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一轮总复习一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学案2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类型一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它主 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为 考査重点,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近义实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 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 彩、词性,词语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多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 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在下列句子的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理由。 例1岳飞被秦桧 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诬蔑/诬陷)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诬陷) 理由: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 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故应填 “诬陷”。 名师教你解题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1) 看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 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如[例]中,“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 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2边城明净的 教化着朴实的人们。(风光/景象)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风光) 理由:“风光”即风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 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故选“风光” 名师教你解题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2) 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 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 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例2]中,“风光”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 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适用范围比景象 小 词义范围的大小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 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例3尽管这只是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 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演练/演示) 选词:()
2018 高考一轮总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学案 2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类型一 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它主 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为 考查重点,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近义实词的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辨析的关键是 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 彩、词性,词语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多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 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 例说实词辨析要“9 看” 一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在下列句子的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理由。 例 1 岳飞被秦桧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诬蔑/诬陷)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诬陷) 理由: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 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故应填 “诬陷”。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 看”之(1) 看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 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如[例 1]中,“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 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 2 边城明净的________,教化着朴实的人们。(风光/景象)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风光) 理由:“风光”即风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 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故选“风光”。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 看”之(2) 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 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 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例 2]中,“风光”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 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适用范围比景象 小。 词义范围的大小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 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例 3 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 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演练/演示) 选词:( )
理由: [答案]选词:(演练) 理由:“演练”侧重于“练”,即训练,练习:“演示”侧重于“示”,示范。 结合语境,应选“演练” 名师教你解题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3) 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 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 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 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状态和性质方面 如[例3]中“演练”侧重于“练”,训练:“演示”侧重于“示”,示范。 例4[2014·山东省卷]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 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蔓延/曼延)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蔓延) 理由:“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如“火势蔓延”,而“曼延”指连 绵不断,如“山路曲折曼延”。根据句意,应选“蔓延” 名师教你解题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4) 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 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 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如[例4]中,“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来形容火势等;而“曼 延”指连绵不断,常用来形容山路。 例5[2014·北京市卷]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与品味。(蕴含/内涵)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内涵) 理由:“蕴含”有两个义项:①动词,包含;②动词,表示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 间存在的某一种条件关系。两个义项均不能与“品味”并列。而“内涵”表示人 或事物内在的涵养,符合句意。 例6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 线条使他陶醉不已。