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2016江苏如皋期末)“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 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 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指 A.甲午中日战争 B.抗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 直被日本占去了。”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中 盛京 A.日本挑起战端 B.黄海海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C.日本进攻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大连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 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晓晓 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 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4.(2015浙江宁波期末考)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下图中属于 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 江苏如皋期末)“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 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 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指 A.甲午中日战争 B.抗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 直被日本占去了。”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A.日本挑起战端 B.黄海海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C.日本进攻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大连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 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晓晓 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 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4.(2015 浙江宁波期末考)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下图中属于 19 世纪 90 年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①② B.③④ (1 D.②④ 5.(2016浙江嘉兴期末)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 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 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马关条约》开商埠 B.《辛丑条约》拆炮台 C.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 D.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 6.有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外国明信片,画面描述的是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 在围攻“中国龙”。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15北京丰台校级期中考)“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 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圖書燒鬼打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④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 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 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 9.(2015山东泰安期末考)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 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 录提出于 A.184~1850年 B.1860~1870年 C.1880~1890年 D.1900~1910年 1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下列对他的表白解读正确的是 ①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列强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他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斗志④欧美日本各国不应该侵华 A.①② ①③C.②④ 1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回答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6 浙江嘉兴期末)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 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 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马关条约》开商埠 B.《辛丑条约》拆炮台 C.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 D.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 6.有一张发行于 1900 年的外国明信片,画面描述的是 8 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 在围攻“中国龙”。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15 北京丰台校级期中考)“打鬼烧书图”是 19 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 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 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 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9.(2015 山东泰安期末考)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 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 录提出于 A.184~1850 年 B.1860~1870 年 C.1880~1890 年 D.1900~1910 年 1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下列对他的表白解读正确的是 ①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列强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他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斗志 ④欧美日本各国不应该侵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回答问题
、福 香港南淘·被迫开放的通商口· 图 图二 (1)这三幅图分别是哪次侵华战争后的形势图?请列举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 (2)通过三次侵华战争,外国侵略势力是如何一步步向内地推进的? (3)综述这三次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 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 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 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 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 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 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 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 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 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 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 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 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图一 图二 图三 (1)这三幅图分别是哪次侵华战争后的形势图?请列举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 (2)通过三次侵华战争,外国侵略势力是如何一步步向内地推进的? (3)综述这三次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 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 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 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 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 、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 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 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 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 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 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 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 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 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 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谷案与解析 1.A解析:根据材料“是役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 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得出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A项正确:材料 中提到俄、法、德、英等国,不是抗日战争,B项错误;“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 政”,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没有割地、赔款的内容,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 战争涉及到英、法、美、俄四国,与材料中提到的国家不符,D项错误。故选A。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甲午中日战争的军事经过。根据所学可知黄海海战使日本控 制黄海制海权,使得“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故B项正确 3.A解析:材料中“平时请款辄驳诘”“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等反映的是 申请军费的提议经常被驳回、朝廷和官员对李鸿章的猜忌和排挤等 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19世纪90年代,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开 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它们都位于长江流域,①②正确:③上海开放于《南京条约》 与题干时间不符;从地图上看,④明显不在长江流域,④错误。故选A。 5.A解析:材料中“长江流域”是《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的重点区域,A项正 确:《辛丑条约》拆炮台在京津地区,B项错误;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属于国内政权争斗,C 项错误;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是抗战时期,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故选A。 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打鬼烧书图”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反映 了义和团运动笼统排外的特点,由于矛头对准的是洋教,也体现了反帝精神,①②③正确 打鬼烧书图”并没有使教会势力退出山东,④错误。故选B 8.C解析:义和团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反映孙中山否定其盲目排外主义, 而“其勇锐之气……不可消灭的”反映孙中山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由题干信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 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说明北京已经有列强驻兵,这种现象发 生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故D项正确。 10.B解析:八国联军侵华的确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其瓜分中国的 计划并未实现,没有实现的原因是列强侵华受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故①③符合题意 11.【答案要点】 (1)图一: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图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外国侵略势力主要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逐步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马关条约》 签订后,外国势力已深入到长江上游的内地。 (3)三次侵华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之中。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解析】本题属于图片型问答题,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观察图片。本题可以从通商口 岸突破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根据材料“是役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 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得出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A 项正确;材料 中提到俄、法、德、英等国,不是抗日战争,B 项错误;“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 政”,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没有割地、赔款的内容,C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 战争涉及到英、法、美、俄四国,与材料中提到的国家不符,D 项错误。故选 A。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军事经过。根据所学可知黄海海战使日本控 制黄海制海权,使得“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故 B 项正确。 3.A 解析:材料中“平时请款辄驳诘”“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等反映的是 申请军费的提议经常被驳回、朝廷和官员对李鸿章的猜忌和排挤等。 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19 世纪 90 年代,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开 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它们都位于长江流域,①②正确;③上海开放于《南京条约》, 与题干时间不符;从地图上看,④明显不在长江流域,④错误。故选 A。 5.A 解析:材料中“长江流域”是《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的重点区域,A 项正 确;《辛丑条约》拆炮台在京津地区,B 项错误;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属于国内政权争斗,C 项错误;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是抗战时期,与题意不符,D 项错误。故选 A。 6. D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打鬼烧书图”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反映 了义和团运动笼统排外的特点,由于矛头对准的是洋教,也体现了反帝精神,①②③正确, “打鬼烧书图”并没有使教会势力退出山东,④错误。故选 B。 8.C 解析:义和团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反映孙中山否定其盲目排外主义, 而“其勇锐之气……不可消灭的”反映孙中山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由题干信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 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说明北京已经有列强驻兵,这种现象发 生在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故 D 项正确。 10. B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的确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其瓜分中国的 计划并未实现,没有实现的原因是列强侵华受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故①③符合题意。 11.【答案要点】 (1)图一: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图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外国侵略势力主要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第二次鸦 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逐步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马关条约》 签订后,外国势力已深入到长江上游的内地。 (3)三次侵华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之中。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解析】本题属于图片型问答题,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观察图片。本题可以从通商口 岸突破
12.【答案要点】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 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 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 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 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12. 【答案要点】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 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 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 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 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