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焙烧/蓓蕾 整饬/炽热 模样/模范 B.沸腾/吹拂 愤慨/气概 劲头/干劲 C.贻误/怠慢 回溯/宿愿 字帖/服帖 *D.羸弱/赢利 蹊跷/骁勇 稽首/滑稽 (A. bei chi mu/mo: B. fei/fu kai/gai jin; C. yi/dai su tie/tieD. lei/ying qiao/ xido qi/j】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马理明是干部家庭出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是南方大学著名的伦理学 教授,讲课艺术极佳。他能把司空见惯的伦理学现象讲解得生动深刻,深受广大 莘莘学子的喜爱,以致大家每次都提前到教室等候他的到来。 A.出生 *B.司空见惯 C.莘莘学子 D.以致 【A.应为“出身”,指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出生”侧重于自然属性,如“出 生于20世纪初”。C.“莘莘”即众多,与“广大”重复。D.“以致”用在 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 3.下列一段话中加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最髙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7日公布的《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至3000元以上、3万元至8 万元以上、20万元至40万元以上的(A),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7条规定 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B),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 刑、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C)。该《解 释》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髙级法院、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 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县体数额标 报最高法院、最髙检察院批准(D) 米C.【语序不当。应该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中国古 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 ①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②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③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⑥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A.③⑤②①④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②① 【对自然本体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思想在文学艺术上的 影响】
广东省惠州市 2014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焙烧/蓓蕾 整饬/炽热 模样/模范 B.沸腾/吹拂 愤慨/气概 劲头/干劲 C.贻误/怠慢 回溯/宿愿 字帖/服帖 *D.羸弱/赢利 蹊跷/骁勇 稽首/滑稽 【A.bèi chì mú/mó;B.fèi/fú kǎi/gài jìn;C.yí/dài sù tiè/tiē D.léi/yíng qiāo/xiāo qǐ/jī】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马理明是干部家庭出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是南方大学著名的伦理学 教授,讲课艺术极佳。他能把司空见惯的伦理学现象讲解得生动深刻,深受广大 莘莘学子的喜爱,以致大家每次都提前到教室等候他的到来。 A.出生 *B.司空见惯 C.莘莘学子 D.以致 【A.应为“出身”,指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出生”侧重于自然属性,如“出 生于 20 世纪初”。 C.“莘莘”即众多,与“广大”重复。 D.“以致”用在 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 3.下列一段话中加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7 日公布的《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价值 1000 元至 3000 元以上、3 万元至 8 万元以上、20 万元至 40 万元以上的(A),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 267 条规定 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B),可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 刑、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C)。该《解 释》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 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批准(D)。 *C.【语序不当。应该说“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中国古 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②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③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⑥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A.③⑤②①④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②① 【对自然本体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思想在文学艺术上的 影响】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重修棂星门移置瑞光楼记 欧阳熙 人才生为世用,不偶然也,必汲山川之秀而得天地之灵。故三苏生而眉山草木枯, 韩相出而日下五云见,由古而然,岂诬也哉? 博罗,广东之名邑。其学宫在浮碇之麓而居县治之左,东北负象山之胜,西北据 罗浮之雄,南则大江横带于几席之下。渡江而南,层峰叠嶂拱护若子孙之卫父母, 而肃肃焉有序也。一峰突起者曰“狮峰”,峰之下,龙湫水积墨色而深不可量, 世传有灵物隐其间。岁时,静夜境清,或有珠如斗,下上狮峰,荧然而岩谷可鉴, 传以为骊龙之珠,出则为学宫俊髦擢科之征。或一出则一应,或二出则二应,或 三五,或六七,而皆然不爽也,邑人奇之。 宋时王公亘来知县事,神其事而于学宫创为瑞光楼,所以示为佳征而望于贤俊也 深矣。正统间,监察御史欧阳公洙按临是邑,见楼久敝,加为修葺,复大书“瑞 光”二字楣于楼上。公之侄玠以成化乙巳来知县事,适佥宪金川陈公英视学,见 棂星门卑陋不堪,曰:“是何足以章斯文耶?”既而见瑞光楼蔽于棂星之前,又 慨曰:“是足以寒文风矣。急为之计,未可缓也。”乃命玠任其事,玠奉命惟谨, 又得二尹陈胜、判簿林秀协心赞襄,遂市材鸠工,撤棂星门而新之,高大雄伟, 加倍于前。 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悬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之志。是 年骊珠呈祥者五,丙午秋闱而邑士领荐者如其数。传诵远迩,咸谓地灵人杰之相 符信不谬矣。 予退老于家,复为罗浮之游。司训张君聿、顾君宗美过予而道其始终,且曰:“是 不可以无记,愿公为之记。”予高陈公之识见而喜吾侄玠之善承公志,且嘉张顾 公之请也,不可得而辞 今博邑棂星之门既新而伟,瑞光之楼亦得其所而壮丽焉。吾知狮峰骊珠之瑞将无 时而不见也。士之应祥而起,殆将联翩而多薏。 选自(《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惠州府部(八)文纪二) 【参考译文】 人才生来为时世所用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取得了山川的秀气并且得到了天地的灵 气。所以三苏出现眉山的草木就干枯了,韩琦考中进士唱名时日下就显现了五彩 云,从古代以来就有这样的感应,难道是虚妄的吗? 博罗是广东的的名县。