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7届高三年级4月调研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 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 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 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据《史记·大宛传》, 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都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 “穿井”。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 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 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 从事农业生产的,后来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 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 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 高飞的一方天地 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由于隋 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禁止 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 法的髙僧大德人数激增。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 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 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 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1560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明政府 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 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7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 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 政策略同。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人。在19世纪下半叶,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送到美 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 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弃民”, 视之为“无赖之徒”。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天朝”往 往置若罔闻。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华侨”的概念于是进 入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光绪十九年(1893)“除华侨海禁”,到此后在各地设立 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 潮的狂澜冲击之下,“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 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 (摘编自 姚大力《读史的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有史料来看,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等国的“秦人”,可视作迄 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
湖北省黄冈市 2017 届高三年级 4 月调研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 如果不把商亡后箕子东奔朝鲜的传说以及对“徐福东渡”结局的猜测算在内,今 天可以确切地指出最早漂流到今中国境外的我们的先人,就应当是西汉前期活动 在“大宛”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秦人”了。据《史记·大宛传》, 当西汉军队围攻大宛的国都时,这些“秦人”在断绝了水源的围城之中帮助守军 “穿井”。从司马迁在另一处提到为大宛等国“铸钱、器”的“汉使、亡卒降” 来看,所谓“秦人”,很可能也是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大宛的西汉军人,其中 最有名的自然是李陵。华北汉地社会中也有人被掳掠、甚至逃亡到匈奴政权下去 从事农业生产的,后来成为迄今所知为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出走异国的最 早的人群,因为在那里他们受到的盘剥较轻。两汉时因国内政治斗争的失败而出 奔匈奴者亦时见于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远走 高飞的一方天地。 随着隋唐统一帝国的建立,古代中国人寓居他国的活动呈现某种新格局。由于隋 唐政权对突厥和中亚国家持续的军事活动,大批士卒流失在西域固属难免。禁止 汉族居民出家为僧的法令废弛后,汉族僧团的大规模膨胀导致西行求法或东渡弘 法的高僧大德人数激增。除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推进的商贾之家,通过海路移 居东南亚的“唐人”,由唐经宋而入元,也代不乏人。到了元朝,中国移民在南 洋群岛已经相当多了。 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向外移民,从晚明的 1560 年代起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明政府 在这时开放海禁,使私人出海贸易的规模急剧扩大。但由于明政府仍明令禁止移 民海外,遂使出门在外多年的人不敢归国,实际上对移民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7 世纪前后,吕宋马尼拉的华人已有两三万人。清前期为孤立东南抗清力量, 重新实行海禁,并对出国归来的人处以死刑,但其收效仍与明末禁止移民海外的 政策略同。鸦片战争前,东南亚的华人总数高达一百万人。在 19 世纪下半叶,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范围更扩大到北美。大批中国人被当作“苦力”运送到美 国,在西海岸为洋人开矿修路。 明清两朝政府长期抱持敌视海外华人的立场,把他们当作化外“弃民”, 视之为“无赖之徒”。海外华人在羁留地区遭遇暴虐或不公正待遇,“天朝”往 往置若罔闻。直到清末,这样的政策才获得基本的调整。“华侨”的概念于是进 入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光绪十九年(1893)“除华侨海禁”,到此后在各地设立 领事馆,清政府终于对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渐有意识。但在西方民族主义思 潮的狂澜冲击之下,“满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无可挽救,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 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量。 (摘编自 姚大力《读史的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有史料来看,西汉前期活动在“大宛”等国的“秦人”,可视作迄 今为止能够确切地指出的最早漂流到异邦的中国人
B.《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 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 C.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 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 D.两汉时期,有些中国人在国内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往匈奴,从东汉末年开 始,日本也逐渐成为了这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流亡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朝廷持续不断地对突厥和中亚国家用兵,边境的战事不可避 免地导致这一时期大批士卒流亡到西域。 B.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 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 C.从唐代开始,有些中国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居到东南亚,到元代时, 居住在南洋群岛的中国移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 D.1560年代,明政府开放海禁,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 从这时起,逐渐掀起一个向海外移民的高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 都对移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 C.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19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 海岸开矿修路,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贡献。 D.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同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 侨的立场,逐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好天气 【英】罗纳德·邓肯 天气冰冷,像慈善事业。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靴 子漏水,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我拖着疲 惫而沉重的脚步寻找走失的母牛,诅咒起当农夫的命。好像当农夫还不够惨,命 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 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平坦无奇的耕地,光 秃禿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糊混浊的天空。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 是心头的火气。 “是个好天哪。”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 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 哪儿呢?” “哪儿都好。”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
B.《史记》中两处记载的“秦人”,实际上很可能是西汉军人,他们战败 后被匈奴俘掠,后来投奔了大宛,从事穿井,铸造钱、器等工作。 C.华北汉地社会中被掳掠或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迄今所知为 改变个人生存的经济环境而漂流异邦的最早的人群。 D.两汉时期,有些中国人在国内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往匈奴,从东汉末年开 始,日本也逐渐成为了这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流亡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朝廷持续不断地对突厥和中亚国家用兵,边境的战事不可避 免地导致这一时期大批士卒流亡到西域。 B.与两汉时期因战争和政治因素而移居国外不同的是,隋唐时期僧人、商 人加入到移民行列,移居地域也更加广泛。 C.从唐代开始,有些中国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居到东南亚,到元代时, 居住在南洋群岛的中国移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 D.1560 年代,明政府开放海禁,使得东南沿海的中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 从这时起,逐渐掀起一个向海外移民的高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海禁政策在明清两代数度兴废,但客观上 都对移民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满清政府对移居海外的华人持敌视立场,将海外华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使他们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重要力量。 C.中国人向北美移民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大批中国人作为苦力在美国西 海岸开矿修路,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贡献。 D.清初的海禁政策直到光绪十九年才被废止。同时清政府也改变了敌视华 侨的立场,逐渐意识到要保护海外侨民的正当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好天气 【英】罗纳德·邓肯 天气冰冷,像慈善事业。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靴 子漏水,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我拖着疲 惫而沉重的脚步寻找走失的母牛,诅咒起当农夫的命。好像当农夫还不够惨,命 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 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平坦无奇的耕地,光 秃秃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糊混浊的天空。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 是心头的火气。 “是个好天哪。”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 “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 哪儿呢?” “哪儿都好。”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
