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6届髙三上学期六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孝昌二中命题人:张其勋审题人:刘海霞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明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 NBA”“GDP”“WT0”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无论是书面行 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到头来,弄得 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 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 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 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 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 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 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 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 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 舞”。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 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 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 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 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 “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 我们的主流语言。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 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 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 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 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 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
湖北省孝感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六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孝昌二中 命题人:张其勋 审题人:刘海霞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明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 “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无论是书面行 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到头来,弄得 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 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 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 后于公元前 300—400 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 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 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 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 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 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 舞”。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 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 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 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 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 “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 我们的主流语言。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 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 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 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 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 如 26 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
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 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 方其它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 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 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 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 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 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 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 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 德国要讲德语。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在这场文化 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 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 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 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 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我国电视节目中如 NBA”“GDP”“WT0”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 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 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 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 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 的纯洁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传
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 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 方其它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 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 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 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 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 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 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 3 月 20 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 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 德国要讲德语。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在这场文化 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 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 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 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D. 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 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 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 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 术。 D. 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 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我国电视节目中如 “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 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 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 常用的 6 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 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 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 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 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 的纯洁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 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 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 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 马。密以祖母年髙,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 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 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 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 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 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 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 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 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注】①醮,j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 zheng,淳厚。③谯周:人名 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来源:Z#xx#k.Com]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 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 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 “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 是降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 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 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 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 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 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 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 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 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 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 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 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 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 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来源:Z#xx#k.Com]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 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 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 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 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 “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 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 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 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 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 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 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己,以致 忧思成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分)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 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9.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用“,”两句来反衬氓的不可捉摸。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 是 ”,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 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 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摆手先生 马瑞璇 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 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 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 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 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 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 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 忧思成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 分)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 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 分) 9.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用“ , ”两句来反衬氓的不可捉摸。 (2) 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 是“___ ,_ _ ”,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 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 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25 分) 摆手先生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 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 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 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 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 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 次在陶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 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 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 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杋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 中学的语文老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 我担心她的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 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 好,对我也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 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 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 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 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 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 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 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 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 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 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 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 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 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 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 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 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 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 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一 次在陶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 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 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 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 中学的语文老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 我担心她的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 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 好,对我也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 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 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 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 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 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 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 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 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 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 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 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 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 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
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 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从画线句子开始,有如下另一个版本。(称为版本二,以上称版本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 中学的语文老师。不久,他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摆手先生很受学生欢 迎,回乡探亲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人夸奖他。他教材烂熟于心,有博览群书的 底子,一根粉笔,成就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是 他许多年养成的习惯。学生可以在他家里接受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给学生答疑,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他会说,先挂 掉,我给你打过去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1)下列对这篇小说(版本一)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A.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 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B.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 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C.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 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摆手先生用摆手回答救援人员的询问,这一模糊的回答造成了人们不同的解 读,影响了相关部门对他行为性质的评定 E.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 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6分) (3)小说(版本一)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阅读版本二,比较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文本,试从语 言、结构、叙述人称三个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说明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趣。(25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 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 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 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 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 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 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 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 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 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从画线句子开始,有如下另一个版本。(称为版本二,以上称版本 一)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 中学的语文老师。不久,他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摆手先生很受学生欢 迎,回乡探亲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人夸奖他。他教材烂熟于心,有博览群书的 底子,一根粉笔,成就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是 他许多年养成的习惯。学生可以在他家里接受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给学生答疑,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他会说,先挂 掉,我给你打过去。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 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 发生的意外。 (1)下列对这篇小说(版本一)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 项是(5 分) A.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 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B.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 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C.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 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摆手先生用摆手回答救援人员的询问,这一模糊的回答造成了人们不同的解 读,影响了相关部门对他行为性质的评定。 E.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 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6 分) (3)小说(版本一)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阅读版本二,比较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文本,试从语 言、结构、叙述人称三个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说明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 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 “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 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 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 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 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 月,陈 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 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 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 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 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 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 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 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 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 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 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 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 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 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 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 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 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 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 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 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 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 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 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 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 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 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 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 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 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 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 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 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 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 录》)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 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 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 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 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 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 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 年 10 月,陈纳德赴美招募 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 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 日,志愿队在昆 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 10 架轰炸机有 6 架被击落,逃跑的 4 架中又有 3 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 1 名驾驶员受轻 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 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 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 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 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 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 所料,23 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 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 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 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 1942 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 贴。1943 年晋升为少将,同年 12 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958 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 友谊。1945 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 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 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 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 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 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 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 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 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 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 录》)