(熏陶/熏染)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熏陶) 理由:“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 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 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名师教你解题例说实词辨析要“9看”之(5)~(9) 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 析其感情色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演练) 理由:“演练”侧重于“练”,即训练,练习;“演示”侧重于“示”,示范。 结合语境,应选“演练”。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 看”之(3) 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 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 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 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状态和性质方面。 如[例 3]中“演练”侧重于“练”,训练;“演示”侧重于“示”,示范。 例 4 [2014•山东省卷]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 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蔓延/曼延)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蔓延) 理由:“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如“火势蔓延”,而“曼延”指连 绵不断,如“山路曲折曼延”。根据句意,应选“蔓延”。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 看”之(4) 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 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 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如[例 4]中,“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来形容火势等;而“曼 延”指连绵不断,常用来形容山路。 例 5 [2014•北京市卷]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______与品味。(蕴含/内涵)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内涵) 理由:“蕴含”有两个义项:①动词,包含;②动词,表示判断中前后两个命题 间存在的某一种条件关系。两个义项均不能与“品味”并列。而“内涵”表示人 或事物内在的涵养,符合句意。 例 6 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 线条使他陶醉不已。(熏陶/熏染)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熏陶) 理由:“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 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 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名师教你解题 例说实词辨析要“9 看”之(5)~(9) 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 析其感情色彩
如[例6]中,“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 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是褒义词;而“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 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是贬义词 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 词义。 如“启事”与“启示”,“启事”是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征婚 启事,是名词,而“启示”是启发的意思,作动词时,可作谓语;作名词时,可 作主语或宾语。再如“品味”和“品位”,“品味”是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 词(词性);“品位”是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词性)。 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 度辨析。 如“凯旋”的意思是胜利归来,若说“凯旋归来”便犯了重复的错误;再如“悬 殊”的意思是差别很大,若说“美国贫富很悬殊”也犯了重复的错误。 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 (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 体等。如:“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普通话叫“玉米”的,不 同地方分别叫“棒子、苞米、苞谷”等;生活中说的“土豆”,在植物学中称为 “马铃薯”;在公文中常用的词语,如“教正、笑纳、承蒙”等,在其他文件中 就不常用。 再如“商量”与“磋商”,都有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交换意见的意思。不 同就是“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是书面语,而“商量”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是 口语。 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如“捉摸”与“琢磨”。“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 句 又如“释怀”“消受”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一般都说“无法释 怀”“难以释怀”“无福消受 二课堂速记实词辨析四“关注” 1.关注词义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词义轻重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轻造谣诬蔑 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重岳飞被秦桧诬陷 词义侧重演练侧重于练,训练运动员们正在进行赛前演练 演示侧重于示,示范物理老师演示了这一实验 词义范围风光指风景、景象,词义范围广,包括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好一派 田园风光 景象现象、状况,词义范围小战争过后一片荒芜景象 2.关注词性 启示一动词一启示人类保护环境启事一名词一征稿启事 品味一动词一品味语言品位一名词一品位高雅
如[例 6]中,“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 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是褒义词;而“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 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是贬义词。 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 词义。 如“启事”与“启示”,“启事”是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征稿启事、征婚 启事,是名词,而“启示”是启发的意思,作动词时,可作谓语;作名词时,可 作主语或宾语。再如“品味”和“品位”,“品味”是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 词(词性);“品位”是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是名词(词性)。 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 度辨析。 如“凯旋”的意思是胜利归来,若说“凯旋归来”便犯了重复的错误;再如“悬 殊”的意思是差别很大,若说“美国贫富很悬殊”也犯了重复的错误。 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 (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 体等。如:“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普通话叫“玉米”的,不 同地方分别叫“棒子、苞米、苞谷”等;生活中说的“土豆”,在植物学中称为 “马铃薯”;在公文中常用的词语,如“教正、笑纳、承蒙”等,在其他文件中 就不常用。 再如“商量”与“磋商”,都有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交换意见的意思。不 同就是“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是书面语,而“商量”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是 口语。 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如“捉摸”与“琢磨”。“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 句。 又如“释怀”“消受”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一般都说“无法释 怀”“难以释怀”“无福消受”。 二 课堂速记实词辨析四“关注” 1.关注词义 辨析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词义轻重 诬蔑 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名誉,词义轻 造谣诬蔑 诬陷 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重 岳飞被秦桧诬陷 词义侧重 演练 侧重于练,训练 运动员们正在进行赛前演练 演示 侧重于示,示范 物理老师演示了这一实验 词义范围 风光 指风景、景象,词义范围广,包括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 好一派 田园风光 景象 现象、状况,词义范围小 战争过后一片荒芜景象 2.关注词性 启示—动词—启示人类保护环境启事—名词—征稿启事 品味—动词—品味语言品位—名词—品位高雅
