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高三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黄冈市教育科学院命制 2016年3月14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准考证号条。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 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刘娟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 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 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 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 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 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 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 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 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 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 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 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 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 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 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 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③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 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 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
湖北省黄冈市 2016 年高三年级 3 月份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黄冈市教育科学院命制 2016 年 3 月 14 日上午 9:00~11:30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准考证号条。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将答题 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 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刘 娟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 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 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 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 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 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 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 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 20 世纪以来,中国受 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 19 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 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 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 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 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 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 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 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③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 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 18 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 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
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 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④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 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 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 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 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 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 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 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 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⑤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 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 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⑥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 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 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文学就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 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 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 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 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 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 不具有完整性。 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 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 为首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 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 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 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 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 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④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 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 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 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 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 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 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 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 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⑤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 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 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⑥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 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 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文学就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 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 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 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 “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 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 不具有完整性。 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 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 为首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 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20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 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 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 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 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 深刻性 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19世纪之 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 之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 的价值追求。 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 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 个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 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 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縹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縹代 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 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 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 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 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 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 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 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 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 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 深刻性。 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 19 世纪之 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 之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 的价值追求。 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 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一 个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 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 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 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 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 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 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 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 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 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 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 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 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 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 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 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取,“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 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 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縹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 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 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 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 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 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①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 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 8.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 否相同。(6分)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 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 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 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 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取,“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 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 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 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 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 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 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 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o 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 8~9 题。 岁暮归南山①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 40 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 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8.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 否相同。(6 分)
