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教学设计 1.1.教学要求 (1)结合词人的生平变化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内含 (2)熟读此词,体会李清照词作的语言风格特征 (3)了解李清照的词学观 .2学习要点 12.1题解关鍵词: 易安居士:易安体:善用白描:工于造语:作品有前后期之不同:《漱玉词》:《词论》 1.2.2内容提示: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作品,盖作于南宋都城临安(浙江杭州),是其代表词作之 这是一首慢词,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反映出作者忧 患余生的孤寂心情,于抚今追昔中流露出对故国的眷念难忘。 上阕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起笔二句描绘元宵节暮景之绚丽,对仗工整,词采鲜丽。紧接以 人在何处”的叹息,隐含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心理活动,也表明人物的孤独寂寞。以下三 句又转写新春景色,烘托佳节气氛。“岂无风雨”的无端忧虑体现出饱经沧桑者特有的敏感和忧 虑的心态,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遭际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招 三句仍写节日活动之盛,辞谢邀约使得气氛陡转,见出心绪愈发孤寂漠然。孤独寂寞中最易追忆 往事,故下阕起首一气六句,集中描绘当年繁盛时元宵佳节的热闹兴会,语调轻松欢快。以下又 从忆昔转为伤今,昔日的闺门少女历尽国破家散、夫亡亲逝之痛,如今已是憔悴老妇,颜色既衰, 心境更老。末尾以怕对元宵美景又眷恋往昔盛况的矛盾心理作结,蕴涵着无限的凄楚悲凉。一面 帘儿”分隔今与昔、乐与悲两个世界,令人唏嘘不已 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章写哀,以他人反衬,寻常平易之语与精 丽锤练之语交错融合,感染力极强。 李清照小传 李清照(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1 《永遇乐·落日熔金》教学设计 1.1.教学要求 (1)结合词人的生平变化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内含 (2)熟读此词,体会李清照词作的语言风格特征 (3)了解李清照的词学观 1.2.学习要点 1.2.1.题解关鍵词: 易安居士;易安体;善用白描;工于造语;作品有前后期之不同;《漱玉词》;《词论》 1 . 2.2.内容提示: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作品,盖作于南宋都城临安(浙江杭州),是其代表词作之一。 这是一首慢词,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反映出作者忧 患余生的孤寂心情,于抚今追昔中流露出对故国的眷念难忘。 上阕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起笔二句描绘元宵节暮景之绚丽,对仗工整,词采鲜丽。紧接以 “人在何处”的叹息,隐含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心理活动,也表明人物的孤独寂寞。以下三 句又转写新春景色,烘托佳节气氛。“岂无风雨”的无端忧虑体现出饱经沧桑者特有的敏感和忧 虑的心态,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遭际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招” 三句仍写节日活动之盛,辞谢邀约使得气氛陡转,见出心绪愈发孤寂漠然。孤独寂寞中最易追忆 往事,故下阕起首一气六句,集中描绘当年繁盛时元宵佳节的热闹兴会,语调轻松欢快。以下又 从忆昔转为伤今,昔日的闺门少女历尽国破家散、夫亡亲逝之痛,如今已是憔悴老妇,颜色既衰, 心境更老。末尾以怕对元宵美景又眷恋往昔盛况的矛盾心理作结,蕴涵着无限的凄楚悲凉。一面 “帘儿”分隔今与昔、乐与悲两个世界,令人唏嘘不已。 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章写哀,以他人反衬,寻常平易之语与精 丽锤练之语交错融合,感染力极强。 2.1.李清照小传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代才感清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体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舂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是双溪蜢, 栽不动。 家世背景的造就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 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父亲李 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父亲与祖父俱出于韩琦门下,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 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因 此,李清照在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中云:‘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 犹记人挥汗如雨。’(《上枢密韩肖胄诗》):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 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 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 也知书善文,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 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 母的教育与薰陶 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 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的时 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收 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赵明诚的金石录序:因次 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宋代婚姻制度 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礼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 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 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 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 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 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 子便甘拜下风。在中国文艺史上,很难看到一对夫妇像赵明诚、李清照这样,全心全力的致力 于艺术的献身工作。他们在太平的时候如此,在战乱的时候亦如此,使得赵明诚在中国学术史 上金石的这一章中占了一个极重要的地位,而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中大放异采。 跌宕的生平际遇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赵挺之升为宰相,排元佑党人最力。李 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籍元佑党,当时遂因此罢官。那时李清照处境极难,故此她上赵挺之的诗有 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这两个儿女亲家,因了政见不同,不能顾全平日交情。李清照结后 2
2 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 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父亲李 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父亲与祖父俱出于韩琦门下, 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 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因 此,李清照在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中云:‘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 犹记人挥汗如雨。’(《上枢密韩肖胄诗》);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 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 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 也知书善文,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 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 母的教育与薰陶。 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 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婚后夫妇感情很好 ,多半的时 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收 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赵明诚的金石录序:‘因次 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 宋代婚姻制度 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礼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 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 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 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 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 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 子便甘拜下风。在中国文艺史上,很难看到一对夫妇像赵明诚 、李清照这样,全心全力的致力 于艺术的献身工作 。他们在太平的时候如此,在战乱的时候亦如此,使得赵明诚在中国学术史 上金石的这一章中占了一个极重要的地位,而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中大放异采。 跌宕的生平际遇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赵挺之升为宰相,排元佑党人最力。李 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籍元佑党,当时遂因此罢官。那时李清照处境极难,故此她上赵挺之的诗有 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这两个儿女亲家,因了政见不同,不能顾全平日交情 。李清照结褵后
