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74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查看文章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2009-11-2321:12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体制可分为大区制和小区制两种 早期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采用大区制工作方式。所谓大区制,就是用 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它的特点是,基站只有一个天线,架设高、功率大,覆 盖半径也大,服务区半径通常为20~50km。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设备较简单,投 资少,见效快,但容纳的用户数有限,通常只有几百用户。人们很快发现,这种 体制扩容非常困难,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急剧増加,这种覆盖方式显然无法满足 实际需要。 为了解决有限频率资源与大量用户的矛盾,可以采用小区制的覆盖方式。 小区制就是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在各小区中分别设置基站(每个基 站的覆盖区称为一个小区),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2009-11-2321:12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爱盖原理 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体制可分为大区制和小区制两种。 早期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采用大区制工作方式。所谓大区制,就是用 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它的特点是,基站只有一个天线,架设高、功率大,覆 盖半径也大,服务区半径通常为20~50km。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设备较简单,投 资少,见效快,但容纳的用户数有限,通常只有几百用户。人们很快发现,这种 体制扩容非常困难,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急剧増加,这种覆盖方式显然无法满足 实际需要。 为了解决有限频率资源与大量用户的矛盾,可以采用小区制的覆盖方式。 小区制就是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在各小区中分别设置基站(每个基 站的覆盖区称为一个小区),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另外设立移动 交换中心,负责与各基站之间的联络和对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多个基站在移动 交换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下,实现对整个服务区的无缝覆盖。 在甚高频段和超高频段,无线电波在地球表面以直线传播为主,传播损 耗随距离增大而增大。因此,在小区制中,可以应用频率复用技术,即在相邻小 区中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而在非相邻且距离较远的小区中使用相同的载波频 率。由于相距较远,基站功率有限,使用相同的频率不会造成明显的同频干扰, 这样就提高了频带利用率。从理论上讲,小区越小,小区数目越多,整个通信 系统的容量就越大。 但小区制比大区制在技术上要复杂得多。移动交换中心要随时知道每个 移动台正处于哪个小区中,才能进行通信联络,因此必须对每一移动台进行位置 登记;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运动进入另一小区要进行越区切换等复杂的操作;移 动交换中心要与服务区中每一小区的基站相连接,传送控制信号。完成通信业务 有一系列技术问题要解决,因此采用小区制的设备和技术投资相对比较大。但 是,小区制的优点远远超过了它的缺点,而且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复杂的控制和电路设备都已经可以实现,因此,地面公用移动通信网选用小区制

查看文章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2009-11-23 21:12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体制可分为大区制和小区制两种。 早期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采用大区制工作方式。所谓大区制,就是用一 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它的特点是,基站只有一个天线,架设高、功率大,覆 盖半径也大,服务区半径通常为 20~50 km。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设备较简单,投 资少,见效快,但容纳的用户数有限,通常只有几百用户。人们很快发现,这种 体制扩容非常困难,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这种覆盖方式显然无法满足 实际需要。 为了解决有限频率资源与大量用户的矛盾,可以采用小区制的覆盖方式。 小区制就是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在各小区中分别设置基站(每个基 站的覆盖区称为一个小区),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2009-11-23 21:12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体制可分为大区制和小区制两种。 早期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采用大区制工作方式。所谓大区制,就是用一 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它的特点是,基站只有一个天线,架设高、功率大,覆 盖半径也大,服务区半径通常为 20~50 km。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设备较简单,投 资少,见效快,但容纳的用户数有限,通常只有几百用户。人们很快发现,这种 体制扩容非常困难,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这种覆盖方式显然无法满足 实际需要。 为了解决有限频率资源与大量用户的矛盾,可以采用小区制的覆盖方式。 小区制就是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在各小区中分别设置基站(每个基 站的覆盖区称为一个小区),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另外设立移动 交换中心,负责与各基站之间的联络和对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多个基站在移动 交换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下,实现对整个服务区的无缝覆盖。 在 甚高频段和超高频段,无线电波在地球表面以直线传播为主,传播损 耗随距离增大而增大。因此,在小区制中,可以应用频率复用技术,即在相邻小 区中使用不同的 载波频率,而在非相邻且距离较远的小区中使用相同的载波频 率。由于相距较远,基站功率有限,使用相同的频率不会造成明显的同频干扰, 这样就提高了频带利用 率。从理论上讲,小区越小,小区数目越多,整个通信 系统的容量就越大。 但 小区制比大区制在技术上要复杂得多。移动交换中心要随时知道每个 移动台正处于哪个小区中,才能进行通信联络,因此必须对每一移动台进行位置 登记;移动台从 一个小区运动进入另一小区要进行越区切换等复杂的操作;移 动交换中心要与服务区中每一小区的基站相连接,传送控制信号。完成通信业务 有一系列技术问题要解 决,因此采用小区制的设备和技术投资相对比较大。但 是,小区制的优点远远超过了它的缺点,而且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复杂的控制和电路设备都已经可以实现,因此,地面公用移动通信网选用小区制