3.关注色彩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感情色彩熏陶中性词,多指好的在父母的熏陶下,他喜欢上了读书 熏染贬义词,多指坏的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他熏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语体风格窥伺书面语黑暗中,敌军探子躲在墙后窥伺着我方指挥所的动静。 偷看口语语文老师大声说:“不要偷看课本!” 4.关注搭配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适用对象赡养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赡养老人 抚养指爱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抚养孩子 扶养指养护,多用于平辈之间扶养兄弟 搭配特点充足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阳光充足、降水充足 充分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条件充分、理由充分 充沛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1.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庄严雄伟的吴哥窟毫无疑问是柬埔寨最受欢迎的旅游」 (景点/景色 (2)据了解,2017年春节放假 已经出炉。(安置、安排) (3)家住黄金路的张师傅认为,山体如此 雨水一灌就容易发生垮塌。(陡 峭/峻峭) 答案:(1)景点(2)安排(3)陡峭 解析:这一组可以从词义的角度辨析。(1)“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 侧重指景象、情景。根据句意,应选“景点”。(2)“安置”①指使人或事物有 着落;②安放。“安排”①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②安置(人员)。根 据句意,应选“安排”。(3)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根据句意, 应选“陡峭 2.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 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査,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热诚/热忱) (2)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 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 的技艺。(惊艳/精湛) 答案:(1)热忱(2)精湛 解析:这一组均可从词性的角度辨析。(1)“热诚”是形容词,热心而诚恳。“热 忱”是名词,热烈的情感。作“满怀”的宾语,此处应用“热忱”。(2)“惊艳 一般作谓语,是动词,指对女性的美艳感到惊异,也泛指对事物的美妙感到惊异; “精湛”是形容词,精深。应用形容词“精湛”。 3.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用心/匠心) (2)商量了一个晚上,娘儿俩决定明天一早 到城里买衣裳。(动身/启程 (3)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 解决的严重问题。(急需/亟待) 答案:(1)匠心(2)动身(3)亟待
3.关注色彩 辨析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感情色彩 熏陶 中性词,多指好的 在父母的熏陶下,他喜欢上了读书。 熏染 贬义词,多指坏的 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他熏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语体风格 窥伺 书面语 黑暗中,敌军探子躲在墙后窥伺着我方指挥所的动静。 偷看 口语 语文老师大声说:“不要偷看课本!” 4.关注搭配 辨析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适用对象 赡养 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赡养老人 抚养 指爱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抚养孩子 扶养 指养护,多用于平辈之间 扶养兄弟 搭配特点 充足 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 阳光充足、降水充足 充分 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条件充分、理由充分 充沛 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1.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庄严雄伟的吴哥窟毫无疑问是柬埔寨最受欢迎的旅游________。(景点/景色) (2)据了解,2017 年春节放假________已经出炉。(安置、安排) (3)家住黄金路的张师傅认为,山体如此________,雨水一灌就容易发生垮塌。(陡 峭/峻峭) 答案:(1)景点 (2)安排 (3)陡峭 解析:这一组可以从词义的角度辨析。(1)“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 侧重指景象、情景。根据句意,应选“景点”。(2)“安置”①指使人或事物有 着落;②安放。“安排”①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②安置(人员)。根 据句意,应选“安排”。(3)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根据句意, 应选“陡峭”。 2.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 ________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热诚/热忱) (2)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 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________的技艺。(惊艳/精湛) 答案:(1)热忱 (2)精湛 解析:这一组均可从词性的角度辨析。(1)“热诚”是形容词,热心而诚恳。“热 忱”是名词,热烈的情感。作“满怀”的宾语,此处应用“热忱”。(2)“惊艳” 一般作谓语,是动词,指对女性的美艳感到惊异,也泛指对事物的美妙感到惊异; “精湛”是形容词,精深。应用形容词“精湛”。 3.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用心/匠心) (2)商量了—个晚上,娘儿俩决定明天一早________到城里买衣裳。(动身/启程) (3)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 __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急需/亟待) 答案:(1)匠心 (2)动身 (3)亟待
解析:这一组均可从语体色彩的角度辨析。()“用心”指集中注意力,多用心 力;“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书面语。应选“匠 心”。(2)“动身”口语色彩浓,“启程”书面语色彩浓。应选“动身”。(3)“急 需”口语色彩浓,“亟待”书面语色彩浓,根据语境应选“亟待”。 4.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余雄是新疆赫赫有名的“牛博士”,知名度远播广袤田野,深受农牧民 (爱护/爱戴) (2)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 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启用/起用) 别国领土就是 他国主权。(侵占/侵犯) (4)民主生活会,主要指党员在支部、党小组以 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为主要形式的组织活动制度。(交流/交换 答案:(1)爱戴(2)起用(3)侵占侵犯(4)交流 解析:(1)“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爱戴”用 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一般人对模范人物等。根据句意,应选“爱戴”。 (2)“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对象是物:“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 的官员,也指提拔、使用新人,对象是人。句中对象是“退休教师”,所以应选 “起用”。 (3)“侵占”多与“土地、财产、领土、公款”相搭配,而“侵犯”多与“主权、 利益、领空、人权”相搭配。根据搭配关系,第一空应填“侵占”,第二空应填 “侵犯”。(4)“交流”多与“思想、经验、物资”等搭配:“交换”多与“意 见、礼物、资料”等搭配。根据句意,应选“交流”。 类型二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是指正确使用连词(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 对关联词语的考査有两种形式:或是给出一段挖空关联词语的句子让考生选填 或是给出一个完整句子让考生判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分 句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连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的考查则以常用虚词的运用为主, 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例1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 分寒意。(偶尔/偶然)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偶尔) 理由:“偶尔”和“偶然”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 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境中用于修饰“飘落”, 所以应选“偶尔” 例2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 的脂肪酸,还有 油酸。(必须/必需)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必需)
