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整理人董营涛 “教师离职领103斤1毛硬币”,很好玩 吗.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 人 6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 度 中国男神团”为何能让人泪 奔 信息平台助力“走失”文物早回 家 “扮官”的戏精何以能屡屡成 就是要重奖“毒地”举报 者 18 救命还是免责,别让医生为 难. 硬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力 量. 换头术”面临伦理拷问,应慎之又 慎. 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 独臂学者示范务实学术风 格
2018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整理人 董营涛 “教师离职领 103 斤 1 毛硬币”,很好玩 吗................................................................... ................................ 1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 障................................................................... ..................................................................... .. 4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 人................................................................... ...................................................... 6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 度................................................................... ................................................................... 8 中国男神团”为何能让人泪 奔................................................................... ........................................................ 11 信息平台助力“走失”文物早回 家................................................................... ............................................... 13 “扮官”的戏精何以能屡屡成 功................................................................... ................................................... 15 就是要重奖“毒地”举报 者................................................................... ............................................................ 18 救命还是免责,别让医生为 难................................................................... ........................................................ 20 硬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力 量................................................................... ................................................................ 23 “换头术”面临伦理拷问,应慎之又 慎................................................................... ...................................... 25 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 障................................................................... ................................................................ 27 独臂学者示范务实学术风 格................................................................... ............................................................ 29
破除“血荒”困境亟待制度发 力 “教师离职领103斤1毛硬币”,很好玩吗 2017-11-1820:06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胡印斌 辞职两个月后,潘老师领到了四川雅安一培训机构补发的押金:1000元1 毛硬币。加上另两位老师辞职后补发的押金,共计1666元1毛硬币,重达103 斤。校方称,因不满潘老师工作和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才用发 硬币这种合法的方式表达不满。校方还告诉三位老师,硬币是他们专门找雅安市 各大银行兑换的 几乎每一则涉及到消费硬币的消息,表面上看似乎很“有趣”,也总能引发 民众的围观。“业主用1690个硬币缴物业费,11人用2小时才数清”“河南 男子拉1000斤硬币买房,工作人员数钱数到手疼”“顾客带2.6万元硬币买车, 车行员工花4小时数完”“‘老赖’拎10多袋硬币还钱,银行3人3小时数千 兀 习惯了简单的刷卡,或者大额消费,巨量圆圆的硬币扎堆儿出现,总会让人 哭笑不得。不过,教师离职领到103斤1毛硬币押金,这事很好玩吗? 当然不好玩!岂止不好玩,甚至是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不尊重。培训机构 称,这是因为教师有错在先,所以才“小施惩戒”。但不要忘记,劳资双方如果 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从法律上寻求解决的途径,如果不服从法律的裁定或调解, 双方可以把官司打到底,直到有一个结果。一旦法律已经裁定,双方达成了协议, 剩下来的只能是履行协议,而不能附带任何不满的表达 (校方不认为给硬币是违法行为,兑换硬币就是为了制造麻烦,让当事人心里不 痛快。添堵行为法律上难以界定,不尊重对方又难以法律量刑。) 从目前的结果看,培训机构确实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开始分期如数归还离 职老师的押金。但其挖空心思将整钱换零钱的做法,实际上已经给老师带来麻烦。 这些麻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麻烦,即如何带走、兑换这些沉重的硬币 是精神上的焦虑,包括愤怒、尴尬、担心等等负面情绪。毕竟,协议商定,校 方会在未来5个月分5次陆续返还押金,每次1000元,这些硬币只是一个开始。 由此,也必然会对其人格尊严产生损害。 公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应当拥有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目前,法律 界对人格尊严的认定还比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否受到侵害, 除了本人主观感受之外,也要考虑社会的客观效果。 结合这一事件看,潘老师等人本人的感受自然不佳,而从一些具体的细节看, 也确实存在侵害的可能。比如,潘老师等三人去校长办公室领钱时,看到的是三 个黑色垃圾袋,如果不是三人中有一个男士,拖都拖不走;因担心垃圾袋会漏 老师们提出多给几个袋子而不得,还得跑到街上买了三个塑料箱子;然后是到各 处银行奔波还钱而不得……如果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此种做法无异于一种高高 在上的施舍,当然是对他人极大的伤害。 根据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破除“血荒”困境亟待制度发 力................................................................... ................................................... 31 “教师离职领 103 斤 1 毛硬币”,很好玩吗 2017-11-18 20:06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胡印斌 辞职两个月后,潘老师领到了四川雅安一培训机构补发的押金:1000 元 1 毛硬币。加上另两位老师辞职后补发的押金,共计 1666 元 1 毛硬币,重达 103 斤。校方称,因不满潘老师工作和离职期间“严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才用发 硬币这种合法的方式表达不满。校方还告诉三位老师,硬币是他们专门找雅安市 各大银行兑换的。 几乎每一则涉及到消费硬币的消息,表面上看似乎很“有趣”,也总能引发 民众的围观。“业主用 16900 个硬币缴物业费,11 人用 2 小时才数清”“河南 男子拉 1000 斤硬币买房,工作人员数钱数到手疼”“顾客带 2.6 万元硬币买车, 车行员工花 4 小时数完”“‘老赖’拎 10 多袋硬币还钱,银行 3 人 3 小时数千 元”…… 习惯了简单的刷卡,或者大额消费,巨量圆圆的硬币扎堆儿出现,总会让人 哭笑不得。不过,教师离职领到 103 斤 1 毛硬币押金,这事很好玩吗? 当然不好玩!岂止不好玩,甚至是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不尊重。