是无可争议的。 1.小区形状的选择 小区制的服务区有带状服务区和面状服务区两种,面状服务区是地面移动通 信服务区的主要形式。一个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是个圆形,为了不留空隙地覆 盖一个面状服务区,一个个圆形辐射区之间一定会有很多的重叠区域。去除重叠 之后,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如图4-2-1所示,若每个小区 相问120。设置三个邻区,则有效覆盖区为正三角形;若每个小区相间90。设置 四个邻区,则有效覆盖区为正方形;若每个小区相问600设置六个邻区,则有效 覆盖区为正六边形 (· 出 dgv目 图4-2-1面状服务区的小区形状 要组成一个面状服务区,究竟采用哪种形状最合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 考虑 邻接小区中心间距d越大越好,间隔大则干扰小;单位小区的有效面积 越大越好,面积大则使一个区域小区个数少,使用频率数少;重叠区域面积小为 好,重叠的地方少使得同频干扰减小;重叠距离要小,使移动通信便于跟踪交接: 所需无线电频率个数越少越好。 在辐射半径r相同的条件下,可计算出三种形状小区的邻区距离、小区 面积、交替区宽度和交叠区面积如表4-2-1所示。 表4-2-1不同形状小区的参数比较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六边形 邻区距离 小区面积 2r2 交叠区宽度 0.27 交叠区面积 0.73mr2 0.35r 综合以上这几方面的考虑,采用正六边形小区邻接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 圆形,用来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最经济,是构成面状服务区最好 的选择。因此,世界各国在发展移动通信时,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这种电波覆 盖区域形式,这种面状服务区的形状很像蜂窝,所以称为蜂窝式移动通信网。 2.区群的形成 为了防止同频干扰,相邻小区显然不能使用相同的频率。而且,为了保证同 频率区群的组成小区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附近的若干小区都不能使用相同的频

是无可争议的。 1.小区形状的选择 小区制的服务区有带状服务区和面状服务区两种,面状服务区是地面移动通 信服务区的主要形式。一个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是个圆形,为了不留空隙地覆 盖一个面状服务区,一个个圆形辐射区之间一定会有很多的重叠区域。去除重叠 之后,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如图 4—2—1 所示,若每个小区 相问 120。设置三个邻区,则有效覆盖区为正三角形;若每个小区相间 90。设置 四个邻区,则有效覆盖区为正方形;若每个小区相问 600 设置六个邻区,则有效 覆盖区为正六边形。 要组成一个面状服务区,究竟采用哪种形状最合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 考虑: 邻接小区中心间距 d 越大越好,间隔大则干扰小;单位小区的有效面积 越大越好,面积大则使一个区域小区个数少,使用频率数少;重叠区域面积小为 好,重叠的地方少使得同频干扰减小;重叠距离要小,使移动通信便于跟踪交接; 所需无线电频率个数越少越好。 在辐射半径 r 相同的条件下,可计算出三种形状小区的邻区距离、小区 面积、交替区宽度和交叠区面积如表 4—2—1 所示。 综 合以上这几方面的考虑,采用正六边形小区邻接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 圆形,用来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最经济,是构成面状服务区最好 的选择。因此, 世界各国在发展移动通信时,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这种电波覆 盖区域形式,这种面状服务区的形状很像蜂窝,所以称为蜂窝式移动通信网。 2.区群的形成 为了防止同频干扰,相邻小区显然不能使用相同的频率。而且,为了保证同 频率区群的组成小区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附近的若干小区都不能使用相同的频