解析:这一组均可从语体色彩的角度辨析。(1)“用心”指集中注意力,多用心 力;“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书面语。应选“匠 心”。(2)“动身”口语色彩浓,“启程”书面语色彩浓。应选“动身”。(3)“急 需”口语色彩浓,“亟待”书面语色彩浓,根据语境应选“亟待”。 4.请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余雄是新疆赫赫有名的“牛博士”,知名度远播广袤田野,深受农牧民 ________。(爱护/爱戴) (2)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________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启用/起用) (3)________别国领土就是________他国主权。(侵占/侵犯) (4)民主生活会,主要指党员在支部、党小组以________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为主要形式的组织活动制度。(交流/交换) 答案:(1)爱戴 (2)起用 (3)侵占 侵犯 (4)交流 解析:(1)“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爱戴”用 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一般人对模范人物等。根据句意,应选“爱戴”。 (2)“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对象是物;“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 的官员,也指提拔、使用新人,对象是人。句中对象是“退休教师”,所以应选 “起用”。 (3)“侵占”多与“土地、财产、领土、公款”相搭配,而“侵犯”多与“主权、 利益、领空、人权”相搭配。根据搭配关系,第一空应填“侵占”,第二空应填 “侵犯”。(4)“交流”多与“思想、经验、物资”等搭配;“交换”多与“意 见、礼物、资料”等搭配。根据句意,应选“交流”。 类型二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是指正确使用连词(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 对关联词语的考查有两种形式:或是给出一段挖空关联词语的句子让考生选填; 或是给出一个完整句子让考生判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分 句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连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的考查则以常用虚词的运用为主, 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例 1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 分寒意。(偶尔/偶然)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偶尔) 理由:“偶尔”和“偶然”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作 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语境中用于修饰“飘落”, 所以应选“偶尔”。 例 2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 油酸。(必须/必需)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必需)
理由:“必须”为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 “必需”为动词,表示一定要有,因此只能是“必需”。 例3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 “立言”,其终极目的就 是“行道”。(和/还是)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还是) 理由:“还是”与前面的“无论”搭配。 例4去图书馆, 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还是)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还是) 理由:句中表示疑问语气,应选“还是” 例5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 慢一些。(未免/不免)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不免) 理由:“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 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 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 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 例6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 江南绿 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 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不管……也/尽管…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不管……也) 理由:“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 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 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例7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 做最后决定。(由于/至于) 选词:() 由: [答案]选词:(至于) 理由:“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例8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因此) 选词:() 理由 [答案]选词:(因此) 理由:“因而”“所以”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选“因此”,但“所以 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如:所以呀,我才这样说。 例9[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理由:“必须”为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 “必需”为动词,表示一定要有,因此只能是“必需”。 例 3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______“立言”,其终极目的就 是“行道”。(和/还是)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还是) 理由:“还是”与前面的“无论”搭配。 例 4 去图书馆,________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还是)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还是) 理由:句中表示疑问语气,应选“还是”。 例 5 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________慢一些。(未免/不免)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不免) 理由:“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 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 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 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 例 6 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________江南绿 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________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不管……也/尽管…… 还)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不管……也) 理由:“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 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 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例 7 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 做最后决定。(由于/至于)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至于) 理由:“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例 8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________,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因此)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词:(因此) 理由:“因而”“所以”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选“因此”,但“所以” 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如:所以呀,我才这样说。 例 9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_不要依赖译文。