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评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 ①民众求富,国家求强,“强”的基础也是“富”o这是当今中国最具有社会共 识的观念。然而,当今已然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给人带来相匹配的充裕感 和满足感。贫寒的人不满足,有钱人也时常处于焦虑当中 ②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 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其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 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致产生错觉,美好的精神追求似乎高不可 攀,臭美的物质追求却显得现实可靠。所以,对于炫富者,人们只能一边鄙弃 边艳羡。价值观的纠结来自于思想的混淆。以物质和精神来区分“炫富”与审 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 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 (“名”)。但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 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③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追逐奢 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 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今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 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 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 马 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重点应该由数量转为质量, 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 自觉的涵养。富贵气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用项目规划“打造”出来的。 ④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 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的 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 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 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 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 下。“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 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即便游遍全球,也只 看到一种风景。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 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 ⑤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2月5日) 1.下列不能体现“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的一项 是(3分)
安徽芜湖市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评价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 ①民众求富,国家求强,“强”的基础也是“富”o 这是当今中国最具有社会共 识的观念。然而,当今已然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给人带来相匹配的充裕感 和满足感。贫寒的人不满足,有钱人也时常处于焦虑当中。 ②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 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人们对其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 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以致产生错觉,美好的精神追求似乎高不可 攀,臭美的物质追求却显得现实可靠。所以,对于炫富者,人们只能一边鄙弃, 一边艳羡。价值观的纠结来自于思想的混淆。以物质和精神来区分“炫富”与审 美其实是一个误解。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 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 (“名”)。但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 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③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追逐奢 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人心的意 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今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 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 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 马”“一桌二椅”。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重点应该由数量转为质量, 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 自觉的涵养。富贵气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用项目规划“打造”出来的。 ④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 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中国的 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 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 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 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 下。“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 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即便游遍全球,也只 看到一种风景。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 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 ⑤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 2 月 5 日) 1.下列不能体现“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的一项 是(3 分)