二年,赵明诚亦出任。但自从李格非罢官事后,夫妇更以学术与文学为重了。在李清照结婚之初」 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 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 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 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 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 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 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兵慌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 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 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 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晩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又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 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 辈(王灼《碧鸡漫志》)。建中靖国元年(l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 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 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祐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 党籍而被罢官。李淸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 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约在崇宁二年(1103) 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 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 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 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 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 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ye县)。任满 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 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 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 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 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 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 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 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 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 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 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 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 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 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 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
3 二年,赵明诚亦出任。但自从李格非罢官事后,夫妇更以学术与文学为重了。在李清照结婚之初, 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 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 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 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 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 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 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兵慌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 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 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 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又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 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 辈”(王灼《碧鸡漫志》)。建中靖国元年(1101)18 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 当时 21 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 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祐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 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 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约在崇宁二年(1103), 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 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 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 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 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 10 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 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 ye\县)。任满 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 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 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 15 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 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 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 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 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 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 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 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 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 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 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 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 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
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 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 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 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额、局 盘、匝、尊、敦款识,丰碑大祸、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户去取 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呜呼咱王播、元载之祸,书 画与胡椒无异之长舆、元凯乏病,钱瘀与《传》倾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NVh 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余建中辛已,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 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次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 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辣,“旁通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家所未见 之书产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 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 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目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徐。连守两那,竭其嵌入以事铅堑。“每获一书,即同 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 完整,冠猪收书家。众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 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 是乡矣,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联。或少 损污,必惩责指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侵要。”杂性不耐,始谋食去重 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利阔产本不讹谬者,辄