它的学宫在浮碇岗的山麓,居于县治的左边,东北凭依优 美的象山,西北据有雄伟的罗浮,南边则有大江横着绕过,如同就在几案坐席之 下。渡江向南行,一重重的山峦拱护着就像子孙护卫着父母,肃然有序。有一突 起的山峰叫做“狮峰”,山峰下面,龙湫的水积成墨色深得不可测量,世人传说 有灵异宝物隐藏在那里。某些年份当中,夜空静谧环璄清幽,有时岀现宝珠,大 小如斗,在狮峰上上下下,明亮得山岩山谷都可以照清楚,传说中认为是骊龙宝 珠,一出现就成为学宫才俊登科的征兆。有时出现一次,就应验一人登科,有时 出现两次,就应验两人登科,有时三五次,有时六七次,都是这样对应,没有差 错,县里的人对此感到奇异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重修棂星门移置瑞光楼记 欧阳熙 人才生为世用,不偶然也,必汲山川之秀而得天地之灵。故三苏生而眉山草木枯, 韩相出而日下五云见,由古而然,岂诬也哉? 博罗,广东之名邑。其学宫在浮碇之麓而居县治之左,东北负象山之胜,西北据 罗浮之雄,南则大江横带于几席之下。渡江而南,层峰叠嶂拱护若子孙之卫父母, 而肃肃焉有序也。一峰突起者曰“狮峰”,峰之下,龙湫水积墨色而深不可量, 世传有灵物隐其间。岁时,静夜境清,或有珠如斗,下上狮峰,荧然而岩谷可鉴, 传以为骊龙之珠,出则为学宫俊髦擢科之征。或一出则一应,或二出则二应,或 三五,或六七,而皆然不爽也,邑人奇之。 宋时王公亘来知县事,神其事而于学宫创为瑞光楼,所以示为佳征而望于贤俊也 深矣。正统间,监察御史欧阳公洙按临是邑,见楼久敝,加为修葺,复大书“瑞 光”二字楣于楼上。公之侄玠以成化乙巳来知县事,适佥宪金川陈公英视学,见 棂星门卑陋不堪,曰:“是何足以章斯文耶?”既而见瑞光楼蔽于棂星之前,又 慨曰:“是足以寒文风矣。急为之计,未可缓也。”乃命玠任其事,玠奉命惟谨, 又得二尹陈胜、判簿林秀协心赞襄,遂市材鸠工,撤棂星门而新之,高大雄伟, 加倍于前。 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志。是 年骊珠呈祥者五,丙午秋闱而邑士领荐者如其数。传诵远迩,咸谓地灵人杰之相 符信不谬矣。 予退老于家,复为罗浮之游。司训张君聿、顾君宗美过予而道其始终,且曰:“是 不可以无记,愿公为之记。”予高陈公之识见而喜吾侄玠之善承公志,且嘉张顾 二公之请也,不可得而辞。 今博邑棂星之门既新而伟,瑞光之楼亦得其所而壮丽焉。吾知狮峰骊珠之瑞将无 时而不见也。士之应祥而起,殆将联翩而多焉。 选自(《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惠州府部(八)文纪二) 【参考译文】 人才生来为时世所用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取得了山川的秀气并且得到了天地的灵 气。所以三苏出现眉山的草木就干枯了,韩琦考中进士唱名时日下就显现了五彩 云,从古代以来就有这样的感应,难道是虚妄的吗? 博罗是广东的的名县。它的学宫在浮碇岗的山麓,居于县治的左边,东北凭依优 美的象山,西北据有雄伟的罗浮,南边则有大江横着绕过,如同就在几案坐席之 下。渡江向南行,一重重的山峦拱护着就像子孙护卫着父母,肃然有序。有一突 起的山峰叫做“狮峰”,山峰下面,龙湫的水积成墨色深得不可测量,世人传说 有灵异宝物隐藏在那里。某些年份当中,夜空静谧环境清幽,有时出现宝珠,大 小如斗,在狮峰上上下下,明亮得山岩山谷都可以照清楚,传说中认为是骊龙宝 珠,一出现就成为学宫才俊登科的征兆。有时出现一次,就应验一人登科,有时 出现两次,就应验两人登科,有时三五次,有时六七次,都是这样对应,没有差 错,县里的人对此感到奇异
宋朝时王亘来任知县,觉得这件事很神奇,就在学宫创修了瑞光楼,用来彰显吉 祥征兆,也可见知县对于贤才俊杰的期待之意很深长。正统年间,监察御史欧阳 洙巡察来到博罗,看见楼已经破败很久了,就加以修葺,又写了“瑞光”两个大 字安置楼上作门楣。欧阳公的侄子欧阳玠在成化乙巳年间来任知县,正赶上佥都 御史金川人陈英来视察学政,看见棂星门十分低矮简陋,说:“这怎么能够用来 彰显文化呢?”不久又看到瑞光楼隐藏在棂星门前,又慨叹说:“这很可能使尚 文的风气冷却消退啊。赶紧谋划这事,不能耽搁。”于是命令欧阳玠主持这件事 欧阳玠接受使命后十分勤谨,又得到副手县丞陈胜、判簿林秀的同心协助,于是 购买材料征集工匠,撤除旧的棂星门然后新建,新门高大雄伟,比之前的规模加 倍 又把瑞光楼移建到棂星门左边,地势髙峻气势雄伟,豪华气派居一县首位。从此 新楼聚集了山川的灵秀,激发了才俊的心志。这一年骊珠五次呈现祥瑞,丙午(乙 巳年的第二年)乡试县里的秀才中举的也符合五人之数。远近广为传诵,都说地 灵人杰相符合确实不差啊! 我告老退休在家,又来罗浮游览。司训张聿、顾宗美探访我,给我说起这件事的 前后情况,并且说:“这楼不能没有一篇记,希望您为它作记。”我认为陈公见 识高明,为我的侄子欧阳玠善于领会实现陈公的心意感到高兴,并且嘉许张顾 人的请求,无法推辞就写了这篇记。 现在博罗县棂星门又新又雄伟,瑞光楼也建在了合适的位置,十分壮丽。我知道 狮峰骊珠的祥瑞将会时时呈现,士人应祥瑞而登科,定可期待连续不断,越来越 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韩相奏名而日下五云见 见:显现 B.渡江而南 南:向南行 米C.监察御史欧阳公洙按临是邑 按:按照 D.予高陈公之识见而喜玠之善承公志高:认为高明 【巡察,巡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肃肃焉有序也 瑞光之楼亦得其所而 壮丽焉 B.人才生为世用,不偶然也 所以示为佳征而望于贤俊也深 矣 C.而南则大江横带于几席之下 高大雄伟,加倍于前 必汲山川之秀而得天地之灵 其学宫在浮碇之麓而居县治之左 【表并列。(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表陈述、赞叹语气。B.表判断、肯 定;表句中停顿。C.介词,在;介词,比。)】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志 A.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髙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川之秀勃兴/俊髦之 志 B.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髙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志 C.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
宋朝时王亘来任知县,觉得这件事很神奇,就在学宫创修了瑞光楼,用来彰显吉 祥征兆,也可见知县对于贤才俊杰的期待之意很深长。正统年间,监察御史欧阳 洙巡察来到博罗,看见楼已经破败很久了,就加以修葺,又写了“瑞光”两个大 字安置楼上作门楣。欧阳公的侄子欧阳玠在成化乙巳年间来任知县,正赶上佥都 御史金川人陈英来视察学政,看见棂星门十分低矮简陋,说:“这怎么能够用来 彰显文化呢?”不久又看到瑞光楼隐藏在棂星门前,又慨叹说:“这很可能使尚 文的风气冷却消退啊。赶紧谋划这事,不能耽搁。”于是命令欧阳玠主持这件事, 欧阳玠接受使命后十分勤谨,又得到副手县丞陈胜、判簿林秀的同心协助,于是 购买材料征集工匠,撤除旧的棂星门然后新建,新门高大雄伟,比之前的规模加 倍。 又把瑞光楼移建到棂星门左边,地势高峻气势雄伟,豪华气派居一县首位。从此 新楼聚集了山川的灵秀,激发了才俊的心志。这一年骊珠五次呈现祥瑞,丙午(乙 巳年的第二年)乡试县里的秀才中举的也符合五人之数。远近广为传诵,都说地 灵人杰相符合确实不差啊! 我告老退休在家,又来罗浮游览。司训张聿、顾宗美探访我,给我说起这件事的 前后情况,并且说:“这楼不能没有一篇记,希望您为它作记。”我认为陈公见 识高明,为我的侄子欧阳玠善于领会实现陈公的心意感到高兴,并且嘉许张顾二 人的请求,无法推辞就写了这篇记。 现在博罗县棂星门又新又雄伟,瑞光楼也建在了合适的位置,十分壮丽。我知道 狮峰骊珠的祥瑞将会时时呈现,士人应祥瑞而登科,定可期待连续不断,越来越 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韩相奏名而日下五云见 见:显现 B.渡江而南 南:向南行 *C.监察御史欧阳公洙按临是邑 按:按照 D.予高陈公之识见而喜玠之善承公志 高:认为高明 【巡察,巡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而肃肃焉有序也 瑞光之楼亦得其所而 壮丽焉 B.人才生为世用,不偶然也 所以示为佳征而望于贤俊也深 矣 C.而南则大江横带于几席之下 高大雄伟,加倍于前 *D.必汲山川之秀而得天地之灵 其学宫在浮碇之麓而居县治之左 【表并列。(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表陈述、赞叹语气。B.表判断、肯 定;表句中停顿。C.介词,在;介词,比。)】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志 A.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 志 B.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志 C.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 志