③l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 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 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 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 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 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 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 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的关爱,给他们洗衣、做饭,帮助 他们清除前进道路上一切的障碍 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名,周全的礼数和的客套,自然算得上是礼仪之 邦的“土特产”。 ③24年前她送走的毕业生,今天对她,有的还把她当成妈妈 A.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关怀备至B.无微不至关怀备至无所不至 C.关怀备至无所不至无微不至D.无所不至无微不至关怀备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 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B.“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 回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C.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 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 D.“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诗经》善于运用重 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到达美的效果 15.下面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 ①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 ②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
③1 990 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 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 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 年 11 月 12 日)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 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 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 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 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 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 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 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⑵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 ⑶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⑷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__ 的关爱,给他们洗衣、做饭,帮助 他们清除前进道路上一切的障碍。 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名,周全的礼数和____的客套,自然算得上是礼仪之 邦的“土特产”。 ③24 年前她送走的毕业生,今天对她____,有的还把她当成妈妈。 A.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关怀备至 B.无微不至 关怀备至 无所不至 C.关怀备至 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D.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关怀备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 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B.“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 回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C.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 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 D.“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诗经》善于运用重 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到达美的效果。 15.下面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______,_________。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①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 ②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
④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一一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⑤所有这一切都唤取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⑥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 春联。 A.⑤①③②④⑥B.③②①④⑥⑤C.③②④①⑤⑥D.⑤⑥③②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 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① 而市民文明习 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② 需要长期循序 渐进的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尤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 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不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 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许会 ③ 否则,事倍功半。 17、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5分)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二幅漫画的内容。(3分) (2)看了这幅漫画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两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 车上乘客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 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六校教学联盟 高三语文期末联考参考答案 1.C(“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理解错误,应是流传历史最久的文字) 2.B(A.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的问题。 C.偷换概念。“汉字在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 西方其它文字”,这并非是汉字难学的原因。D.否定变肯定。“民族文化的轻 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错误,原文第三段“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 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3.D(强加因果。“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是因为“英汉文字混杂”。) 4.D 5.C(“除”任命,授官,“左除”是降级授职。) 6.A(“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 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7、(1)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 (句意1分,“不行”“零丁”“至于”“成立”各1分)
④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⑤所有这一切都唤取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⑥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 春联。 A.⑤①③②④⑥ B. ③②①④⑥⑤ C.③②④①⑤⑥ D. ⑤⑥③②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 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① 。而市民文明习 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② ,需要长期循序 渐进的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尤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 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不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 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许会 ③ 。否则,事倍功半。 17、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5 分)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二幅漫画的内容。(3 分) (2)看了这幅漫画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两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 车上乘客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 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孝感市六校教学联盟 高三语文期末联考参考答案 1.C(“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理解错误,应是流传历史最久的文字) 2.B(A.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的问题。 C.偷换概念。“汉字在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 西方其它文字”,这并非是汉字难学的原因。 D.否定变肯定。“民族文化的轻 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错误,原文第三段“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 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3.D(强加因果。“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是因为“英汉文字混杂”。) 4.D 5.C(“除”任命,授官,“左除”是降级授职。) 6.A(“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 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7、(1) 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 (句意 1 分,“不行”“零丁”“至于”“成立”各 1 分)
(2)以孝为先,以忠为后,这是有良知的官吏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原因。 (句意1分,“先”或“后”、“所以”、定语后置、判断句各1分) 8.答案(1)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 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作用: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 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一点1分,两点3分) 9.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将大雁拟人化(1分)。生动形象地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以及路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感(1分)。 “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 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结合诗句分析思念之情1分)。因无人可问 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结合诗句分析孤独寂寞 之情1分)。 10.(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1.(1)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C不得分。(A同学们没 有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同学们叫他“一首小诗”,都是善意的;B被校花拒绝, 摆手先生是否心灰意冷、羞惭,文中看不出来;C没有描写摆手先生妻子的心理 活动,更没有写她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2)①交代了人物的爱好与习性,丰满了人物形象;②交代“摆手先生”这个称 呼的由来,呼应了文章的标题;③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 点2分) (3)①帅气,摆手是他最鲜明的外在特征,遇事总喜欢摆手;②爱读书,具有诗 人气质,爱写诗,也经常朗诵诗;③敬业,关爱学生,节假日给学生答疑,给贫 困生免费补习。(每点2分) (4)示例一:版本一更好。①语言更富有感染力。版本一的语言感情丰富,比如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写出了作者 对摆手先生的肯定与意外;版本二的语言淡然无味,比如“不久,他娶了一位相 貌平平的乡下女子”。②结构上,版本一采用倒叙的方式,使得小说波澜起伏, 高潮迭起:版本二平铺直叙,缺乏感染力。③叙述人称上,版本一通过摆手先生 学生的视觉,以第二人称描述老师,使得人物更真实可感,更富有感情,更富有 感染力;版本二则以摆手先生同学的视觉,以第三人称描述同学,淡淡道来,缺 乏版本一那种学生对老师的深挚感情,缺乏感染力。 示例二:版本二更好。①语言淡而隽永。版本二客观的叙述口吻,与前一部分的 语言风格保持一致;版本一带有较为强烈的感情倾向,缺少隽永。②结构上,版 本二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使人一目了然;版本一颠三倒四,结构混乱。③叙述 人称上,版本二一直以同学的视觉,描述摆手先生对学生的深爱,更真实可感, 又蕴含了师生之间的深情:版本一通过摆手先生学生的视觉,以第二人称描述老 师,看似感情丰富,却容易失真。 (每个角度4分,分别比较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接 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错,5月来华,卢沟桥事变后决定留华;B项不 全正确,“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不仅是修跑道,还有搭救 飞行员,传送情报等。C项“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错,他为中国 也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2)以孝为先,以忠为后,这是有良知的官吏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原因。 (句意 1 分,“先”或“后”、“所以”、定语后置、判断句各 1 分) 8. 答案 (1) 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 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2 分)作用: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 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9.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 分),将大雁拟人化(1 分)。生动形象地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 分)以及路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感(1 分)。 “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 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结合诗句分析思念之情 1 分)。因无人可问, 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结合诗句分析孤独寂寞 之情 1 分)。 10.(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1.(1)答 E 得 3 分,答 D 得 2 分,答 B 得 1 分;答 A、C 不得分。(A 同学们没 有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同学们叫他“一首小诗”,都是善意的;B 被校花拒绝, 摆手先生是否心灰意冷、羞惭,文中看不出来;C 没有描写摆手先生妻子的心理 活动,更没有写她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2) ①交代了人物的爱好与习性,丰满了人物形象;②交代“摆手先生”这个称 呼的由来,呼应了文章的标题;③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 点 2 分) (3) ①帅气,摆手是他最鲜明的外在特征,遇事总喜欢摆手;②爱读书,具有诗 人气质,爱写诗,也经常朗诵诗;③敬业,关爱学生,节假日给学生答疑,给贫 困生免费补习。(每点 2 分) (4)示例一:版本一更好。①语言更富有感染力。版本一的语言感情丰富,比如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写出了作者 对摆手先生的肯定与意外;版本二的语言淡然无味,比如“不久,他娶了一位相 貌平平的乡下女子”。②结构上,版本一采用倒叙的方式,使得小说波澜起伏, 高潮迭起;版本二平铺直叙,缺乏感染力。③叙述人称上,版本一通过摆手先生 学生的视觉,以第二人称描述老师,使得人物更真实可感,更富有感情,更富有 感染力;版本二则以摆手先生同学的视觉,以第三人称描述同学,淡淡道来,缺 乏版本一那种学生对老师的深挚感情,缺乏感染力。 示例二:版本二更好。①语言淡而隽永。版本二客观的叙述口吻,与前一部分的 语言风格保持一致;版本一带有较为强烈的感情倾向,缺少隽永。②结构上,版 本二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使人一目了然;版本一颠三倒四,结构混乱。③叙述 人称上,版本二一直以同学的视觉,描述摆手先生对学生的深爱,更真实可感, 又蕴含了师生之间的深情;版本一通过摆手先生学生的视觉,以第二人称描述老 师,看似感情丰富,却容易失真。 (每个角度 4 分,分别比较各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答 E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C 不给分。(A 项“接 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错,5 月来华,卢沟桥事变后决定留华; B 项不 全正确,“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不仅是修跑道,还有搭救 飞行员,传送情报等。C 项“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错,他为中国, 也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