4 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 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 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 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额、局、 盘、匝、尊、敦款识,丰碑大祸、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户去取 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呜呼咱王播、元载之祸,书 画与胡椒无异之长舆、元凯乏病,钱瘀与《传》倾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已,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 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次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 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辣,“旁通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家所未见 之书产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 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 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目。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徐。连守两那,竭其嵌入以事铅堑。“每获一书,即同 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 完整,冠猪收书家。众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 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 是乡矣,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联。或少 损污,必惩责指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侵要。”杂性不耐,始谋食去重 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利阔产本不讹谬者,辄
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 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懂,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 不为己物矣。建炎丁宋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严乃光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 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萨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 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徐屋者,已皆为惯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钻孰,将卜居赣水上。 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闭上殿。”遂驻蒙地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会舟, 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日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急, 奈何?”韩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 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 病。”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但,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病?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 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羊药产症且痢,病危在膏言。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 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五封二千把器皿茵褥可 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婚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 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舶渡江之书,又散为云 烟矣。独徐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也说八盐铁论人》,汉、唐石刻副本 数十轴,三代鼎嫖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筐,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通,任敕局规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立刻户 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棋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立越。庚戌十二月 产放散百官,遂立俄。”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王子,又赴杭。先侯疾亟时户有张飞卿学士 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浪也。”不如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 余大惶佈,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 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封。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人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 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播,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阀户在会稽产卜居 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楚去月余悲拗不已,重立贷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 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铁道牢不可出。分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 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跌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候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艺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帜。每 日晩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 著,死生不能忘立敦?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 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除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穆暖如非之两岁,”三 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么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
5 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 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懂,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 不为己物矣。建炎丁宋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严乃光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 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萨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徐间, 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徐屋者,已皆为惯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钻孰,将卜居赣水上。 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闭上殿。”遂驻蒙地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会舟, 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日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急, 奈何?”韩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 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 病。”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但,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病?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 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羊药产症且痢,病危在膏言。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 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五封二千把器皿茵褥可 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婚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 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舶渡江之书,又散为云 烟矣。独徐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也说八盐铁论人》,汉、唐石刻副本 数十轴,三代鼎嫖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筐,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通,任敕局规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立刻户 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棋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立越。庚戌十二月 产放散百官,遂立俄。”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王子,又赴杭。