培训机构 称,这是因为教师有错在先,所以才“小施惩戒”。但不要忘记,劳资双方如果 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从法律上寻求解决的途径,如果不服从法律的裁定或调解, 双方可以把官司打到底,直到有一个结果。一旦法律已经裁定,双方达成了协议, 剩下来的只能是履行协议,而不能附带任何不满的表达。 (校方不认为给硬币是违法行为,兑换硬币就是为了制造麻烦,让当事人心里不 痛快。添堵行为法律上难以界定,不尊重对方又难以法律量刑。) 从目前的结果看,培训机构确实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开始分期如数归还离 职老师的押金。但其挖空心思将整钱换零钱的做法,实际上已经给老师带来麻烦。 这些麻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麻烦,即如何带走、兑换这些沉重的硬币; 二是精神上的焦虑,包括愤怒、尴尬、担心等等负面情绪。毕竟,协议商定,校 方会在未来 5 个月分 5 次陆续返还押金,每次 1000 元,这些硬币只是一个开始。 由此,也必然会对其人格尊严产生损害。 公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应当拥有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目前,法律 界对人格尊严的认定还比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否受到侵害, 除了本人主观感受之外,也要考虑社会的客观效果。 结合这一事件看,潘老师等人本人的感受自然不佳,而从一些具体的细节看, 也确实存在侵害的可能。比如,潘老师等三人去校长办公室领钱时,看到的是三 个黑色垃圾袋,如果不是三人中有一个男士,拖都拖不走;因担心垃圾袋会漏, 老师们提出多给几个袋子而不得,还得跑到街上买了三个塑料箱子;然后是到各 处银行奔波还钱而不得……如果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此种做法无异于一种高高 在上的施舍,当然是对他人极大的伤害。 根据我国宪法第 38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培训机构自以为行为“合法”,结论未免下得太早。对此类恶劣损害他人人 格尊严的行为,不妨启动“合宪性审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规范。作者擅 长联想,联系用硬币购物新闻,给现实带来麻烦。)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障 2017-11-2002:45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作者:王钟的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明确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选聘的范围是“校外”体育艺术专业人员,而不能由 本校内的其他学科教师或人员“兼任”。《办法》还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在教 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 师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体育美育课程的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 现象较为普遍。由本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体育美育教师,除非其接受过专业的 体育美育教育,否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育部允许学校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吸 纳具有体育艺术专业素养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确实是为一些学校补充体育美育 教师的实招。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 善,具备了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然而,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硬件 设施利用不充分甚至空置。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师资问题才是主要限制性 因素。 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美育师资匮乏问题,需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在于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偏远农村地区,即使允许学校外聘兼职体育美 育教师,社会能否提供专业人才资源也要打个问号。而且,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 制约,农村地区学校从城市聘用兼职体育美育教师面临不少困难。 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教育平衡才能看到希望。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从根本上看是发展的问题。各地的发展基础有强有弱,地理、 资源存在先天差异,导致发展速度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但是,不能因为发展有先 后就任由教育失衡继续存在,国家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必须侧重薄弱地区,正如十 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具体到体育美育教育,不管是聘用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首先要确保教师 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如果以“省钱”的思维实施兼职制,很可 能导致外聘教师的专业能力名不副实,或者让外聘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教 育部强调外聘体育美育教师的专业性,地方在实施时不能打折扣。 《办法》还确定了选聘兼职教师的程序。相比招聘专职教师,选聘兼职教师 的程序灵活性更强,这无疑是普及体育美育课程的题中之义。学校作为“需方” 需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地方教育部门则要把好审查关,帮助学校选聘合适的 专业人才进入兼职教师队伍。 实施好现代体育美育,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各地在组织师资时, 应摒弃“语数外是主科,音体美是副科”的观念,用各科目平衡发展的眼光对待 教育。没有平衡就难言真正的发展,对于教育,这是朴素的真理 《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0日02版) (教育两个平衡:学科之间平衡,城乡之间平衡。)
培训机构自以为行为“合法”,结论未免下得太早。对此类恶劣损害他人人 格尊严的行为,不妨启动“合宪性审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规范。作者擅 长联想,联系用硬币购物新闻,给现实带来麻烦。) 兼职教师能力须有保障 2017-11-20 02: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作者:王钟的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明确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选聘的范围是“校外”体育艺术专业人员,而不能由 本校内的其他学科教师或人员“兼任”。《办法》还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在教 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 师。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体育美育课程的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的 现象较为普遍。由本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体育美育教师,除非其接受过专业的 体育美育教育,否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育部允许学校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吸 纳具有体育艺术专业素养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确实是为一些学校补充体育美育 教师的实招。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 善,具备了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然而,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硬件 设施利用不充分甚至空置。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师资问题才是主要限制性 因素。 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美育师资匮乏问题,需要认清问题的实质在于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偏远农村地区,即使允许学校外聘兼职体育美 育教师,社会能否提供专业人才资源也要打个问号。