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 童庆炳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 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我向思维ˇ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 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 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 的人问好……儿童的我向思维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 到的。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 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 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 成一切事物。…”儿童的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 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 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 在作家这里,特别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 源,而且与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ˆ说和英国学者冈
大庆实验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 童庆炳 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 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我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 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 待。 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 的人问好……儿童的“我向思维”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 到的。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18 世纪意大利著名学 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 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 成一切事物。……”儿童的“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 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 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 在作家这里,特别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 源,而且与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说和英国学者冈
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 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真正的 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 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 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对此,我们的古人也早有说法,如刘勰说:“登山 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指作家心中充满情感,在观照自然之际,就会将自己 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无生命的事物上面,使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达到物我沟 通、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类移情和投 射的诗句比比皆是。在这类文学描写中,作家似乎变成了儿童,他们同外部事物的关系, 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开放的心灵去触摸对象,并把自己融化于 对象中,人物化了,对象人化了,生命化了,诗意就从这人化和对象化中找到了泉源 当然,作家和儿童的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区别的。在儿童,是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 而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不自觉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来,这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在作 家,是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 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 (选自《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删节) 1.下列对儿童的“我向思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向思维”是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的一种儿童早期的思维方 式 B.“我向思维”是儿童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着意追求的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的境 C.“我向思维”是儿童处于天真无知的混沌状态下,将无生命事物生命化的一种思维方 D.“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有着相似性,都是由于不理解事物的真相而形成 的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在儿童阶段,由于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
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 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真正的 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 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 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对此,我们的古人也早有说法,如刘勰说:“登山 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指作家心中充满情感,在观照自然之际,就会将自己 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无生命的事物上面,使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达到物我沟 通、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类“移情”和“投 射”的诗句比比皆是。在这类文学描写中,作家似乎变成了儿童,他们同外部事物的关系, 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开放的心灵去触摸对象,并把自己融化于 对象中,人物化了,对象人化了,生命化了,诗意就从这人化和对象化中找到了泉源。 当然,作家和儿童的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区别的。在儿童,是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 而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不自觉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来,这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在作 家,是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 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 (选自《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删节) 1.下列对儿童的“我向思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我向思维”是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的一种儿童早期的思维方 式。 B.“我向思维”是儿童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着意追求的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的境 界。 C.“我向思维”是儿童处于天真无知的混沌状态下,将无生命事物生命化的一种思维方 式。 D.“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有着相似性,都是由于不理解事物的真相而形成 的。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人在儿童阶段,由于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
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 B.儿童的“我向思维”,是童心、童真的体现,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无须做出特 别的努力就可以自然做到的。 C.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诗意地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移 置到外在于自己的事物里面去。 D.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有着童心般的真,但也是比童心更高层次的真,因为他们是“自 觉”地将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童的“我向思维”一样,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 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 B.作家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 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是人的天性的表现 C.作家的“移情”与童心有许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只要不失“赤子之心”, 作家就能写出生活的本真 D.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 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就像刘勰说的“登 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炎,字孑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 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 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 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官,宣太后令,扶 帝下殿,帝日:我何罪?”后日:“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 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 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日:‘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 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 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 几,赐爵河东县侯