先侯疾亟时户有张飞卿学士, 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浪也。”不如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 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 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封。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人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 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播,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阀户在会稽产卜居士 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楚去月余悲拗不已,重立贷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 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铁道牢不可出。分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 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跌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 邪!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候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艺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帜。每 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 悲夫!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 著,死生不能忘立敦?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 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除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穆暖如非之两岁,”三 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么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
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231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女词人李清照》 点绛唇 寂寞深 倚速栏杆 柔肠一寸悲子里只是无情绪 借春春去 人何处 几点催花雨 连天衰草 望斷归来路 李清照(西历-0八一——一四0?)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也是中国过去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 女作家。她的年代虽较晚于秦观、周邦彦,但她的词是被称为正宗一派的,她反对柳永的粗俗尘下 她非难苏轼的不协音律的诗化的词。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约而写词的,她在词的狭小的范围里, 精心刻意地创作,成就她艺术上空灵高尚的品质。她重视音律,锻炼字句,在风格上,她是要属于秦 周这一个范围的。但她有秦观的细微婉约,却无他的淫靡,有周邦彦的功力,却没有他那种详瞻的 铺叙,和露骨的雕琢。换言之,她的词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在这一点,她接近李后主与晏几道。 因此她个人生活境遇的变化,在她作品中反映出明显的情调。早年的欢乐,中年的黯淡,晚年的哀 苦,是她生活史上的幕景,同时也就是她作品的界线。她的作品同她的生活联系融化得分不开。在 她的《漱玉词》中,充满着欢乐时的笑容,和悲苦时的眼泪。这种情感分明的界限,只有在李后主、 晏几道的作品才看得出来。因此,她的作品,都是用生命的血液写成的。她生逢国变,世人惊怪在 她的笔下,没有表现现实,其实这是错的。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晚年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 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直接给她的结果。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的平民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 也正是当日难民的生活情感的代表。她虽说没有直接表现当日的现实事件,但她所表现的却是当 代千千万万的国破家亡的民众的痛苦的精神。在北宋诸词家的作品里,从没有像李清照词中所表 现的那种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与情调。我们明了这一点,便可知道《漱玉词》与时代的影子 要发生如何的联系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官礼部员外郎,家中藏书甚富,母亲是王状元 拱辰的孙女,读书很多。她生长在这种学术空气浓厚的家庭里,对于她后来在文坛上的成就,自然 是当代有名的政治家赵挺之。他俩结婚以后的生活是极幸福的,把整个的生活建筑在艺术的基础 上。除了诗词唱和以外便是收集和研究古代的金石美术。在《金石录·后序》内,她叙述他俩的 生活说:"德甫(明诚字)在太学,每朔望渴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硕归。夫妻相 对,展玩咀嚼,尝谓葛天氏之民也。……及连守两郡,竭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校勘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摩玩舒卷,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 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则举杯大笑,或至茶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他们这种艺术化的生活,不是 般人所能了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们的一点光阴和金钱,完全供献在文化的工作上。 可是不久,国内起了重大的变乱,外族人的兵甲毁灭了他们的美满生活和艺术空气。皇帝被掳了
6 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2.3.1.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西历-0 八一——一四 O?)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也是中国过去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 女作家。她的年代虽较晚于秦观、周邦彦,但她的词是被称为正宗一派的,她反对柳永的粗俗尘下, 她非难苏轼的不协音律的诗化的词。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约而写词的,她在词的狭小的范围里, 精心刻意地创作,成就她艺术上空灵高尚的品质。她重视音律,锻炼字句,在风格上,她是要属于秦 周这一个范围的。但她有秦观的细微婉约,却无他的淫靡,有周邦彦的功力,却没有他那种详瞻的 铺叙,和露骨的雕琢。换言之,她的词富于性情与生命的表现。在这一点,她接近李后主与晏几道。 因此她个人生活境遇的变化,在她作品中反映出明显的情调。早年的欢乐,中年的黯淡,晚年的哀 苦,是她生活史上的幕景,同时也就是她作品的界线。她的作品同她的生活联系融化得分不开。在 她的《漱玉词》中,充满着欢乐时的笑容,和悲苦时的眼泪。这种情感分明的界限,只有在李后主、 晏几道的作品才看得出来。因此,她的作品,都是用生命的血液写成的。她生逢国变,世人惊怪在 她的笔下,没有表现现实,其实这是错的。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晚年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 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直接给她的结果。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的平民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 也正是当日难民的生活情感的代表。她虽说没有直接表现当日的现实事件,但她所表现的却是当 代千千万万的国破家亡的民众的痛苦的精神。在北宋诸词家的作品里,从没有像李清照词中所表 现的那种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与情调。我们明了这一点,便可知道《漱玉词》与时代的影子 要发生如何的联系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官礼部员外郎,家中藏书甚富,母亲是王状元 拱辰的孙女,读书很多。她生长在这种学术空气浓厚的家庭里,对于她后来在文坛上的成就,自然 是当代有名的政治家赵挺之。他俩结婚以后的生活是极幸福的,把整个的生活建筑在艺术的基础 上。除了诗词唱和以外便是收集和研究古代的金石美术。在《金石录·后序》内,她叙述他俩的 生活说:"德甫(明诚字)在太学,每朔望渴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硕归。夫妻相 对,展玩咀嚼,尝谓葛天氏之民也。……及连守两郡,竭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校勘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摩玩舒卷,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 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则举杯大笑,或至茶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他们这种艺术化的生活,不是 一般人所能了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们的一点光阴和金钱,完全供献在文化的工作上。 可是不久,国内起了重大的变乱,外族人的兵甲毁灭了他们的美满生活和艺术空气。皇帝被掳了