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髙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 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陈述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罗学宫在象山东北,罗浮西北,南则靠近大江,依山傍水 B.正统间,监察御史欧阳洙创建瑞光楼,希望以此振兴文运 凇C.陈胜、林秀协助欧阳玠购买建楼所需木材、征集人工,又重建了棂星门。 D.重建重修瑞光楼、棂星门后,狮峰上的骊珠祥瑞更加频繁出现,贤士中举由 个、两个,到三五个、六七个,越来越多,应验了祥瑞。 【A.东北有象山,西北有罗浮山。B.宋时王亘开始修建瑞光楼。D.混淆重修 前后、既然事实与将然期待。】 9.(10分)(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4分)传诵远迩,咸谓地灵人杰之相符信不谬矣。 ②(3分)士之应祥而起,殆将联翩而多焉 (2)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重修瑞光楼、棂星门的积极意义。(3分) 【(1)①远近民众广为传诵,都说地方灵秀人物杰出两者相称确实不差啊!(关 注点:远迩、地灵人杰之相符、信不谬、句意。“地灵人杰”不译亦可,但不能 调换词序为“人杰地灵”。)②读书人应验吉兆而登科,必定会连续增多。(关 注点:应祥、殆、联翩。“应祥”可解释为“应验祥瑞、应验好兆头”等,“殆” 可解释为“必定、当然、大概”等,“联翩”可以解释为“连续不断、一个接 个、相继”等。)(2)答案示例:①可以提倡教化、尊崇教育事业。/②可以激 励读书人发奋用功。(答案于原文有据,有“积极”意味即可得3分。如答成“增 添当地灵气”“使得祥瑞更多出现”“增添读书人考中科举的运气”之类,于文 虽有据,而缺乏科学精神的,可酌给1分。)】 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①己酉:即公元1129年。是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 ②阴拱:暗中袖手观望 (1)请分析诗歌首联中的两个叠词的表达作用。(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1)“草草”凸显了宋军渡江南窜仓促慌乱的狼狈相,(1分)“悠悠”极 写敌人骑兵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骄态。(1分)两个叠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于懦弱官军的失望、对嚣张敌人的憎恨。(2分)本小题最 多给3分。(2)①对侵略者金兵的憎恨,②对国破家亡的悲痛,③对有为君臣、 侄儿后辈力挽狂澜的赞许与期待,④对拥兵自重者的愤怒,⑤对沦陷区人民的同 情,⑥对天下安定朝廷北归的渴望。(答出四点即给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D.复移瑞光楼于棂星之左/地高势隆/侈冠一邑/于是揽结山川之秀/勃兴俊髦之 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陈述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博罗学宫在象山东北,罗浮西北,南则靠近大江,依山傍水。 B.正统间,监察御史欧阳洙创建瑞光楼,希望以此振兴文运。 *C.陈胜、林秀协助欧阳玠购买建楼所需木材、征集人工,又重建了棂星门。 D.重建重修瑞光楼、棂星门后,狮峰上的骊珠祥瑞更加频繁出现,贤士中举由 一个、两个,到三五个、六七个,越来越多,应验了祥瑞。 【A.东北有象山,西北有罗浮山。B.宋时王亘开始修建瑞光楼。D.混淆重修 前后、既然事实与将然期待。】 9.(10 分)(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4 分)传诵远迩,咸谓地灵人杰之相符信不谬矣。 ②(3 分)士之应祥而起,殆将联翩而多焉。 (2)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重修瑞光楼、棂星门的积极意义。(3 分) 【(1)①远近民众广为传诵,都说地方灵秀人物杰出两者相称确实不差啊!(关 注点:远迩、地灵人杰之相符、信不谬、句意。“地灵人杰”不译亦可,但不能 调换词序为“人杰地灵”。)②读书人应验吉兆而登科,必定会连续增多。(关 注点:应祥、殆、联翩。“应祥”可解释为“应验祥瑞、应验好兆头”等,“殆” 可解释为“必定、当然、大概”等,“联翩”可以解释为“连续不断、一个接一 个、相继”等。)(2)答案示例:①可以提倡教化、尊崇教育事业。/②可以激 励读书人发奋用功。(答案于原文有据,有“积极”意味即可得 3 分。如答成“增 添当地灵气”“使得祥瑞更多出现”“增添读书人考中科举的运气”之类,于文 虽有据,而缺乏科学精神的,可酌给 1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己酉①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②,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①己酉:即公元 1129 年。是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 ②阴拱:暗中袖手观望。 (1)请分析诗歌首联中的两个叠词的表达作用。(3 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4 分) 【(1)“草草”凸显了宋军渡江南窜仓促慌乱的狼狈相,(1 分)“悠悠”极 写敌人骑兵目中无人、趾高气扬的骄态。(1 分)两个叠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于懦弱官军的失望、对嚣张敌人的憎恨。(2 分)本小题最 多给 3 分。(2)①对侵略者金兵的憎恨,②对国破家亡的悲痛,③对有为君臣、 侄儿后辈力挽狂澜的赞许与期待,④对拥兵自重者的愤怒,⑤对沦陷区人民的同 情,⑥对天下安定朝廷北归的渴望。(答出四点即给 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 __。”(《论语》) (2)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3)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 虚《春江花月夜》) (4)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江畔何人 初见月/人生代代无穷己(4)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说“似 ①西洋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都讲究“似”。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 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 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 合为一,了无痕迹。 ②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 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 应关系 ③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 象特性。“似”之本义即相像、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 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 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 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 “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 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④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 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在人物画占 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 “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 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由强 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 似”,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 ⑤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又出现了重要的 衍变。 ⑥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物”之 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 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显然,这种为“物”“传神” 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 ⑦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 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形似”的同时,高张起 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 ⑧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 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对写意趋向