率。这些不同频率的小区组成了一个区群,只有不同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频率复 用 区群的组成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区群之间可以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 地进行覆盖;二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相等 满足上述条件的区群形状和区群内的小区数不是任意的。可以证明,区群内的小 区数Ⅳ应满足下式: N=a+b (4.2.1) 式中,a,b为不能同时为零的正整数。由此可算出N的可能取值如表4-2-2 所示。 表4-2-2一个区群内的小区数目N的可能取值 N 7 16 15 27 28 2 0 2 2 3 N取34、7时相应的区群形状如图4-2-2所示。 D N=3 图4-2-2不同小区数N构成的区群形状 3.同频小区的距离 在区群内小区数不同的情况下,可用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同频小区的位置和距 离。如图4-2-3所示,自某一小区A出发,先沿边的垂线方向跨。个小区,再 向左(或向右)转60。,再跨b个小区,这样就到达同频小区A。在正六边形的六 个方向上,可以找到六个相邻同信道小区,所有A小区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率。这些不同频率的小区组成了一个区群,只有不同区群的小区才能进行频率复 用。 区群的组成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区群之间可以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 地进行覆盖;二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相等。 满足上述条件的区群形状和区群内的小区数不是任意的。可以证明,区群内的小 区数Ⅳ应满足下式: 3.同频小区的距离 在区群内小区数不同的情况下,可用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同频小区的位置和距 离。如图 4—2—3 所示,自某一小区 A 出发,先沿边的垂线方向跨。个小区,再 向左(或向右)转 60。,再跨 b 个小区,这样就到达同频小区 A。在正六边形的六 个方向上,可以找到六个相邻同信道小区,所有 A 小区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图4-2-3同频小区的最近距离和频率复用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从图4-2-3可 以算出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D=r√3(a+b2+ab) (4.2.2) 同频干扰和载千比 蜂窝系统中由于有多个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因此可能会发生同频干扰 般用载干比(C/1)来描述同频干扰的大小。由于电波传播损耗随距离增大而迅速 增大,计算C/1只要考虑最临近的同频复用小区来的干扰。以基站发射机产生 的同频干扰为例,当移动台处于小区边缘(正六边形顶点)时,有用信号功率最弱 这时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为小区半径r。在整个蜂窝系统中,最临近的同频复用 小区最多有6个,这6个小区的基站与移动台的距离随移动台在小区中的位置而 变化。为简化分析,可取本小区与这6个小区的中心距D为平均距离,假设各基 站的发射功率相同,电波传播的损耗与距离的4次方成正比,则移动台处于小区 边缘时的载干比近似为 接C/=k(D/) (4.2.3) 由式(4.2.2)和(4.2.1),上式可表示为 C/l= 阳小是 (4.2.4) 个区群中的最少小区数与系统允许的载干比门限值有关,对于模拟蜂 窝通信系统,载干比门限值一般为18dB,因此N不能小于7;对于数字蜂窝系 统.载干比允许降低到10~12dB,因此可以采用3小区或4小区区群的蜂窝结 构。一个区群中的小区数越小,频率复用率就越高,通信容量就越大,可见,数 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要比模拟蜂窝系统大很多 5.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称为 中心激励”,如图4-2-4(a)所示。也可以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 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r,则从图 4—2—3 可 以算出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4.同频干扰和载千比 蜂窝系统中由于有多个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因此可能会发生同频干扰。一 般用载干比(C/1)来描述同频干扰的大小。由于电波传播损耗随距离增大而迅速 增大,计算 C/1 只要考虑最临近的同频复用小区来的干扰。以基站发射机产生 的同频干扰为例,当移动台处于小区边缘(正六边形顶点)时,有用信号功率最弱, 这时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为小区半径 r。在整个蜂窝系统中,最临近的同频复用 小区最多有 6 个,这 6 个小区的基站与移动台的距离随移动台在小区中的位置而 变化。为简化分析,可取本小区与这 6 个小区的中心距 D 为平均距离,假设各基 站的发射功率相同,电波传播的损耗与距离的 4 次方成正比,则移动台处于小区 边缘时的载干比近似为 由式(4.2.2)和(4.2.1),上式可表示为 一个区群中的最少小区数与系统允许的载干比门限值有关,对于模拟蜂 窝通信系统,载干比门限值一般为 l8 dB,因此 N 不能小于 7;对于数字蜂窝系 统.载干比允许降低到 l0~12 dB,因此可以采用 3 小区或 4 小区区群的蜂窝结 构。一个区群中的小区数越小,频率复用率就越高,通信容量就越大,可见,数 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要比模拟蜂窝系统大很多。 5.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称为 “中心激励”,如图 4—2—4(a)所示。也可以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 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 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

