早的以“出像”命名的戏曲本子,稍后的有世德堂万历十四年(1586)刊 刻的《新刊重订出像附释 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重订出像注释裴淑英断发记》,以及万历十九年(158 9)刊刻的《新刊重订出 像附释标注月亭记》。这些本子的题名是以“出像”进行标榜,插图为单面整幅 的版式。《玉玦记》共 36折,30幅插图,《还带记》共40出,24幅插图,《拜月亭记》共43折, 10幅插图。细查这些插图发 现,插图所表现的情节都是与每折的内容相对应的。又因为在曲本传抄、刊刻的 过程中,“出”与“折” 往往是通用的,“出”也就具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节图,那么“出 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 事情节图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往往 表现的是比较精彩的内 容和章节,平淡的情节一般并未通过插图来表现,所以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之间 也并不一定会完全做到 了一一对应。如果说《玉玦记》中的36折,安排了30幅插图,还是力求一 对应的话,那么到《拜月 亭记》中,43折仅有10幅插图,则是重点表现精彩情节了。以《拜月亭记》 为例,这10幅插图的标 题分别是“世隆自叙”、“瑞兰自叙”、“兄妹逃军”、“隆兰遇强”、“世隆 成亲”、“兴福离寨”、“汴城聚会”、 “试官考选”、“官媒送鞭”、“成亲团圆”,均是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是后 世选本中选用最多的几折。 由此可见,“出像”插图最初时是采用单面整幅的方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 出的精彩情节, 后来慢慢出现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可能由于商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的关 系,书中“出像”插图 的数量开始减少,已经无法和每一出内容一一对应了,只是挑选其中最精彩的情 节进行表现,而平淡的 情节则一带而过,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81期) 1.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出像”的界定,鲁迅先生认为宋元小说中的每页“上图下说”,就是 所谓的“出像”,这与《汉 语大辞典》的解释基本相同。 戴不凡先生认为,“明人刻小说戏曲多整页之‘出像’‘全图’”,整页的 插图就是“出像”和“全图” 他认为“出像”和“全图”的意思相同
也就是说,小说中“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用一到两幅插图 表现每一出的精彩情节。 就戏曲而言,万历辛巳年(1 581)富春堂刊刻的《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 癸灵庙玉玦记》是现 存较早的以“出像”命名的戏曲本子,稍后的有世德堂万历十四年(1 586 )刊 刻的《新刊重 订出像附释 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重订出像注释裴淑英断发记》,以及万历十九年(158 9)刊刻的《新刊重订出 像附释标注月亭记》。这些本子的题名是以“出像”进行标榜,插图为单面整幅 的版式。《玉玦记》共 3 6 折,30 幅插图,《还带记》共 4 0 出,24 幅插图,《拜月亭记》共 43 折, 10 幅插图。细查这些插图发 现,插图所表现的情节都是与每折的内容相对应的。又因为在曲本传抄、刊刻的 过程中,“出”与“折” 往往是通用的,“出”也就具有了“折”的意思,“相”指故事情节图,那么“出 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 事情节图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往往 表现的是比较精彩的内 容和章节,平淡的情节一般并未通过插图来表现,所以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之间 也并不一定会完全做到 了一一对应。如果说《玉玦记》中的 3 6 折,安排了 3 0 幅插图,还是力求一 一对应的话,那么到《拜月 亭记》中,4 3 折仅有 10 幅插图,则是重点表现精彩情节了。以《拜月亭记》 为例,这 1 0 幅插图的标 题分别是“世隆自叙”、“瑞兰自叙”、“兄妹逃军”、“隆兰遇强”、“世隆 成亲”、“兴福离寨”、“汴城聚会”、 “试官考选”、“官媒送鞭”、“成亲团圆”,均是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是后 世选本中选用最多的几折。 由此可见,“出像”插图最初时是采用单面整幅的方式,用一到两幅插图表现每 一出的精彩情节, 后来慢慢出现了双面连式横幅大图的版式。可能由于商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的关 系,书中“出像”插图 的数量开始减少,已经无法和每一出内容一一对应了,只是挑选其中最精彩的情 节进行表现,而平淡的 情节则一带而过,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插图带过的现象。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 015 年第 181 期) 1 .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对于“出像”的界定,鲁迅先生认为宋元小说中的每页“上图下说”,就是 所谓的“出像”,这与《汉 语大辞典》的解释基本相同。 B .戴不凡先生认为,“明人刻小说戏曲多整页之‘出像’‘全图’”,整页的 插图就是“出像”和“全图”, 他认为“出像”和“全图”的意思相同
C.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这与《汉 语大辞典》的解释类似, 都是指向整页插图方式的。 D.鲁迅先生对“出像”与“全图”的理解不同,在他的理解中这两种插图方式 的指向是不一样的。 2.下面说法不能作为划线句“‘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事情节图的意思”的 论据的是() A.在曲本传抄、刊印的过程中,“出”与“折”往往是通用的,“出”就有了 “折”的意思,“相”指故 事情节图 B.《玉玦记》总共36折,安排了30幅插图,插图所表现的情节力求与每折 的内容一一对应。 C.《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126幅插图, 每一幅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 情节。 D.并不是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 做到了一一对应,这些 插图往往表现的是剧本中比较精彩的内容和章节。 3.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如《新刻出像官版大 字西游记》的插图为后 者,每一幅图分别对应着一段内容的精彩情节。 B.《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存较早的戏曲本子,稍后 的还有《新刊重订出像附 释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等本子,它们的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 C.《拜月亭》中有“世隆自叙”、“汴城聚会”、“兄妹逃军”、“隆兰遇 强”等10幅插图,这些图仅与书 中最精彩的情节一一对应 D.“出像”插图随着时间推移数量开始减少,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 插图带过的现象,这与商 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或有关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 挚恂以儒术教授, 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 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 飙起,边方扰乱,米谷 踊贵,自关以西,道殚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 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 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C .关于全图,鲁迅先生的解释是“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这与《汉 语大辞典》的解释类似, 都是指向整页插图方式的。 D.鲁迅先生对“出像”与“全图”的理解不同,在他的理解中这两种插图方式 的指向是不一样的。 2 .下面说法不能作为划线句“‘出相’就有了表现每出故事情节图的意思”的 论据的是 ( ) A .