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五月全仿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 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 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 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 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冋族群人与人的关 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 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 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 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 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 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 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 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 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 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蘊获得新的 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
2019 届高三五月全仿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 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 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 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 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 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 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 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 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 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 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 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 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 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 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 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
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 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 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 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 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 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 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 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 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 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 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 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 的物 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 情感 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 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 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 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 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 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 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 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 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 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 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 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 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交流 的物 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 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 情感 和化解文化冲突。 C. 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 解了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 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 区的 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 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 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 要使 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 既改 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 同体 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 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000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 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 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 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老 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在《本味》中,列举了 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威而不减,辛而不烈,淡 而不薄,肥而不腻
C. 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 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 塑等 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 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 要使 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 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 既改 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 同体 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 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 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 8000 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 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在“铁路 12306”APP 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 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 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 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老 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在《本味》中,列举了 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 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 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落座 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莱,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文 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 食。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 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 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士的压 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 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苦哈哈的单身汉。早在2015年,中国 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2亿,占总人口14%。而美团点 评集团曾在去年透露,平台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汉欢迎。 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緣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 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 中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己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2018.2《光明网》) 材料二 图表1:2011-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市场规模(亿元) 增长率 3000 80% 1% 2414 55% 2046 2000 50% 1662 33% 861 10%6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e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 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落座。 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 120 道菜,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文 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 食。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 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 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士的压 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 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苦哈哈的单身汉。早在 2015 年,中国 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 2 亿,占总人口 14%。而美团点 评集团曾在去年透露,平台 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汉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 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 中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己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 2018.2《光明网》) 材料二: 图表 1:2011-2018 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2:2011-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增速(单位:亿人,%) 用户规模(亿人)增长率(%) 0 2,586 40.00% 2.09 27,0% 1.62 3000% 107 1106308 20.00% 19.1% 000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E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 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寻 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妤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只 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岀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 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 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 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 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 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摘编自2018.12“人 民网”) 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 事,但与《舌尖》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在全 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 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这 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除了以往常用的航
图表 2:2011-2018 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增速(单位:亿人,%)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从 1978 年到 2018 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 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寻 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只 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 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 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 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 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 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 2018.12“人 民网”) 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 8 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 事,但与《舌尖》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在全 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 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这 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除了以往常用的航
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 (摘编自2018.11“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B.2013-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D.《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 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购买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年在线外 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C.陈晓卿说,吃过最妤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 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风味人间》与《舌尖》同中存异。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 从 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魔笛 翌平 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 起来。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
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 影。 (摘编自 2018.11“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7 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B.2013-2018 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D.《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 则 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 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购买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 年在线外 卖 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C.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 蜜 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风味人间》与《舌尖》同中存异。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 从 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魔笛 翌平 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 起来。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
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 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开心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 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 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衅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 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 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 根红围中,头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 孩子笑毛了。 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 “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 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 跳,到一群鸟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 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 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 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 风想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 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 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 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 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 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 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 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 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 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 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 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 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 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
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 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开心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 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 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 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 “老师,还没让我吹吧?” 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 根红围巾,头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 孩子笑毛了。 “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 “还有什么曲子?” “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 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 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 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 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 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 风想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 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 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 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 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 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 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 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 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 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 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 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 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 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 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 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 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 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 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 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中。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 重新起的名字,睛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 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 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 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 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仔细地端详着,然后 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 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 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 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 入 化,隐含着他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 发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 C.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 风 的形象,又表现了老师们对考生的尊重、对朗风的喜爱。 D.小说结尾部分用老师们传看笛子的举动和梁老师的话暗示朗风能够考取音乐学院
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 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 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 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 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 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 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 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 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 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 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 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仔细地端详着,然后 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 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 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 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 入 化,隐含着他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 兴 发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 C.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 风 的形象,又表现了老师们对考生的尊重、对朗风的喜爱。 D.小说结尾部分用老师们传看笛子的举动和梁老师的话暗示朗风能够考取音乐学院, 突
出了优秀音乐家梁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培育人才、传承艺术的形象。 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把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 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 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 “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 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 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 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 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原 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 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 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 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 《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 谛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 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 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祢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 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 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
出了优秀音乐家梁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培育人才、传承艺术的形象。 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把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9.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 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 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 ....,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 “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 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 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 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 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 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 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 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 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 “《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 禘⑤于庄公’,《公羊传 ...》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 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 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祔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 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 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
务 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 务 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 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 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宋代时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 震 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 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 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 典 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务 农种谷/ 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 务 农种谷/ 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 种谷/寇 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 农 种谷/寇 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宋代时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 震 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 兴, 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 皇 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 典, 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