朝廷南迁了,他俩也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了一大部分,只带了最精彩的一小部分,匆 匆地逃到江南了。再过四年,她的丈夫又惠急病死了,她所受的悲痛与打击,是无可形容的。加以 战祸日见迫切,社会更是离乱,几乎不容许她伤心流泪。她只好抱着一颗破碎的心,无依无靠地, 在贫困悲苦的环境中,东飘西泊,不知道流浪了多少地方,终找不着一个安身之所。就这么望着沦 陷的故乡,念着死了的丈夫,在江南的旅居中寂寞地死去了。由此看来,她的生活,可分为新婚的 福,别离的轻愁,和寡居流浪的悲苦的三个阶段的。她的作品,也现出这三阶段的风格。第一期的 是热情浪漫活泼天真。第二期是缠绵婉转,失去前期的香艳,而入于伤感。第三期的是严肃与凄苦, 而入于深沉的忧郁,造成她在艺术上最高的成就。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纱》) 汨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 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喷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汩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搾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晩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字了得。(《声声慢》) 我们读了这些词,可以知道她是以白描的手法,平浅的字句,表现欢乐或是哀苦的情感,而达 到清空灵妙的境界。她自己精通音律,又最了解词的艰苦,因此她对于词的批评,也曾发出可贵 的见解。她说:“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 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晃次鹰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 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所为小歌词,真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聋之诗耳。又 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 是-家,知之者可。后晏叔原、贺方回、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而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少游 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见《易安居士事辑》) 她这段批评,虽未能尽真,但以词的传统性格和词的正宗的立场看来,她这些话是自有其理由的 了。最后,我还要提一提她的改嫁问题。前人说她有在丈夫死后的晚年,改嫁张阔的事。于是许多 卫道先生的伪善者认为这是李清照的私人道德的缺点。到了近代,有俞理燮、陆心原、李慈铭诸 人对她的生活,加以详细地考证,证明这件事完全是假的。本来一个女人死了丈夫,同另一男子结 婚,这是光明正大的合理行为,一点没有羞耻,于她的人品和艺术价值,绝无半点影响。不过,如果 本无其事,而旁人定要虚设一件事来陷害她,那就是小人行为,而不得不加以辩护了。 在苏轼周邦彦称雄词坛的时代,同时还有许多人如张耒、李之仪、陈师道、谢逸、舒亶、王 诜、赵令峙、葛胜仲、魏夫人、僧仲殊、宋徽宗(赵估)、王安石、赵长卿、蔡伸、吕滨老、周紫 芝、李祁、刘一止之流,都从事词的创作,在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里,自然也有不少的佳句名篇。 但他们的作品,大都为柳永、苏轼、周邦彦诸家的风气所笼罩,而不能得到独特的成就与发展,因
7 朝廷南迁了,他俩也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了一大部分,只带了最精彩的一小部分,匆 匆地逃到江南了。再过四年,她的丈夫又患急病死了,她所受的悲痛与打击,是无可形容的。加以 战祸日见迫切,社会更是离乱,几乎不容许她伤心流泪。她只好抱着一颗破碎的心,无依无靠地, 在贫困悲苦的环境中,东飘西泊,不知道流浪了多少地方,终找不着一个安身之所。就这么望着沦 陷的故乡,念着死了的丈夫,在江南的旅居中寂寞地死去了。由此看来,她的生活,可分为新婚的幸 福,别离的轻愁,和寡居流浪的悲苦的三个阶段的。她的作品,也现出这三阶段的风格。第一期的 是热情浪漫活泼天真。第二期是缠绵婉转,失去前期的香艳,而入于伤感。第三期的是严肃与凄苦, 而入于深沉的忧郁,造成她在艺术上最高的成就。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 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喷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搾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字了得。(《声声慢》) 我们读了这些词,可以知道她是以白描的手法,平浅的字句,表现欢乐或是哀苦的情感,而达 到清空灵妙的境界。她自己精通音律,又最了解词的艰苦,因此她对于词的批评,也曾发出可贵 的见解。她说:“柳屯田永,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 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晃次鹰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 晏丞相、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所为小歌词,真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聋之诗耳。又 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 是-家,知之者可。后晏叔原、贺方回、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而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少游 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见《易安居士事辑》)" 她这段批评,虽未能尽真,但以词的传统性格和词的正宗的立场看来,她这些话是自有其理由的 了。最后,我还要提一提她的改嫁问题。前人说她有在丈夫死后的晚年,改嫁张阔的事。于是许多 卫道先生的伪善者认为这是李清照的私人道德的缺点。到了近代,有俞理燮、陆心原、李慈铭诸 人对她的生活,加以详细地考证,证明这件事完全是假的。本来一个女人死了丈夫,同另一男子结 婚,这是光明正大的合理行为,一点没有羞耻,于她的人品和艺术价值,绝无半点影响。不过,如果 本无其事,而旁人定要虚设一件事来陷害她,那就是小人行为,而不得不加以辩护了。 在苏轼周邦彦称雄词坛的时代,同时还有许多人如张耒、李之仪、陈师道、谢逸、舒亶、王 诜、赵令峙、葛胜仲、魏夫人、僧仲殊、宋徽宗(赵估)、王安石、赵长卿、蔡伸、吕滨老、周紫 芝、李祁、刘一止之流,都从事词的创作,在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里,自然也有不少的佳句名篇。 但他们的作品,大都为柳永、苏轼、周邦彦诸家的风气所笼罩,而不能得到独特的成就与发展,因
此对于上列诸人,我想无须再叙述了。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 村词话》卷三)2.3.2.震行幂《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 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的 南渡词人。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 代。由于时代的剧变,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他们的前半生,是在徽宗朝畸 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 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前辈词人周邦彦、贺铸等的光芒所遮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靖康 之难后,金人的铁蹄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 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去表现 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 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浣溪纱 淡荡春光寒食天,海燕未来人斗草 玉炉沈水袅残烟,江梅已过柳生绵, 梦回山枕隐花钿。黄昏疏雨湿秋千。 “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南渡词坛虽然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并驾齐驱的大词人,但巾帼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 却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在李清照之前,李之仪曾从创作论的角度,提出过词“自有一种风格”的看法(《跋吴思道 小词》)。李清照进而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 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 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 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 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其次,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一生, 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 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适意。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 理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淸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 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忧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
8 此对于上列诸人,我想无须再叙述了。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 村词话》卷三)2 . 3 .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 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的 南渡词人。这批词人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 代。由于时代的剧变,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他们的前半生,是在徽宗朝畸 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 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前辈词人周邦彦、贺铸等的光芒所遮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靖康 之难后,金人的铁蹄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 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去表现 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 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南渡词坛虽然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并驾齐驱的大词人,但巾帼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 却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在李清照之前,李之仪曾从创作论的角度,提出过词“自有一种风格”的看法(《跋吴思道 小词》)。李清照进而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 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 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否则,词就成了 “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 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 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其次,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一生, 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 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适意。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 理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 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忧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