A.人心的意象,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宫殿庙宇,把日常的景色转换成杰作,使 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 B.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举动或神态。饰物皆为假扮,道 具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 C.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 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 D.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 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从“富”“强”着手,概括了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及思想观念的状态; ⑤段收束全文,概括了“美”的内涵。 B.②段从“炫富”人手,阐述了人们对其与“审美”的误解,点明了“炫富” 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审美活动的特性。 C.③段首先明确追逐奢华与审美的意义差异,接着例证审美意象在于意义的充 盈,最后谈论了富贵气的来源及功能。 D.④段由孔子的言论说起,然后例举了“和”与“同”的表现,最终探讨了 “和”与“同”的区别,主张“和而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众求富,但当今已然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给人带来充裕感和满足感 人们要么不满足,要么焦虑。 B.交响乐是一种髙雅的艺术,欣赏它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来自于灵魂的交 流,并不需要物质作为载体。 C.“炫富”的本质是追逐符号,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 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D.因为富贵气不可以花钱买来或“打造”出来,所以它是自然流露的美,这种 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以骁勇知名 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 州刺史,所至称治。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遺李毂 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毂退守正 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 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 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 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 袍舟竹龙皆飘南岸,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 都招讨使。景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而重进与 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景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 而景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舒州周祚、泰州方讷、泗州范再遇等,或走 或降,皆不能守,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 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
A.人心的意象,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宫殿庙宇,把日常的景色转换成杰作,使 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 B.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举动或神态。饰物皆为假扮,道 具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 C.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 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 D.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 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段从“富”“强”着手,概括了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及思想观念的状态; ⑤段收束全文,概括了“美”的内涵。 B.②段从“炫富”人手,阐述了人们对其与“审美”的误解,点明了“炫富” 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审美活动的特性。 C.③段首先明确追逐奢华与审美的意义差异,接着例证审美意象在于意义的充 盈,最后谈论了富贵气的来源及功能。 D.④段由孔子的言论说起,然后例举了“和”与“同”的表现,最终探讨了 “和”与“同”的区别,主张“和而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民众求富,但当今已然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给人带来充裕感和满足感; 人们要么不满足,要么焦虑。 B.交响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欣赏它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来自于灵魂的交 流,并不需要物质作为载体。 C.“炫富”的本质是追逐符号,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 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D.因为富贵气不可以花钱买来或“打造”出来,所以它是自然流露的美,这种 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以骁勇知名。 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 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毂 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毂退守正 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 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 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 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 袍舟竹龙皆飘南岸,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 都招讨使。景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而重进与 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景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 而景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舒州周祚、泰州方讷、泗州范再遇等,或走 或降,皆不能守,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 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