而且,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 制约,农村地区学校从城市聘用兼职体育美育教师面临不少困难。 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教育平衡才能看到希望。教 育资源分配不均,从根本上看是发展的问题。各地的发展基础有强有弱,地理、 资源存在先天差异,导致发展速度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但是,不能因为发展有先 后就任由教育失衡继续存在,国家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必须侧重薄弱地区,正如十 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具体到体育美育教育,不管是聘用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首先要确保教师 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如果以“省钱”的思维实施兼职制,很可 能导致外聘教师的专业能力名不副实,或者让外聘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教 育部强调外聘体育美育教师的专业性,地方在实施时不能打折扣。 《办法》还确定了选聘兼职教师的程序。相比招聘专职教师,选聘兼职教师 的程序灵活性更强,这无疑是普及体育美育课程的题中之义。学校作为“需方”, 需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地方教育部门则要把好审查关,帮助学校选聘合适的 专业人才进入兼职教师队伍。 实施好现代体育美育,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各地在组织师资时, 应摒弃“语数外是主科,音体美是副科”的观念,用各科目平衡发展的眼光对待 教育。没有平衡就难言真正的发展,对于教育,这是朴素的真理。 《光明日报》( 2017 年 11 月 20 日 02 版) (教育两个平衡:学科之间平衡,城乡之间平衡。)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人 宋潇 2017年11月21日08:36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 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这个那个 近日,贵阳中医学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通知,告知各单位:“学生的毕业证、 学位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就读专业、学 制、学历、学位等情况,贵单位应取消此类证明或材料。”该校教务处学籍管理 科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发布这一通知,就是希望能让学生少一些折腾。(《贵州 都市报》11月19日) 近年来,在媒体的密集曝光下,从证明“你妈是你妈”到证明“我还活着”,各 种“奇葩”证明可谓不胜枚举,而在高校,类似证明也让学生苦不堪言。比如, 些单位就要求毕业生就业时,必须找到学校开具学历等相关证明,否则后果自 负。表面上来看,它是企业聘用流程的必经途径,可实际上,一些过于繁琐、重 复,或者按照既有规矩来走的证明手续,其实就是折腾。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毕业、结业、肄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 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换句话讲,学历证明的功能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相反,很多毕业生手中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 就读专业、学制、学历、学位等情况。那么,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要求学生开具 学历证明,就是多此一举。 并且,学历证明以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并不简单。在正常情况下,普通学历认证的 认证周期一般为1520个工作日,加急认证需要大概13个工作日,但如果集中 到寒暑假期间办毕业证明,认证就必然会延迟。而文化程度证明也需要学校回函 或者盖章处理,这其中的流程不可谓不艰辛。明明依照现行的技术手段,即时即 刻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为什么还要反复折腾? 当然,站在企业角度来讲,对毕业生的学历真实性保持基本审慎和严谨把关的态 度,确实很有必要。可问题在于,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 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 这个那个。若上述要求是基于担心学生学历、简历造假等因素,或许还能理解 怕就怕一些单位“装糊涂”,明知学历证明是多余的,也要让学生“多跑一段 路 其中体现的,绝不是什么类似对单位和个人负责的精神,而是职场招聘程序呆板 化的一面“镜子”,即“以往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殊不知,在简政放权深 入推进的背景下,这样的证明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今在学籍网和学信网 上都能査到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要折腾学生自 己来提供 说到底,此事和以往一些市民被“奇葩”证明折腾的例子,其实都是一个性质, 都是审批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体现。并不是说审查学生的学历不好,而 是希望企业在对招聘人员进行筛选时,不要墨守成规,更不要人为地添加一些不 必要程序,否则到最后,不仅折腾了学生和学校,更会空耗社会运行的成本。 (简化手续,方便用人单位,方便求业者,大势所趋。)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
多余的“学历证明”就是折腾人 宋潇 2017 年 11 月 21 日 08: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 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这个那个。 --------------------------------------------------- 近日,贵阳中医学院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通知,告知各单位:“学生的毕业证、 学位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就读专业、学 制、学历、学位等情况,贵单位应取消此类证明或材料。”该校教务处学籍管理 科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发布这一通知,就是希望能让学生少一些折腾。(《贵州 都市报》11 月 19 日) 近年来,在媒体的密集曝光下,从证明“你妈是你妈”到证明“我还活着”,各 种“奇葩”证明可谓不胜枚举,而在高校,类似证明也让学生苦不堪言。比如, 一些单位就要求毕业生就业时,必须找到学校开具学历等相关证明,否则后果自 负。表面上来看,它是企业聘用流程的必经途径,可实际上,一些过于繁琐、重 复,或者按照既有规矩来走的证明手续,其实就是折腾。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毕业、结业、肄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 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换句话讲,学历证明的功能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相反,很多毕业生手中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足以证明其入学时间、毕业时间、 就读专业、学制、学历、学位等情况。那么,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要求学生开具 学历证明,就是多此一举。 并且,学历证明以及相关手续的办理并不简单。在正常情况下,普通学历认证的 认证周期一般为 15~20 个工作日,加急认证需要大概 1~3 个工作日,但如果集中 到寒暑假期间办毕业证明,认证就必然会延迟。而文化程度证明也需要学校回函 或者盖章处理,这其中的流程不可谓不艰辛。明明依照现行的技术手段,即时即 刻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为什么还要反复折腾? 当然,站在企业角度来讲,对毕业生的学历真实性保持基本审慎和严谨把关的态 度,确实很有必要。可问题在于,一些单位的招聘人员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 做,只知道领导这么要求,只知道以前是这么做的,便稀里糊涂地要求学生开具 这个那个。若上述要求是基于担心学生学历、简历造假等因素,或许还能理解, 怕就怕一些单位“装糊涂”,明知学历证明是多余的,也要让学生“多跑一段 路”。 其中体现的,绝不是什么类似对单位和个人负责的精神,而是职场招聘程序呆板 化的一面“镜子”,即“以往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殊不知,在简政放权深 入推进的背景下,这样的证明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今在学籍网和学信网 上都能查到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要折腾学生自 己来提供。 说到底,此事和以往一些市民被“奇葩”证明折腾的例子,其实都是一个性质, 都是审批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体现。并不是说审查学生的学历不好,而 是希望企业在对招聘人员进行筛选时,不要墨守成规,更不要人为地添加一些不 必要程序,否则到最后,不仅折腾了学生和学校,更会空耗社会运行的成本。 (简化手续,方便用人单位,方便求业者,大势所趋。) 感受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