在曲本传抄、刊印的过程中,“出”与“折”往往是通用的,“出”就有了 “折”的意思,“相”指故 事情节图。 B .《玉玦记》总共 36 折,安排了 30 幅插图,插图所表现的情节力求与每折 的内容一一对应。 C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全书采用单面整幅的插图方式,共 1 26 幅插图, 每一幅图分别对应一段内容 情节。 D.并不是有多少折内容,就有多少幅插图,插图与每一折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 做到了一一对应,这些 插图往往表现的是剧本中比较精彩的内容和章节。 3 .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小说中的“出像”插图的方式是单面整幅或双面连式,如《新刻出像官版大 字西游记》的插图为后 者,每一幅图分别对应着一段内容的精彩情节。 B .《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是现存较早的戏曲本子,稍后 的还有《新刊重订出像附 释标注裴度香山还带记》等本子,它们的插图为单面整幅的版式。 C .《拜月亭》中有 “世隆自叙”、“汴城聚会”、“兄妹逃军”、“隆兰遇 强”等 10 幅插图,这些图仅与书 中最精彩的情节一一对应。 D .“出像”插 图随着时间推移数量开始减少,出现了几出或几折内容用一幅 插图带过的现象,这与商 业竞争和书坊主趋利或有关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 挚恂以儒术教授, 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 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 飙起,边方扰乱,米谷 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 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 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 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 土,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丛横,乘此 无备。融乃感激,以为 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 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 遂令禁锢之。太后崩, 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 巡颂》,帝奇其文, 召拜郎中。融才髙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 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 传,鲜有入其室者。尝 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 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 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 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 正直所羞。年八十八, 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泙既而羞曲十之节惜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 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髙不 惧者,胥靡之人也;坐 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 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 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 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 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5.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 子弟也称“舍人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 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 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 无备。融乃感激,以为 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 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 遂令禁锢之。太后崩, 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 巡颂》,帝奇其文, 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 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 传,鲜有入其室者。尝 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 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 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 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 正直所羞。年八十八, 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 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 惧者,胥靡之人也;坐 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 之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 .马融辞命/ 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 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 能匡欲者鲜矣/ C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 躯/ 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 既而羞曲士之节惜/ 不赀之 躯终/ 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 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5 . 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 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 静无为”“顺应天道” “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 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 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 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 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 物价飞涨,马融生活 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 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 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 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 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 贵于天下也。(5分) 译文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 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B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 静无为”“顺应天道” “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 .