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就像一座济 贫院一样丑陋不堪。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 一天的好,或者念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的任何好。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 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 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 念。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 过了一会儿,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看 到那些榆树了吗?”他问 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我随口答了一句。 “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他接着说,“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 看它们随风飘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 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没看见什么马。”我说 他说:“你看的是地上。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 不是吗?” 我又放眼望去。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那 云团看起来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 副由黄金般的光芒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 沟 “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 阳总是要落山了。” “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 “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 “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 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 了吗?那可都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难 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 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 我说的不对吗?”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你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
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就像一座济 贫院一样丑陋不堪。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 一天的好,或者念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的任何好。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 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 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 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 傲。 过了一会儿,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看 到那些榆树了吗?”他问。 “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我随口答了一句。 “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他接着说,“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 看它们随风飘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 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没看见什么马。”我说。 他说:“你看的是地上。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 不是吗?” 我又放眼望去。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那 云团看起来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 一副由黄金般的光芒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 沟。 “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 阳总是要落山了。” “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 “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 “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 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 了吗?那可都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难 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 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 我说的不对吗?” 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你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
我没有回答。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 甚至几乎没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她把一根白色的棍 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 “怎么,您……” “不,”他说,“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一个农夫,由于母牛走失,不得不四处寻找,加之天气不好,道路 泥泞难行,因而心情懊恼,觉得整个世界丑陋无比。 B.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老头儿主动与“我”搭讪,以天气为话题, 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一条臭水沟,也蕴藏着美 C.文章第5段反复强调“今天”“一月份的任何一天”“整个冬季的任何 天”等时间点,以此凸显“我”内心的怨愤情绪。 D.“我”与老头儿对比鲜明。“我”眼睛明亮,却只看到世界的丑陋;老头儿 眼睛失明,却能感知无处不在的美。可见感知美不必用眼睛,而需要用心灵。 5.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 句话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有光的传奇人生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本可 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 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 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 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 却被指定研究语言。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 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1955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 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而早在1920 年,周有光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一运动当时还受到苏联支持。 于是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改行之后的周有光 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 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要真正改 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 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
我没有回答。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 甚至几乎没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她把一根白色的棍 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 “怎么,您……” “不,”他说,“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是一个农夫,由于母牛走失,不得不四处寻找,加之天气不好,道路 泥泞难行,因而心情懊恼,觉得整个世界丑陋无比。 B.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老头儿主动与“我”搭讪,以天气为话题, 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一条臭水沟,也蕴藏着美。 C.文章第 5 段反复强调“今天”“一月份的任何一天”“整个冬季的任何一 天”等时间点,以此凸显“我”内心的怨愤情绪。 D.“我”与老头儿对比鲜明。“我”眼睛明亮,却只看到世界的丑陋;老头儿 眼睛失明,却能感知无处不在的美。可见感知美不必用眼睛,而需要用心灵。 5.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 句话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周有光的传奇人生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本可 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 业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去向著 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 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 却被指定研究语言。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 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1955 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 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而早在 1920 年,周有光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一运动当时还受到苏联支持。 于是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改行之后的周有光 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 1958 年正式公 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既来之,则安之”。“要真正改 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 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 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