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称为‘‘顶 点激劢”,如图4-2-4()所示。采用120。的定向天线后,所接收的同频干扰 功率仅为采用全向天线系统的三分之一,因而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频干扰。另外.在 不同地点采用多副定向天线可消除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 (a)中心激励 (b)顶点激励为千 图4-2-4二种激励方式 6·小区的分裂 在整个服务区中每个小区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但这只能适应用户密度均匀 的情况。事实上,服务区内的用户密度是不均匀的,例如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用户 密度高,居民区和市郊区的用户密度低。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用户密度高的 市中心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小一些,在用户密度低的市郊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大 些。另外,对于已建好的蜂窝通信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低用户密 度区可能变成高用户密度区,这时相应地在该地区设置新的基站,将小区面积划 小,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小区分裂的方法。以120。扇形辐射的顶点激励为例.如 图4-2-5所示,在原小区内分设三个发射功率更小一些的新基站+就可以形成 几个面积更小些的正六边形小区,如图中虚线所示。 原基站 0新基站 图4-2-5小区的分裂

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 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称为‘‘顶 点激劢”,如图 4—2—4(b)所示。采用 120。的定向天线后,所接收的同频干扰 功率仅为采用全向天线系统的三分之一,因而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频干扰。另外.在 不同地点采用多副定向天线可消除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 6·小区的分裂 在 整个服务区中每个小区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但这只能适应用户密度均匀 的情况。事实上,服务区内的用户密度是不均匀的,例如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用户 密度高,居 民区和市郊区的用户密度低。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用户密度高的 市中心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小一些,在用户密度低的市郊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大一 些。另外,对于已建 好的蜂窝通信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低用户密 度区可能变成高用户密度区,这时相应地在该地区设置新的基站,将小区面积划 小,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小 区分裂的方法。以 l20。扇形辐射的顶点激励为例.如 图 4—2—5 所示,在原小区内分设三个发射功率更小一些的新基站+就可以形成 几个面积更小些的正六边形小区,如图中虚线所示

2.5频率复用信道的概念 在全双工工作方式中,一个无线信道包含一对信道频率,每个方向都用一个频率来发 射。在覆盖半径为R的地理区域C1内呼叫一个小区使用特定无线信道F1,也可以在另一个 相距D、覆盖半径也为R的小区内再次使用F1 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核心概念。在频率复用系统中,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 同的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频率的信道(见图2-13),频率复用系统可以极大地提 高频谱效率。但是,如果系统设计得不好,就会产生严重的干扰。这种干扰是由于共同使用 相同信道造成的,这种干扰称为同频干扰,它是在频率复用概念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图2-13DR比 2.51频率复用方案 在时域与空间域内均可以使用频率复用的概念。时域内的频率复用是指在不同的时隙 里占用相同的工作频率,叫做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在空间域上的 频率复用可分为两大类: (1)在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里配置相同的频率。例如在不同的城市中使用相同频率的A 或FM广播电台 (2)在一个系统的同一区域内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2——这种方案用于蜂窝系统中 个系统中有许多同频小区,将整个频谱分配划分为K个频率复用的模式。如图2-14所示 其中K=4、7、12和19

2.5 频率复用信道的概念 在全双工工作方式中,一个无线信道包含一对信道频率,每个方向都用一个频率来发 射。在覆盖半径为 R 的地理区域 C1 内呼叫一个小区使用特定无线信道 F1,也可以在另一个 相距 D、覆盖半径也为 R 的小区内再次使用 F1。 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核心概念。在频率复用系统中,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 同的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频率的信道(见图 2-13),频率复用系统可以极大地提 高频谱效率。但是,如果系统设计得不好,就会产生严重的干扰。这种干扰是由于共同使用 相同信道造成的,这种干扰称为同频干扰,它是在频率复用概念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图 2-13 D/R 比 2.5.1 频率复用方案 在时域与空间域内均可以使用频率复用的概念。时域内的频率复用是指在不同的时隙 里占用相同的工作频率,叫做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在空间域上的 频率复用可分为两大类: (1) 在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里配置相同的频率。例如在不同的城市中使用相同频率的 A M 或 FM 广播电台。 (2) 在一个系统的同一区域内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 2——这种方案用于蜂窝系统中。一 个系统中有许多同频小区,将整个频谱分配划分为 K 个频率复用的模式。如图 2-14 所示, 其中 K=4、7、12 和 19