(3)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 虚《春江花月夜》) (4)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江畔何人 初见月/人生代代无穷已(4)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说“似” ①西洋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都讲究“似”。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 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具象写意, 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 合为一,了无痕迹。 ②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古代 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 应关系。 ③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 象特性。“似”之本义即相像、近似。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 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 求。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 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 “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 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④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 画艺术的写意趋势。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在人物画占 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 “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 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由强 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 似”,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 ⑤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又出现了重要的 衍变。 ⑥新变之一是推重“神似”的范围,由人物扩展到了山水景物。所谓“物”之 “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实乃画家对山水草木之生机天趣与文化底蕴的艺 术掌握,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显然,这种为“物”“传神” 的要求本身,即已经潜移默化地将写实与写意两极,均衡地融为了一体。 ⑦新变之二是“不似之似”意识的确立。伴随着大写意技法的孕育和发展,明清 之际一些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在继续贬抑“形似”的同时,高张起 了“不似之似”的理论旗帜。 ⑧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自身的艺术形象体系,并不与外在世界的艺术对象保持形态 上的高度同一,故曰“不似”。“不似”者,乃“形”“不似”,是对写意趋向
的首肯,对执着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 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 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似” “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艺术之“似”,既 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⑨“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 画艺术具象与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不似之 似”的具象与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在这里,师法自 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 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目”,固 然不可忽视;用以感受的“心”,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⑩以心灵去师法自然,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一,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 象体系,既保留着自然的大体形貌,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正所谓“不 似之似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西洋绘画将科学写实精神发挥到极致,难以抒写性灵,因而画作难以呈现作 者的个性 *B.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 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C.我国古代绘画中“似”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在这 种意识下,不管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山水画,都应不离物象 D.“不似之似”精辟概括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是对艺术与自然 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E.按作者倾向性,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以下三个概念按品位由低到高排列为: “似”→“神似”→“不似之似”。 【A“一度发展到极致”。(此外,西洋绘画还有“纯粹表现”的风格、画派, 第一段“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有暗示。)B单说“肯定”,不全面。第 四段说“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 13.下面对第三段加点的“对抗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写实与表现的对立。 B.“造化”与“心源”的对立。 C.“形似”与“神似”的对立 D.“(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的对立 【此处所说“对抗关系”指的是画家个人意识与对象的客观形态之间的矛盾关 系。“形似”与“神似”都指艺术效果,只是有高下优劣的区别。原文第六段说 “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 艺术的统一”。由此可见,“神(似)”不排斥“形(似)”,包含而高于“形 (似)”。】 14.根据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意思,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确立“传神”的目标为何 能够拉开“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4分) 【因为要“传神”,就不能只是描摹对象的外形,即不能追求完全写实;(2分) 还要表现画家内心对于对象神态、气韵的观察、把握、感受,融合画家本人的心 灵。(2分)意思对即可。】