岳音 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来!挤 挤就行了,就这样。”11月1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 彰大会代表合影留念时,突然出现了温暖人心的一幕。习总书记看到93岁的 黄旭华和⑧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髙,站在代表们中间,便握住 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两人执意推辞,习总书记坚持邀请,最后 两人在习总书记身边坐下 如同初冬里的暖流,这一感人瞬间久久荡漾在亿万人心间。习总书记对两位老 模范的关心和尊重,令人难忘、令人动容、令人敬仰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 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 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这次受表彰 的600多名代表,都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 型。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 道德风尚。习总书记来到代表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力邀两位老模范 坐到自己身边,这暖心感人的一幕既是习总书记尊老敬贤的真情流露,也传递 着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 会追求美好崇髙的道德境界,作出了表率、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力量。 身教重于言教。会见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 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习总书记 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身体力行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亲民爱民的 崇高风范。黄旭华代表在回忆这一情景时不无感慨:“我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记 竟然把我请过来坐到他身边,还问了我的健康情况。”黄大发代表也十分激动 “总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怎样表 达对年长者的关心和尊敬?习总书记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行胜于言。行动是 最动人也最有说服力的,同时也最能见证一个人的品格、记录一个民族的精神高 度。在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体会到了大 国领袖的人格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先进模范的尊敬与关爱,一次次为全社会 作出示范,引领着社会风尚。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 提名奖获得者时,习总书记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他饱含 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大姐,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 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2014年10月15日,习总 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当大家发言结束,习总书记准备发表讲 话时,他望了望坐在右边不远处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90岁高龄的冯其 庸先生,对大家说,今天出席座谈会的不少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 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动走动。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五年来,在习近平 总书记以上率下的行动感召下,崇德向善之风广植人心,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 累硕果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近平总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尊老敬贤 尊重模范的生动一课。见贤思齐、落细落小,方能蔚然成风。在新时代激扬向上 向善的道德力量,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道德模范学习,用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汇聚全社会努力,成 就更好的自己,为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构建起中华民
岳 音 “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来!挤 挤就行了,就这样。”11 月 17 日,在习近 平 总 书 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 彰大会代表合影留念时,突然出现了温暖人心的一幕。习 总 书记看到 93 岁的 黄旭华和 82 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便握住 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两人执意推辞,习 总书 记 坚持邀请,最后 两人在习 总 书 记 身边坐下。 如同初冬里的暖流,这一感人瞬间久久荡漾在亿万人心间。习 总 书记对两位老 模范的关心和尊重,令人难忘、令人动容、令人敬仰。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 近 平 总 书记曾深刻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 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 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这次受表彰 的 600 多名代表,都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 型。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 道德风尚。习总 书 记来 到代表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力邀两位老模范 坐到自己身边,这暖心感人的一幕既是习 总 书记尊老敬贤的真情流露,也传递 着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 会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作出了表率、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力量。 身教重于言教。会见结束后,习 近 平 总 书记语重心长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 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习 总 书记一 个自然而然的举动,身体力行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展现出亲民爱民的 崇高风范。黄旭华代表在回忆这一情景时不无感慨:“我做梦也没想到,总书 记 竟然把我请过来坐到他身边,还问了我的健康情况。”黄大发代表也十分激动: “总 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怎样表 达对年长者的关心和尊敬?习 总 书记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行胜于言。行动是 最动人也最有说服力的,同时也最能见证一个人的品格、记录一个民族的精神高 度。在习 近 平 总 书记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尊老敬贤的国家温度,体会到了大 国领袖的人格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 总 书记对先进模范的尊敬与关爱,一次次为全社会 作出示范,引领着社会风尚。2013 年 9 月 26 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 提名奖获得者时,习 总 书记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他饱含 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大姐,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 她今年 90 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2014年 10月 15 日,习 总 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当大家发言结束,习 总 书 记准备发表讲 话时,他望了望坐在右边不远处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90 岁高龄的冯其 庸先生,对大家说,今天出席座谈会的不少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 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动走动。