9.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桃花源记》中“ 两 句,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 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 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太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一一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 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 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 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 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一一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①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 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 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竞轻微舒展开,那是笑一—“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 婆临死前交待,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更能感 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 “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 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 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 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 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9.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桃花源记》中“ , ”两 句,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 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 , ”。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 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 分) 阿 太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一一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 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 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 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 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一一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①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 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 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竞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 婆临死前交待,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更能感 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 “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 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 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 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 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 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说实 话,我当时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 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 我老家。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 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于是,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 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 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 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 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虽然第 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 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我的身 影。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 说不幽的安宁和踏实。 后来我上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 请假往老家跑 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虽然我说的苦恼, 她不一定听得懂,甚至不一定听得到—一她已经耳背了,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 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岀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然后 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 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多 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 用的,不是拿来伺侯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选自《2015上半年小小说排行榜》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的两项是(5分) A.看到祭祀“外婆”的贡品一一一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便跑出来—一把抓住 那只鸡,狠狠地摔在地上,表现了阿太的麻利和无情。 B.主要人物阿太的语言,时而短促有力,时而绵软悠长;时而朴实无华,时而 深邃隽永。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引人回味思考 C.92岁的阿太在检修屋顶时不小心摔伤,见到“我”后失声痛哭.说明这个倔 强的老太太也有恐惧和软弱的一面。 D.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撷取人物生活的几个场景片段连缀成文,看似随 意,却颇具匠心。阿太临终前的叮嘱是为了告诉我:人对生死须有豁达的态度 E.小说通过对一个性格鲜明的老太太的生活速写,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 亲人的深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朴素的生命观 (2)小说表现了阿太哪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请具体分析。(6分) (3)从人物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6分)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 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说实 话,我当时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 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 我老家。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 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于是,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 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 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 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 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虽然第二 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 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我的身 影。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 说不幽的安宁和踏实。 后来我上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 请假往老家跑——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虽然我说的苦恼, 她不一定听得懂,甚至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 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然后 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 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多 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 用的,不是拿来伺侯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选自《2015 上半年小小说排行榜》)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的两项是(5 分) A.看到祭祀“外婆”的贡品——一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便跑出来-一把抓住 那只鸡,狠狠地摔在地上,表现了阿太的麻利和无情。 B.主要人物阿太的语言,时而短促有力,时而绵软悠长;时而朴实无华.时而 深邃隽永。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引人回味思考。 C.92 岁的阿太在检修屋顶时不小心摔伤,见到“我”后失声痛哭.说明这个倔 强的老太太也有恐惧和软弱的一面。 D.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撷取人物生活的几个场景片段连缀成文,看似随 意,却颇具匠心。阿太临终前的叮嘱是为了告诉我:人对生死须有豁达的态度。 E.小说通过对一个性格鲜明的老太太的生活速写,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 亲人的深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朴素的生命观。 (2)小说表现了阿太哪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请具体分析。(6 分) (3)从人物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6 分)
①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 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3分) 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 其妙地释然了许多。(3分) (4)“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请结合小说,并联系自己的生活 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1896-1932),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 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 课上写出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 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 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发表就 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 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客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 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 人的高度赞誉。1910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 抗议关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 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 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徐,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 徒步白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 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 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 武器:“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全国,他 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作过中学教员,作过大学教授。先 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任教。1929牟,他 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 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 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髙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 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 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 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髙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 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 《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
①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 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3 分) 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 其妙地释然了许多。(3 分) (4)“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请结合小说,并联系自己的生活 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 分)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1896 -1932),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 年出生在重 庆杨柳街,8 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 岁时在作文 课上写出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 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 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发表就 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 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客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 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 人的高度赞誉。1910 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1912 年因 抗议关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 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 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徐,时年 16 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 徒步白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 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 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 武器:“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全国,他 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作过中学教员,作过大学教授。先 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任教。1929 牟,他 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 1931 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 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 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 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 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 年“一二八”事变,日 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 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 19 路军的抗日诗歌 《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
