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探索物质微观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四讲 光的本质认识(饶群力)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9,文件大小:1.2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上游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探索微观物质世界 第四讲光的本质认识 饶群力 MHI

探索微观物质世界 第四讲 光的本质认识 饶群力

上游充通大¥ 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光是物质么? 如果不是,与物质是什么关系? 光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圣经》中创世纪的第一 件事,就是“要有光

光是物质么? 如果不是,与物质是什么关系? 光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圣经》中创世纪的第一 件事,就是“要有光

上游充通大¥ 古人对光的认识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古代对光的认识 表象认识,古埃及神话中,光是一个有翅的光明 神;后来影响到古希腊,天神的儿子一戴昂奈 萨斯,扩展到希腊哲学中来。 开始发现光的本质,古希腊人以为眼睛中发出某 种触须接触物体;汉语也用“目光”这样的词描 述人眼视线等。亚里斯多德主张光是介质中的一 种作用; 我国很早就否定了光从眼睛里发出来的,吕氏春 秋·任数篇》中:“目之见也借于昭

古人对光的认识 古代对光的认识 表象认识,古埃及神话中,光是一个有翅的光明 神;后来影响到古希腊,天神的儿子——戴昂奈 萨斯,扩展到希腊哲学中来。 开始发现光的本质,古希腊人以为眼睛中发出某 种触须接触物体;汉语也用“目光”这样的词描 述人眼视线等。亚里斯多德主张光是介质中的一 种作用; 我国很早就否定了光从眼睛里发出来的,吕氏春 秋·任数篇》中:“目之见也借于昭

上产充鱼大我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队识®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物与影的关系揭示光的直线传播 《墨经》有这样的记载:“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 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 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韩非子》、《梦溪笔谈》有记载 元代天文数学家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进一步详细地考 察了日光通过墙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间的关系 ·当孔隙相当小的时候,尽管孔隙的形状不是圆形的 ,所得的像却都是圆形的;孔的大小不同,但是像 的大小相等,只是浓淡不同;如果把像屏移近小孔 所得的像变小,亮度增加

我国古代对光的性质的认识 物与影的关系揭示光的直线传播 • 《墨经》有这样的记载:“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 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 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 《韩非子》 、《梦溪笔谈》 有记载 • 元代天文数学家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进一步详细地考 察了日光通过墙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间的关系 • 当孔隙相当小的时候,尽管孔隙的形状不是圆形的 ,所得的像却都是圆形的;孔的大小不同,但是像 的大小相等,只是浓淡不同;如果把像屏移近小孔 ,所得的像变小,亮度增加

上游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铜镜中发现光的反射 。古代取火的工具称为“燧”,如“木燧” 0 铜镜出现后,利用凹面铜镜的会聚作用,人们开始取火于 日,于是出现“阳燧”。 ·《周礼秋官司寇》中有:“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的记 载;《庄子》中道:“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 《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 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 《庄子·天下篇》中记载:“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 相鉴则重影无穷”。平面镜组合成像

铜镜中发现光的反射 • 古代取火的工具称为“燧” ,如“木燧” • 铜镜出现后,利用凹面铜镜的会聚作用,人们开始取火于 日,于是出现“阳燧”。 • 《周礼·秋官司寇》中有:“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的记 载;《庄子》中道:“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 • 《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 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 • 《庄子·天下篇》中记载:“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 相鉴则重影无穷”。平面镜组合成像

上游充通大¥ 大气光学的认识 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晕、虹、海市蜃楼等 《礼记·月令》指出:“季春之月..虹始见” “孟冬之月 .虹藏不见”;《周礼》中记载有“十煇”, 指的是包括 虹”等在内的十种大气光学现象。 0 东汉蔡邕(132~192)《明堂月令》中写道:“虹见有青赤之色 ,常依阴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太阳亦不见,见辄与日 相互,率以日西,见于东方.” 唐初孔颖达(574~648)进一步认识到虹的成因,“若云薄漏日 ,日照雨滴则虹生”,明确指出“日照”和“雨滴”是产生虹 的条件 0 8世纪中叶,唐代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指出:“背日喷 乎水,成虹霓之状”,第一次用实验方法得出人造虹

