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甄选/箴言聒噪/恬淡结实/结构弹劾/弹丸 B.掠影/虐待舐犊/胼胝稽查/稽首解救/解差 C.缄默/信笺谄媚/胡诌屏障/屏除大度/忖度 D.羁绊/亟待校正/比较装载/记载畜牧/牲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吴天明是许多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 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 入和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 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 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 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来了网友一片点赞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 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 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 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4.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 能上的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所以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 果就越好 ①④⑥⑤②③ ②⑥①④⑤③C.④⑥②①⑤③D.⑥⑤④ ③②①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甘霖亭记韩日缵
广东省惠州市 2015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甄选/箴言 聒噪/恬淡 结实/结构 弹劾/弹丸 B.掠影/虐待 舐犊/胼胝 稽查/稽首 解救/解差 C.缄默/信笺 谄媚/胡诌 屏障/屏除 大度/忖度 D.羁绊/亟待 校正/比较 装载/记载 畜牧/牲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吴天明是许多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 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 入和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 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 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 4 名热心乘客一起将 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来了网友一片点赞。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 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 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 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4.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 能上的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所以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 果就越好 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④ ③②①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 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 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 “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且行数士里遍 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疯,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 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 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威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 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 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 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 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 要封侯?”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 “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 宜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 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 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月不雨谓之亢 再:二,两个 B.无岁是无民也 岁:岁月 C.行之不辍 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 造: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B.荆公守惠之明年 不日成之矣 C.太守其不勤民 其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于畎亩渗漉于闾阎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9.(10分)(1)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3分)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②(4分)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 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 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 “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 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 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 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 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 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 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 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 要封侯?”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 “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 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 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 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再月不雨谓之亢 再:二,两个 B.无岁是无民也 岁:岁月 C.行之不辍 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 造: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 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B.荆公守惠之明年 不日成之矣 C.太守其不勤民 其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于畎亩 渗漉于闾阎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9.(10 分)(1)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3 分)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②(4 分)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2)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说)。(3分) 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你简析依据。(3分)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诗经·氓》) (2)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 说?(柳永《雨霖铃》) (4)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 园春·长沙》)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华教与中国传统信仰 郭沂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信仰为宗教,故其终极价值是宗教性的和非理性的,如西方 文明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文明中的伊斯兰教等;而中国人的信仰则宗教、人文并 行,故其终极价值为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非理性与理性齐驱,而尤以人文信仰 或理性信仰为主。我归之于五个部分:华教、儒家、道家、佛教和文学艺术,其 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文信仰。这五个方面是中 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何谓华教?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了道教和佛教外,还有另一种更重 要的宗教。它不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宗教,而且一直高居国教的地位,是最 能反映中华民族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如果说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团体性宗教,只 为部分中国人所信仰,那么这种宗教则是一种全民宗教,为中华民族几乎所有成 员所信仰。因此,我依照犹太教、印度教等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先例,称之为“华 教 华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上天崇拜。“天”不仅是自然之天、宗教之天, 也是义理之天。它是信仰和理性的统一体。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 贤崇拜。祖先是我们生命所由来。民族始祖崇拜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民族祖先 就像家族祖先保佑其家族成员一样会保佑民族。圣贤崇拜的对象是往圣先贤。他 们是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祖先,故圣贤崇拜仍可看作祖先崇拜的进一步衍化 第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这些都可归为自然神灵崇拜。图腾崇拜 的对象是作为民族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而社稷崇拜的对象则为土神和谷神。至于
