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17年届高三联考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但人不易知,各人有 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 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诸位治史学,不 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 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 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也只 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自己才能参 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 意见。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 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糸,绝无内 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诸 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 想自己出锋头。那实在要不得! 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 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 人。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 材料。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 不同。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欧 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 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虽在我口里说不出, 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 解其为人。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当知学术 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 无所知。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 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 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 发我之智慧”之一项。现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 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 寻。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 家之学者。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 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 欢乐愉快呀!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 学得师”。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 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也不是要与人同道 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 (摘编自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学问,既要研究学问,又要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对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 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 2017 年届高三联考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但人不易知,各人有 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 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诸位治史学,不 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 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 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也只 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自己才能参 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 意见。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 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糸,绝无内 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诸 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 想自己出锋头。那实在要不得! 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 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 人。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 材料。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 不同。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欧、 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o 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虽在我口里说不出, 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 解其为人。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当知学术 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 无所知。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 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 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 发我之智慧”之一项。现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 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 寻。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 家之学者。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 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 欢乐愉快呀!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 学得师”。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 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也不是要与人同道, 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 (摘编自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学问,既要研究学问,又要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对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 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
B.“把臂人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唯 其如此,方能领略其掌问的真谛 C.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 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 D.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 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以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的比较为例,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 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 B.“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 臂人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 C.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作者以此 例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 D.做学问达到“升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 意相接,作者以此来阐释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有血脉,不单指学问的相连相成,也指人与人精神上意气相投,阅读古 人治学之著作,要真切感受治学者的面目精神。 B.所谓“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就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 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C.做学问到达“从学得师”这一步,便能与古人神交,有了师承,与前人同道 而行。这也是做学问需要追求的境界。 D.在学术传统上无知识,就忙着找材料,一心要创造,要出锋头,只想显示个 性,不想从师,作者认为这绝非做学问之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树对泥土的情谊 卢晓琳 917年,牟善初出生在山东日照一个农耕家庭。1943年,牟善初从国立中央大 学医学院毕业,当时毕业生有“军用”和“民用”两个去向,自己抓阄决定选择 哪一个。牟善初抓到了“民用”,这让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 志向的牟善初非常失望,恰好一位抓到“军用”的同学因种种原因不能从军,于 是二人私下进行了调换。第二年,牟善初如愿奔赴云南腾冲抗日前线,当上了手 术队上尉军医,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和战友们抢救了一个又一个抗日军人的 生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74年,牟善初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该院老年心内科名誉主任叶平深感牟 老为祖国医学事业培育人才的赤诚之心,“牟老指导过无数学生的论文,无论多 忙都对论文仔细修改和把关,但从不在文章中署名第一作者,他说要多把机会让 给年轻人。”健康管理硏究院主任曾强这样描述牟善初对学生的指导:“实验数 据若有不准确,必须重算;实验动物缺失一只,必得补齐;论文中的每一个英文 单词他都细心校正 95岁前,每天8点准时上班一—“病人有事,随时叫我