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本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 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 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 下了。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 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 36载,胜活百年多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选自《重庆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 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取名“白屋吴生”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 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格的“突变论”、 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厂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 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 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因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 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 方面,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D.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热情,激发了广大人 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为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E.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大刀 阔斧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2)“文章合为时而著”,吴芳吉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请结合 材料具体分析。(6分) (3)传记在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时,多次引用诗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6 分) (4)文中说,“方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 人之楷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日,俄罗斯继续释放愿与OPEC合作恢复油价的意愿,但双方态度暧昧,面 对实质问题,大都闪烁其词,没有明确的表示
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本年 5 月 4 日,他应邀到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 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 月 5 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 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 下了。5 月 9 日,吴芳吉辞世,时年 36 岁,送葬者 700 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 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 36 载,胜活百年多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选自《重庆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 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取名“白屋吴生”。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 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格的“突变论”、 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厂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 代感和现实感,要有鲜明的现实主义 ......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 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因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 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 一方面,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D.颂扬 19 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热情,激发了广大人 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为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E.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大刀 阔斧推进教育改革,彻底摒弃旧的观念,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2)“文章合为时而著”,吴芳吉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请结合 材料具体分析。(6 分) (3)传记在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时,多次引用诗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6 分) (4)文中说,“方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 人之楷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近日,俄罗斯继续释放愿与 OPEC 合作恢复油价的意愿,但双方态度暧昧,面 对实质问题,大都闪烁其词,没有明确的表示
B.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 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C.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 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D.25日上午,方怀瑾委员在“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髙城市发展持续性”专题会 议上,建议政府要理性面对节假日“拥挤踩踏”等重大突发事件,不要因噎废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 歌曲《华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髙坡的古老 民间艺术的活力 B.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硏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一一枣 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 青铜鼎首次亮相。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 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 D.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 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 王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古时,因为种植和加工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吃粗 粮,粗粮摄入过多,消化吸收受到影响,导致古代人多营养不良。然 导致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增多。 因此,每天适当地摄取粗粮是很有必要的,粗粮的口感虽然很难满足现代人味蕾 的需求,然而,它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B含量以及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却 与经常摄入高热量食物的现代人极其匹配 A.由于纤维素和维生素B,摄人不足,现代人食物营养不均衡 B.现代人食物营养不均衡,再加上精细食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B含量不足 C.现代人由于食物太精细,再加上纤维素和维生素B1摄入不足 D.现代人由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和维生素B1,摄人不足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 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 是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 中 ,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 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 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 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润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 法,也可以称之为 17.某校《起航》杂志社准备为髙三同学开辟一个专栏“梦想照亮现实”。请以 杂志社的名义写一则该栏目征稿宣传词,要求紧扣专栏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超过80个字。(6分)
B.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 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C.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 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D.25 日上午,方怀瑾委员在“加强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专题会 议上,建议政府要理性面对节假日“拥挤踩踏”等重大突发事件,不要因噎废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 歌曲《华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 民间艺术的活力。 B.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 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 青铜鼎首次亮相。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 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 施。 D.某种程度上,1986 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 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 王。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古时,因为种植和加工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吃粗 粮,粗粮摄入过多,消化吸收受到影响,导致古代人多营养不良。然 而, ,导致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增多。 因此,每天适当地摄取粗粮是很有必要的,粗粮的口感虽然很难满足现代人味蕾 的需求,然而,它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 B1含量以及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却 与经常摄入高热量食物的现代人极其匹配。 A.由于纤维素和维生素 B1,摄人不足,现代人食物营养不均衡 B.现代人食物营养不均衡,再加上精细食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B1含量不足 C.现代人由于食物太精细,再加上纤维素和维生素 B1摄入不足 D.现代人由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和维生素 B1,摄人不足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 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 是 ①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 中, ② ,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 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 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 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 法,也可以称之为 ③ 。 17.某校《起航》杂志社准备为高三同学开辟一个专栏“梦想照亮现实”。请以 杂志社的名义写一则该栏目征稿宣传词,要求紧扣专栏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六、写作(60分) 18.下图是2015年最震撼人心的照片之一,请观察画面,联系画面右边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黄冈市2016年高三年级3月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是倡“魏晋文 学自觉说”者的看法,作者随后就进行了反驳并在⑤段首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包 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2.C(根据第三段,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 中国文学本位,因而,C项表述不够准确) 3.A(新月派与创造社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不会破坏中国文学历 时三千年的 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根据第二段,若将六经、诸子从中国文学史中 剥离,将会 破坏中国文学完整性和深刻性) 4.D(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 持意见更加坚定。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 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5.A(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 6.B(“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 “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 “改为秘书丞”) 7.(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 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说 者”“骤”“且”“诣”各1分,大意通1分) (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 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寝”、“衔” “构”各1分,“卒为所构”被动句式1分,大意通1分) 8.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又无可奈何。(1分)“休上书”“归敝 庐”表明自 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 报国无门, 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2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是不甘寂 寞,渴望被举荐。(1分)“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 钓”“羡鱼 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2分) 9.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 虚空寂之感。(紧
六、写作(60 分) 18.下图是 2015 年最震撼人心的照片之一,请观察画面,联系画面右边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黄冈市 2016 年高三年级 3 月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是倡“魏晋文 学自觉说”者的看法,作者随后就进行了反驳并在⑤段首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包 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2.C (根据第三段,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 中国文学本位,因而,C 项表述不够准确) 3.A (新月派与创造社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不会破坏中国文学历 时三千年的 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根据第二段,若将六经、诸子从中国文学史中 剥离,将会 破坏中国文学完整性和深刻性) 4.D(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 持意见更加坚定。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 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5.A (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 6.B (“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 “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 “改为秘书丞”) 7.(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 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说 者”“骤”“且”“诣”各 1 分,大意通 1 分) (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 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寝”、“衔”、 “构”各 1 分, “卒为所构”被动句式 1 分,大意通 1 分) 8.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又无可奈何。(1 分)“休上书”“归敝 庐”表明自 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 报国无门, 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2 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是不甘寂 寞,渴望被举荐。(1 分) “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 钓”“羡鱼 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2 分) 9.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 虚空寂之感。(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