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 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 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 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 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 .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 物价飞涨,马融生活 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 .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 氏,被滞留在东观,十 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 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 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 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 贵于天下也。(5 分) 译文: (2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 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 武昌)一带时所作。元 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26一约786),唐代诗人, 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 人,天宝(74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 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 居留 8.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 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两 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 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 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道大题里 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 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家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 去往二楼的楼梯 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 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 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 体一样,每一个部分, 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 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 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 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 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 武昌)一带时所作。元 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 726 -约 786 ),唐代诗人, 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 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 迁谪路过长沙时。④栖迟: 居留。 8 .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 .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 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 ”两 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3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 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 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道大题里 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 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 分) 家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 去往二楼的楼梯 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 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 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 体一样,每一个部分, 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 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 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 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 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 留着一个‘里德曼 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 白相间的帷幕。深 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一一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 过来看看 他 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 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 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 西似的,把琴键敲 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 得的歌吧。他走进 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 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 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 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 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一一妻子在新来乍 到,不知前后高低的 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 上去,彼此手搭着背, 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 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 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旧的 人 B.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 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 留着一个‘里德曼’ 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 白相间的帷幕。深 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 过来看看……”他 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 一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 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 西似的,把琴键敲 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 得的歌吧。他走进 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 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 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 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 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妻子在新来乍 到,不知前后高低的 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 上去,彼此手搭着背, 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 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 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 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旧的 人。 B. 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 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
缺乏教养。 C.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 正不是你家”,从遐想中 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 肉,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 文学水准 E.夫妻之间的言语情态纯真自然,尽管贫寒漂泊,两人一颦一笑中却饱含对生 活的爱,这种反差正是小 说的深刻所在。 (2)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你认为她俩 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界典范 冯鹏生 启功先生的一生就像展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 辉。现在他已离我 们远去,但人们仍在深切地怀念他。启功先生逝世于2005年6月30日,寿 年96岁。他是名闻遐迩的 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尤其 他那种卓荦大气、蔼然 待人的风尚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记得在1963年的秋天,聆听过先生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鉴析”的讲座,那 时我12岁。后来,在 “文革”中又有幸聆听先生教诲,即使在那种缄口齐喑的情况下,先生仍显示出 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雅然风趣的品尚。虽认识先生很早,但一般情况下,不敢前往问学打扰。大概是 在1978年左右,先生 为出版二十四史事,在中华书局校点“清史”。忘记了是一种什么机缘,先生通 知我将一篇关于《装潢 历史沿变》的稿子送去。当我骑车来到中华书局的传达室时,先生已在那儿等候 我那个时候写的稿子 值得请先生斧正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尽管如此,过了几日,先生竟通知我到 他的小乘巷寓所见面。 几位兄长陪我到了小乘巷先生的一间狭小的卧室兼工作室,室内到处堆放着书籍 和纸张,我们只好坐在 先生的卧床上。未等寒暄,先生便伏案翻开了我那篇所谓文章,逐字逐句地念, 随之以铅笔改谬
缺乏教养。 C. 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 正不是你家”,从遐想中 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 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 肉,这体 现了作者极高的 文学水准。 E. 夫妻之间的言语情态纯真自然,尽管贫寒漂泊,两人一颦一笑中却饱含对生 活的爱,这种反差正是小 说的深刻所在。 (2)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4 )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你认为她俩 能找到自己的“家”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 分) 学界典范 冯鹏生 启功先生的一生就像展现于人间的一道彩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 辉。现在他已离我 们远去,但人们仍在深切地怀念他。启功先生逝世于 20 05 年 6 月 3 0 日,寿 年 9 6 岁。他是名闻遐迩的 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尤其 他那种卓荦大气、蔼然 待人的风尚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记得在 196 3 年的秋天,聆听过先生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鉴析”的讲座,那 时我 12 岁。后来,在 “文革”中又有幸聆听先生教诲,即使在那种缄口齐喑的情况下,先生仍显示出 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雅然风趣的品尚。虽认识先生很早,但一般情况下,不敢前往问学打扰。大概是 在 1 978 年左右,先生 为出版二十四史事,在中华书局校点“清史”。忘记了是一种什么机缘,先生通 知我将一篇关于《装潢 历史沿变》的稿子送去。当我骑车来到中华书局的传达室时,先生已在那儿等候。 我那个时候写的稿子 值得请先生斧正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尽管如此,过了几日,先生竟通知我到 他的小乘巷寓所见面。 几位兄长陪我到了小乘巷先生的一间狭小的卧室兼工作室,室内到处堆放着书籍 和纸张,我们只好坐在 先生的卧床上。未等寒暄,先生便伏案翻开了我那篇所谓文章,逐字逐句地念, 随之以铅笔改谬
当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时,先生说:“立轴条幅画,唐时已定型,不是有杜 甫为王宰山水图的 题诗吗?‘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当时的书画形式,并不完全是 横卷。”在座的几位都为 先生顺手拈来的诗句所折服。因稿子冗长,先生边看边改,已近午饭时刻,我们 几个起身告辞,记得当 时都没说声感谢的话。倒是先生,有些歉意似的说:“到吃饭的时候,走啦。” 接着他又像哄孩子要给些 糖果似的说:“等等!”先生挑选了一幅法书,挥笔题上了我的上款,随之卷起 十多幅他的字说:“这是 最近写的,送给孩子们的老师,他们会喜欢。”我惭然接了过来。因为赐我的那 幅墨宝有上下款,先生 过于自谦,故而一直置之书橱,30年来,从未敢张挂 后些年先生身兼多职,诸事繁多,我再未有过名为“看望”、实为“打扰”的举 动。但凡经我向先 生索取“赐墨”或题写书名堂号的,我多是请人代办,且一一应愿。记得1986 年的一天,先生还着人 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诗意含蓄,并有题记数行,经反复咀嚼,方领悟到,其 诗是在鞭策我于事业上 应图精进。其边题褒责皆有:我曾有出语不当处,应自省,反映了先生对人的真 淳之意;所指我的“擅 长”,褒奖有过,故而此幅也未曾示人,折叠置书架20多年矣。 如今回想起来,我烦劳先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知耽误了他多少宝贵的时间。即是 在“稿酬”通行的 情况下,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没给过一次报酬,我也未有一杯热茶敬给先生,反 倒让先生为我付出了那 么多的精力。先生病中,多次拟随他人去医院看望,总是唯恐“添乱”而作罢, 只是请人带去祝愿。在 先生仙逝4年后的今天,尤感深深的愧疚和忏悔, 先生逝世,四方哀吊。我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所设置的灵堂。早早起床,沐浴更 衣,怀抱96朵白 色康乃馨,奔向了北师大。把花束置放在祭台上,后退几步,便不自觉地双腿跪 下,含着泪水,虔诚地 三叩首。因为时间尚早,灵堂里只有我和守灵者,便无所顾忌地像孩子似的向先 生说:“总想去看望, 唯恐添乱,如今后悔,启功先生安息吧,晚生永远怀念您!” 先生旅途漫长,艰难坎坷,但心胸坦荡,意气骏爽,宏著等身,吐纳自深,酌处 万机,适度得宜, 令人仰慕,堪称学界之楷范。揣其成因,我认为恰如宋王安石云:“不畏浮云 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启功先生是闻名遐迩的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 生像展现于人间的