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五年来,在习 近 平 总 书 记以上率下的行动感召下,崇德向善之风广植人心,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 累硕果。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 近 平 总 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尊老敬贤、 尊重模范的生动一课。见贤思齐、落细落小,方能蔚然成风。在新时代激扬向上 向善的道德力量,我们要向习 近 平 总 书记看齐,向道德模范学习,用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汇聚全社会努力,成 就更好的自己,为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构建起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坐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的 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 更要有新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润人心、让德行天下,神州大地的美德善行 定会成风化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一定会巍然屹立。 (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但精神文明慢下来了,等等灵魂。) 中国男神团”为何能让人泪奔 沈慎 2017年11月21日17:03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潸然泪下,总有一种信念让人肃然起敬 “太了不起了,这才是共和国第一男团。”“看完这些年轻人,莫名热泪盈 眶”……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的节目录制现场,当顺利完成“百 步筑梦”挑战的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张自轩看到父母的一瞬间,泪水就湿润了眼 眶,这不仅令现场主持人、嘉宾泪崩,更令所有观众动容。而当这一对父子同时 展开两面国旗,全场同唱《歌唱祖国》,这样的场面击中了我们每个普通人对国 家的朴素情感。 关于国旗护卫队,有这样一组数据被反复提起:103.5米,这是金水桥到国旗杆 基座的距离;25000次,这是35年来国旗护卫队的战士完成的升降旗次数;0 失误,这是他们在风霜雨雪和严寒酷暑中履行对于国家的承诺。这些数字所展现 出的是作为一名国旗兵背后的艰辛付出,也是作为一名军人的奉献牺牲,更是作 为一个青年人的担当精神。所以,当很多人追问: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 面?答案就在于读懂这些数字背后的内涵。 每一个飒爽的英姿都有一段凤凰涅檠的过程。在《挑战不可能》的节目现场,指 导员告诉我们,这些万里挑一的战士“每天两万五、两年新长征”;来自河北邢 台的杨博告诉我们,为了练就展旗功,每天用五公斤的哑铃模拟上百次,右手比 左手厚出一圈。习惯了国旗护卫队给我们呈现出的精彩,但真正了解背后的故事 却往往是辛酸的。腰插十字架、领别大头针、背贴硬木板,50度高温下站军姿、 狂风暴雨中练队列,这些基础课、必修课练就了他们的过硬本领和坚强意志。这 样的付出如何不令人感动。 网友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军队有句话:舍小家为 大家,一家不圆万家圆。作为一名军人势必会面临一些身份角色的缺失和遗憾。 24岁的擎旗手7年没有回过家过年过节,和父母在天安门见面却无法问候一声 而和家人分离这样的情况在国旗护卫队、在共和国的军队比比皆是。笔者的战友, 曾经在南国大山深处当兵两年,退伍那天第一次走出大山见到城市的他,一路哭 着回到家乡;笔者曾到访过海拔六千多米的查果拉哨所,那里的战士在人迹罕至 的地方站岗执勤,30多人牺牲在巡逻线上。的确,我们习惯了和平年代的繁华 似锦,看不到的是无数岗位上中国军人的默默坚守。他们的奉献牺牲成就“最可 爱的人”的美誉,也一次次击中着社会的泪点。 进一步说,无论是艰辛的付出还是默默的奉献,事实上,从国旗护卫队身上读懂 的,更多是年轻人对于这个国家的担当。展旗手杨博,28岁,当兵十年,擎旗 手张自轩,24岁,入伍七年,这一群年轻军人组成的共和国第一男团,平均年 龄不过22岁。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把祖国的荣誉扛在肩上,把个人拼搏和国家形 象紧密相连,把对国家的热爱变成日复一日的坚守,这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
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坐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的 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 更要有新作为。在 以 习 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润人心、让德行天下,神州大地的美德善行一 定会成风化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一定会巍然屹立。 (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但精神文明慢下来了,等等灵魂。) 中国男神团”为何能让人泪奔 沈慎 2017 年 11 月 21 日 17:0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潸然泪下,总有一种信念让人肃然起敬。 “太了不起了,这才是共和国第一男团。”“看完这些年轻人,莫名热泪盈 眶”……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的节目录制现场,当顺利完成“百 步筑梦”挑战的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张自轩看到父母的一瞬间,泪水就湿润了眼 眶,这不仅令现场主持人、嘉宾泪崩,更令所有观众动容。而当这一对父子同时 展开两面国旗,全场同唱《歌唱祖国》,这样的场面击中了我们每个普通人对国 家的朴素情感。 关于国旗护卫队,有这样一组数据被反复提起:103.5 米,这是金水桥到国旗杆 基座的距离;25000 次,这是 35 年来国旗护卫队的战士完成的升降旗次数;0 失误,这是他们在风霜雨雪和严寒酷暑中履行对于国家的承诺。这些数字所展现 出的是作为一名国旗兵背后的艰辛付出,也是作为一名军人的奉献牺牲,更是作 为一个青年人的担当精神。所以,当很多人追问: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 面?答案就在于读懂这些数字背后的内涵。 每一个飒爽的英姿都有一段凤凰涅槃的过程。在《挑战不可能》的节目现场,指 导员告诉我们,这些万里挑一的战士“每天两万五、两年新长征”;来自河北邢 台的杨博告诉我们,为了练就展旗功,每天用五公斤的哑铃模拟上百次,右手比 左手厚出一圈。习惯了国旗护卫队给我们呈现出的精彩,但真正了解背后的故事 却往往是辛酸的。腰插十字架、领别大头针、背贴硬木板,50 度高温下站军姿、 狂风暴雨中练队列,这些基础课、必修课练就了他们的过硬本领和坚强意志。这 样的付出如何不令人感动。 网友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军队有句话:舍小家为 大家,一家不圆万家圆。作为一名军人势必会面临一些身份角色的缺失和遗憾。 24 岁的擎旗手 7 年没有回过家过年过节,和父母在天安门见面却无法问候一声。 而和家人分离这样的情况在国旗护卫队、在共和国的军队比比皆是。笔者的战友, 曾经在南国大山深处当兵两年,退伍那天第一次走出大山见到城市的他,一路哭 着回到家乡;笔者曾到访过海拔六千多米的查果拉哨所,那里的战士在人迹罕至 的地方站岗执勤,30 多人牺牲在巡逻线上。的确,我们习惯了和平年代的繁华 似锦,看不到的是无数岗位上中国军人的默默坚守。他们的奉献牺牲成就“最可 爱的人”的美誉,也一次次击中着社会的泪点。 进一步说,无论是艰辛的付出还是默默的奉献,事实上,从国旗护卫队身上读懂 的,更多是年轻人对于这个国家的担当。展旗手杨博,28 岁,当兵十年,擎旗 手张自轩,24 岁,入伍七年,这一群年轻军人组成的共和国第一男团,平均年 龄不过 22 岁。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把祖国的荣誉扛在肩上,把个人拼搏和国家形 象紧密相连,把对国家的热爱变成日复一日的坚守,这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
