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消毒与灭菌 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 繁殖体和芽胞。 无菌: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毒剂:高浓度 防腐剂:低浓度
消毒与灭菌 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 繁殖体和芽胞。 无菌:物品中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毒剂:高浓度 防腐剂:低浓度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物理学方法滤过除菌法 超声波杀菌法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化学方法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物理学方法 滤过除菌法 超声波杀菌法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等 化学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分类: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A焚烧: B烧灼 C干烤:160°~180℃,2h D红外线灭菌
(一) 热力灭菌法 分类: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1 干热灭菌法 A 焚烧: B 烧灼: C 干烤:160° ~180℃,2h D 红外线灭菌: 一 物理消毒灭菌法
2.湿热灭菌法 A巴氏消毒法 61.1-62.8℃.30min 71.7℃,15-30sec B煮沸消毒法 100℃.5min-10min C流通蒸气消毒法 100℃.15-30min D间歇蒸汽灭菌法 100℃,15-30min,37℃过夜(3次) E高压蒸气灭菌法: 15磅(121.3℃),15-30min
2.湿热灭菌法 A 巴氏消毒法: 61.1-62.8℃,30 min 71.7℃,15-30sec B 煮沸消毒法: 100℃,5min -10min C 流通蒸气消毒法: 100℃,15-30min D 间歇蒸汽灭菌法: 100℃,15-30min,37℃过夜(3次) E 高压蒸气灭菌法: 15磅(121.3℃),15-30min
湿热与干热灭菌效果的比较 热型温度(℃)时间布层内的温度(℃)灭菌效果 (h)20层40层100层 湿热90-105.33101101101.5完全 干热130-1404867270.5不完全
湿热与干热灭菌效果的比较 热型 温度(℃)时间 布层内的温度(℃)灭菌效果 (h) 20层 40层 100层 湿热 90-105.3 3 101 101 101.5 完 全 干热 130-140 4 86 72 70.5 不 完 全
湿热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 1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 凝固变性 2湿热穿透力强 3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气凝固 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 体的温度
湿热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 1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 凝固变性 2 湿热穿透力强 3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气凝固 成水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 体的温度
(二)光线与射线的消毒作用 1日光与紫外线 机理:损坏DNA构型-细菌死亡或变异 特点:穿透力弱 2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y射线 机制:干扰DNA的合成;破坏细胞膜; 产生过氧化氢等 特点: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
(二)光线与射线的消毒作用 1 日光与紫外线 机理:损坏DNA构型->细菌死亡或变异 特点:穿透力弱 2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机制:干扰DNA的合成;破坏细胞膜; 产生过氧化氢等 特点: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
(三)滤过除菌法 用濾菌器除去液体及空气中的细菌 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毒素、抗生素 (四)超声波的消毒作用 可裂解细菌。尤其对G更敏感 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或 制备抗原等
(三)滤过除菌法 用滤菌器除去液体及空气中的细菌 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毒素、抗生素 (四)超声波的消毒作用 可裂解细菌,尤其对G +更敏感 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组分或 制备抗原等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机制 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②破坏或改变蛋白质与核酸功能基团 ③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
二 化学消毒灭菌法: 机制: ①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② 破坏或改变蛋白质与核酸功能基团 ③ 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