(2)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说)。(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你简析依据。(3 分)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 说?(柳永《雨霖铃》) (4)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 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12—13 题为选择题。(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华教与中国传统信仰 郭沂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信仰为宗教,故其终极价值是宗教性的和非理性的,如西方 文明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文明中的伊斯兰教等;而中国人的信仰则宗教、人文并 行,故其终极价值为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非理性与理性齐驱,而尤以人文信仰 或理性信仰为主。我归之于五个部分:华教、儒家、道家、佛教和文学艺术,其 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文信仰。这五个方面是中 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何谓华教?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了道教和佛教外,还有另一种更重 要的宗教。它不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宗教,而且一直高居国教的地位,是最 能反映中华民族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如果说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团体性宗教,只 为部分中国人所信仰,那么这种宗教则是一种全民宗教,为中华民族几乎所有成 员所信仰。因此,我依照犹太教、印度教等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先例,称之为“华 教”。 华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上天崇拜。“天”不仅是自然之天、宗教之天, 也是义理之天。它是信仰和理性的统一体。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 贤崇拜。祖先是我们生命所由来。民族始祖崇拜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民族祖先 就像家族祖先保佑其家族成员一样会保佑民族。圣贤崇拜的对象是往圣先贤。他 们是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祖先,故圣贤崇拜仍可看作祖先崇拜的进一步衍化。 第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这些都可归为自然神灵崇拜。图腾崇拜 的对象是作为民族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而社稷崇拜的对象则为土神和谷神。至于
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都可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它们既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物理基础,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第四,巫术、卜筮和方术。第五,郊 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第六,经典。华教的经典为孔子编订的六 经。《庄子天下》曾说古之道术“在于《诗》《书》《礼》《乐》者”。这里 的“古之道术”实际上就是中国原生态的宗教母体。从《天下》的描述看,六经 为华教之载体。第七,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这是上述种种宗教崇拜的表现形式, 蕴涵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华教的至上神是天,而只有皇帝才可称为“天子”,有权力祭祀上天,所以皇帝 不但是最高的政治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权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教又衍化出许多自成一体的宗教形式。可以说,中国本 土宗教多与华教存在血缘关系,属华教支裔,应归为华教家族,其中最突出的是 儒教和道教,但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民间宗教” 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儒教”这个概念。“儒学”和“儒教”这两个概念并行 不悖,“儒教”不能代替或涵盖“儒学”,因为儒教和儒学有各自的界限,二者 的关系犹如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即儒学是一种学术体系,而儒教是一种宗教。就 像佛教有庙宇、道教有道观一样,儒教也有宗教场所孔庙(文庙)。 儒教和道教一方面孕育于华教,另一方面又分别是儒学和道家的宗教化,所以有 两个源头。因此,既可以归之于华教系统,又可以归之于儒家或道家系统 儒、释、道是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已经为华教、儒家、道家 和佛教所浸润,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信仰系统的表现形式,所以也起到了信仰的 作用。当遇到挫折时,人们去拜神,但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却去读《庄子》、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和欣赏书画、古玩等艺术品,从中获得精神寄托, 这样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到信仰里边了。 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中国的宗教是 一种人文主义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则是一种宗教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宗教信仰 和人文信仰分别成为不同人群的主要信仰形式。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上层多倾 向于人文信仰,而以百姓为主体的社会下层更青睐宗教信仰。 12.下列关于“华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华教即中华民族的宗教,如同印度教、犹太教一样以民族命名,是与其他民 族宗教并列的主体宗教 B.华教、道教、佛教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是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的全民 族性的宗教体系 C.华教中的自然神灵崇拜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祖先崇拜衍化 出圣贤崇拜、民族始祖崇拜。 D.华教以天为至上神,以孔子编订的六经为载体,以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等为 表现形式 E.华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人文信仰,两种信仰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13.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分析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人文,因此,中国传统信仰的地位高 于其他民族信仰的地位。 B.儒教是一种脱胎于华教的宗教体系,儒教又孕育了儒学这种学术体系,因此 儒学包含于儒教的范畴之中
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都可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它们既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物理基础,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第四,巫术、卜筮和方术。第五,郊 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第六,经典。华教的经典为孔子编订的六 经。《庄子•天下》曾说古之道术“在于《诗》《书》《礼》《乐》者”。这里 的“古之道术”实际上就是中国原生态的宗教母体。从《天下》的描述看,六经 为华教之载体。第七,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这是上述种种宗教崇拜的表现形式, 蕴涵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华教的至上神是天,而只有皇帝才可称为“天子”,有权力祭祀上天,所以皇帝 不但是最高的政治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权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教又衍化出许多自成一体的宗教形式。可以说,中国本 土宗教多与华教存在血缘关系,属华教支裔,应归为华教家族,其中最突出的是 儒教和道教,但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民间宗教”。 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儒教”这个概念。“儒学”和“儒教”这两个概念并行 不悖,“儒教”不能代替或涵盖“儒学”,因为儒教和儒学有各自的界限,二者 的关系犹如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即儒学是一种学术体系,而儒教是一种宗教。就 像佛教有庙宇、道教有道观一样,儒教也有宗教场所孔庙(文庙)。 儒教和道教一方面孕育于华教,另一方面又分别是儒学和道家的宗教化,所以有 两个源头。因此,既可以归之于华教系统,又可以归之于儒家或道家系统。 儒、释、道是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已经为华教、儒家、道家 和佛教所浸润,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信仰系统的表现形式,所以也起到了信仰的 作用。当遇到挫折时,人们去拜神,但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却去读《庄子》、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和欣赏书画、古玩等艺术品,从中获得精神寄托, 这样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到信仰里边了。 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中国的宗教是 一种人文主义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则是一种宗教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宗教信仰 和人文信仰分别成为不同人群的主要信仰形式。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上层多倾 向于人文信仰,而以百姓为主体的社会下层更青睐宗教信仰。 12.下列关于“华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5 分) A.华教即中华民族的宗教,如同印度教、犹太教一样以民族命名,是与其他民 族宗教并列的主体宗教。 B.华教、道教、佛教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是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的全民 族性的宗教体系。 C.华教中的自然神灵崇拜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祖先崇拜衍化 出圣贤崇拜、民族始祖崇拜。 D.华教以天为至上神,以孔子编订的六经为载体,以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等为 表现形式。 E.华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人文信仰,两种信仰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13.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分析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人文,因此,中国传统信仰的地位高 于其他民族信仰的地位。 B.儒教是一种脱胎于华教的宗教体系,儒教又孕育了儒学这种学术体系,因此, 儒学包含于儒教的范畴之中
C.无论是华教、佛教,还是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都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 居于重要地位。 D.因为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常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精神寄托,所以,中国 古代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入信仰之中。 14.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述“儒学”与“华教”的关系。(4分) 5.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信仰“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请作简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 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再忆萧珊 巴金 (1)昨作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 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 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 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 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 萧珊的名字:“蕴珍。”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 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地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没 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 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8)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我到哪里去找她?!” 我连声追问自己。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 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 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 望……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 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 小姑娘……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 的小端端? ⑩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 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