R ①J qDR=4.6 DR=6 初始配冢叶12小区复用换 +2+ 小区移动 25.2频率复用距离 允许同一频率复用的最小距离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中心小区附近的问频小区数、地形轮廓类别、天线高度及每个小区基站的发射功率。 频率复用距离D由下式确定 D=√3KR 其中K是如图2-14所示的频率复用模式 3,46RK=4 4.6R 7.55RK=19 如果所有小区基站都发射相同的功率,则K增加,频率复用距离D也增加。D增加将 减少同频干扰发生的可能

图 2-14 N 小区复用模式 2.5.2 频率复用距离 允许同一频率复用的最小距离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中心小区附近的同频小区数、地形轮廓类别、天线高度及每个小区基站的发射功率。 频率复用距离 D 由下式确定: (2.5-1) 其中 K 是如图 2-14 所示的频率复用模式。 如果所有小区基站都发射相同的功率,则 K 增加,频率复用距离 D 也增加。D 增加将 减少同频干扰发生的可能

从理论上来说,K应该大些。然而,分配的总信道数是固定的。如果K太大,则K个 小区中分配给每个小区的信道数将减少。随着K增加而划分给K个小区中的信道总数不变, 则中继效率就会降低18。同样道理也适用于频率利用:在同一地区,如果将一组信道分配给 两个不同的网络系统,频率利用效率也将降低 因此,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满足系统性能的条件下如何得到一个最小的K7值。解决 它必须估算同频干扰,并选择最小的频率复用距离D以减少同频干扰。在公式K=P2+y+产2中 取闩户=1,可得到最小的K值为K=3(见图2-14) 2.53系统中的用户数量 设计系统时,某地区忙时的业务量将有助于确定不同小区的大小以及分配给它们的信 道数 单个小区中,每小时呼叫的最大次数由业务条件来确定。确定了每个小区中最大数量 的频率信道后,则应考虑每个小区中每小时内的最大呼叫次数。现在设每个小区中一小时的 最大呼叫次数为Q,并累加它们。假设忙时有60%的汽车电话在使用,且平均每部电话(在 使用的情况下)呼叫一次(n=0.6),则可得允许的用户总业务量M 例2.5忙时,每10个小区的每小时呼叫次数Q分别为2000、1500、3000、500、100 0、1200、1800、2500、2800、900,假设在此阶段60%的电话在使用(n=0.6),且每车只使 用一次,累加所有的Q,得到总Qe 2=∑息=17200 由于n=0.6,故系统用户数量为 17200 M =28667

从理论上来说,K 应该大些。然而,分配的总信道数是固定的。如果 K 太大,则 K 个 小区中分配给每个小区的信道数将减少。随着 K 增加而划分给 K 个小区中的信道总数不变, 则中继效率就会降低 18。同样道理也适用于频率利用:在同一地区,如果将一组信道分配给 两个不同的网络系统,频率利用效率也将降低。 因此,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满足系统性能的条件下如何得到一个最小的 K 17 值。解决 它必须估算同频干扰,并选择最小的频率复用距离 D 以减少同频干扰。在公式 K=i 2+ij+j 2 中 取 i=j=1,可得到最小的 K 值为 K=3(见图 2-14)。 2.5.3 系统中的用户数量 设计系统时,某地区忙时的业务量将有助于确定不同小区的大小以及分配给它们的信 道数。 单个小区中,每小时呼叫的最大次数由业务条件来确定。确定了每个小区中最大数量 的频率信道后,则应考虑每个小区中每小时内的最大呼叫次数。现在设每个小区中一小时的 最大呼叫次数为 Qi,并累加它们。假设忙时有 60%的汽车电话在使用,且平均每部电话(在 使用的情况下)呼叫一次(ηc=0.6),则可得允许的用户总业务量 Mt。 例 2.5 忙时,每 10 个小区的每小时呼叫次数 Qi 分别为 2000、1500、3000、500、100 0、1200、1800、2500、2800、900,假设在此阶段 60%的电话在使用(ηc=0.6),且每车只使 用一次,累加所有的 Qi,得到总 Qt。 由于 ηc=0.6,故系统用户数量为