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 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 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 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怀别苦”也减轻了 许多,更何况时时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 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大特点。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 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她前期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 可以说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以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这反映出女词人情怀的博大与仁慈。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失去了丈夫,她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意义和亮色。往 日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从前见菊花,虽人比 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从前轻盈妙丽的 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 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 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愁损 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初到南方时不习惯夜雨霖霪的烦燥心理。而“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 遇乐》)等动作细节,也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年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李清照词的语言也独具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
9 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 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 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 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虽然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怀别苦”也减轻了 许多,更何况时时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 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大特点。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 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她前期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 可以说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以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这反映出女词人情怀的博大与仁慈。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 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失去了丈夫,她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意义和亮色。往 日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从前见菊花,虽人比 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从前轻盈妙丽的 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 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 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愁损 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初到南方时不习惯夜雨霖霪的烦燥心理。而“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 遇乐》)等动作细节,也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年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李清照词的语言也独具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
面,精妙淸亮,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如梦令》),“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宠柳娇花”(《念奴娇》),“柳眼梅腮”(《蝶恋花》)等,都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王士禛《花草蒙拾》)。而《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 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更是千古创格。第二,李 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 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八字,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收到丈夫的来信,顿感欣慰而 喜上眉梢,然独居的寂寞毕竟难奈,相思之情又袭上心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短短三句,也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以巧 妙自然 语言的淸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淸疏的审美境界。她曾赞美桂花是“暗淡轻黄体本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鸪天》)。这既是李清照的审美 想,也可视作其审美境界的艺术写照。无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如《醉花阴》、《怨王孙》(湖 上风来波浩渺)和《孤雁儿》等,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词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 出水墨画般的情婉秀逸的意境。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 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 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 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雨村词话》卷三)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李清照》 d:: 济南李清照纪念祠门景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父 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 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 《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 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10 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如梦令》),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宠柳娇花”(《念奴娇》),“柳眼梅腮” (《蝶恋花》)等,都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王士禛《花草蒙拾》)。而《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 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更是千古创格。第二,李 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 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八字,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收到丈夫的来信,顿感欣慰而 喜上眉梢,然独居的寂寞毕竟难奈,相思之情又袭上心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短短三句,也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以巧 妙自然。 语言的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她曾赞美桂花是“暗淡轻黄体本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这既是李清照的审美理 想,也可视作其审美境界的艺术写照。无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如《醉花阴》、《怨王孙》(湖 上风来波浩渺)和《孤雁儿》等,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词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 出水墨画般的情婉秀逸的意境。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 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 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 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雨村词话》卷三)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父 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 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 《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 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