当看到书画形式沿变的段落时,先生说:“立轴条幅画,唐时已定型,不是有杜 甫为王宰山水图的 题诗吗?‘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当时的书画形式,并不完全是 横卷。”在座的几位都为 先生顺手拈来的诗句所折服。因稿子冗长,先生边看边改,已近午饭时刻,我们 几个起身告辞,记得当 时都没说声感谢的话。倒是先生,有些歉意似的说:“ 到吃饭的时候,走啦。” 接着他又像哄孩子要给些 糖果似的说:“等等!”先生挑选了一幅法书,挥笔题上了我的上款,随之卷起 十多幅他的字说:“这是 最近写的,送给孩子们的老师,他们会喜欢。”我惭然接了过来。因为赐我的那 幅墨宝有上下款,先生 过于自谦,故而一直置之书橱,30 年来,从未敢张挂。 后些年先生身兼多职,诸事繁多,我再未有过名为“看望”、实为“打扰”的举 动。但凡经我向先 生索取“赐墨”或题写书名堂号的,我多是请人代办,且一一应愿。记得 1 98 6 年的一天,先生还着人 转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诗意含蓄,并有题记数行,经反复咀嚼,方领悟到,其 诗是在鞭策我于事业上 应图精进。其边题褒责皆有:我曾有出语不当处,应自省,反映了先生对人的真 淳之意;所指我的“擅 长”,褒奖有过,故而此幅也未曾示人,折叠置书架 20 多年矣。 如今回想起来,我烦劳先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知耽误了他多少宝贵的时间。即是 在“稿酬”通行的 情况下,凡我托办的事情,并没给过一次报酬,我也未有一杯热茶敬给先生,反 倒让先生为我付出了那 么多的精力。先生病中,多次拟随他人去医院看望,总是唯恐“添乱”而作罢, 只是请人带去祝愿。在 先生仙逝 4 年后的今天,尤感深深的愧疚和忏悔。 先生逝世,四方哀吊。我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所设置的灵堂。早早起床,沐浴更 衣,怀抱 96 朵白 色康乃馨,奔向了北师大。把花束置放在祭台上,后退几步,便不自觉地双腿跪 下,含着泪水,虔诚地 三叩首。因为时间尚早,灵堂里只有我和守灵者,便无所顾忌地像孩子似的向先 生说:“总想去看望, 唯恐添乱,如今后悔,启功先生安息吧,晚生永远怀念您!” 先生旅途漫长,艰难坎坷,但心胸坦荡,意气骏爽,宏著等身,吐纳自深,酌处 万机,适度得宜, 令人仰慕,堪称学界之楷范。揣其成因,我认为 恰如宋王安石云:“不畏浮云 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 .启功先生是闻名遐迩的书画家、鉴定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 一生像展现于人间的一
道彩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无限光辉。 B.我将《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给先生看时,心中想到自己资历尚浅,不值得 让启功先生为我斧正, 但先生却很细致地修改校对。 C.启功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强识,在为我修改文章过程中,看到书画形式沿变 的段落,立刻想到前人 有关诗句,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 D.文中表达了我对启功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启功先生霭然待人,曾着人转 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 赞扬我的优点同时也指出我的缺点。 E.这篇文章大量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我对启功先生的深切怀念, 特别是在得知先生逝 世后,我哀恸万分、悲痛欲绝。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启功先生的形象。(6分) (3)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6分)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结尾处的引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 理解,并联系现实说说 你的感悟。(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 演绎了 “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苦苦地思索着什 么,回 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几十年,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 的门类全 部拿下。 A.日不转睛目不斜视目不窥园 B.目不斜视目不转睛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目不转睛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目不窥园目不转睛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最近,电信被曝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 信息,涉及姓名、证件 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 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 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査处
道彩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无限光辉。 B .我将《装潢历史沿变》的稿子给先生看时,心中想到自己资历尚浅,不值得 让启功先生为我斧正, 但先生却很细致地修改校对。 C .启功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强识,在为我修改文章过程中,看到书画形式沿变 的段落,立刻想到前人 有关诗句,并与我的观点发生很大分歧。 D.文中表达了我对启功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启功先生霭然待人,曾着人转 来一幅写给我的法书, 赞扬我的优点同时也指出我的缺点。 E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我对启功先生的深切怀念, 特别是在得知先生逝 世后,我哀恸万分、悲痛欲绝。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启功先生的形象。(6 分) (3)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6 分) (4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结尾处的引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 理解,并联系现实说说 你的感悟。(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 时, 。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 演绎了 “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 ,苦苦地思索着什 么,回 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_ _ 几十年,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 的门类全 部拿下。 A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B .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C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1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 .最近,电信被曝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 信息,涉及姓名、证件 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B .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 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 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