的首肯,对执着于“形似”的极端写实艺术道路的否定或超越。这“不似”,绝 非造型能力低下,而是一种艺术自觉的标志。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又始终坚 定不移地将追求同外在世界的深层一致,设定为终极的艺术目标,故曰“似”。 “似”者,乃“神”之“似”,理之“似”,自然之“似”,艺术之“似”,既 是对具象方式的固守,更是对艺术与自然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⑨“不似之似”,可以说是对“似”的最为切当的解释和说明,是对中国古代绘 画艺术具象与写意特征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和揭示。中国古代绘画为创造“不似之 似”的具象与写意的形象体系,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道路。在这里,师法自 然与抒写性灵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古代画家极为重视对外在世界的接触、观 察、把握,视其为作画的前提条件。对于古代画家来说,用以审视的“目”,固 然不可忽视;用以感受的“心”,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⑩以心灵去师法自然,将心灵与自然化合为一,这样重新熔铸而创造出的绘画形 象体系,既保留着自然的大体形貌,又艺术地超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正所谓“不 似之似”。 12—13 题为选择题。(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 分) *A.西洋绘画将科学写实精神发挥到极致,难以抒写性灵,因而画作难以呈现作 者的个性。 *B.我国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既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 又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C.我国古代绘画中“似”的意识一直不断延展,却并未遭到彻底的颠覆。在这 种意识下,不管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山水画,都应不离物象。 D.“不似之似”精辟概括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具象写意特征,是对艺术与自然 交融为一的理想境界的简明表述。 E.按作者倾向性,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以下三个概念按品位由低到高排列为: “似”→“神似”→“不似之似”。 【A“一度发展到极致”。(此外,西洋绘画还有“纯粹表现”的风格、画派, 第一段“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有暗示。)B 单说“肯定”,不全面。第 四段说“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 13.下面对第三段加点的“对抗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写实与表现的对立。 B.“造化”与“心源”的对立。 *C.“形似”与“神似”的对立。 D.“(师法)自然”与“(抒写)性灵”的对立。 【此处所说“对抗关系”指的是画家个人意识与对象的客观形态之间的矛盾关 系。“形似”与“神似”都指艺术效果,只是有高下优劣的区别。原文第六段说 “所谓‘物’之‘神’,并非纯粹的客观存在……是物理与人情的统一,自然与 艺术的统一”。由此可见,“神(似)”不排斥“形(似)”,包含而高于“形 (似)”。】 14.根据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意思,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确立“传神”的目标为何 能够拉开“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4 分) 【因为要“传神”,就不能只是描摹对象的外形,即不能追求完全写实;(2 分) 还要表现画家内心对于对象神态、气韵的观察、把握、感受,融合画家本人的心 灵。(2 分)意思对即可。】
15.请联系原文简析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似”字的含义。(4分) 【答案示例:指画家创造出的形象体系艺术地超越了对于自然对象的细节的 二致(1分),在保留自然的大体形貌(1分)与融合画家对于自然的主观感 抒写画家性灵之间(1分)达到完美平衡(1分)的状态。(要点:“不似”(超 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形似”(保留答题样貌)、“神似”(师法自然与抒 写性灵的完美平衡)。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 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了悟禅师 凌鼎年 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打破了。 僧人们不明白,法眼方丈怎么会要求了悟禅师住下来,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容忍 了悟的反常行为。别的不说,这了悟自在海天禅寺住下后,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 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 众僧都不甚喜欢这位新来的了悟禅师。所谓先进庙门三日大,比了悟先进庙门的, 自认为比他有资历,也就不把了悟放在眼里,时不时斥责他,骂他是懒和尚。了 悟不气不恼,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众僧突然发现了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 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 众僧看得呆了,一时竟无法驳斥了悟的这种奇谈怪论。有人去禀报了法眼方丈 法眼方丈闻听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他传下话去:“了悟对禅的理解, 已非你辈皮相之见,好好向他学道吧。”蕌 僧人们都认为法眼方丈在偏护了悟,甚至认为他法眼有私,多少有些不服。 法眼方丈终于向众僧们说出了压在心底的一件事:那就是半年前的一个黄昏,他 匆匆赶回海天禅寺时,因山雨刚止,河水暴涨,木桥已被冲毁,有一年轻山姑为 无法过河正发愁呢。 法眼方丈见此,考虑再三,卷起裤管,折一树枝当手杖,一面探底,一边趟过了 河。法眼方丈想:男女授受不亲,僧人戒色,自己这样做,既给她做了示范,又 不犯寺规,也算尽到普度众生之责了。然而,那位山姑不知是没有领会法眼方丈 的暗示,还是胆小,依然站在河对岸干着急。天渐渐暗下来了,一个山姑过不了 河,那如何是好?正这时,走来一其貌不扬的和尚,和尚上前向山姑施礼后,就 抱着山姑过了河,和尚把山姑放下地后,满脸通红的山姑一脸羞色地向和尚道了 谢。和尚说了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就一声不响地继续赶路了。晶 法眼方丈忍不住上前问:“这位和尚,出家人应不近女色,你怎可抱一个姑娘 呢?”那和尚哈哈大笑说:“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 法眼闻之大惭,始悟遇到得道髙僧了,就极力邀请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住下