蜂窝网络 Hudon互动百科 峰窝网络,就是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别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子区,每个小 区设一个基站。形成了形状酷似“蜂窝”的结构,因而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 无线信号覆盖 称为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蜂窝网络又可分为模拟蜂窝网络和数字峰窝网络 区域(蜂窝) 主要区别于传输信息的方式 组成部分 如果两个蜂窝相隔距离足够远,就可 以在这两个蜂窝中使用相同频带进行 通信。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目前主流迺訊服务提供上绝大部分采用蜂窝网络。蜂窝网络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源于一个数学猜想,正六边形被认为是使用最少个结点可以覆盖最大而积的图形,出于节约 设备构建成本的考虑,正六边形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形成的网络覆盖在一起,形状非常象蜂窝,因北被称作蜂窝网络 组成部分编辑本段回目录 蜂窝网络组成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移动站,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移动 站就是我们的网络终端设备,比如手机或者一些蜂窝工控设备,基站子系 统包括我们日常见到的移动机站(大铁塔)无线收发设备、专用网络 般是光纤)、无数的数字设备等等的。我们可以把基站子系统看作是无线网 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转换器 蜂窝网络 空中链陪 te al ww ate 1、峰高和氯用 术语 蜂窝:将一块大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小的蜂窝,使用多个小功幸发射器代替- MSC: \obile St PSIN Newo 个大功率发射机。一般使用正六边形来描述蜂窝形状 HLR: Home Lec BSC: Base static HIS: Base irans 顿率复用:每一个蜂窝使用一组频道。如果两个峰窝相隔足够远,则可以使 用同一组频道。簇{ cluster k由N个峰窝组成的蜂窝组,使用了全部的频率资 邮同邮能 源頻率复用因子佃 useactorI/N对于正六边形的蜂窝 N2++2,1-,因此N3,4,7,9,12

蜂窝网络 内容来自: 蜂窝网络,就是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别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子区,每个小 区设一个基站。形成了形状酷似“蜂窝”的结构,因而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 称为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蜂窝网络又可分为模拟蜂窝网络和数字蜂窝网络, 主要区别于传输信息的方式。 目录 • • 概述 • • 组成部分 • • 类型 • • 分类 [显示全部]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目前主流通讯服务提供上绝大部分采用蜂窝网络。 蜂窝网络被广泛采用的原因是源于一个数学猜想,正六边形被认为是使用最少个结点可以覆盖最大面积的图形,出于节约 设备构建成本的考虑,正六边形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形成的网络覆盖在一起,形状非常象蜂窝,因此被称作蜂窝网络。 组成部分编辑本段回目录 蜂窝网络组成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移动站,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 移动 站就是我们的网络终端设备,比如手机或者一些蜂窝工控设备 。基站子系 统包括我们日常见到的移动机站(大铁塔)、无线收发设备、专用网络(一 般是光纤)、无数的数字设备等等的。我们可以把基站子系统看作是无线网 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转换器。 1、蜂窝和频率重用 蜂窝:将一块大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小的蜂窝,使用多个小功率发射器代替一 个大功率发射机。一般使用正六边形来描述蜂窝形状。 频率复用:每一个蜂窝使用一组频道。如果两个蜂窝相隔足够远,则可以使 用同一组频道。簇(cluster):由 N 个蜂窝组成的蜂窝组,使用了全部的频率资 源频率复用因子 (reusefactor):1/N 对于正六边形的蜂窝, N=i2+i*j+j2,i>=1,j>=1,因此,N=3,4,7,9,12... 2、蜂窝的几何表示 蜂窝网络 蜂窝网络系统构成