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 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 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 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乃拜仁赡检 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 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赐庄宅各一 区。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 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第二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金,事杨行密事:侍奉。, B.世宗东趋濠梁趋:奔赴。 C.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款:招待。 D.吾以旌仁赡之节也旌:表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彦贞见周兵之却古人之观于天地 B.载甲士以攻之以勇气闻于诸侯 C.为夹道以属城中慎勿为妇死,贵贱情和薄 D.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而余亦悔其随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刘仁赡为南唐大将,自幼熟渎兵书,以骁悍勇猛出名,治军严明,轻财重士, 深受士卒爱戴。 B.李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猜疑不和,刘仁赡多次请战不得,致使南唐错失战机, 刘仁赡怨愤成疾。 C.周世宗再征南唐,南唐军大败,战将大多被俘,守将们或跑或降,但刘仁赡 却独自坚守寿春。 D.刘仁赡虽为南唐之臣,但他的忠义却深受周世宗敬佩,死后,周世宗对其追 赠封赏,荫及其子。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周师征淮,先遣李毂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 度使,镇寿州 (2)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 得尔为多。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宣城人。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江苏扬州 一带,秋日登吴公台,写下此作。②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之 所筑的弩台,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8.诗人思绪复杂,感慨万端。诗中寄寓多种情思,请简要概括。(4分) 9.诗的中间两联写出了秋的气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 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 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 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乃拜仁赡检 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 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赐庄宅各一 区。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 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第二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父金,事杨行密 事:侍奉。, B.世宗东趋濠梁 趋:奔赴。 C.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 款:招待。 D.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旌:表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彦贞见周兵之却 古人之观于天地 B.载甲士以攻之 以勇气闻于诸侯 C.为夹道以属城中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和薄 D.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 而余亦悔其随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仁赡为南唐大将,自幼熟渎兵书,以骁悍勇猛出名,治军严明,轻财重士, 深受士卒爱戴。 B.李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猜疑不和,刘仁赡多次请战不得,致使南唐错失战机, 刘仁赡怨愤成疾。 C.周世宗再征南唐,南唐军大败,战将大多被俘,守将们或跑或降,但刘仁赡 却独自坚守寿春。 D.刘仁赡虽为南唐之臣,但他的忠义却深受周世宗敬佩,死后,周世宗对其追 赠封赏,荫及其子。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周师征淮,先遣李毂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 度使,镇寿州。 (2)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 得尔为多。”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刘长卿(709 -786),字文房;宣城人。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江苏扬州 一带,秋日登吴公台,写下此作。②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之 所筑的弩台,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8.诗人思绪复杂,感慨万端。诗中寄寓多种情思,请简要概括。(4 分) 9.诗的中间两联写出了秋的气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组任选其一作答,若两组皆答,按 甲组计分)(6分) 甲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乙组:(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3)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6),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青桐令 洪放 ①青桐立在月光里,那是一种美好的形象。在高岗上,它令人喜欢,让人怀想。 在乡村的植物中,青桐是最与人心相通的,也最与质朴的黄土和素简的生活相通。 ②其实,青桐是乡村最为稀少的树之一。我很少看到乡村里有成群的青桐。大多 是一棵,突兀地站在村头。多的时候,也无非两三棵。这种独立的树,或许正应 该独立着。它在月光里,高大挺拔,莞尔修正。月光清亮,青桐清净,月光和青 桐的身影交织着,就很能让人想起乡村上那些一直留着的灵魂了一一他们也大都 在乡村的月光里立着,瞩望着乡村。 ③我一直想:青桐是被露水浇灌的。它在春天长出宽大的叶片。露水在朝阳之中 从叶片的中间向边缘滑落。而到了秋天,它的叶子开始飘散,那些露水,从青桐 的树尖,从青桐的皮肤上,一点点地渗透进去。设若没有露水,世上是难得有如 此清洁的树的。它清洁得让人只可在月光里远远地看它,远远地,有如神明。 ④丰子恺先生为青桐也就是中国梧桐写过一篇耐读的文字,就叫《梧桐树》,感 叹梧桐树叶子的一生,就是树本身的容颜。他借古人诗“髙髙山头树,风吹叶落 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来抒发情怀。他还画过一幅漫画《深秋佳兴打 桐子》。看了总让我想起桐城的一首民谣: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丰子 恺先生是有禅意的人,他的文字有风骨,他笔下的风物也都附着氤氲的鲜活的灵 魂气息。 ⑤乡村上所称“桐”的树有多种。世人常说的那种凤凰止于其上的,就是青桐。 青桐有花,所谓桐花。清代陈溟子《花镜》:“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 缺如花,妍雅华浄。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棱 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古往今来,不少人为青桐 写过诗词。比如“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真是好诗,李商隐总 让人动情。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 滴到明”,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淸秋”,如此,青 桐还寄托着相思与离愁了。我喜欢武侠小说,少年时期读《书剑恩仇录》,“霍 青桐”这名字真的好,有种遗世独立的美。就喜欢这个驰骋在大漠里的女子,为 她的惊世骇俗而震慑,也为她的深情大义而折服,恰像青桐树,要么,在挺拔中 撑出一伞青翠,要么,只向着月光独立着光净的树干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组任选其一作答,若两组皆答,按 甲组计分)(6 分) 甲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_ ,_ __。_ ___,__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乙组:(1)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 。 (杜甫《登高》) (3)舞幽壑之潜蛟, __。 (苏轼《赤壁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5)__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青桐令 洪 放 ①青桐立在月光里,那是一种美好的形象。在高岗上,它令人喜欢,让人怀想。 在乡村的植物中,青桐是最与人心相通的,也最与质朴的黄土和素简的生活相通。 ②其实,青桐是乡村最为稀少的树之一。我很少看到乡村里有成群的青桐。大多 是一棵,突兀地站在村头。多的时候,也无非两三棵。这种独立的树,或许正应 该独立着。它在月光里,高大挺拔,莞尔修正。月光清亮,青桐清净,月光和青 桐的身影交织着,就很能让人想起乡村上那些一直留着的灵魂了——他们也大都 在乡村的月光里立着,瞩望着乡村。 ③我一直想:青桐是被露水浇灌的。它在春天长出宽大的叶片。露水在朝阳之中, 从叶片的中间向边缘滑落。而到了秋天,它的叶子开始飘散,那些露水,从青桐 的树尖,从青桐的皮肤上,一点点地渗透进去。设若没有露水,世上是难得有如 此清洁的树的。它清洁得让人只可在月光里远远地看它,远远地,有如神明。 ④丰子恺先生为青桐也就是中国梧桐写过一篇耐读的文字,就叫《梧桐树》,感 叹梧桐树叶子的一生,就是树本身的容颜。他借古人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 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来抒发情怀。他还画过一幅漫画《深秋佳兴打 桐子》。看了总让我想起桐城的一首民谣: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丰子 恺先生是有禅意的人,他的文字有风骨,他笔下的风物也都附着氤氲的鲜活的灵 魂气息。 ⑤乡村上所称“桐”的树有多种。世人常说的那种凤凰止于其上的,就是青桐。 青桐有花,所谓桐花。清代陈溟子《花镜》:“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 缺如花,妍雅华净。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棱 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古往今来,不少人为青桐 写过诗词。比如“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真是好诗,李商隐总 让人动情。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 滴到明”,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如此,青 桐还寄托着相思与离愁了。我喜欢武侠小说,少年时期读《书剑恩仇录》,“霍 青桐”这名字真的好,有种遗世独立的美。就喜欢这个驰骋在大漠里的女子,为 她的惊世骇俗而震慑,也为她的深情大义而折服,恰像青桐树,要么,在挺拔中 撑出一伞青翠,要么,只向着月光独立着光净的树干
⑥乡村上另一种树,也叫桐树,但不是青桐,叫“桐子树”。家乡的桐子树,多 栽于坟头,虬曲盘旋。每到春深,白中透红或稍稍泛黄色的桐花,艳丽繁复,云 蒸霞蔚。秋天结实,可榨桐油。还有一种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也称之为“梧桐”的, 便是异族引进来的行道树法梧。本名叫悬铃木。这名字同样让人怀想,有极强的 画面感,犹如它故乡法国的油画风景。在此之外,还有一种树,也与“桐”沾边, 泡桐树,开紫花,高大,速生。曾一度成为中国大地上的极为常见的树木,开紫 色的纠缠在一起的花朵。 ⑦真正的桐,就是青桐。独立着,如有灵魂般的孤傲;又常以不蔓不枝的形象示 人,因此便如剑一般,常被藏于自然的箧中。即使有花,也是细碎而深秀的;即 使有果,也是高远而内敛的。青桐既成了乡村上那些读书人的观照,又是普通的 农家子弟的念想。青桐在月光里,在秋雨里,在夕阳里,在吹吹打打的唱诗声里, 都是不卑不亢,都是直指苍天,了然生死。 ⑧青桐的实用之处至今想来也无非三样:古人用来制琴,制上好之琴一一那一定 有种幽静之况味。第二种用处是皮可用来制绳。将新鲜的青桐皮置于水中,浸泡 半月,捞起,晾干,便形成极有韧性的粗纤维。以之制绳,拉力大,且经久不折, 为人所喜欢。第三种用处便是它的籽实,可炒食,也可榨油。只是现在,乡村上 的青桐也少了。制琴已成绝唱,制绳亦已不必,炒食桐子更已遥远。 ⑨我第一次知道青桐,便是老家村头高岗上那树在月光里的模样,独立着。我喜 欢青桐光洁的皮肤,喜欢从它的叶片上滑落的露水。后来,又开始喜欢它在月光 里的清寂。而我所移居的日益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日突然长出大片的青桐来。我 反复地看了几次,觉得与乡村上的青桐有异。至于异在什么地方,也说不出来。 既然说不出来,便不觉得它是青桐,只是景观树罢了。我喜欢的青桐,它高大挺 拔,独立莞尔;它清浄清幽,如琴如梦;它孤寂嶙峋,如骨如灵;它聚集着我乡 村上祖先们的瞩望,永远在月光里,倾听… 1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青桐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 12.文章第⑥段写到另外三种“桐”,有什么用意?(4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8分) (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我喜欢青桐光洁的皮肤,喜欢从它的叶片上滑落的露水。后来,又开始喜欢它在 月光里的清寂。 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青桐既成了乡村上那些读书人的观照,又是普通的农家子弟的念想 14.第⑨段作者说“而我所移居的日益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日突然长出大片的青 桐来。我反复地看了几次,觉得与乡村上的青桐有异。至于异在什么地方,也说 不出来。”你认为“异在什么地方”?请试作探究。(8分)
⑥乡村上另一种树,也叫桐树,但不是青桐,叫“桐子树”。家乡的桐子树,多 栽于坟头,虬曲盘旋。每到春深,白中透红或稍稍泛黄色的桐花,艳丽繁复,云 蒸霞蔚。秋天结实,可榨桐油。还有一种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也称之为“梧桐”的, 便是异族引进来的行道树法梧。本名叫悬铃木。这名字同样让人怀想,有极强的 画面感,犹如它故乡法国的油画风景。在此之外,还有一种树,也与“桐”沾边, 泡桐树,开紫花,高大,速生。曾一度成为中国大地上的极为常见的树木,开紫 色的纠缠在一起的花朵。 ⑦真正的桐,就是青桐。独立着,如有灵魂般的孤傲;又常以不蔓不枝的形象示 人,因此便如剑一般,常被藏于自然的箧中。即使有花,也是细碎而深秀的;即 使有果,也是高远而内敛的。青桐既成了乡村上那些读书人的观照,又是普通的 农家子弟的念想。青桐在月光里,在秋雨里,在夕阳里,在吹吹打打的唱诗声里, 都是不卑不亢,都是直指苍天,了然生死。 ⑧青桐的实用之处至今想来也无非三样:古人用来制琴,制上好之琴——那一定 有种幽静之况味。第二种用处是皮可用来制绳。将新鲜的青桐皮置于水中,浸泡 半月,捞起,晾干,便形成极有韧性的粗纤维。以之制绳,拉力大,且经久不折, 为人所喜欢。第三种用处便是它的籽实,可炒食,也可榨油。只是现在,乡村上 的青桐也少了。制琴已成绝唱,制绳亦已不必,炒食桐子更已遥远。 ⑨我第一次知道青桐,便是老家村头高岗上那树在月光里的模样,独立着。我喜 欢青桐光洁的皮肤,喜欢从它的叶片上滑落的露水。后来,又开始喜欢它在月光 里的清寂。而我所移居的日益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日突然长出大片的青桐来。我 反复地看了几次,觉得与乡村上的青桐有异。至于异在什么地方,也说不出来。 既然说不出来,便不觉得它是青桐,只是景观树罢了。我喜欢的青桐,它高大挺 拔,独立莞尔;它清净清幽,如琴如梦;它孤寂嶙峋,如骨如灵;它聚集着我乡 村上祖先们的瞩望,永远在月光里,倾听…… 1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青桐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4 分) 12.文章第⑥段写到另外三种“桐”,有什么用意?(4 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8 分) (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我喜欢青桐光洁的皮肤,喜欢从它的叶片上滑落的露水。后来,又开始喜欢它在 月光里的清寂。 (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青桐既成了乡村上那些读书人的观照,又是普通的农家子弟的念想。 14.第⑨段作者说“而我所移居的日益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日突然长出大片的青 桐来。我反复地看了几次,觉得与乡村上的青桐有异。至于异在什么地方,也说 不出来。”你认为“异在什么地方”?请试作探究。(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