大气光学的认识 晕、虹、海市蜃楼等 • 《礼记·月令》指出:“季春之月……虹始见”,“孟冬之月 ……虹藏不见”;《周礼》中记载有“十煇”,指的是包括 “ 虹”等在内的 十种大气光学现象。 • 东汉蔡邕 (132 ~192) 《明堂月令》中写道:“虹见有青赤之色 ,常依阴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 ,太阳亦不见,见辄与日 相互,率以日西,见于东方……” • 唐初孔颖达(574~648)进一步认识到虹的成因,“若云薄漏日 ,日照雨滴则虹生”,明确指出“日照”和“雨滴”是产生虹 的条件 • 8世纪中叶,唐代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指出:“背日喷 乎水,成虹霓之状”,第一次用实验方法得出人造虹

上游充通大¥ 欧洲古代光学的发展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古希腊神话认为:彩虹是上帝的信使,叫“Iis”。西方 对虹的成因作出正确解释的是在13世纪,比我们晚约 600年。但是,进一步深究彩虹颜色产生的原因,引发 对光的本质深入探索,从而揭开微观物质世界的面纱。 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探讨光的传播 性质。 欧几里得(公元前330~275年)认识到光走直线、 《光学》和《 反射光学》中给出光的反射定律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约90年一168年)《光学》记载 大气折射,发现折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这种比例 在角度不大时,是近似正确的。并作了一些角度的计算

欧洲古代光学的发展 古希腊神话认为:彩虹是上帝的信使,叫“Iris”。西方 对虹的成因作出正确解释的是在 13 世纪,比我们晚约 600年。 但是,进一步深究彩虹颜色产生的原因,引发 对光的本质深入探索,从而揭开微观物质世界的面纱。 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探讨光的传播 性质。 • 欧几里得(公元前330~275年)认识到光走直线、《光学》和《 反射光学》中给出光的反射定律 •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约90年—168年 )《光学》记载 大气折射,发现折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这种比例 在角度不大时,是近似正确的。并作了一些角度的计算

上游充通大¥ 光学认识的启蒙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世纪,欧洲: 黑暗的宗教神权统治下,科学的研究重 心转到阿拉伯地区。 伊本-阿尔-黑森是阿拉伯国家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光学方面, 改进实验方法,使用球面和抛物面反光镜,并研究了球面象差 ,透镜的放大率与大气的折射;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几何 光学的问题。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光是由眼睛发出的认识在欧洲仍然 流行 科学全才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从眼 球的构造解释了成像原理,第一次彻底打破光的这种错 误观念

光学认识的启蒙 中世纪,欧洲:黑暗的宗教神权统治下,科学的研究重 心转到阿拉伯地区。 • 伊本-阿尔-黑森是阿拉伯国家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光学方面, 改进实验方法,使用球面和抛物面反光镜,并研究了球面象差 ,透镜的放大率与大气的折射;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几何 光学的问题。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光是由眼睛发出的认识在欧洲仍然 流行 科学全才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从眼 球的构造解释了成像原理,第一次彻底打破光的这种错 误观念

上游充通大¥ 近代光学的发展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人们开始追求对光的本 质认识。 ·达.芬奇(1452-1519)从水的波纹谈到空气里的波以及声 音的定律,并且认识到光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因而波的 理论也可应用于光。 ·几何光学的三大定律:光线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线的独立 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精确定量化。1621年荷 兰数学物理学家斯涅尔(Willebrord Snell Van Roijen 1591-1626)重新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不仅导出可定量 计算的折射定律,而且也让当时的科学家对折射发生的根 本机制心存疑窦,这为不久后物理光学的出现埋下伏笔

近代光学的发展 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人们开始追求对光的本 质认识。 • 达.芬奇(1452-1519)从水的波纹谈到空气里的波以及声 音的定律,并且认识到光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因而波的 理论也可应用于光。 • 几何光学的三大定律:光线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线的独立 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精确定量化。 1621年荷 兰数学物理学家斯涅尔(Willebrord Snell Van Roijen 1591-1626)重新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不仅导出可定量 计算的折射定律,而且也让当时的科学家对折射发生的根 本机制心存疑窦,这为不久后物理光学的出现埋下伏笔

上游充通大¥ 争论两派的主要人物。红、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笛卡尔 微粒说 波动说 牛顿 波义尔、胡克、惠更斯 拉普拉斯、马吕斯 托马斯杨、菲涅耳 麦克斯韦 赫兹麦克尔逊莫雷、普朗克等 爱因斯坦

争论两派的主要人物 笛卡尔 微粒说 波动说 牛顿 波义尔、胡克、惠更斯 拉普拉斯、马吕斯 托马斯.杨、菲涅耳 麦克斯韦 赫兹、麦克尔逊/莫雷、普朗克等 爱因斯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9页,可试读13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