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 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 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1980年开始,他成为翻 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 谈到当年翻译《百科全书》的细节时,周有光称,“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80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80岁当作0岁。92岁那年,收到 份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至今提起,老先生还乐不可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当世界各 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 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 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 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他的专业研究因年老体衰告一段落,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弃一名知 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他在桑榆晚年再扬帆,开辟新领域一一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 道集》等数部新著。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 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 读了。”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虽然处于高龄却天天上网,喜欢接 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相关链接】 (1)周有光(1906~2017),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 家、经济学家,因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而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百 度百科) (2)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 子。”周有光娶的就是张家的二姐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70年。(百度百科)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但是他 却能坦然面对自己错位的人生 B.1955年,因为周有光早年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所以组织 上安排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 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1958 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 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 1961 年出版。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1980 年开始,他成为翻 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 谈到当年翻译《百科全书》的细节时,周有光称,“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 10 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80 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 80 岁当作 0 岁。92 岁那年,收到一 份贺卡,上面写着:祝贺 12 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至今提起,老先生还乐不可 支。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当世界各 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 21 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 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 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 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他的专业研究因年老体衰告一段落,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弃一名知 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他在桑榆晚年再扬帆,开辟新领域――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 道集》等数部新著。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 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 读了。”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虽然处于高龄却天天上网,喜欢接 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相关链接】 (1)周有光(1906~2017),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 家、经济学家,因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而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百 度百科) (2)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 子。”周有光娶的就是张家的二姐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 70 年。(百度百科)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但是他 却能坦然面对自己错位的人生。 B.1955 年,因为周有光早年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所以组织 上安排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
C.周有光娶了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之一的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70年, 与沈从文成为连襟,这也是他人生“传奇”的一个方面。 D.周有光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这与他有着“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 历史眼光”、还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分不开的。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半路出家研究语言学,周有光并没有怨言,到后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语言 学研究,这体现了一个学者的时代担当和奉献精神。 B.“周百科”的外号,虽是沈从文所赐,但从周有光参与翻译《简明不列 颠百科全书》和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来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C.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研究非常扎实,甚至到了今天,人们 对《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意见。 D.周有光晚年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并 对所谓的“汉语热”有着冷静的思考。 E.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一生和他对祖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杰出贡献,表 现了他热爱国家、与时俱进、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 9.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引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话语,请结合文本概述这样表 达的好处。(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 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 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 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 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 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 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祐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 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令其自效,必有奋命报国 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 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 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 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 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庯流,猥蒙拔擢,参预机 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 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 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 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 行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周有光娶了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之一的张允和,夫妻俩相敬如宾 70 年, 与沈从文成为连襟,这也是他人生“传奇”的一个方面。 D.周有光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这与他有着“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 历史眼光”、还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分不开的。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半路出家研究语言学,周有光并没有怨言,到后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语言 学研究,这体现了一个学者的时代担当和奉献精神。 B.“周百科”的外号,虽是沈从文所赐,但从周有光参与翻译《简明不列 颠百科全书》和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来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C.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研究非常扎实,甚至到了今天,人们 对《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意见。 D.周有光晚年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并 对所谓的“汉语热”有着冷静的思考。 