而这个年龄的我们不少人还在迷茫中徘徊,还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挥霍大把光阴, 当我们为这群年轻人点赞、在升旗仪式中热泪盈眶,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如何 书写自己无悔的青春。而这恰恰是每一个人在眼泪中映照自己心灵的地方,追问 该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不辜负这个时代,需要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拼搏进取。恰如习近平总书 记所说的,“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 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国旗护卫队带给我们的,不应该止于感动,更 应该激发在新时代中前行的力量,搏击风浪,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 弄潮儿。 (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时代也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信息平台助力“走失”文物早回家 邓海建 2017年11月21日08:47来源:光明日报 浩荡的文明、璀璨的文物,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据所在。不过,文物流失早已成 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日前,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https //bdww.sach.gov.cn)正式上线。今后,海内外公众如若获悉涉及中国被盗、丢 失文物去向的有关线索,都可在平台直接进行举报。 动动手指,就能助力“走失”的文物早日回家一一在万物互联时代,这大概是既 有情怀,又有创意的务实之举。截至目前,这一平台共在19个省份采集了2230 余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先期发布约200条相关信息。逻辑上说,民间智慧 若能继续按图索骥下去,追索不止,不仅会让追缴工作如虎添翼,而且能有力打 击文物犯罪。 这些年,大量有家难回的中国文物不是遗散在世界各地,就是转手在利益勾兑的 名利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 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如何让这些 中华瑰宝回归祖国,始终牵动着国人的心。 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的构架,起码有三重正向价值: 首先,这是追索追缴文物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利用大数据、依托互联网乃至将平 台融合进手机APP,等于为“走失”文物布下追根溯源的天罗地网。从专业追索 追缴到全民共同参与,“朝阳群众”也好,“西城大妈”也罢,都能为“走失” 文物的回家之路尽点心、尽份力 其次,它将唤醒全社会呵护并珍惜文物的公共意识。平台上尽管都是被盗(丢失) 文物信息,但在检索与浏览文物影像、类型与名称、编号与年代、工艺技法与完 残状况等过程中,对网民来说,亦是文物常识和历史的再教育。毕竟,对于文物 保护的千秋大计来说,仅有一部《文物保护法》或一套保护机构是不够的。公众 对文物知敬畏、懂珍惜,平台上的数字才会小下去 最后,在更宏大的法治视野下观之,平台既是“权利声明”,亦是“主动出击” 据称,此平台所有数据信息都会上传至国际刑警组织的被盗艺术品数据库,以后 若在国外出现信息库内文物拍卖等,根据国际公约,就可以主张权利把它追索回 国。当然,这也是对相关灰黑利益链的警告:赃物买卖已在群众眼皮子底下,须 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长远来说,构建平台只是第一步,善用平台才任重道远。如何让平台街知巷闻 让平台信息有序流动、让平台功效振聋发聩,是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
而这个年龄的我们不少人还在迷茫中徘徊,还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挥霍大把光阴, 当我们为这群年轻人点赞、在升旗仪式中热泪盈眶,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如何 书写自己无悔的青春。而这恰恰是每一个人在眼泪中映照自己心灵的地方,追问 该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不辜负这个时代,需要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拼搏进取。恰如 习 近 平 总 书 记所说的,“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 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国旗护卫队带给我们的,不应该止于感动,更 应该激发在新时代中前行的力量,搏击风浪,才能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 弄潮儿。 (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时代也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信息平台助力“走失”文物早回家 邓海建 2017 年 11 月 21 日 08:47 来源:光明日报 浩荡的文明、璀璨的文物,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据所在。不过,文物流失早已成 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日前,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http: //bdww.sach.gov.cn)正式上线。今后,海内外公众如若获悉涉及中国被盗、丢 失文物去向的有关线索,都可在平台直接进行举报。 动动手指,就能助力“走失”的文物早日回家——在万物互联时代,这大概是既 有情怀,又有创意的务实之举。截至目前,这一平台共在 19 个省份采集了 2230 余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先期发布约 200 条相关信息。逻辑上说,民间智慧 若能继续按图索骥下去,追索不止,不仅会让追缴工作如虎添翼,而且能有力打 击文物犯罪。 这些年,大量有家难回的中国文物不是遗散在世界各地,就是转手在利益勾兑的 名利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 47 个国家的 200 多家博物馆中, 有中国文物 164 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 10 倍之多。如何让这些 中华瑰宝回归祖国,始终牵动着国人的心。 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的构架,起码有三重正向价值: 首先,这是追索追缴文物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利用大数据、依托互联网乃至将平 台融合进手机 APP,等于为“走失”文物布下追根溯源的天罗地网。从专业追索 追缴到全民共同参与,“朝阳群众”也好,“西城大妈”也罢,都能为“走失” 文物的回家之路尽点心、尽份力。 其次,它将唤醒全社会呵护并珍惜文物的公共意识。平台上尽管都是被盗(丢失) 文物信息,但在检索与浏览文物影像、类型与名称、编号与年代、工艺技法与完 残状况等过程中,对网民来说,亦是文物常识和历史的再教育。毕竟,对于文物 保护的千秋大计来说,仅有一部《文物保护法》或一套保护机构是不够的。公众 对文物知敬畏、懂珍惜,平台上的数字才会小下去。 最后,在更宏大的法治视野下观之,平台既是“权利声明”,亦是“主动出击”。 据称,此平台所有数据信息都会上传至国际刑警组织的被盗艺术品数据库,以后 若在国外出现信息库内文物拍卖等,根据国际公约,就可以主张权利把它追索回 国。当然,这也是对相关灰黑利益链的警告:赃物买卖已在群众眼皮子底下,须 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长远来说,构建平台只是第一步,善用平台才任重道远。如何让平台街知巷闻、 让平台信息有序流动、让平台功效振聋发聩,是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
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问。愿平台能让流落在外的文物早日回家,愿旅行在外 的我们不再对着祖国的文物慨叹“他乡遇故知”。 (互联网时代,为追缴文化扎上了飞翔的翅膀。) “扮官”的戏精何以能屡屡成功 胡印斌 2017年11月21日08:34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一个“假官员”的背后,都闪烁着官场的逻辑与行事准则,都可能与真的官员 实现“同频共振”。 个名叫林智双的福建青年,命运在今年8月底陡转,福建省直机关工委官网发 布消息,称“‘林智双’不是省直机关工委干部,有关其人的新闻报道均为不实 信息”。之前多年,他成功地扮演了官员和媒体人,不仅介入具体事件,帮人“疏 通关系”,还现身各大场合,秀出多张与省级、厅级领导合照。他以媒体人身份 署名的不少稿件,都刊发于某网站舆情频道。(《中国青年报》11月20日) 又一个沉迷于虚幻身份、长袖善舞的假官员被剥去了画皮,暴露出本来的面目。 就在前两天,据澎湃新闻报道,2017年6月23日,国务院参事室发布声明称 近期,一个名叫“上官风笠”的人自称国务院参事、将军,牵头组织“幸福大中 华”,面向全国招收18岁至65岁会员”,并收取“会费”。国务院参事室声明 表示,此人系冒充国务院参事从事社会活动,其种种行为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 目前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保留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类似的骗子还有很多,并且屡屡得逞,而从相关报道披露的情况看,这些人的骗 术并不高明。就说那个“上官凤笠”,无论是从装束,还是从其“组织”的名号 看,均明显违背常识,识破并不困难。即便一下子看不透,问问“度娘”也会获 得满意的答案。而这个林智双就更搞笑了,一张名片、几幅合影还有网上几篇身 份可疑的文章,能说明什么? 然而,这些“扮官”的戏精们还是堂而皇之地在江湖上游走,且每每能够收获外 界的认可,并在长期的游走中,施施然登堂入室,在伪造的身份角色中招摇撞骗。 这未免让人疑惑:为什么总会有人假扮官员?为什么这些假官员总是能够成功? 其实,在林智双“走江湖”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人产生过怀疑,然而,很多时 候,也只是止于怀疑而已,并无人或机构去深究细察。至多,也是与其接触过的 人的一点私下观感而己。即便今年3月,他曾因招摇撞骗而被拘留过5天,好像 也并没有太大影响。 这其中,当然不排除存在侥幸的因素,比如当下社会环境比较宽容和宽松,社会 流动较快,人们的角色身份常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多日不见的人忽然有了 某种机缘,旁人也都习以为常,甚至乐见其成,将其视为一种成功的“逆袭”, 予以特别褒扬。泥沙俱下之际,出现个把招摇撞骗者,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除此之外,恐怕还是与时下的官场生态有关。一般情况是,公众并非缺乏识别“假 官员”的能力,而是缺乏对“真官员”的约束。每一个“假官员”的背后,都闪 烁着官场的逻辑与行事准则,都可能与真的官员实现“同频共振”。以与官员合 影而言,好像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搞清楚是真是假,很多骗子正是用这个伎俩上下 其手、屡试不爽的。 何况,这些“扮官”的骗子有时候确实也能办成一些事情,这也使得很多人往往 并不特别在意真假,只求办事,只要能够办成事情、疏通好关系,管他是真是假 因为工作关系,我也见识过一些假的“媒体人”,这些人在基层往往很吃得开