15.请联系原文简析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似”字的含义。(4 分) 【答案示例:指画家创造出的形象体系艺术地超越了对于自然对象的细节的精确 一致(1 分),在保留自然的大体形貌(1 分)与融合画家对于自然的主观感受、 抒写画家性灵之间(1 分)达到完美平衡(1 分)的状态。(要点:“不似”(超 越了细节的精确一致)、“形似”(保留答题样貌)、“神似”(师法自然与抒 写性灵的完美平衡)。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 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5 分) 了悟禅师 凌鼎年 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打破了。 僧人们不明白,法眼方丈怎么会要求了悟禅师住下来,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容忍 了悟的反常行为。别的不说,这了悟自在海天禅寺住下后,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 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 众僧都不甚喜欢这位新来的了悟禅师。所谓先进庙门三日大,比了悟先进庙门的, 自认为比他有资历,也就不把了悟放在眼里,时不时斥责他,骂他是懒和尚。了 悟不气不恼,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众僧突然发现了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 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 众僧看得呆了,一时竟无法驳斥了悟的这种奇谈怪论。有人去禀报了法眼方丈。 法眼方丈闻听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他传下话去:“了悟对禅的理解, 已非你辈皮相之见,好好向他学道吧。” 僧人们都认为法眼方丈在偏护了悟,甚至认为他法眼有私,多少有些不服。 法眼方丈终于向众僧们说出了压在心底的一件事:那就是半年前的一个黄昏,他 匆匆赶回海天禅寺时,因山雨刚止,河水暴涨,木桥已被冲毁,有一年轻山姑为 无法过河正发愁呢。 法眼方丈见此,考虑再三,卷起裤管,折一树枝当手杖,一面探底,一边趟过了 河。法眼方丈想:男女授受不亲,僧人戒色,自己这样做,既给她做了示范,又 不犯寺规,也算尽到普度众生之责了。然而,那位山姑不知是没有领会法眼方丈 的暗示,还是胆小,依然站在河对岸干着急。天渐渐暗下来了,一个山姑过不了 河,那如何是好?正这时,走来一其貌不扬的和尚,和尚上前向山姑施礼后,就 抱着山姑过了河,和尚把山姑放下地后,满脸通红的山姑一脸羞色地向和尚道了 谢。和尚说了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就一声不响地继续赶路了。 法眼方丈忍不住上前问:“这位和尚,出家人应不近女色,你怎可抱一个姑娘 呢?”那和尚哈哈大笑说:“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 法眼闻之大惭,始悟遇到得道高僧了,就极力邀请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住下
这件事对法眼方丈震动很大,他深感了悟禅师道行深厚,有心好好观察,让之熟 悉海天禅寺后,再作打算。蕌 不久,清兵南下,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烈之事,善男信女逃 难的逃难,避灾的避灾,寺庙的香火一下冷落了许多。蕌 海天禅寺落入清兵之手是早晚的事,胆小的僧人离寺避到了乡下,了悟却天天在 大殿念经打坐,仿佛不知大军压境之事。蕌 个阴霾之天,清军一位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了寺庙,其他僧人全逃了避了, 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对大胡子将军的来到视若无睹, 大胡子将军见这和尚竟敢如此蔑视自己,厉声喝问:“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目 无本将军,你知不知道本将军杀人如刈草一般。”蕌 了悟正眼也没瞧大胡子将军一眼,朗声回答:“将军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中也有 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蕌 本来大胡子将军想大开杀戒,烧了寺庙,但听了了悟的回答,又从心底里佩服这 位和尚的豪气与胆识,遂下令撤退。 海天禅寺就这样免于兵灾 法眼方丈因此有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的念头,了悟闻知后借口自己乃闲云野 鹤,执意谢绝了法眼方丈的美意,终于又云游四海去了。临走时,他留下一偈语: 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遂头也不回地走了 法眼方丈与众僧们都默默念着这偈语,各人参悟着。 16.作者为何给小说的主人公取名为“了悟”?(4分) 【了悟,是彻底明悟的意思,名如其人。(1分)了悟禅师彻底地参悟了禅理, 修炼到了很高的境界。(2分)他处事超凡脱俗,将世俗观念、生死、名利置之 度外。(2分)本题最多得4分。】 17.小说结尾“法眼方丈与众僧们都默默念着这偈语,各人参悟着。”这个结尾 有什么作用?(5分) 【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再三。(1分)与开头第一段偈语出现后大家的表 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僧不再视之为“奇谈怪论”,而是尊重接受。(2分) 这一方面让众僧的人物性格有所发展,一方面再次使用侧面迂回叙事凸显了悟的 形象。(2分)同时也照应了前文,使小说结构严整。(1分)本题最多得5分。 18.关于文中法眼方丈讲述的了悟背村姑过河的故事,有人认为只是套用了一个 传说,并不见得高明;有人认为是作者巧妙恰当的化用。你的意见呢?(6分) 【答案示例:是作者巧妙恰当的化用。这故事虽是个现成传说,但经作者重新编 排,让法眼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有很强可信度和说服力一一了悟不仅不懒,而 且是一位“道行深厚”的僧人。(2分)“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 放不下呢”这个关键句子很符合了悟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点,对于表现了悟形象 有益无害。(2分)这件事征服了法眼、众和尚,为征服大胡子将军作了铺垫, 使情节显得合理不突兀。(2分)答“并不见得高明”,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这件事对法眼方丈震动很大,他深感了悟禅师道行深厚,有心好好观察,让之熟 悉海天禅寺后,再作打算。 不久,清兵南下,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烈之事,善男信女逃 难的逃难,避灾的避灾,寺庙的香火一下冷落了许多。 海天禅寺落入清兵之手是早晚的事,胆小的僧人离寺避到了乡下,了悟却天天在 大殿念经打坐,仿佛不知大军压境之事。 一个阴霾之天,清军一位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了寺庙,其他僧人全逃了避了, 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对大胡子将军的来到视若无睹, 大胡子将军见这和尚竟敢如此蔑视自己,厉声喝问:“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目 无本将军,你知不知道本将军杀人如刈草一般。” 了悟正眼也没瞧大胡子将军一眼,朗声回答:“将军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中也有 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本来大胡子将军想大开杀戒,烧了寺庙,但听了了悟的回答,又从心底里佩服这 位和尚的豪气与胆识,遂下令撤退。 海天禅寺就这样免于兵灾。 法眼方丈因此有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的念头,了悟闻知后借口自己乃闲云野 鹤,执意谢绝了法眼方丈的美意,终于又云游四海去了。临走时,他留下一偈语: “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真佛内里坐。”遂头也不回地走了。 法眼方丈与众僧们都默默念着这偈语,各人参悟着。 16.作者为何给小说的主人公取名为“了悟”?(4 分) 【了悟,是彻底明悟的意思,名如其人。(1 分)了悟禅师彻底地参悟了禅理, 修炼到了很高的境界。(2 分)他处事超凡脱俗,将世俗观念、生死、名利置之 度外。(2 分)本题最多得 4 分。】 17.小说结尾“法眼方丈与众僧们都默默念着这偈语,各人参悟着。”这个结尾 有什么作用?(5 分) 【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再三。(1 分)与开头第一段偈语出现后大家的表 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僧不再视之为“奇谈怪论”,而是尊重接受。(2 分) 这一方面让众僧的人物性格有所发展,一方面再次使用侧面迂回叙事凸显了悟的 形象。(2 分)同时也照应了前文,使小说结构严整。(1 分)本题最多得 5 分。】 18.关于文中法眼方丈讲述的了悟背村姑过河的故事,有人认为只是套用了一个 传说,并不见得高明;有人认为是作者巧妙恰当的化用。你的意见呢?(6 分) 【答案示例:是作者巧妙恰当的化用。这故事虽是个现成传说,但经作者重新编 排,让法眼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有很强可信度和说服力——了悟不仅不懒,而 且是一位“道行深厚”的僧人。(2 分)“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 放不下呢”这个关键句子很符合了悟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点,对于表现了悟形象 有益无害。(2 分)这件事征服了法眼、众和尚,为征服大胡子将军作了铺垫, 使情节显得合理不突兀。