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测试题(10月5日)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 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 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 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 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 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 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 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 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 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 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山东中学联盟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 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 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 “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 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 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 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 “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 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 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 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
2017 级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测试题(10 月 5 日)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 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 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 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 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 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 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 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 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 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 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山东中学联盟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 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 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 “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 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 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 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 “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 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 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 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
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 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 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 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岀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 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 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 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 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 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 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 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 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光明日报》2018年5月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 分 B.“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 色 C.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 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 观点。 B.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 统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
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 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 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 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 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 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 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 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 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 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 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 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光明日报》2018 年 5 月 7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山东中学联盟 A.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 分。 B.“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 色。 C.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 点。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 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 观点。 B.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 统一。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
意义。 D.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 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 息相关。 B.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 好地“教”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 的层面。 D.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 规律的“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 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 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平出晩归,做着莫 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 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 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 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 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 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意义。 D.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 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 息相关。 B.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 好地“教”。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 的层面。 D.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 规律的“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 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 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平出晚归,做着莫 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 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 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 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 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 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 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 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 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 答应。冯三两个字飄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 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 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 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 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 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 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 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 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 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 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山东中学联盟 虛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 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 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 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 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 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 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 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 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 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 答应。冯三两个字飄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 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 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 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 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 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 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 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 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 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 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山东中学联盟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 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 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 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 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 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 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
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 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 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 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 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 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 家独得富贵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 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5.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 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6.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 的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5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 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 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 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
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 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 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 妙 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 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 虛幻”等词语。 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 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 家独得富贵。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 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5.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 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6.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 的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5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山东中学联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 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 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 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
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 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令恧路齐λ彼兵贽太感不来接战具诔远遁欲追则人 马夭食燈守则地无紧集贼既未釆臣何颜以见贱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 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 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 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 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 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 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 署,又知冀州。景徳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 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 祥符三年,卒。 (选自《宋史·李重贵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 /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 /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 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 /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D.致仕,指获得官职,致指给予,仕指做官。文中指担任左羽林军大将军
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 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 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 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 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 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 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 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 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 署,又知冀州。景德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 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 祥符三年,卒。 (选自《宋史·李重贵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 /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 /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 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 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 /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D.致仕,指获得官职,致指给予,仕指做官。文中指担任左羽林军大将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王审琦结亲,得 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 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镇子安定 C.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 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慘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 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山东中学联盟 (1)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5分) (2)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 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 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 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 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 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 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給東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 从容奏旦贱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 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 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思,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 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 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 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王审琦结亲,得 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 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镇子安定。 C.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 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 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山东中学联盟 (1)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5 分) (2)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 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 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 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 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 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 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 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 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 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 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 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 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 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土”,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 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 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 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 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 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 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 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5分)山东中学联盟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 桴浮于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 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 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 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 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 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 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 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 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5 分) 山东中学联盟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 桴浮于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6.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共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述了四时不同的风景,作者陶醉其中,其中 ”描述的是春夏两季的景色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 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 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4)《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两句,写出了婉 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革开放是宏大叙事,而故事中更有无数人命运轨迹的改写。脚踩这片热 土的每一个人,从不是被动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是 为这 的章节贡献着自己的笔墨。若不是从报纸上的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中 嗅出了“春天”的气息,怎会有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和中国 技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作为煤炭工人子弟的刘慈欣 就不会离经叛道地创作科幻文学,也许就没有今天世界对中国人想象力 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时势。我们纪念改革开放 个囯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 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纪念,更 能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40年 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 生,让我们国家“赶上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继续做时间的 驾驭者,用奋斗定义自己的明天,助力我们国家“引领时代”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 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6.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 1 小题,共 10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欧阳修 在《醉 翁亭 记》中 描述 了四时 不同的 风景 ,作者 陶醉 其中, 其中 “ , ”描述的是春夏两季的景色。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 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 ”两句,写出了婉 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革开放是宏大叙事,而故事中更有无数人命运轨迹的改写。脚踩这片热 土的每一个人,从不是被动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是 ,为这 的章节贡献着自己的笔墨。若不是从报纸上的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中 嗅出了“春天”的气息,怎会有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和中国科 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作为煤炭工人子弟的刘慈欣 就不会离经叛道地创作科幻文学,也许就没有今天世界对中国人想象力 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时势。我们纪念改革开放, (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 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 40 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纪念,更 能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40 年 ,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 生,让我们国家“赶上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继续做时间的 驾驭者,用奋斗定义自己的明天,助力我们国家“引领时代”。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奋发图强波澜壮阔刮目相看栉风沐雨 B.励精图治惊心动魄刮目相看筚路蓝缕 C.奋发图强波澜壮阔惊鸿一瞥栉风沐雨 D.励精图治惊心动魄惊鸿一瞥筚路蓝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就不会有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 话 B.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就不会离职刨业,遑论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C.中国科技企业之所以能搅动全球市场,原因是当年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 D.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是中国科技企业能搅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山东中学联盟 A.其实也是在纪念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成功者 B.正因为它为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提供了最好的时代土壤 C.其实也是在纪念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D.正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2019这一年, 各行各业展开了一系列“向共和国70周年献礼”的活动,“庆祖国70华诞,展 青春热血风采”,青年人走在时代的前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2月16日-29日,参加云南山区儿童支教活动后写下的日志。 ②6月7日,写给某位担负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 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任务的工程师的慰问信。 ③9月29日,在学校庆祝建国7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④10月1日,收看“2019年建国70周年检阅士兵仪式”后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 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A. 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刮目相看 栉风沐雨 B. 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刮目相看 筚路蓝缕 C. 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惊鸿一瞥 栉风沐雨 D. 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惊鸿一瞥 筚路蓝缕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就不会有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 话 B.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就不会离职刨业,遑论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C. 中国科技企业之所以能搅动全球市场,原因是当年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 D.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是中国科技企业能搅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山东中学联盟 A.其实也是在纪念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成功者 B.正因为它为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提供了最好的时代土壤 C.其实也是在纪念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D.正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纪念日。2019 这一年, 各行各业展开了一系列“向共和国 70 周年献礼”的活动,“庆祖国 70 华诞,展 青春热血风采”,青年人走在时代的前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2 月 16 日-29 日,参加云南山区儿童支教活动后写下的日志。 ②6 月 7 日,写给某位担负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 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任务的工程师的慰问信。 ③9 月 29 日,在学校庆祝建国 70 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④10 月 1 日,收看“2019 年建国 70 周年检阅士兵仪式”后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 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