B.“把臂人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唯 其如此,方能领略其掌问的真谛。 C.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 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 D.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 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以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的比较为例,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 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 B.“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 臂人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 C.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作者以此 例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 D.做学问达到“升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 意相接,作者以此来阐释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有血脉,不单指学问的相连相成,也指人与人精神上意气相投,阅读古 人治学之著作,要真切感受治学者的面目精神。 B.所谓“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就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 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C.做学问到达“从学得师”这一步,便能与古人神交,有了师承,与前人同道 而行。这也是做学问需要追求的境界。 D.在学术传统上无知识,就忙着找材料,一心要创造,要出锋头,只想显示个 性,不想从师,作者认为这绝非做学问之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大树对泥土的情谊 卢晓琳 1917 年,牟善初出生在山东日照一个农耕家庭。1943 年,牟善初从国立中央大 学医学院毕业,当时毕业生有“军用”和“民用”两个去向,自己抓阄决定选择 哪一个。牟善初抓到了“民用”,这让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 志向的牟善初非常失望,恰好一位抓到“军用”的同学因种种原因不能从军,于 是二人私下进行了调换。第二年,牟善初如愿奔赴云南腾冲抗日前线,当上了手 术队上尉军医,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和战友们抢救了一个又一个抗日军人的 生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74 年,牟善初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该院老年心内科名誉主任叶平深感牟 老为祖国医学事业培育人才的赤诚之心,“牟老指导过无数学生的论文,无论多 忙都对论文仔细修改和把关,但从不在文章中署名第一作者,他说要多把机会让 给年轻人。”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这样描述牟善初对学生的指导:“实验数 据若有不准确,必须重算;实验动物缺失一只,必得补齐;论文中的每一个英文 单词他都细心校正。” 95 岁前,每天 8 点准时上班——“病人有事,随时叫我
我国隋唐名医孙思邈曾云:“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牟 善初的学生、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永远忘不了1992年春节 前的一次抢救。患者因肺心病心力衰竭,憋喘明显,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仍无明 显起色。血生化和动脉血气报告提示,复杂的酸碱平衡紊乱可能是重要诱因。心 中没有把握的李小鹰拨通了牟善初家的电话,时已深夜两点钟,窗外大风卷着漫 天雪花肆虐。“我马上就来。”牟善初在电话里说。当病区的电梯门打开时, 小鹰仿佛看到了“圣诞老人”:75岁的牟善初大步跨出电梯,羽绒服上落了 层厚厚的雪花,急切出门都没来得及换上棉鞋的牟善初,脚上的一双布鞋已然湿 透。“老师见我第一句话是,‘病人怎么样了?’他仔细检査究病人后就指导我 们抢救,直到病情稳定下来,就这样在病房守了一夜。 令老年肾内科护士长张瑞芹非常震撼的是,牟善初一直到95岁,每天8点准时 上班,每周三、五去病区查房、会诊,每次在病房里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每两 周还去一次药房了解新药 “我和患者就像大树对泥土的情谊。”在牟善初90岁生日上,老人说的这句话 让秘书周桂芳感慨不已。 在临床,时间全给病人 “治病救人不是索取,更不是交易,知识和技能是人民培养的,解除病人的痛苦 是我应尽的责侄。”百岁老军医牟善初在回忆文章《暮年忆旧》里的话语铿锵有 力,“我的座右铭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在牟善初的二女儿牟小芬眼里,双休日里爸爸极少在家,更别提工作日下班后的 时间了,她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爸爸被急救电话叫到病房抢救病患。当记者想看 看近期的“全家福”照片时,牟小芬有些无奈地笑着拿出唯一一张20世纪60 年代初期拍下的“全家福”。面对记者的不解,牟小芬说:“爸爸除了忙临床的 事,还要带研究生,好不容易有点空闲,也都用在了图书馆和他的书房。记得有 次我生病了,希望爸爸带我到医院看病,他说病房冈巧刚收治了一位病危患者, 要去抢救,让我自己到门诊找某巢医生 生活上极尽简朴的牟善初至今还穿着带补丁的衬衣扣袜子,但他对待群众从不吝 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牟善初就拿出5万元钱为家乡建希望小学。中国工 程院颁发给牟善初15万元的奖金,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给医院设立了“牟善初 医疗保健科研奖励基金”,为年轻人的成长进步铺路架桥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40余年,牟善初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级科技 进步奖,4次获中央保健委员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但他对此看得很淡,不 仅“支持”家人当旧物处理掉自己多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就连评院士的机会也不 在意,至今仍是“医院院士墙上唯一不是院士的专家”。不过,在总医院人的心 目中,牟善初不是院士,胜似院士。 (李师荀《百岁军医牟善初:“改写”老人寿命的医学泰斗》) ②20世纪70年代末,牟善初高瞻远瞩,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如 今已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成果一批又一批,享誉军内外、国内外。他主编了 《现代老年急症学》《现代老年肾脏病学》《新编内科学》,参编著作10余部 发表论文百余篇,涉及的老年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痛、兔心痛、、骨质疏松
我国隋唐名医孙思邈曾云:“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牟 善初的学生、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永远忘不了 1992 年春节 前的一次抢救。患者因肺心病心力衰竭,憋喘明显,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仍无明 显起色。血生化和动脉血气报告提示,复杂的酸碱平衡紊乱可能是重要诱因。心 中没有把握的李小鹰拨通了牟善初家的电话,时已深夜两点钟,窗外大风卷着漫 天雪花肆虐。“我马上就来。”牟善初在电话里说。当病区的电梯门打开时,李 小鹰仿佛看到了“圣诞老人”:75 岁的牟善初大步跨出电梯,羽绒服上落了一 层厚厚的雪花,急切出门都没来得及换上棉鞋的牟善初,脚上的一双布鞋已然湿 透。“老师见我第一句话是,‘病人怎么样了?’他仔细检查究病人后就指导我 们抢救,直到病情稳定下来,就这样在病房守了一夜。” 令老年肾内科护士长张瑞芹非常震撼的是,牟善初一直到 95 岁,每天 8 点准时 上班,每周三、五去病区查房、会诊,每次在病房里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每两 周还去一次药房了解新药。 “我和患者就像大树对泥土的情谊。”在牟善初 90 岁生日上,老人说的这句话 让秘书周桂芳感慨不已。 在临床,时间全给病人 “治病救人不是索取,更不是交易,知识和技能是人民培养的,解除病人的痛苦 是我应尽的责侄。”百岁老军医牟善初在回忆文章《暮年忆旧》里的话语铿锵有 力,“我的座右铭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去’。” 在牟善初的二女儿牟小芬眼里,双休日里爸爸极少在家,更别提工作日下班后的 时间了,她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爸爸被急救电话叫到病房抢救病患。当记者想看 看近期的“全家福”照片时,牟小芬有些无奈地笑着拿出唯一一张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拍下的“全家福”。面对记者的不解,牟小芬说:“爸爸除了忙临床的 事,还要带研究生,好不容易有点空闲,也都用在了图书馆和他的书房。记得有 次我生病了,希望爸爸带我到医院看病,他说病房冈巧刚收治了一位病危患者, 要去抢救,让我自己到门诊找某巢医生。” 生活上极尽简朴的牟善初至今还穿着带补丁的衬衣扣袜子,但他对待群众从不吝 啬。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牟善初就拿出 5 万元钱为家乡建希望小学。中国工 程院颁发给牟善初 1 5 万元的奖金,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给医院设立了“牟善初 医疗保健科研奖励基金”,为年轻人的成长进步铺路架桥……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 40 余年,牟善初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级科技 进步奖,4 次获中央保健委员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但他对此看得很淡,不 仅“支持”家人当旧物处理掉自己多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就连评院士的机会也不 在意,至今仍是“医院院士墙上唯一不是院士的专家”。不过,在总医院人的心 目中,牟善初不是院士,胜似院士。 (李师荀《百岁军医牟善初:“改写”老人寿命的医学泰斗》) ②20 世纪 70 年代末,牟善初高瞻远瞩,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如 今已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成果一批又一批,享誉军内外、国内外。他主编了 《现代老年急症学》《现代老年肾脏病学》《新编内科学》,参编著作 10 余部, 发表论文百余篇,涉及的老年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痛、兔心痛、、骨质疏松