(2 分)答“并不见得高明”,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访谈对话,完成19—21题。(15分) 1.主持人:多样性与独特性是客家传统文化中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两个特性是 如何形成的? 张钟:客家人从晋朝就开始南迁,通过逃避灾荒开始南迁,通过五次大迁徙终于 来到南方,尤其在闽、粤、赣扎根,然后再往西南、往海外南迁。在迁徙途中 客家人带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刻苦耐劳、勇于反抗压迫和反抗外族侵略的传 统观念,长途跋涉,经过坎坷磨炼,到了南方以后,跟当地民族融合在一起,丰 富了自身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由于有独特性,这种文化并没有 被当地的南方少数民族磨掉,它还保有自己特别的文化精神。 2.主持人:这种独特性,应该可能是由于当时相对封闭的环境所造成的,可以 这样理解吗? 张钟:也可以这么讲。因为他们到了南方以后,大部分都住在山区,在沿海或平 原有先到的广府人和潮汕人占领了,他们来了以后只能到山区,山区就比较封闭 但是他们仍然还坚守着中华民族那种传统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南方各民族的文 化,比如说畲族、瑶族等等,丰富了他们自身的文化,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在 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客家人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也出了很多人才,这也是 客家人在客家文化上的一种体现。 3.主持人:除了具有强大开拓精神之外,客家人还有一个精神特质就是坚守传 统,他们似乎对于传统十分的忠心,还有点执拗,就是有点不想改变的局面,客 家人在贫穷山区上发展不足会否导致客家文化裹足不前 张钟:不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进取和勇于拼搏,他们也跟上了改革开放 的步伐。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坚守这个传统是保持着好的、优良的传统,还吸纳 了各民族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抛弃了自身落后的消极的东西,这样使得客家的 文化更加健康、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大家背负着传统文化走出大山,跟外 界沟通,从山区到城市,从农村到海边,还有跟海外的交往,这样使他们的思想 更加宽阔。 4.主持人:文化的生存不能固步自封,文化也需要走向世界,在这个进程中 客家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张钟:客家过去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商业比较落后,缺乏商业意识、海洋意识, 他们在山区里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地区的差别也很大,怎么 样才能跟上这种形势呢,在改革开放初期山区发展比较缓慢,信息比较闭塞,像 珠三角、沿海这块就接受得比较快,所以这些地区发展得比较快,而我们山区发 展得比较慢,但现在信息渠道多了,对我们的发展也比较有利。 5.主持人:文化是一种思想意识的载体,客家人似乎是一个比较迷信的民系, 您觉得在这方面应该怎样去纠正,怎么样用现代化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张钟:客家人由于逃避灾荒从北到南,他们信仰多神论,看到一棵树在上面贴上 张红纸,保佑他们平安,看到一个河就想到河神,客家人比较迷信,由于迷信 所以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比如客家人在丧葬方面,我们叫做 二次葬,老人去世以后,第一次用棺木把他埋在土里面,过了两年、三年以后把 他的骨头捡起来,装起来,再到一块好的风水的地方把他安葬起来。很多有钱的 搞大葬地,对耕地影响很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6.主持人:据我所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客家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 关于国家、民族层面上客家人的贡献是很大的,是不是因为客家人有一种怀国爱 乡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访谈对话,完成 19—21 题。(15 分) 1.主持人:多样性与独特性是客家传统文化中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两个特性是 如何形成的? 张钟:客家人从晋朝就开始南迁,通过逃避灾荒开始南迁,通过五次大迁徙终于 来到南方,尤其在闽、粤、赣扎根,然后再往西南、往海外南迁。在迁徙途中, 客家人带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刻苦耐劳、勇于反抗压迫和反抗外族侵略的传 统观念,长途跋涉,经过坎坷磨炼,到了南方以后,跟当地民族融合在一起,丰 富了自身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由于有独特性,这种文化并没有 被当地的南方少数民族磨掉,它还保有自己特别的文化精神。 2.主持人:这种独特性,应该可能是由于当时相对封闭的环境所造成的,可以 这样理解吗? 张钟:也可以这么讲。因为他们到了南方以后,大部分都住在山区,在沿海或平 原有先到的广府人和潮汕人占领了,他们来了以后只能到山区,山区就比较封闭, 但是他们仍然还坚守着中华民族那种传统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南方各民族的文 化,比如说畲族、瑶族等等,丰富了他们自身的文化,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在 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客家人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也出了很多人才,这也是 客家人在客家文化上的一种体现。 3.主持人:除了具有强大开拓精神之外,客家人还有一个精神特质就是坚守传 统,他们似乎对于传统十分的忠心,还有点执拗,就是有点不想改变的局面,客 家人在贫穷山区上发展不足会否导致客家文化裹足不前? 张钟:不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进取和勇于拼搏,他们也跟上了改革开放 的步伐。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坚守这个传统是保持着好的、优良的传统,还吸纳 了各民族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抛弃了自身落后的消极的东西,这样使得客家的 文化更加健康、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大家背负着传统文化走出大山,跟外 界沟通,从山区到城市,从农村到海边,还有跟海外的交往,这样使他们的思想 更加宽阔。 4.主持人:文化的生存不能固步自封,文化也需要走向世界,在这个进程中, 客家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张钟:客家过去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商业比较落后,缺乏商业意识、海洋意识, 他们在山区里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地区的差别也很大,怎么 样才能跟上这种形势呢,在改革开放初期山区发展比较缓慢,信息比较闭塞,像 珠三角、沿海这块就接受得比较快,所以这些地区发展得比较快,而我们山区发 展得比较慢,但现在信息渠道多了,对我们的发展也比较有利。 5.主持人:文化是一种思想意识的载体,客家人似乎是一个比较迷信的民系, 您觉得在这方面应该怎样去纠正,怎么样用现代化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张钟:客家人由于逃避灾荒从北到南,他们信仰多神论,看到一棵树在上面贴上 一张红纸,保佑他们平安,看到一个河就想到河神,客家人比较迷信,由于迷信 所以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比如客家人在丧葬方面,我们叫做 二次葬,老人去世以后,第一次用棺木把他埋在土里面,过了两年、三年以后把 他的骨头捡起来,装起来,再到一块好的风水的地方把他安葬起来。很多有钱的 搞大葬地,对耕地影响很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6.主持人:据我所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客家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 关于国家、民族层面上客家人的贡献是很大的,是不是因为客家人有一种怀国爱 乡的情怀?