_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 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_肯动脑筋,④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 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 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 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 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 选项:() 理由: [答案](A) 理由:解读整个语境可以看出:第②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的,故应使用指示代词 这”;第③处是表示假设关系,应使用关联词“如果”;第④处和第③处构成 递进关系;第⑤处与第③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 的方式分析就可得出答案。 二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虚词“7辨析” 1.从搭配情况辨析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 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 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 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 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再如[例3]中,“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如“或”“还是”)搭配,不能 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常见关联词有 表并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 与其……不如 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续表 表条件的只要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2.从词性异同辨析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虚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 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 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 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选项:(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理由:解读整个语境可以看出:第②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的,故应使用指示代词 “这”;第③处是表示假设关系,应使用关联词“如果”;第④处和第③处构成 递进关系;第⑤处与第③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 的方式分析就可得出答案。 二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虚词“7 辨析” 1.从搭配情况辨析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 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 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 则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搭配,不 能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再如[例 3]中,“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如“或” “还是”)搭配,不能 和表并列的词语(如“和”)搭配。 常见关联词有: 表并列的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 既(又)……又…… 表选择的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 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续表 表条件的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 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 因为……所以…… 既然……就…… 2.从词性异同辨析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虚 词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词性完全 不同不只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不只他去,我也去 不止动词,是“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的意思这小孩不止10岁。 词性有 相同处固然只作连词用固然你是正确的,但我依然反对 诚然作连词,也可作副词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如[例订]中,“偶尔”是副词(词性),“偶然”是形容词(词性):根据语境,修 饰动词“飘落”,应选“偶尔” 3.从词语使用对象、场合等方面辨析 辨析角度例词分析示例 适用对象对于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情用“关于”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适用场合固然表示的是“既成事实”这样办固然稳当,但是太费事,只怕缓 不济急 纵然表示的是“假设事实”今天纵然有雨,也不会很大。 4.从语气方面辨析 主要针对表示语气的副词或助词。如: 莫非→揣测语气,有时也加强反问语气→今天她没来,莫非生病了?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语气强烈)→河水难道能倒流? 如[例4]中,“或者”用于陈述语气,句中表疑问,所以应选“还是” 5.从表达关系辨析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 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再如[例6]中,“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关联词,而“尽管……还”表示转 折关系。 6.从虚词位置辨析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1)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 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就 是误用。 如[例],“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在“哪所”前。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有时也会改变位置,用 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强调作用 如: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 说话。(“虽然”本来属于前一分句的关联词,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强调) (2)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 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 哥”。(主语不同,“因为”应放在“他”之前)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除了”“不但”等 7.从标点符号辨析
辨析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词性完全 不同 不只 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不只他去,我也去。 不止 动词,是“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的意思 这小孩不止 10 岁。 词性有 相同处 固然 只作连词用 固然你是正确的,但我依然反对。 诚然 作连词,也可作副词 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如[例 1]中,“偶尔”是副词(词性),“偶然”是形容词(词性);根据语境,修 饰动词“飘落”,应选“偶尔”。 3.从词语使用对象、场合等方面辨析 辨析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适用对象 对于 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关于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情用“关于” 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适用场合 固然 表示的是“既成事实” 这样办固然稳当,但是太费事,只怕缓 不济急。 纵然 表示的是“假设事实” 今天纵然有雨,也不会很大。 4.从语气方面辨析 主要针对表示语气的副词或助词。如: 莫非→揣测语气,有时也加强反问语气→今天她没来,莫非生病了?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语气强烈)→河水难道能倒流? 如[例 4]中,“或者”用于陈述语气,句中表疑问,所以应选“还是”。 5.从表达关系辨析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 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再如[例 6]中,“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关联词,而“尽管……还”表示转 折关系。 6.从虚词位置辨析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1)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 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就 是误用。 