E.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一生和他对祖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杰出贡献,表 现了他热爱国家、与时俱进、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 9.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引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话语,请结合文本概述这样表 达的好处。(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 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 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 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 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 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 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祐。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 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令其自效,必有奋命报国 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 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 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 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 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 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 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 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 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 行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缄。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 两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 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 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 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 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13.把下面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 悦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 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 统 14.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回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 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 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缄。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 两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 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 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 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 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13.把下面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 悦。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 年)十月,宋兵攻 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 统。 14.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蝶翻金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回翔取乐的画面,这里运用反 衬手法,借眼前之景来衬托作者的心境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 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 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转外: 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 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15.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 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 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3)《诗经·关雎》中用“ 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 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暮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传统文化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过一番改头 换面之后,仍然可以服务于时代 B.作为一名肯负责、有担当的领导干部,身处官场,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 和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C.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工商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出动,迅速摧毁了一个 制售地沟油的窝点,人们额手称庆 D.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 定力的不二法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 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成为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其存 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C、今后四年,北京市将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 术,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D、目前半导体、无线电通行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 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扩大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科学家有国籍,①科学无国界。让国籍不成为科学的羁绊,②不能成为科学 家的道德困境,是杨振宁阔别51年之后重归中国籍的一个启示。未来的方向③ 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④诞生出最精锐的科研成果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 面临亡国破家的境地。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 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转外: 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E.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直白浅显,但 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15.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 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 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 (3)《诗经·关雎》中用“ ”和“ ”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 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暮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文化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过一番改头 换面之后,仍然可以服务于时代。 B.作为一名肯负责、有担当的领导干部,身处官场,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 和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C.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工商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出动,迅速摧毁了一个 制售地沟油的窝点,人们额手称庆。 D.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 定力的不二法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 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成为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其存 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C、今后四年,北京市将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 术,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D、目前半导体、无线电通行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 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扩大。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科学家有国籍, ① 科学无国界。让国籍不成为科学的羁绊, ② 不能成为科学 家的道德困境,是杨振宁阔别 51 年之后重归中国籍的一个启示。未来的方向 ③ 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④ 诞生出最精锐的科研成果