张钟:是的。客家人从北方迁来,正因为他们要逃避战乱、灾荒,带着这种忧国 忧民、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所以他们来到南方都没有忘记对祖国、民族的这 种怀念。我认为怀国爱乡这种意识非常珍贵,当受到外来侵犯时,他们会起来反 抗。我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说文天祥,还有陈琳,还有匡威,还有袁崇焕这些 民族英雄。还有就是太平天国,反抗外国统治,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 贵等,这些都是客家人,都是梅州迁过去的,太平天国的时候,这批人是客家人 而且战死的大多数是客家人。虽然失败了,但在历史上留下的意义是重大的,他 在反封建方面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7.主持人: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在我们现在社会转型期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呢?对我们青少年应该有怎样的启示 张钟:这个非常有现实意义,对我们青少年,尤其是新的一代。过去这方面的教 育一直是有的,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有些缺陷 的,对青少年加强民族意识、国家概念的培养教育就是提高我们的民族意识,这 点很有现实意义 19.这个访谈围绕的话题是什么?(4分) 【围绕的话题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劣势),(2分)以及客家文化的(现 代嬗变、)现实意义。(2分)】 20.请根据访谈说说什么是“客家文化精神”。(5分) 【客家精神是勤劳、勇敢、刻苦、勇于反抗压迫和反抗外族侵略的精神:是艰苫 奋斗、开拓进取、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包容兼容善于吸纳其他文化的 精神;是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精神。(每答对1点得1分;4点全得5分)】 21.客家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①迁徙开始于晋朝,历时久远;对自身文化的保持与变化并不同步,因而客家 文化本身就有多样性;②迁徙范围广,吸收了当地不同民族的文化,使文化呈现 多样性;③伴随社会进步,特别是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客家文化更加丰富多 彩;④开放包容,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全世界,使文化呈现多样性;⑤经济 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奢侈做法也可能在某些地方演变成文化;⑥信息渠道畅通多 样,影响了思想意识,也会使文化发展多样。(每点2分,最多得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把下面的这则新闻概括成一句话。(6分)(不超过40字) 《东江时报》讯记者吴远方昨日上午,我市知名企事业单位带着500余个岗 位赶赴深圳会展中心,参加2013(深圳)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高薪岗位 云集的会场,近300人到惠州展台咨询或提交简历,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在会场记者看到,这里云集了全国400多家著名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中高端职位 年薪均不低于6万元。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组织了惠州学院、德赛集团等29 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本次活动,提供了涵盖电子、化工、汽车、教育、物流、房产、 建材等行业的500余个岗位。应聘人员要求方面,博士100余名,硕士60余名, 本科180余名,专科160余名 市人社局副局长谢耀凡说,此次惠州企事业单位组团参加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数 量也较多,待遇相对较髙,能够招聘到更多中髙级人才。但是企业提供岗位、髙 薪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必须配合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才能让高级人才安心留
张钟:是的。客家人从北方迁来,正因为他们要逃避战乱、灾荒,带着这种忧国 忧民、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所以他们来到南方都没有忘记对祖国、民族的这 种怀念。我认为怀国爱乡这种意识非常珍贵,当受到外来侵犯时,他们会起来反 抗。我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说文天祥,还有陈琳,还有匡威,还有袁崇焕这些 民族英雄。还有就是太平天国,反抗外国统治,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 贵等,这些都是客家人,都是梅州迁过去的,太平天国的时候,这批人是客家人, 而且战死的大多数是客家人。虽然失败了,但在历史上留下的意义是重大的,他 在反封建方面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7.主持人:这种爱国爱乡的精神在我们现在社会转型期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呢?对我们青少年应该有怎样的启示? 张钟:这个非常有现实意义,对我们青少年,尤其是新的一代。过去这方面的教 育一直是有的,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有些缺陷 的,对青少年加强民族意识、国家概念的培养教育就是提高我们的民族意识,这 一点很有现实意义。 19.这个访谈围绕的话题是什么?(4 分) 【围绕的话题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劣势),(2 分)以及客家文化的(现 代嬗变、)现实意义。(2 分)】 20.请根据访谈说说什么是“客家文化精神”。(5 分) 【客家精神是勤劳、勇敢、刻苦、勇于反抗压迫和反抗外族侵略的精神;是艰苦 奋斗、开拓进取、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包容兼容善于吸纳其他文化的 精神;是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精神。(每答对 1 点得 1 分;4 点全得 5 分)】 21.客家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请根据文意回答。(6 分) 【①迁徙开始于晋朝,历时久远;对自身文化的保持与变化并不同步,因而客家 文化本身就有多样性;②迁徙范围广,吸收了当地不同民族的文化,使文化呈现 多样性;③伴随社会进步,特别是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客家文化更加丰富多 彩;④开放包容,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全世界,使文化呈现多样性;⑤经济 发展程度不同,一些奢侈做法也可能在某些地方演变成文化;⑥信息渠道畅通多 样,影响了思想意识,也会使文化发展多样。(每点 2 分,最多得 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请把下面的这则新闻概括成一句话。(6 分)(不超过 40 字) 《东江时报》讯记者吴远方 昨日上午,我市知名企事业单位带着 500 余个岗 位赶赴深圳会展中心,参加 2013(深圳)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高薪岗位 云集的会场,近 300 人到惠州展台咨询或提交简历,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在会场记者看到,这里云集了全国 400 多家著名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中高端职位 年薪均不低于 6 万元。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组织了惠州学院、德赛集团等 29 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本次活动,提供了涵盖电子、化工、汽车、教育、物流、房产、 建材等行业的 500 余个岗位。应聘人员要求方面,博士 100 余名,硕士 60 余名, 本科 180 余名,专科 160 余名。 市人社局副局长谢耀凡说,此次惠州企事业单位组团参加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数 量也较多,待遇相对较高,能够招聘到更多中高级人才。但是企业提供岗位、高 薪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必须配合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才能让高级人才安心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