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问。愿平台能让流落在外的文物早日回家,愿旅行在外 的我们不再对着祖国的文物慨叹“他乡遇故知”。 (互联网时代,为追缴文化扎上了飞翔的翅膀。) “扮官”的戏精何以能屡屡成功 胡印斌 2017 年 11 月 21 日 08: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一个“假官员”的背后,都闪烁着官场的逻辑与行事准则,都可能与真的官员 实现“同频共振”。 ------------------------------------------------ 一个名叫林智双的福建青年,命运在今年 8 月底陡转,福建省直机关工委官网发 布消息,称“‘林智双’不是省直机关工委干部,有关其人的新闻报道均为不实 信息”。之前多年,他成功地扮演了官员和媒体人,不仅介入具体事件,帮人“疏 通关系”,还现身各大场合,秀出多张与省级、厅级领导合照。他以媒体人身份 署名的不少稿件,都刊发于某网站舆情频道。(《中国青年报》11 月 20 日) 又一个沉迷于虚幻身份、长袖善舞的假官员被剥去了画皮,暴露出本来的面目。 就在前两天,据澎湃新闻报道,2017 年 6 月 23 日,国务院参事室发布声明称, 近期,一个名叫“上官凤笠”的人自称国务院参事、将军,牵头组织“幸福大中 华”,面向全国招收 18 岁至 65 岁会员”,并收取“会费”。国务院参事室声明 表示,此人系冒充国务院参事从事社会活动,其种种行为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 目前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保留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类似的骗子还有很多,并且屡屡得逞,而从相关报道披露的情况看,这些人的骗 术并不高明。就说那个“上官凤笠”,无论是从装束,还是从其“组织”的名号 看,均明显违背常识,识破并不困难。即便一下子看不透,问问“度娘”也会获 得满意的答案。而这个林智双就更搞笑了,一张名片、几幅合影还有网上几篇身 份可疑的文章,能说明什么? 然而,这些“扮官”的戏精们还是堂而皇之地在江湖上游走,且每每能够收获外 界的认可,并在长期的游走中,施施然登堂入室,在伪造的身份角色中招摇撞骗。 这未免让人疑惑:为什么总会有人假扮官员?为什么这些假官员总是能够成功? 其实,在林智双“走江湖”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人产生过怀疑,然而,很多时 候,也只是止于怀疑而已,并无人或机构去深究细察。至多,也是与其接触过的 人的一点私下观感而已。即便今年 3 月,他曾因招摇撞骗而被拘留过 5 天,好像 也并没有太大影响。 这其中,当然不排除存在侥幸的因素,比如当下社会环境比较宽容和宽松,社会 流动较快,人们的角色身份常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多日不见的人忽然有了 某种机缘,旁人也都习以为常,甚至乐见其成,将其视为一种成功的“逆袭”, 予以特别褒扬。泥沙俱下之际,出现个把招摇撞骗者,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除此之外,恐怕还是与时下的官场生态有关。一般情况是,公众并非缺乏识别“假 官员”的能力,而是缺乏对“真官员”的约束。每一个“假官员”的背后,都闪 烁着官场的逻辑与行事准则,都可能与真的官员实现“同频共振”。以与官员合 影而言,好像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搞清楚是真是假,很多骗子正是用这个伎俩上下 其手、屡试不爽的。 何况,这些“扮官”的骗子有时候确实也能办成一些事情,这也使得很多人往往 并不特别在意真假,只求办事,只要能够办成事情、疏通好关系,管他是真是假。 因为工作关系,我也见识过一些假的“媒体人”,这些人在基层往往很吃得开
因为他们真能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老百姓有事找他们,有时候比 向政府反映更“灵验”。 可见,在官员依然掌握巨量政经资源,官场与民间依然存在壁垒,缺乏有效互动 的语境下,“扮官”的骗子注定会有生存的土壤。林智双也好,上官凤笠也罢, 不会空前,也不会绝后,他们的“神通”虽然被收了,但还会有后继者依样学样 长袖善舞,继续游走于庙堂与江湖。 因此,若想彻底杜绝此类招摇撞骗的“扮官”者,除了严厉打击,并使一体周知 之外,还需要持续扩大政务信息公开,打破封闭的政治生态,祛除神秘化的雾障 明确权利与权力的边界。如果权力运行公开了,老百姓办事方便了,有了不解 不满也能顺畅沟通了,这些假的泥偶当然就不会有市场了。 (识破骗子,维护公民利益,是公民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当下,电信诈骗屡 屡得手,官员骗子大行其道,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非常重要。) 就是要重奖“毒地”举报者 于石 2017年11月20日16:52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时间能抚平一些伤痕,而有的却不能。对“靖江毒地”污染事件的举报人周建刚 来说,刚刚收到的30万元奖励支票,只是过去两年多来的补偿,却在不经意间 创下了国内环境污染举报奖励的最高记录。 事件还需要追溯到两年前。2015年9月,周建刚在网上公开举报靖江的一个养 猪场地下填埋了上万吨有毒物质,将矛头指向两家上市公司。根据现场实测,受 污染面积相当于“20多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数值爆表。当 年12月,最髙检、环保部、公安部联合督办此案,成为第一起由三部委联合挂 牌督办的污染环境案件 从华北渗坑污染事件,到祁连山系列环境污染案件,“靖江毒地”不是第一起网 上实名公开举报的环保案件,但首次重奖举报者的做法足以成为环保教科书式的 案例。正是得益于周建刚的举报,环保部门才能够迅速控制污染区域,严肃査明 责任归属,尽早进行土地治理修复,避免了范围更大、性质更恶劣的环保事件发 生。正如周建刚所言,“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鼓励 重奖举报者,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于打消了不少人的环保顾虑。不必讳言, 即使是周建刚,在举报之初,曾收到过“不要管闲事”的“警告”,甚至出于保 护自己的目的,也曾一度“消失”。然而事件的进展出乎他的意料,结果更让他 意外的惊喜”。没有报复,没有责难,只有感谢和奖励。现在的他,“时刻关 注环保问题,12369是我经常拨打的电话,这已经成为习惯”。一张30万元的 奖励支票,赋予了他对国家环保治理无比强劲的信心,而后者却是无价的 从治理的角度来看,重奖举报者是一项有力的举措,更是一种鲜明的态度。环保 为了人民,环保也要依靠人民。公众既是环境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环境保护 的主力军。恶性环保事件的爆发,往往是对环境污染长期漠视、纵容的结果。只 有发动群众揭露环保弊病、正视污染难题、切实处置修复,才能最大程度上消弭 环境污染带来的隐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重奖举报,激励公众参与,在 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执法能力的缺陷,变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为“全民环 保 “靖江毒地”还在疗伤,周建刚坦言,“对我个人而言,算是翻篇了,划上一个 句号。”但对环保事业来说,这才刚刚开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 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这是新
因为他们真能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老百姓有事找他们,有时候比 向政府反映更“灵验”。 可见,在官员依然掌握巨量政经资源,官场与民间依然存在壁垒,缺乏有效互动 的语境下,“扮官”的骗子注定会有生存的土壤。林智双也好,上官凤笠也罢, 不会空前,也不会绝后,他们的“神通”虽然被收了,但还会有后继者依样学样、 长袖善舞,继续游走于庙堂与江湖。 因此,若想彻底杜绝此类招摇撞骗的“扮官”者,除了严厉打击,并使一体周知 之外,还需要持续扩大政务信息公开,打破封闭的政治生态,祛除神秘化的雾障, 明确权利与权力的边界。如果权力运行公开了,老百姓办事方便了,有了不解、 不满也能顺畅沟通了,这些假的泥偶当然就不会有市场了。 (识破骗子,维护公民利益,是公民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当下,电信诈骗屡 屡得手,官员骗子大行其道,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非常重要。) 就是要重奖“毒地”举报者 于石 2017 年 11 月 20 日 16:5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时间能抚平一些伤痕,而有的却不能。对“靖江毒地”污染事件的举报人周建刚 来说,刚刚收到的 30 万元奖励支票,只是过去两年多来的补偿,却在不经意间 创下了国内环境污染举报奖励的最高记录。 事件还需要追溯到两年前。2015 年 9 月,周建刚在网上公开举报靖江的一个养 猪场地下填埋了上万吨有毒物质,将矛头指向两家上市公司。根据现场实测,受 污染面积相当于“20 多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数值爆表。