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主备人: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预习案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2)独乐乐()(3)举疾首蹙() (4)羽旄之美()(5)放于琅琊() (8)秋省敛而助不给()(9)琄琄()(10)慝()(11)徵招() 二、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文言知识 则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②可得闻与()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④时日害丧() ⑤予及女偕亡()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②王变乎色曰() ③今王鼓乐于此()④经之营之() ⑤底民攻之()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②与少乐乐,与众乐(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④底民子来() ⑤而民欢乐之()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①好乐何如②何以能鼓乐也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王语暴以好乐⑤王尝语庄子以好乐⑥今王鼓乐于此 ⑦暴见于王⑧他日,见于王曰 第三则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遵海而南()②秋省敛而助不给() ③为诸侯度()④民乃作慝() ⑤师行而粮食()⑥人不得,则非其上()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②出舍于郊()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神木中学“352 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主备人: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预习案 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 ) (2)独乐乐( )(3)举疾首蹙頞( ) (4)羽旄之美( ) (5)放于琅琊( ) (8)秋省敛而助不给 ( ) (9)睊睊( ) (10)慝( ) (11)徵招( ) 二、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文言知识 第一、二则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 ) ②可得闻与( )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 ) ④时日害丧( ) ⑤予及女偕亡(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 ) ②王变乎色曰( ) ③今王鼓乐于此( ) ④经之营之( ) ⑤庶民攻之( )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 )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 ④庶民子来( ) ⑤而民欢乐之( )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①好乐何如 ②何以能鼓乐也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王语暴以好乐 ⑤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⑥今王鼓乐于此 ⑦暴见于王 ⑧他日,见于王曰 第三则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遵海而南( ) ②秋省敛而助不给( ) ③为诸侯度( ) ④民乃作慝( ) ⑤师行而粮食( ) ⑥人不得,则非其上( )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②出舍于郊( )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②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③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⑤吾欲观于转附、朝舞 探究案 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2、请你找出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处铺垫,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3、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和 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 4、简要概括第三则的思想主旨。 5、第三则哪些地方应用对比手法?作用是什么?
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②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③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⑤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探究案 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2、请你找出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处铺垫,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3、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和 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 么? 4、简要概括第三则的思想主旨。 5、第三则哪些地方应用对比手法?作用是什么?
【当堂训练】 分析思想内容 1、“王变乎色”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 B、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齐王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C、齐王显出愉悦之色,认为孟子提到好乐的事,令人高兴。 D、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该好乐。 2、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对其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孟子抓住齐王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 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 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态度对比,很有说服 力 训练案 、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j) 举疾首蹙類(e) 羽旄(mao) B.沼(zhao)上灵囿(you)唐(you)鹿 C.於(wu牣朝舞(wu)琅邪(ya) D.省( sheng)耕琄睛(juan)作慝(te) 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好乐甚(很,非常)举疾(疾病)首蹙媜顾(环视)鸿雁 B.庶民攻(攻打)之与民偕(一块儿)乐春省(视察)耕 C.述职(职责)夏谚(谚语)吾王不豫(犹豫) D.为诸侯度(法度,标准)忘反(同“返”)乐酒无厌(同餍”,满足)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举疾首蹙熲而相告曰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C.不若与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见牛未见羊也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直好世俗之乐耳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当堂训练】 分析思想内容; 1、“王变乎色”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 B、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齐王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C、齐王显出愉悦之色,认为孟子提到好乐的事,令人高兴。 D、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该好乐。 2、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对其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抓住齐王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 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 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态度对比,很有说服 力。 训练案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几(jǐ) 举疾首蹙頞(è) 羽旄(máo) B.沼(zhǎo)上 灵囿(yǒu) 麀(yōu)鹿 C.於(wū)牣 朝儛(wǔ) 琅邪(yá) D.省(shěnɡ)耕 睊睊(juàn) 作慝(tè) 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乐甚(很,非常) 举疾(疾病) 首蹙頞 顾(环视)鸿雁 B.庶民攻(攻打)之 与民偕(一块儿)乐 春省(视察)耕 C.述职(职责) 夏谚(谚语) 吾王不豫(犹豫) D.为诸侯度(法度,标准) 忘反(同“返”) 乐酒无厌(同“餍”,满足)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C.不若与人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可得闻与 闻寡人之耳者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见牛未见羊也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直好世俗之乐耳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D.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7.下列句子中的“乐”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独乐乐,与人乐乐B.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C.与少乐乐,与众乐乐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翻译下列语句。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4)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三、【积累拓展】 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请你根据下列的成语的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 1、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该成语为()。 2、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该成语是()。 3、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该成语为 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孟子》文章的成语
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7.下列句子中的“乐”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独乐乐,与人乐乐 B.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 C.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4)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三、【积累拓展】 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请你根据下列的成语的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 1、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该成语为( )。 2、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该成语是( )。 3、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该成语为 ( )。 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孟子》文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