C.无论是华教、佛教,还是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都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 居于重要地位。 D.因为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常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精神寄托,所以,中国 古代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入信仰之中。 14.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述“儒学”与“华教”的关系。(4 分) 15.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信仰“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请作简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 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再忆萧珊 巴金 ⑴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 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⑵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 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 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⑶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 一个身。 ⑷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 萧珊的名字:“蕴珍。”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⑸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 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⑹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地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没 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⑺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 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⑻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我到哪里去找她?!” 我连声追问自己。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⑼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 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 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 望……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 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 小姑娘……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 的小端端? ⑽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 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
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后来,“文 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 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 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 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 踏上一脚……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①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 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境。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 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 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 花树做肥料。 ①…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的闹 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忙我穿好衣 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16.第(8)段画线句子与文中哪句话呼应?这两处呼应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中说在做不完的梦中只有萧珊的哭泣、愁颜,“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 那清脆的笑声”。请你谈谈这些话语的内涵。(5分) 18.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说“我应当振作起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振作” 吗?请作简述。(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 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 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 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右派”生涯, 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 国内掀起一股从“左”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 过头了”。 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莫把开头当过头——敢把初露萌芽的农 村生产自主权称作“开头”,敢把强大而无形的阻力概括成“视改革为‘过 头 谁给了范敬宜这么大的胆子? 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老黄 把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宁日报》的那篇头条 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上了编者按 1700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历史
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后来,“文 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 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 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 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 踏上一脚……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⑾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 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境。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 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 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 花树做肥料。 ⑿……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的闹 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忙我穿好衣 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16.第⑻段画线句子与文中哪句话呼应?这两处呼应有什么作用?(4 分) 17.文中说在做不完的梦中只有萧珊的哭泣、愁颜,“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 那清脆的笑声”。请你谈谈这些话语的内涵。(5 分) 18.文中第⑾段画线句子说“我应当振作起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振作” 吗?请作简述。(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 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 1979 年 5 月 13 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 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右派”生涯, 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 国内掀起一股从“左”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 过头了”。 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莫把开头当过头——敢把初露萌芽的农 村生产自主权称作“开头”,敢把强大而无形的阻力概括成“视改革为‘过 头’”,谁给了范敬宜这么大的胆子? 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老黄 把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宁日报》的那篇头条。 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上了编者按。 1700 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历史
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 《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 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 少数。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 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 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 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 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 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 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五个时间纬度”一-2000年的 广州,200年的海心沙岛,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2年的从北京奥运到 广州亚运,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 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 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 更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 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直给”;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 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 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 表达”。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 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起来。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 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 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 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19.本文所说记者要“站在新闻的开头”有什么涵义?请作简介。(4分) 20.本文是通过那些事例来推崇范敬宜的?请作简述。(5分) 21.本文用很大篇幅写白岩松,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 早于市