⑤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⑥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待遇、社会的理智 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①②③ 4 ⑤⑥ A.可是仍而且不仅也 B.然而又还从而固然也 更也/ 不仅更 D.而 并可并且当然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曾经大学时期有人问我,爱四季玫瑰又称紫枝玫瑰、无刺玫瑰,它花香浓郁,花 色瑰丽,花期也长,可夏季赏花,秋季观果,冬季看枝,(1);其鲜花 可食用、酿酒、入药、提取玫瑰精油,(2)。四季玫瑰的根部分分蘖萌 生能力强, 如果不分株会使营养分散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开 花少或不开花。 21.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的一封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 并改正。(6分)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经受了巨大的 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大力弘扬 我们倡议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奉献 爱心。愿意捐款捐物的师生请到学生会联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去年冬天,北方多地飘雪。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了朋友圈。不过有媒 体转发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雪景”:某地,四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 积雪。一位环卫工人的脸上沾满了清扫车喷岀的污渍,他身上的橙色环卫工作服 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据了解,他们凌晨2点多就到街头清理积雪,一直持续 到上午8点,连口水都没喝。这样的“雪景”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C(“后者”是指“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包括“被掳掠”的 人。) 2.D(掀起海外移民高潮的原因,除了开放海禁的政策,还有禁止移民海外的政 策。) 3.B(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 量。) 4.C(A.“我”觉得世界丑陋无比的原因,不仅是丢了母牛和天气不好,更主要 是对身为农夫的命运不满。且“天气不好”是“我”的主观感受,并非实情。B. 老头儿并非是“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而与我搭讪。D.“不必用眼睛” 说法绝对。)
⑤ 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 ⑥ 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待遇、社会的理智 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可是 / 仍 而且 不仅 也 B.然而 又 还 从而 固然 也 C.但 更 也 / 不仅 更 D.而 并 可 并且 当然 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曾经大学时期有人问我,爱四季玫瑰又称紫枝玫瑰、无刺玫瑰,它花香浓郁,花 色瑰丽,花期也长,可夏季赏花,秋季观果,冬季看枝,____(1)____;其鲜花 可食用、酿酒、入药、提取玫瑰精油,____(2)____。四季玫瑰的根部分分蘖萌 生能力强,____(3)____,如果不分株会使营养分散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开 花少或不开花。 21.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的一封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 并改正。(6 分)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经受了巨大的 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大力弘扬。 我们倡议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奉献 爱心。愿意捐款捐物的师生请到学生会联系。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去年冬天,北方多地飘雪。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了朋友圈。不过有媒 体转发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雪景”:某地,四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 积雪。一位环卫工人的脸上沾满了清扫车喷出的污渍,他身上的橙色环卫工作服 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据了解,他们凌晨 2 点多就到街头清理积雪,一直持续 到上午 8 点,连口水都没喝。这样的“雪景”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C(“后者”是指“逃亡到匈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包括“被掳掠”的 人。) 2.D(掀起海外移民高潮的原因,除了开放海禁的政策,还有禁止移民海外的政 策。) 3.B(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海外的华侨成为推翻清统治的一种重要力 量。) 4.C(A.“我”觉得世界丑陋无比的原因,不仅是丢了母牛和天气不好,更主要 是对身为农夫的命运不满。且“天气不好”是“我”的主观感受,并非实情。B. 老头儿并非是“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而与我搭讪。D.“不必用眼睛” 说法绝对。)
5.①描写景物和人物心情,为后文“我”与老头儿的交谈勾勒背景。 ②描写“我”主观感觉的恶劣天气,与标题形成对照,也与后文老头儿感知的好 天气形成对照。③交代“我”的农夫身份和心情的恶劣,与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 成对照。(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 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所以老头儿并不瞎。②这句话也暗含了对“我”的讽 刺和批评。“我”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心灵却丧失感知美的能力。从这个 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老头儿更瞎。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 示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 知世界之美。(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7.B(B项强加因果。) 8.CE(C项中“人们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的意见”不合文意。E项中“淡泊名 利”文中表现不明显。)(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9.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本的真实性。②使周有光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彰显 传主的精神风貌和品格。③有助于读者真切、深刻了解周有光的人格魅力和影响, 提升传记的阅读价值。(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意思对 即可。) 10.C 11.D(“相传为孔子所作”有误。) 12.D(原文为“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欠妥, 张行信认为让王、贾“参预机务”毫无意义。) 13.(1)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 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译出大意给3分,“强 梁”“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 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 希望! (译出大意给3分,“拘绳”“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见 他。张行信便向皇帝进言两件事:一是依照旧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 带土地适宜种麦,应当允许他们交纳麦子充作粮税。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让尚 书省商议后实行。崇庆二年,任左谏议大夫。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 赂朝中权贵,想重新得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 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 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今天如再任用他,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 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当胡沙虎弑君谋逆时,人们都替他担忧,而张行 信坦然自若,不以为意。这年九月,宣宗开始做皇帝,改年号为贞祐。 胡沙虎被杀后,张行信上密封奏书主张严正刑赏之事,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 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请陛下让重臣举荐所了解的人,如果确是可用之才, 立即加以召见,公开褒奖,必定有舍命报国的人。以前李牧在当赵国将军时,军 功爵位封赏都能自己做主,出兵进攻退守等不需听从朝中复议,因而能够大破北 面强敌。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 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
5.①描写景物和人物心情,为后文“我”与老头儿的交谈勾勒背景。 ②描写“我”主观感觉的恶劣天气,与标题形成对照,也与后文老头儿感知的好 天气形成对照。③交代“我”的农夫身份和心情的恶劣,与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 成对照。(答出其中一点给 2 分,答出其中两点给 5 分。意思对即可。) 6.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 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所以老头儿并不瞎。②这句话也暗含了对“我”的讽 刺和批评。“我”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心灵却丧失感知美的能力。从这个 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老头儿更瞎。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 示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 知世界之美。(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7.B(B 项强加因果。) 8.CE(C 项中“人们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的意见”不合文意。E 项中“淡泊名 利”文中表现不明显。)(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9.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本的真实性。②使周有光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彰显 传主的精神风貌和品格。③有助于读者真切、深刻了解周有光的人格魅力和影响, 提升传记的阅读价值。(答出其中一点给 2 分,答出其中两点给 4 分。意思对 即可。) 10.C 11.D(“相传为孔子所作”有误。) 12.D(原文为“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欠妥, 张行信认为让王、贾“参预机务”毫无意义。) 13.(1)胡沙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 赞誉,自从他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译出大意给 3 分,“强 梁”“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他 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有 希望! (译出大意给 3 分,“拘绳”“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见 他。张行信便向皇帝进言两件事:一是依照旧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 一带土地适宜种麦,应当允许他们交纳麦子充作粮税。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让尚 书省商议后实行。崇庆二年,任左谏议大夫。当时胡沙虎已免职为民,但他仍贿 赂朝中权贵,想重新得到起用。满朝官员没人敢表态,张行信便上奏说:“胡沙 虎飞扬跋扈,强横凶暴,献媚于皇帝宠幸亲近的人,来谋求他们的赞誉,自从他 被罢免以来,士民百姓无不欢欣喜悦。今天如再任用他,只怕为害更超过往日。” 他接连上书奏告,但没有回音。当胡沙虎弑君谋逆时,人们都替他担忧,而张行 信坦然自若,不以为意。这年九月,宣宗开始做皇帝,改年号为贞祐。• • • 胡沙虎被杀后,张行信上密封奏书主张严正刑赏之事,他又说:“自从战事兴起 以来,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请陛下让重臣举荐所了解的人,如果确是可用之才, 立即加以召见,公开褒奖,必定有舍命报国的人。以前李牧在当赵国将军时,军 功爵位封赏都能自己做主,出兵进攻退守等不需听从朝中复议,因而能够大破北 面强敌。现今任命将帅如果不再用条文成法来束缚他们,用朝廷意旨来约束控制 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全部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么克敌收复国土的功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