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4可 求诸己 制作浙江浦江二中 黄旭宝
求 诸 己 制作 浙江浦江二中 黄 旭 宝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① 不患莫己知②,求为可知③也。” 【注释】 ①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 “所以位”,也就是担任职位的才能 ②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前面有否定 词“莫”而倒装 ③为可知:被别人知道的依据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①; 不患莫己知②,求为可知③也。” 【注释】 ①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 “所以位”,也就是担任职 位的才能。 ②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前面有否定 词“莫”而倒 装。 ③为可知:被别人知道的依据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 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 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 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 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 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 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 解区 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 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 种思路是可取的
•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 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 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 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 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 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 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 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 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 种思路是可取的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孔子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说这个话题呢 这大概与他一生追求“克己复礼”,周游列国而 “累累如丧家之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 抱负分不开。可以说,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 这是他终身未能解开的一个“情结”。不然的话, 为什么一向微言大义的圣人在这个问题上竞如 此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听来总让人感到是在 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 不过,话虽如此说,但圣人自我安慰或自我 解嘲所开的药方对于那些怀才不遇者,怨天尤 人者倒的确能起到强心镇静的作用哩。 更何况,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了解 自己,苦练内功,增强才干总是不错的罢
•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 孔子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说这个话题呢? 这大概与他一生追求“克己复礼”,周游列国而 “累累如丧家之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 抱负分不开。可以说,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 这是他终身未能解开的一个“情结”。不然的话, 为 什么一向微言大义的圣人在这个问题上竞如 此唠唠叨叨地说个不 停,听来总让人感到是在 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 不过,话虽如此说,但圣人自我安慰或自我 解嘲所开的药方 对于那些怀才不遇者,怨天尤 人者倒的确能起到强心镇静的作用 哩。 更何况,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了解 自己,苦练内功, 增强才干总是不错的罢
442路同君子。子;“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 (1)。”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 以安百姓(2)。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 诸! 「注释」 (1)安人:使上层人物安乐 (2)安百姓:使老百姓安乐
14-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 (1)。”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 以安百姓(2)。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 诸!” • 「注释」 (1)安人:使上层人物安乐。 (2)安百姓:使老百姓安乐
·「评析」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 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 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 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
• 「评析」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 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 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 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 下
【读解】儒学的进修纲要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修已就是修 身,安人就是齐家,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 安人安百姓都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 这么说来,《大学》所列的修、齐、治、平 进修阶梯,实际上上已由孔子在这里亲口说出 来了。 那一段是不是儒学进修的纲领性文字呢? 这当然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不过,从我 做起,首先解放自己,然后是家人,然后是全社 会的人,这倒正是儒学的进修历程。 以蔽之,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修身正 而天下平
• 【读解】 儒学的进修纲要 •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修己就是修 身,安人就是齐家, 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 安人安百姓都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 这么说来,《大学》所列的修、齐、治、平 进修阶梯,实际上 上已由孔子在这里亲口说出 来了。 那一段是不是儒学进修的纲领性文字呢? 这当然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 不过,从我 做起,首先解放自己,然后是家人,然后是全社 会的人,这倒正是儒学的进修历程。 一言以蔽之,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修身正 己而天下平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1)徙:音ⅹ,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 义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 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 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 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 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 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 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注释」 • (1)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 义 •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 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 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 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 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 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 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读解】圣人的忧虑 圣人的忧虑当然都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反映和 社会现实的照,不然的话,他忧虑什么呢? 更进一步说,圣人所忧虑的四种现象实际上又不 只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才有,而是每一个时代 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出现的过病 不讲品德修养,不讲学问,不讲正义的原则, 不改正缺点错误,只讲金钱,只讲赚钱之术,唯 利是图,有钱就是大哥。这些现象,难道我们还 见得少了吗?“读书热”在哪里?“学问热”在 哪里?“雷锋精神”又在哪里?“自我批评的优 良传统”一一更不用提了! 所以,圣人真是“一肩挑尽古今愁”,连他 的忧虑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的救世 主义的精神,至今不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吗?
• 【读解】圣人的忧虑 • 圣人的忧虑当然都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反映和 社会现实的 照,不然的话,他忧虑什么呢? 更进一步说,圣人所忧虑的四种现象实际上又不 只是他所处 的那个时代才有,而是每一个时代 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出现的过病。 不讲品德修养,不讲学问,不讲正义的原则, 不改正缺点错误,只讲金钱,只讲赚钱之术,唯 利是图,有钱就是大哥。这些现象,难道我们还 见得少了吗?“读书热”在哪里?“学问热”在 哪里?“雷锋精神”又在哪里?“自我批评的优 良传统”--更不 用提了! 所以,圣人真是“一肩挑尽古今愁”,连他 的忧虑也是“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他的救世 主义的精神,至今不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吗?
7-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 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 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 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 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 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7-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 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 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 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 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 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