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 《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 1998 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 20 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 少数。2008 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 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 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 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 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 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 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五个时间纬度”——2000 年的 广州,200 年的海心沙岛,20 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2 年的从北京奥运到 广州亚运,2 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 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 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 更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 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直给”;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 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 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 表达”。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 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起来。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 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 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 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19.本文所说记者要“站在新闻的开头”有什么涵义?请作简介。(4 分) 20.本文是通过那些事例来推崇范敬宜的?请作简述。(5 分) 21.本文用很大篇幅写白岩松,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积极作用?(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6 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 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 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反映了由 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23.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 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6分) 示例: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 一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 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 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惠州美景西湖是在城中,而其他很多城市优美的景点是在城外 湖在城中,就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市民天天在湖畔生活,或从湖边走过, 心中却未必有湖 景在城外,令市民心里念想,不过市民往往难得前去游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③不得抄袭
__①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 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__②__。__③__,反映了由 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23.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 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6 分) 示例: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 ——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 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 ——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惠州美景西湖是在城中,而其他很多城市优美的景点是在城外。 湖在城中,就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市民天天在湖畔生活,或从湖边走过, 心中却未必有湖。 景在城外,令市民心里念想,不过市民往往难得前去游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③不得抄袭
1.(3分)"B.【 ue nue,, shi/zhi,jq,铯j。(A甄箴: zhen: C缄笺:jnD校较: 】 2.(3分)*C.【A启用,开始使用。与语境不符。应使用有“提拔、任用”之意的“起用” B此处应用“并”D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含贬义,与语境不符。可 改为“口口相传”)】 3.(3分)*A.【B.结构混乱,“寻找解袂……破解之道”杂糅。应为“寻找解决……的亦 法”或者“寻找…破解之道”。C.语序不当:“特有的”放在“北京人”后面。D.“减 弱”与“风险系数”不搭配,应改成“降低”等词。)】 4.(3分)*B.【此话题为学前教育,所以相比较而言,②比较适合作为开头句,④⑤构成 因果关系,⑤③中“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 【参考译文】 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 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部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没有播种,哪里会有 收获?”一个月不下雨称作“干旱”,两个月不下雨称作“亢旱”,三个月不下雨称作“枯槁”, 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上天是愿意让 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上是上天抛弃太守 啊!” 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诚少膳食,穿粗布衣服 歡去车盖,出J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 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眚又肿,他的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 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 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 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 霖之歌》,有文才的士绅们都来唱和 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百姓没有年成, 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 众人群聚奔走于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 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 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 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 到我荥里请求说:来石料修建葶字用来纪慈只守的恩只很快就要建成了。我们登上这 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我说:“荆公为我
们的百姓求来好雨,洒落在每户人家,润泽在每个人的心里,他求雨不只是一天,这 是他的精诚所聚结,向天叩请而天应答了他,惠泽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父老们在亭下 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祷。 荆公的名字叫做之琦,是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科进士 5.(3分)【年成,收成。】 6.(3分)∽.【“到”。(A.表提顿定语后置的标志。B.结构助词,的代亭子。C.表 测度他的。)】 7.(3分)*C 8.(3分)∽.【根据倒数第二段可以分析推断出。(A.甘霖亭是为纪念荆公求雨所建。B.当 地的士绅唱和张孟奇写的歌,不是“都说写得好”。C.没有“暂时留下来”)】 9.(10分)【(1)(7分)①(3分)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 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关注点:“三农”“仰荣”“格于天”、句 子大意。②(4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 用来刻在石碑上。关注点:“兹”“复”“勒诸石”句子大意。 (2)(3分)①荆公求雨得雨,百姓欢欣感,平越守作歌,士绅唱和。②荆公要调任, 百姓向朝廷请求留任。③荆公离开之日,百姓齐聚挥泪送别。④荆公走后,百姓建造甘 霖亭纪念。(答出1点得1分,2点得3分)】 10.【(1)(3分)春季。(1分)“东风”习惯上指春风;(1分)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 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1分)(2)(4分)“蔆”字领起了后两 句,对(“无”“烂醉”)的蝴蝶的羡募(1分)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自在(1分)、被大 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1分),移情于物,景中含情(1分)。】 11.(6分)【(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3)应是 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4)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每一横线1分,凡错、 漏、多字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答则按前3题计分。)】 12.(5分)*B.*.【B.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的全民族性的 宗教体系是华教,道教、佛教只为部分人所信仰。E.华教是一种宗教信仰,不是一种 人文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于人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