蜂窝通常使用正六边形来表示,为什么是正六边形而不是网?顶点到几何中 心等距的多边形中,能够完整(无重叠)地覆盖某一区域可能的几何形状有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三种形状,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 形中,正六边形的面积最大 3、峰寓皇标系 使用(j表示某一蜂窝的坐标例如:蜂窝A的坐标为2,1 4、邮寓信道分吧 FDMA系统:利用信号衰减原理。关键:将频谱划分为若干个信道(用户偏 道载波,在距离足够远时可以复用信道→频道规划影响系统性能 静态与动态信道分配:“静态信道分配:每一蜂窝预先分配一组固定的信道 实现简单 动态信道分配:基站从MSC处动态分配一个信道( percoll,蜂窝可以使用 所有的信道,降低了阻塞概率,实现复杂,需要实时流量检测和基站间的协 调处理。 类型编辑本段回目录 常见的峰窝网络类型有:GSM网络(有些国家叫pcs1900)CDMA网络、3G网络、FDMA、TDMA、PDC、DAcs、AMPS等, 分类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种分布式蜂窝网络(100)提供了与多个移动台(102)进行的无线通偏 运商中心用 多个基地收发信机网络组件(104)被配置成在一种无线介质上与多个移动 fr(102)进行通信,其中每个基地收发信台都包括一个适于耦合到网络(110 u 的网络接口。至少一个移动台控制器网络组件(108)包括一个适于耦合到 NScE ESSN 网络(100)的网络接口。对系统(100)进行配置,以便为了效率而对于基 地收发信台(104)基站控制器(106)以及移动切换中心(108)之间的通 信业务量进行负载均衡。本发明的优点包括将低成本收发信机(104)与灵 GSMCDMA 性价比脱节 活部署相结合,从雨以低费用对大区域实现了通信覆盖 一种分布式蜂窝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络:一个耦合到该网络的公共交换 电话网PSTN):多个耦合到该网络的收发信机,多个收发信机在地理上相互 高圆量的移动击 分离,并且每一个都被配置成在一个无线介质上与相关小区中的移动站进行 低成本交付 迺偏;至少一个耦合到该网络的数据处理系统,该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被 具有U辆功能的手机 配置成执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适于使多个收发信机能在移动台 牙,80211 之间以及一个移动台与PSTN之间传递数据的软件功能块,这些软件功能块 的访问者位置登记R功能块:一个实施CM功能的通信管理CM功能 块:多个实施RR功能的无线电资源(RR)功能块,所述RR功能包括在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时候切换多个收发信机之间的通信,从面保持移动台与网络之间 的通信

蜂窝通常使用正六边形来表示。为什么是正六边形而不是圆?顶点到几何中 心等距的多边形中,能够完整(无重叠)地覆盖某一区域可能的几何形状有: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三种形状。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 形中,正六边形的面积最大。 3、蜂窝坐标系 使用(i,j)表示某一蜂窝的坐标。例如:蜂窝 A 的坐标为(2,1) 4、蜂窝信道分配 FDMA 系统:利用信号衰减原理。关键:将频谱划分为若干个信道 (用户信 道载波),在距离足够远时可以复用信道=>频道规划影响系统性能。 静态与动态信道分配:-静态信道分配:每一蜂窝预先分配一组固定的信道, 实现简单。 -动态信道分配:基站从 MSC 处动态分配一个信道(percall),蜂窝可以使用 所有的信道,降低了阻塞概率,实现复杂,需要实时流量检测和基站间的协 调处理。 类型编辑本段回目录 常见的蜂窝网络类型有:GSM 网络(有些国家叫 pcs-1900)、CD MA 网络、3G 网络、FDMA、TDMA、PDC 、TACS、A MPS 等。 分类编辑本段回目录 1、分布式蜂窝网络 一种分布式蜂窝网络(100)提供了与多个移动台(102)进行的无线通信。 多个基地收发信机网络组件(104)被配置成在一种无线介质上与多个移动 台(102)进行通信,其中每个基地收发信台都包括一个适于耦合到网络(110) 的网络接口。至少一个移动台控制器网络组件(108)包括一个适于耦合到 网络(100)的网络接口。对系统(100)进行配置,以便为了效率而对于基 地收发信台(104)、基站控制器(106)以及移动切换中心(108)之间的通 信业务量进行负载均衡。本发明的优点包括将低成本收发信机 (104)与灵 活部署相结合,从而以低费用对大区域实现了通信覆盖。 一种分布式蜂窝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络;一个耦合到该网络的公共交换 电话网(PSTN);多个耦合到该网络的收发信机,多个收发信机在地理上相互 分离,并且每一个都被配置成在一个无线介质上与相关小区中的移动站进行 通信;至少一个耦合到该网络的数据处理系统,该至少一个数据处理系统被 配置成执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适于使多个收发信机能在移动台 之间以及一个移动台与 PS TN 之间传递数据的软件功能块,这些软件功能块 包括:一个实施 MM 功能的移动性管理(MM)功能块;一个实施 V LR 功能 的访问者位置登记(VLR )功能块;一个实施 CM 功能的通信管理(C M)功能 块;多个实施 RR 功能的无线电资源(RR)功能块,所述 RR 功能包括在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时候切换多个收发信机之间的通信,从而保持移动台与网络之间 的通信。 蜂窝网络坐标表示 蜂窝网络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