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与理解: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 丑条约》、义和团与清军的抵抗 (2)综合应用与拓展: A.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B.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C.拓展题(见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终 身学习的能力 (2).在本课时实施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辨证观、主次矛盾观、联系法 对比法 (3).情感体验:民族自尊心、痛恨罪恶、追求正义与和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教法手段】多元互动:多媒体(视听作品)、设置问题、引导研讨、分组讨论、发展性评 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 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 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与理解: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 丑条约》、义和团与清军的抵抗。 (2)综合应用与拓展: A.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B.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C.拓展题(见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终 身学习的能力; (2).在本课时实施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辨证观、主次矛盾观、联系法、 对比法; (3).情感体验:民族自尊心、痛恨罪恶、追求正义与和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教法手段】多元互动:多媒体(视听作品)、设置问题、引导研讨、分组讨论、发展性评 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 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 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
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一一邓世昌 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7—-1895年2月 2.背景: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大陆 政策”,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 (1)丰岛海面之战 (2)平壤战役一一左宝贵 (3)黄海大战一一邓世昌 (4)旅顺、大连战役 (5)威海卫战役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 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名国驻兵保护;拆毁北 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 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此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 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一、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 年 7——1895 年 2 月 2.背景: 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大陆 政策”,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 (1)丰岛海面之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 (3)黄海大战——邓世昌 (4)旅顺、大连战役 (5)威海卫战役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 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名国驻兵保护;拆毁北 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 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此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 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 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 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 济命脉 (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入。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引 “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 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 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例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 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 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 [答案]D 2.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例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 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 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南京条约》赔款 2100 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赔款 2 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 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 济命脉。 (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入。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引 “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 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 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例 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 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 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 19 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 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 [答案]D 2.列举 19 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例 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 但依然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答案]C 3.如何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1)这个口号是在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势 下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化,即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 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帝国 主义侵略。 (2)局限性:“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 谋手段的警觉,最后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和团的一个沉痛教训。 [例3]下列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本是考査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 分析、评价。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决。D项的迷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 盾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扶清”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然存在 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矛盾。 [答案]D 【小结】 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今天,我们学习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先辈所 受的屈辱和所流的血泪才是有价值的。也只有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 的世界发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 【教学反思】 历史教育应该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 生生活的联系,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本设计就是试 图在探究性方面作出尝试,突出史学"学以致用"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站在 历史的高度去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讨论围绕一个大的中心:如何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 但依然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答案]C 3.如何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1)这个口号是在 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势 下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化,即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 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帝国 主义侵略。 (2)局限性:“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 谋手段的警觉,最后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和团的一个沉痛教训。 [例 3]下列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本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 分析、评价。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决。D 项的迷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 矛盾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扶清”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然存在 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矛盾。 [答案]D 【小结】 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今天,我们学习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先辈所 受的屈辱和所流的血泪才是有价值的。也只有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 的世界发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 【教学反思】 历史教育应该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 生生活的联系,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本设计就是试 图在探究性方面作出尝试,突出史学"学以致用"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站在 历史的高度去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讨论围绕一个大的中心:如何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
让历史告诉未来。贯穿一条线索:控诉一>反思落后的原因一>接受教训一>树立正确 的观念一>确立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设计了两大问题,展开研讨。 本设计注重的是思维的扩展,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反复穿梭,极大的扩 展了学生的思维;实施过程中,突出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思 维能力的挖掘方面,稍弱一些。而且,由于时空跨度大,要求教师有极高的驾御课堂的 能力
让历史告诉未来。贯穿一条线索:控诉—>反思落后的原因->接受教训->树立正确 的观念->确立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设计了两大问题,展开研讨。 本设计注重的是思维的扩展,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反复穿梭,极大的扩 展了学生的思维;实施过程中,突出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思 维能力的挖掘方面,稍弱一些。而且,由于时空跨度大,要求教师有极高的驾御课堂的 能力。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 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 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 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 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