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几十种。这些著作和论文,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有很 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姜天骄《百年淬炼“医中大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牟善初早就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的志向,后如愿以偿赶 赴抗日前线,抢救军人生命,他不仅是一名医者,也是一位军人。 B.牟善初对学生论文的修改和把关从不马虎,具体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 动物数量的完整,甚至细心到每个英文单词的正误。 C.牟善初75岁那年,在接到医院的求助电话后,不顾深夜漫天飘雪,鞋都来不 及换,连忙赶到医院,仔细检査病人情况,指导抢救 D.牟善初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在医院,极少在家,更别提陪家人了,“全家福” 也只有一张早年拍下的,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毫不在意。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牟善初有着赤诚报国的坚定信念和医者本色,也有大爱精神,他生活极尽简 朴,却拿出资金建希望小学,设立基金鼓励年轻人。 B.牟善初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组 建了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成果累累,享誉国内外。 C.牟善初编写医学著作,发表沦文,涉及几十种老年疾病,这对预防和治疗老 年疾病有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 D.牟善初花心思指导学生论文,但从不在文章中署名,连多年的荣誉证书也当 旧物处理掉,甚至也不在意评院士的机会,可见他淡泊名利。 E.这则通讯介绍了牟善初的崇高人格和大情怀,激励着当代人,有较强的针对 性和时代性,同时又通过牟善初周边人和亲人对他的描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6.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树对泥土的情谊”的内涵的理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査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 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 岸髙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 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 里是虚幻的。 査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 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 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 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 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 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 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几十种。这些著作和论文,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有很 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姜天骄《百年淬炼“医中大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牟善初早就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的志向,后如愿以偿赶 赴抗日前线,抢救军人生命,他不仅是一名医者,也是一位军人。 B.牟善初对学生论文的修改和把关从不马虎,具体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 动物数量的完整,甚至细心到每个英文单词的正误。 C.牟善初 75 岁那年,在接到医院的求助电话后,不顾深夜漫天飘雪,鞋都来不 及换,连忙赶到医院,仔细检查病人情况,指导抢救。 D.牟善初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在医院,极少在家,更别提陪家人了,“全家福” 也只有一张早年拍下的,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毫不在意。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牟善初有着赤诚报国的坚定信念和医者本色,也有大爱精神,他生活极尽简 朴,却拿出资金建希望小学,设立基金鼓励年轻人。 B.牟善初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末,组 建了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成果累累,享誉国内外。 C.牟善初编写医学著作,发表沦文,涉及几十种老年疾病,这对预防和治疗老 年疾病有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 D.牟善初花心思指导学生论文,但从不在文章中署名,连多年的荣誉证书也当 旧物处理掉,甚至也不在意评院士的机会,可见他淡泊名利。 E.这则通讯介绍了牟善初的崇高人格和大情怀,激励着当代人,有较强的针对 性和时代性,同时又通过牟善初周边人和亲人对他的描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6.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树对泥土的情谊”的内涵的理解。(5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 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 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 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 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 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 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 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 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 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 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査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 棒却透岀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 可以燃上几介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 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 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 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 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 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 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 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 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 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 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 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 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 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 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乌,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 颇有硏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 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 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 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 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 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 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 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 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 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 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 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 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 的热浪。 秋天的査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 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 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 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 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 7.