当 年 12 月,最高检、环保部、公安部联合督办此案,成为第一起由三部委联合挂 牌督办的污染环境案件。 从华北渗坑污染事件,到祁连山系列环境污染案件,“靖江毒地”不是第一起网 上实名公开举报的环保案件,但首次重奖举报者的做法足以成为环保教科书式的 案例。正是得益于周建刚的举报,环保部门才能够迅速控制污染区域,严肃查明 责任归属,尽早进行土地治理修复,避免了范围更大、性质更恶劣的环保事件发 生。正如周建刚所言,“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鼓励。” 重奖举报者,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于打消了不少人的环保顾虑。不必讳言, 即使是周建刚,在举报之初,曾收到过“不要管闲事”的“警告”,甚至出于保 护自己的目的,也曾一度“消失”。然而事件的进展出乎他的意料,结果更让他 “意外的惊喜”。没有报复,没有责难,只有感谢和奖励。现在的他,“时刻关 注环保问题,12369 是我经常拨打的电话,这已经成为习惯”。一张 30 万元的 奖励支票,赋予了他对国家环保治理无比强劲的信心,而后者却是无价的。 从治理的角度来看,重奖举报者是一项有力的举措,更是一种鲜明的态度。环保 为了人民,环保也要依靠人民。公众既是环境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环境保护 的主力军。恶性环保事件的爆发,往往是对环境污染长期漠视、纵容的结果。只 有发动群众揭露环保弊病、正视污染难题、切实处置修复,才能最大程度上消弭 环境污染带来的隐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重奖举报,激励公众参与,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执法能力的缺陷,变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为“全民环 保”。 “靖江毒地”还在疗伤,周建刚坦言,“对我个人而言,算是翻篇了,划上一个 句号。”但对环保事业来说,这才刚刚开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 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这是新
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让更多的“周建刚” 能够站出来,一起投身于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那么距离宁静、和谐、 美丽的生活也就不远了。 (看多了因举报环境而遭报复的新闻,听到有人因举报而获重奖,不觉让人眼前 亮。) 救命还是免责,别让医生为难 陈作兵 2017年11月21日09:02来源:钱江晚报 日前,无意中看到下面这则新闻,作为长期在医疗一线的临床医生,感触颇多。 今年9月7日,沈阳一家药店孙医生及时为一名昏倒在自家药店内的女子做心肺 复苏,成功抢救了该病人的性命。一个月后他收到了一封信,不是病人的感谢信, 而是法院的一张传票。原来,被成功抢救回来的那位女士,上法院起诉孙医生在 急救操作过程中,压断了自己的12根肋骨,要孙先生承担全部责任。 当医务人员发现昏迷的病人,判断是心跳呼吸停止后,应该怎么办?这是我在急 救中心工作时,对新入职的团队医务人员培训最常提问的问题。病人心跳呼吸停 止后,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死神给我们医生留下的时间非常有限。心 肺复苏(CPR)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7-10%。脑细胞在心脏停跳4~6 分钟即发生严重损害,所以,心跳停止的4分钟内,也是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即刻心肺复苏,这是医生判断昏迷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的第一抢救措施。心肺复 苏是救命的措施,但也常常带来一些意外伤害,比如病人的肋骨骨折,尤其老年 病人。根据CPR的指南,为了达到按压心脏效果,按压胸骨下端的深度应该至少 在5cm左右。但为避免肋骨骨折,建议按压深度不应该超过6cm 但是在抢救时,为了第一时间恢复病人的心跳,哪个医生不是竭尽全力、哪个医 生会去刻意留意每次按压的精准深度呢?更何况每个病人的体质不一样,胖瘦不 ,骨质密度也不一样。所以,我在带教时总是强调,生命第一,我们的每次按 压,对病人都是一次希望。我们不应该过多去考虑CPR引发的肋骨骨折这些并发 症,这些并发症和病人宝贵的生命相比,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记得几个月前也报道过类似的事件。在武汉某医院的急诊室内,一名被成功救治 的危重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医务人员索赔在抢救过程中被医务人员剪坏其衣 服弄丢东西!我不知道法院会如何判决这次的案件,如果单纯从法律的层面,我 可以帮那个病人和家属找到很多医生操作的纰漏,比如:孙医生你是医师资格证 书还是助理医师,如果是助理,那你必须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操作。比如,孙医生 你的执业地点在哪里?如果不是药店,那你就涉及非法异地超范围行医。比如, 抢救病人之前,你征得家属的同意了,签了知情同意书吗?等等。 但我又想到,法律精神的本质是扬善惩恶,但是法律精神和法律条款,哪个更重 要呢?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民法总则》中被俗称为“好人法”的第184 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 任。”从法律层面鼓励更多人“路见危难,伸出援手”,同时对“英雄流血又 流泪”说“No”。 无论法院怎么判决这个案件,这个案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对急救时医生责任的讨 论和关注。我不希望下次带教时对学生这么说: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不是即刻 CPR,而是首先把病人家属叫到办公室,拿出笔,对他们说:不急不急,抢救有
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让更多的“周建刚” 能够站出来,一起投身于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那么距离宁静、和谐、 美丽的生活也就不远了。 (看多了因举报环境而遭报复的新闻,听到有人因举报而获重奖,不觉让人眼前 一亮。) 救命还是免责,别让医生为难 陈作兵 2017 年 11 月 21 日 09:02 来源:钱江晚报 日前,无意中看到下面这则新闻,作为长期在医疗一线的临床医生,感触颇多。 今年 9 月 7 日,沈阳一家药店孙医生及时为一名昏倒在自家药店内的女子做心肺 复苏,成功抢救了该病人的性命。一个月后他收到了一封信,不是病人的感谢信, 而是法院的一张传票。原来,被成功抢救回来的那位女士,上法院起诉孙医生在 急救操作过程中,压断了自己的 12 根肋骨,要孙先生承担全部责任。 当医务人员发现昏迷的病人,判断是心跳呼吸停止后,应该怎么办?这是我在急 救中心工作时,对新入职的团队医务人员培训最常提问的问题。病人心跳呼吸停 止后,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死神给我们医生留下的时间非常有限。心 肺复苏(CPR)每延迟 1 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 7-10%。脑细胞在心脏停跳 4~6 分钟即发生严重损害, 所以,心跳停止的 4 分钟内,也是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即刻心肺复苏,这是医生判断昏迷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的第一抢救措施。心肺复 苏是救命的措施,但也常常带来一些意外伤害,比如病人的肋骨骨折,尤其老年 病人。根据 CPR 的指南,为了达到按压心脏效果,按压胸骨下端的深度应该至少 在 5cm 左右。但为避免肋骨骨折,建议按压深度不应该超过 6cm。 但是在抢救时,为了第一时间恢复病人的心跳,哪个医生不是竭尽全力、哪个医 生会去刻意留意每次按压的精准深度呢?更何况每个病人的体质不一样,胖瘦不 一,骨质密度也不一样。所以,我在带教时总是强调,生命第一,我们的每次按 压,对病人都是一次希望。我们不应该过多去考虑 CPR 引发的肋骨骨折这些并发 症,这些并发症和病人宝贵的生命相比,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记得几个月前也报道过类似的事件。在武汉某医院的急诊室内,一名被成功救治 的危重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医务人员索赔在抢救过程中被医务人员剪坏其衣 服弄丢东西!我不知道法院会如何判决这次的案件,如果单纯从法律的层面,我 可以帮那个病人和家属找到很多医生操作的纰漏,比如:孙医生你是医师资格证 书还是助理医师,如果是助理,那你必须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操作。比如,孙医生 你的执业地点在哪里?如果不是药店,那你就涉及非法异地超范围行医。比如, 抢救病人之前,你征得家属的同意了,签了知情同意书吗?等等。 但我又想到,法律精神的本质是扬善惩恶,但是法律精神和法律条款,哪个更重 要呢?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民法总则》中被俗称为“好人法”的第 184 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 任。” 从法律层面鼓励更多人“路见危难,伸出援手”,同时对“英雄流血又 流泪”说“No”。 无论法院怎么判决这个案件,这个案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对急救时医生责任的讨 论和关注。我不希望下次带教时对学生这么说: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不是即刻 CPR,而是首先把病人家属叫到办公室,拿出笔,对他们说:不急不急,抢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