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 B.儿童的“我向思维”,是童心、童真的体现,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无须做出特 别的努力就可以自然做到的。 C.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诗意地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移 置到外在于自己的事物里面去。 D.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有着童心般的真,但也是比童心更高层次的真,因为他们是“自 觉”地将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儿童的“我向思维”一样,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 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 B.作家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 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是人的天性的表现。 C.作家的“移情”与童心有许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只要不失“赤子之心”, 作家就能写出生活的本真。 D.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 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就像刘勰说的“登 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 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 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 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 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 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 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 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 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 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 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 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日:“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闫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 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遺御史大夫鶱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 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日:“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 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晩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 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 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 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 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5分)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 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 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 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 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 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 )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 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 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 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 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7.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5 分)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晩,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 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 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髙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 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8.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9.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蜀道难》李白) (2)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 如裂帛。(《琵琶行》白居易)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乙选考题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0 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 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 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 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8.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 分) 9.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李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 如裂帛。(《琵琶行》白居易)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 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 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 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 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 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 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 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 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 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 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 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 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 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 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一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 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 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 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 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 衣着不—,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岀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 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 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 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 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 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 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 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 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 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
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岀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 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 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 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 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 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 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 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师不朽: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10周年 ①我认识苦禅先生的时候,他已年逾古稀。当时正值“文革中期,经历过抄家、批斗
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 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 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 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 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 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 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 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师不朽: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 110 周年 ①我认识苦禅先生的时候,他已年逾古稀。当时正值“文革”中期,经历过抄家、批斗
住牛棚”、下干校的种种磨难,劫后余生的苦禅老人回到北京,在中央美院的传达室负责 分发报纸、接听电话。真正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一代国画大师竟沦为这等处境。一个 星期天,我陪同我家先生王为政和他的同学昊传麟,到煤渣胡同美院宿舍去看望苦禅先生。 苦老白发苍苍,穿—件棉涤混纺的灰色短袖上衣,很旧了,前胸后背都是汘迹。但简朴的装 束却掩盖不了老人的气宇轩昂,谈笑自若,毫无悲苦之态,更不像某些人在失势时那样自卑 自贱,因此令人肃然起敬 ②那时,苦老的夫人和子女都被发配外地,他孤身在京,衣食无人照料,困难可想而知。 他本不会做饭,自己炒鸡蛋时还要学着颠勺”,结果把鸡蛋颠到火炉里去了。当他把这当作 笑话讲时,我听了却笑不出来,只觉得心疼。自此,我们便常去看他,尽可能地宽慰宽慰这 位孤独的老人,帮他做些家务。有时候也帮他做做饭。 ③我们每次到来,老人心情就极好,开怀畅谈,从天下大事到生活细书,从绘画艺术到 京剧表演,信马由缰,妙趣横生。谈到兴起时,展纸援笔,挥毫泼墨,直抒胸臆。亲眼观摩 苦老作画,才知道什么是大师风范,不由得想起古人评论苏东坡词时所说:眉山苏氏一洗绮 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意,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东坡开豪放一派词风,“大江东去”,干古无敌, 晚唐、五代艳词《花间集》和柳永的那些风花雪月之作,只配给他抬轿子、吹喇叭了。中国 绘画的大写意花鸟,八大山人是一个高峰,齐白石是一个高峰,苦禅先生近承白石,远接八 大,创造了又一个高峰。他的画删繁就简,大气磅礴,令观者倞心动魄。苦禅岀,充斥画坛 的那些纤柔俗艳之作,皆不足观矣。绘画之道,是极讲功力的,但比功力更重要的是画家的 气质。功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磨炼而获得,而气质是上天赐予的,伪装不得,也模仿不来。 苦禅先生豪侠旷达的气质,和他那大刀阔斧、元气淋漓的画风,浑然体,相得益彰,连他 的老师齐白石都由衷赞叹“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人也学吾手,英(苦禅
住“牛棚”、下“干校”的种种磨难,劫后余生的苦禅老人回到北京,在中央美院的传达室负责 分发报纸、接听电话。真正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一代国画大师竟沦为这等处境。一个 星期天,我陪同我家先生王为政和他的同学吴传麟,到煤渣胡同美院宿舍去看望苦禅先生。 苦老白发苍苍,穿一件棉涤混纺的灰色短袖上衣,很旧了,前胸后背都是汗迹。但简朴的装 束却掩盖不了老人的气宇轩昂,谈笑自若,毫无悲苦之态,更不像某些人在失势时那样自卑 自贱,因此令人肃然起敬。 ②那时,苦老的夫人和子女都被发配外地,他孤身在京,衣食无人照料,困难可想而知。 他本不会做饭,自己炒鸡蛋时还要学着“颠勺”,结果把鸡蛋颠到火炉里去了。当他把这当作 笑话讲时,我听了却笑不出来,只觉得心疼。自此,我们便常去看他,尽可能地宽慰宽慰这 位孤独的老人,帮他做些家务。有时候也帮他做做饭。 ③我们每次到来,老人心情就极好,开怀畅谈,从天下大事到生活细节,从绘画艺术到 京剧表演,信马由缰,妙趣横生。谈到兴起时,展纸援笔,挥毫泼墨,直抒胸臆。亲眼观摩 苦老作画,才知道什么是大师风范,不由得想起古人评论苏东坡词时所说:“眉山苏氏一洗绮 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意,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东坡开豪放一派词风,“大江东去”,千古无敌, 晚唐、五代艳词《花间集》和柳永的那些风花雪月之作,只配给他抬轿子、吹喇叭了。中国 绘画的大写意花鸟,八大山人是一个高峰,齐白石是一个高峰,苦禅先生近承白石,远接八 大,创造了又一个高峰。他的画删繁就简,大气磅礴,令观者惊心动魄。苦禅出,充斥画坛 的那些纤柔俗艳之作,皆不足观矣。绘画之道,是极讲功力的,但比功力更重要的是画家的 气质。功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磨炼而获得,而气质是上天赐予的,伪装不得,也模仿不来。 苦禅先生豪侠旷达的气质,和他那大刀阔斧、元气淋漓的画风,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连他 的老师齐白石都由衷赞叹:“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人也学吾手,英(苦禅
先生名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正如白石 老人所料,苦禅先生日后果成大器,享大名,在写意花鸟画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真正 的大师,不是自封的,更不是靠炒作而成的,而是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真金。 ④与苦禅先生交往,令我们受益匪浅。为政曾说:“得苦老亲炙真传,是我学画生涯中的 最大收获。从苦老那里学到的不是单纯的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是境界,从作画的境界到做人 的境界,苦老都是我终生的楷模。”我虽非画家,也深有同感。苦禅先生正直,率真,讲信 义,重然诺,赤诚待人,心口如一。他自青年时代投师白石门下,与齐翁情同父子。当时, 白石老人早已名满天下,画作洛阳纸贵,于是仿冒者蜂起,赝品充斥坊间,可作为北平国立 艺专学生的苦禅先生宁愿以拉黄包车维持生计,也决不肯假冒老师之名以牟利。为此,白石 老人赞曰“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超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苦禅先生与 画界同行惺惺相惜,从不嫉贤妒能,李可染、许麟庐等画家均由他引见,拜齐白石为师,后 皆成大器。苦禅先生追随、侍奉恩师34年如一日,直到白石老人去世。在文革初期的红 色恐怖中,苦老和他的儿子李燕冒着身家性命的极大风险,把被造反派查封的白石老人画 作和印章抢救出来,加以密藏,以免遭焚毁。这不仅是出于对恩师的深情和对艺术的尊重, 更是自身人格的生死锤炼。苦禅先生的人生信条是“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他本人就 是最好的范例。早在日寇侵华,民族危亡之际,他曾冒死掩护抗日志士、共产党员、爱国学 生,不幸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仍威武不屈;建国之初,他曾直言上书毛主席,坦陈中国画教 学的艰难遭遇,其胆略与勇气,又有几人能为?苦老以传奇性的-生,书写了—个顶天立地 的“人字,这也正是他绘画艺术的坚实骨架。 ⑤“文革后期,苦老的夫人和子女陆续回京,他终于结束了那一段孤寂清苦的生活 重享家庭的温暖。过去的朋友、学生都来看望他,慕名求见的人也越来越多,家里经常高朋 满座。苦老对于来访者,无论地位高低、名气大小,一律以礼相待,赫赫高官和普通百姓
先生名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正如白石 老人所料,苦禅先生日后果成大器,享大名,在写意花鸟画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真正 的大师,不是自封的,更不是靠炒作而成的,而是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真金。 ④与苦禅先生交往,令我们受益匪浅。为政曾说:“得苦老亲炙真传,是我学画生涯中的 最大收获。从苦老那里学到的不是单纯的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是境界,从作画的境界到做人 的境界,苦老都是我终生的楷模。”我虽非画家,也深有同感。苦禅先生正直,率真,讲信 义,重然诺,赤诚待人,心口如一。他自青年时代投师白石门下,与齐翁情同父子。当时, 白石老人早已名满天下,画作洛阳纸贵,于是仿冒者蜂起,赝品充斥坊间,可作为北平国立 艺专学生的苦禅先生宁愿以拉黄包车维持生计,也决不肯假冒老师之名以牟利。为此,白石 老人赞曰:“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超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苦禅先生与 画界同行惺惺相惜,从不嫉贤妒能,李可染、许麟庐等画家均由他引见,拜齐白石为师,后 皆成大器。苦禅先生追随、侍奉恩师 34 年如一日,直到白石老人去世。在“文革”初期的“红 色恐怖”中,苦老和他的儿子李燕冒着身家性命的极大风险,把被造反派查封的白石老人画 作和印章抢救出来,加以密藏,以免遭焚毁。这不仅是出于对恩师的深情和对艺术的尊重, 更是自身人格的生死锤炼。苦禅先生的人生信条是“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他本人就 是最好的范例。早在日寇侵华,民族危亡之际,他曾冒死掩护抗日志士、共产党员、爱国学 生,不幸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仍威武不屈;建国之初,他曾直言上书毛主席,坦陈中国画教 学的艰难遭遇,其胆略与勇气,又有几人能为?苦老以传奇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顶天立地 的“人”字,这也正是他绘画艺术的坚实骨架。 ⑤ “文革”后期,苦老的夫人和子女陆续回京,他终于结束了那一段孤寂清苦的生活, 重享家庭的温暖。过去的朋友、学生都来看望他,慕名求见的人也越来越多,家里经常高朋 满座。苦老对于来访者,无论地位高低、名气大小,一律以礼相待,赫赫高官和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