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査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 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 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 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 可以燃上几介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 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 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 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 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 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 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 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 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 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 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 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 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 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 8 月底到 10 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 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乌,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 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 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 颈鸭等 20 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 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 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 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 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 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 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 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 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 1 00 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 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 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 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 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 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 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 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2011 年中国散文精选》) 7.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 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夜幕中聆听寺庙的钟声和吟唱,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 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C.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 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査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D.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 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8.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4分) 9.査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 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 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 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 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 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 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 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 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 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 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 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 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 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 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 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 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 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 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 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 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 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 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特有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D.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 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E.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8.请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4 分) 答: 9.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 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 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 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 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 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 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 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 州地,东 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 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 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 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 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 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 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 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 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 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 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 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 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 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 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 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 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 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 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 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 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宇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 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 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汘,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 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 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 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 朝。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 “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 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 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 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 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 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 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 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 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宇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 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 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 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 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 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 朝。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 “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 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 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 网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 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5.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 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登高》中“ ”一联,俯仰结合, 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借助叙事和 写景,含蓄表现了身为商人妇的琵琶女整日的落寞和悲凉 (3)刘禹锡《陋室铭》中“ 句表明与之交往的是知识 渊博的学者。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各嘉宾围绕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各持己见,一场有高度更有实战指导价 值的圆桌对话,展望了电商发展的广阔前景 ②研究阐释中华传统文化,要从基础硏究扎实做起,跳出模糊不清、大而化之的 老调,理性探寻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 ③近日国际空间站的一名宇航员拍下了一张美轮美奂的日落照片,将南大西洋的 这个日落场景形容为“一股巨大的火焰”。 ④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倒退只能破坏近几十年来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福祉和 生活水平的进步,而低收入家庭将首当其冲 ⑤丹尼尔从小就与水晶、玻璃做伴,其父亲经营着一家水晶切割小作坊,耳鬓厮 磨下,丹尼尔的宝石打磨功力也逐渐增强 ⑥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亶们,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 御史们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B.由于不需要支付作家重印版税,跟风图书在用纸、印制等方面用料低劣,成 本低,以低价和低折扣从而获得更大的销量。 C.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 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成员,欧盟应该切实负责世贸组织法律义务,可是欧 盟似乎并不打算信守承诺,试图延续原有做法。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企业内部建立工资协商机制,这在我国的《劳动法》《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 中都有明确规定 职工与企业主进行工资协商, 只是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 网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 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5.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 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杜甫《登高》中“ , ”一联,俯仰结合, 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借助叙事和 写景,含蓄表现了身为商人妇的琵琶女整日的落寞和悲凉。 (3)刘禹锡《陋室铭》中“ ”一句表明与之交往的是知识 渊博的学者。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各嘉宾围绕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各持己见,一场有高度更有实战指导价 值的圆桌对话,展望了电商发展的广阔前景。 ②研究阐释中华传统文化,要从基础研究扎实做起,跳出模糊不清、大而化之的 老调,理性探寻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 ③近日国际空间站的一名宇航员拍下了一张美轮美奂的日落照片,将南大西洋的 这个日落场景形容为“一股巨大的火焰”。 ④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倒退只能破坏近几十年来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福祉和 生活水平的进步,而低收入家庭将首当其冲。 ⑤丹尼尔从小就与水晶、玻璃做伴,其父亲经营着一家水晶切割小作坊,耳鬓厮 磨下,丹尼尔的宝石打磨功力也逐渐增强。 ⑥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亶们,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 御史们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B.由于不需要支付作家重印版税,跟风图书在用纸、印制等方面用料低劣,成 本低,以低价和低折扣从而获得更大的销量。 C.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 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D.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成员,欧盟应该切实负责世贸组织法律义务,可是欧 盟似乎并不打算信守承诺,试图延续原有做法。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企业内部建立工资协商机制,这在我国的《劳动法》《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 中都有明确规定。 ① ,职工与企业主进行工资协商, ② 只是
由职工随意要价,企业主坐地还价,③很难达成共识,最终工资的确定, 恐怕④由企业主说了算。反过来,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已发生变化的当下, 企业常常会面临“用工荒”的问题,为了招到足够的用工又不得不满足职工的要 求,⑤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在此情况下,由政府发布的工资指 导线⑥能发挥重要作用。 ①②③④⑤ A但是即使/还得这样才 B然而尽管还必须最终/ C但是如果则还是/就 D可是假如就/结果必 A但是即使/还得这样才 B然而尽管 还必须最终 C但是如果则还是/就 D可是假如就/结果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阅读”一词似乎被一个谐音的新词“悦读”取 代。一些报刊、网站甚至微信公众号都将阅读专栏演变成了“悦读”栏目。其 实 ,前者是推什么读什么,后者在推送的同时 “悦读”的流行,一语双关,既体现了编辑们的读者情怀,也反映 了 阅读应是一种快乐的高雅行为,既要用快乐的心情去阅读,又 要从中读出快乐的滋味来。 21.下面是关于中国子女是否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调查报告中的一个数据图, 请仔细观察,并写出两条结论,要求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90个字。(6分)
由职工随意要价,企业主坐地还价, ③ 很难达成共识,最终工资的确定, 恐怕 ④ 由企业主说了算。反过来,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已发生变化的当下, 企业常常会面临“用工荒”的问题,为了招到足够的用工又不得不满足职工的要 求, ⑤ 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在此情况下,由政府发布的工资指 导线 ⑥ 能发挥重要作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即使 / 还得 这样 才 B 然而 尽管 还 必须 最终 / C 但是 如果 则 还是 / 就 D 可是 假如 就 / 结果 必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即使 / 还得 这样 才 B 然而 尽管 还 必须 最终 / C 但是 如果 则 还是 / 就 D 可是 假如 就 / 结果 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阅读”一词似乎被一个谐音的新词“悦读”取 代。一些报刊、网站甚至微信公众号都将阅读专栏演变成了“悦读”栏目。其 实, ① ,前者是推什么读什么,后者在推送的同时 ② 。 “悦读”的流行,一语双关,既体现了编辑们的读者情怀,也反映 了 ③ :阅读应是一种快乐的高雅行为,既要用快乐的心情去阅读,又 要从中读出快乐的滋味来。 21.下面是关于中国子女是否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调查报告中的一个数据图, 请仔细观察,并写出两条结论,要求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你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这样的话吗? 没有说过口对田亲说过 口对父说过O经常说 总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o(60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90后”小孙在2016年11月将 当地政府告上法院,认为后者治霾不作为,未严格履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定职责 并请求判令后者赔偿其购买口罩相关费用32元。因霾状告政府,小孙并不是第 人,2014年李先生曾因霾将环保局告上法院,被称为“雾霾第一案”。关于 为什么“喊第一嗓子”,他曾如是说,“我是抱着一个善良的愿望,借此诉讼行 为,欲推动全社会对雾霾防治有一个新认识,并进行有效的治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十九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第1~4题,第10~I2题,第17~19题,每小题3分) 1.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井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强加因果,从文中“徙知读 书……只是一堆材料”可知做学问时不能仅仅是读书。 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o(60 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90 后”小孙在 2016 年 1 1 月将 当地政府告上法院,认为后者治霾不作为,未严格履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定职责, 并请求判令后者赔偿其购买口罩相关费用 32 元。因霾状告政府,小孙并不是第 一人,2014 年李先生曾因霾将环保局告上法院,被称为“雾霾第一案”。关于 为什么“喊第一嗓子”,他曾如是说,“我是抱着一个善良的愿望,借此诉讼行 为,欲推动全社会对雾霾防治有一个新认识,并进行有效的治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 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十九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第 1~4 题,第 10~I2 题,第 17 ~19 题,每小题 3 分) 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井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强加因果,从文中“徙知读 书……只是一堆材料”可知做学问时不能仅仅是读书。 2.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