如[例 7],“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在“哪所”前。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有时也会改变位置,用 在后一分句,可以起强调作用。 如: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 说话。(“虽然”本来属于前一分句的关联词,用在后一分句表示强调) (2)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 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家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 哥”。(主语不同,“因为”应放在“他”之前) 与之相似的虚词还有“不仅”“除了”“不但”等。 7.从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如“因此”“其实”“确实”“相 反”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为”“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 句隔开。借助虚词的这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如[例8]中,“因而”一般不能用标点和分句隔开,而“因此”可以用标点和分 句隔开,所以选“因此”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 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全责任意识不 强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 能实现。 A.既然那么所以只有才 B.固然但是因此只有才 C.即使然而所以只要就 D.如果那么因此只要就 答案:B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与“但是”搭配。 “所以”后一般不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只有”表示必要条件,现代汉语中多与 “才”或“方”呼应。“只要”表示充分条件。从句子看,“通过进一步深化安 全改革”是“能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一场胜利,让恒大刷新了中国足坛的诸多纪录,但相较于恒大的野心,这 切才 开始。(刚才/刚刚) (2)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 学习外语呢?(何况/况且) 答案:(1)刚刚(2)何况解析:(1)“刚才”是时间名词,它不能充当“开始” 的状语,应该用时间副词“刚刚”。(②2)“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 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应选“何况”。 3.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 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不管/尽管) 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尽管/不管) 答案:(1)尽管(②)不管解析:(1)“路途遥远”是事实,根据句意,应选“尽 管”。(②2)“路途有多远”是假设,根据句意,应选“不管”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②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 ③他们④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⑤不能不具有唯物主 义成分,⑥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①②③④⑤⑥ A/并如果//从而 B尽管并如果//从而 C尽管并/既然就因而 D/并/即使就因而 答案:C解析: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第③处开头是“但是”,前边必须有表 转折的词与之对应,因此①处选“尽管”。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必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如“因此”“其实”“确实”“相 反”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为”“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 句隔开。借助虚词的这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如[例 8]中,“因而”一般不能用标点和分句隔开,而“因此”可以用标点和分 句隔开,所以选“因此”。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________有多方面的原因, ______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全责任意识不 强。________,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________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 ________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 B.固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 答案:B 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与“但是”搭配。 “所以”后一般不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只有”表示必要条件,现代汉语中多与 “才”或“方”呼应。“只要”表示充分条件。从句子看,“通过进一步深化安 全改革”是“能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一场胜利,让恒大刷新了中国足坛的诸多纪录,但相较于恒大的野心,这一 切才________开始。(刚才/刚刚) (2)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_学习外语呢?(何况/况且) 答案:(1)刚刚 (2)何况 解析:(1)“刚才”是时间名词,它不能充当“开始” 的状语,应该用时间副词“刚刚”。(2)“况且”常与“还”搭配;“何况”可 用于反问,“况且”不能。因此,应选“何况”。 3.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1)________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不管/尽管) (2)________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尽管/不管) 答案:(1)尽管 (2)不管 解析:(1)“路途遥远”是事实,根据句意,应选“尽 管”。(2)“路途有多远”是假设,根据句意,应选“不管”。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____②__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 ____③____他们____④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____⑤__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 义成分,____⑥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并 如果 / / 从而 B 尽管 并 如果 / / 从而 C 尽管 并 / 既然 就 因而 D / 并 / 即使 就 因而 答案:C 解析: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第③处开头是“但是”,前边必须有表 转折的词与之对应,因此①处选“尽管”。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必
须找出表因果关系的虚词,因此⑥处选“因而”。④⑤处表示顺承关系,只能选 择“既然……就……”。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①他们从你身边 走过,②站在你身边,也可能对你视而不见,③你还不引人注 目。而④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⑤ 会看到你,⑥欣赏你。 ①②③④⑤⑥ A虽然或者因为//并且 B虽然/除非//并且 C即使/除非/也并且 D即使甚至因为/也并且 答案:D解析:“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 是一种假设,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①处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 者”表选择,②处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由此排除A、B、 C项,选D项
须找出表因果关系的虚词,因此⑥处选“因而”。④⑤处表示顺承关系,只能选 择“既然……就……”。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①____他们从你身边 走过,____②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对你视而不见,____③____你还不引人注 目。而____④____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____⑤____ 会看到你,____⑥____欣赏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或者 因为 / / 并且 B 虽然 / 除非 / / 并且 C 即使 / 除非 / 也 并且 D 即使 甚至 因为 / 也 并且 答案:D 解析:“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 是一种假设,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①处应选“即使”。“甚至”表递进,“或 者”表选择,②处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由此排除 A、B、 C 项,选 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