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六章 尿崩症 贺冶冰 学时数:0.5学时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六章 尿崩症 贺冶冰 学时数:0.5学时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尿崩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 治疗原则 2.熟悉和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⒈掌握尿崩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 治疗原则 ⒉熟悉和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讲授目的和要求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讲授主要内容 定义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定义 尿崩症指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又称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严重缺 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AVP不敏感,致肾小管 吸收水障碍,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 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尿崩症指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 又称 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严重缺 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AVP不敏感,致肾小管 吸收水障碍,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 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定 义
渗透压感受器 口渴 视上核 渗透压室旁核 ADH分泌示意图
渗透压感受器 口渴 视上核 渗透压 室旁核 ADH分泌示意图
ADH分泌示意图 下丘脑 视上核、室旁核 ADH的分泌与作用: · .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AVP)、 室旁核(OXT) ◆ ·属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元 视上垂体前叶脑神经元 轴突末梢止于垂体后叶。下丘脑(视 上核)垂体神经束,传导神经冲动 垂体前叶 垂体后叶 ADH的作用与机制:AVP属蛋白质激 AVP 素,通过cAMP系统起作用 AVP
ADH的分泌与作用: §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AVP)、 室旁核(OXT) §属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元 轴突末梢止于垂体后叶。下丘脑(视 上核)垂体神经束,传导神经冲动 §ADH的作用与机制:AVP属蛋白质激 素,通过cAMP系统起作用 ADH分泌示意图 下丘脑 视上核、室旁核 垂体前叶 垂体后叶 AVP 视上垂体前叶脑神经元 AVP
ADH释放的控制调节 1)渗透压调节: 下丘脑视上核细胞及附近有渗透压感受器 血浆渗透压正常:280~310m0sm/(kgH20), 血渗压在280~284m0sm/kg·H20时,AVP分泌 2)血容量及血压调节: 左、右心房及腔静脉、肺静脉有血容量感受器 颈动脉和主动脉处有压力感受器
1)渗透压调节: 下丘脑视上核细胞及附近有渗透压感受器 血浆渗透压正常:280~310mOsm/(kg·H2O), 血渗压在280~284mOsm/kg·H2O时,AVP分泌 2)血容量及血压调节: 左、右心房及腔静脉、肺静脉有血容量感受器 颈动脉和主动脉处有压力感受器 ADH释放的控制调节
3)神经调节: 组织胺、激肽酶、乙酰胆碱刺激AVP释放 从卧位变为立位,AVP水平上升2倍 4)口渴 5)糖皮质激素:提高AVP释放的渗透阈值
3)神经调节: 组织胺、激肽酶、乙酰胆碱刺激AVP释放 从卧位变为立位,AVP水平上升2倍 4)口渴 5)糖皮质激素:提高AVP释放的渗透阈值
血浆渗透压 Plasma AVP (mOsm/kg)(pg/mL) 304 9 302 300 8 298 296 6 尿渗透压 294 (mOsm/kg) 5 口渴 292 1000 290 4 800 288 3 600 286 2 284 400 渗透压阈值 1 282 200 ● 280 2468101214161820 278 Urine volume (L/day)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加压素以及尿渗透压、尿容量的生理关系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加压素以及尿渗透压、尿容量的生理关系 血浆渗透压 口渴 渗透压阈值 尿渗透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继发性尿崩症 任何病变破坏下丘脑正中隆起(漏斗部)以上部位,常引起永 久性尿崩症;病变在下丘脑正中隆起以下者为暂时性尿崩症 ·下丘脑-神经垂体肿瘤约50%(颅咽管瘤、松果体瘤) ·转移瘤(肺癌、乳腺癌) ·其他:脑炎、脑膜炎、肉芽肿性疾病、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创伤性尿崩症约10%
一、继发性尿崩症 任何病变破坏下丘脑正中隆起(漏斗部)以上部位, 常引起永 久性尿崩症;病变在下丘脑正中隆起以下者为暂时性尿崩症 § 下丘脑-神经垂体肿瘤约50%(颅咽管瘤、松果体瘤) § 转移瘤(肺癌、乳腺癌) § 其他:脑炎、脑膜炎、肉芽肿性疾病、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 创伤性尿崩症约10% 病因与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