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 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 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 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 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 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 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 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 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 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 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 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 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 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作者简介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 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 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掘英 雄泪!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 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 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 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 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 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 雄泪!
分析词的上片 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 什么景色? 一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 样的心绪呢?(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分析词的上片 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 什么景色?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 样的心绪呢?(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 借景抒情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写景, 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大家想象一下,遥看辽 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 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 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 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 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 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 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 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 的手法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篇写景, 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大家想象一下,遥看辽 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 滚滚长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 种( ) 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 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 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 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 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 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 的手法。 磊落的
3、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 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 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 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 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 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 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 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 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3、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 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 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 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 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 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 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 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 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4、落日和断鸿在词中比喻的是什么?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 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 世和孤寂的心境。 5、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 感呢?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 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 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 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 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1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 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 世和孤寂的心境。 4、落日和断鸿在词中比喻的是什么?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 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 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 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 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5、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这又表达词人怎样的情 感呢?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 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 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 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 悲愤。有哪些动作呢? 看、拍、会、登 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 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 现手法——借景抒情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 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 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 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 悲愤。有哪些动作呢? 看、拍、会、登 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 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 现手法 ——借景抒情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 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 志在为国为民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 言志 )。 1、与词的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词人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 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 志在为国为民
3、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一用典。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 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 人的荣辱观、价值观。 小结: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 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 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 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 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3、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用典。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 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 人的荣辱观、价值观。 小结: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 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 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 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 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