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4×3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独挡一面(dang)搭挡(dang)歪打正着(zhdo)穿着(zhuo) B、弹冠相庆(guan)桂冠(guan)羽扇纶巾(guan)涤伦(ltn) C、浑身解数(xie)押解(xie)退避三射(she)寒舍(she) D、牵强附会( qiang)强迫( qiang)处之泰然(ch)处所(chu) 答案:D(A.独当一面dang;B、桂冠guan,涤纶:C、押解jie,退避三舍。)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可以用来说明要看清前进的方向,不被假象所蒙蔽,还可以用来抒 发自己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难困苦的胸襟 ②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6万余条,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语 ③假如每个人都能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 生活也会愈加美好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包括从善如流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囊括见贤思齐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包括见贤思齐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囊括从善如流 答案: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含拥有远状理想、不畏艰难困 苦的意思。囊括”,全部包括,与“绝大多数”矛盾。“见贤恩齐”指看见有道 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从善如流”是指采纳正确意见, 就向水向低处流那样自然。从后边“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预警看,应该选 “见贤思齐”) 3、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己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窗外的世界天天一个样,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中 学生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B、中国政府对4月24日发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中资石油 公司项目组的暴行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对中方遇难人员表示了哀悼 C、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强调,任何支持和纵容“台独”的行为必将遭到全体中国 人民的坚决反对和谴责 D、近年来,一些唱片公司急于追求眼前利益,喜欢以流水线的方式对新歌手进 行快速包装,造成了流行乐坛表面繁荣,内里空虚 答案:B(A“天天一个样”有歧义。C“支持和纵容”语序不当。D成分残缺,应 在句尾加宾语“的现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 指拔动算球,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 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 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湖南省邵阳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 小题。时量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4×3 分=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独挡一面(dǎng) 搭挡(dàng) 歪打正着(zháo) 穿着(zhuó) B、弹冠相庆(guān) 桂冠(guàn) 羽扇纶巾(guān) 涤伦(lún) C、浑身解数(xiè) 押解(xiè) 退避三射(shè) 寒舍(shè) D、牵强附会(qiǎng) 强迫(qiǎng) 处之泰然(chǔ) 处所(chù) 答案:D(A. 独当一面 dāng;B、桂冠 guān,涤纶;C、押解 jiè,退避三舍。)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______”可以用来说明要看清前进的方向,不被假象所蒙蔽,还可以用来抒 发自己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难困苦的胸襟。 ②长春出版社 1992 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 6 万余条,_______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语。 ③假如每个人都能_________,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 生活也会愈加美好。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包括 从善如流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囊括 见贤思齐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包括 见贤思齐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囊括 从善如流 答案: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含拥有远状理想、不畏艰难困 苦的意思。囊括”,全部包括,与“绝大多数”矛盾。“见贤恩齐”指看见有道 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从善如流”是指采纳正确意见, 就向水向低处流那样自然。从后边“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预警看,应该选 “见贤思齐”) 3、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窗外的世界天天一个样,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中 学生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B、中国政府对 4 月 24 日发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中资石油 公司项目组的暴行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对中方遇难人员表示了哀悼。 C、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强调,任何支持和纵容“台独”的行为必将遭到全体中国 人民的坚决反对和谴责。 D、近年来,一些唱片公司急于追求眼前利益,喜欢以流水线的方式对新歌手进 行快速包装,造成了流行乐坛表面繁荣,内里空虚。 答案:B(A“天天一个样”有歧义。C“支持和纵容”语序不当。D 成分残缺,应 在句尾加宾语“的现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 指拔动算球,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 2013 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 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 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B、②④⑥③①⑤C、⑤①②⑥③④D、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B、(②④句谈算盘的结构特点,⑥③谈珠算口诀,①⑤小结上文。)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雨、风、露、雷,都来自天空。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雷没有形 体却有声音,风也是这样的。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员 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 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风不能自己发出声音,借着东西而发出声音,不像雷的震怒号叫,在虚空里就发 出了大声。就因为风惜着物体而发声,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响亮、 微弱、清晰、混浊、轻快,恐怖等变化,就都随着物体的形状而产生了。土石员 矗大坚实,风虽吹过它们上面也不能发出声音,山谷空阔广大,那声音就雄壮凄 厉;水流荡漾温和,那声音就喧嚷吵杂。都不能算中正平和的声音,让人觉得胆 战心惊。所以只有借着草木发声才合适。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 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而花草树木当中,叶子阔大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室息沉闷:叶子枯萎了的,风 吹过发出的声音极为悲凉;叶子很柔弱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细弱而不高昂。因 此,最适宜于风所依附的物体莫过于松树了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友鐾毖 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 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大窄,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 不能违也。 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 盛,蓬松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荡,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 和谐之声;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 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采。难怪爱好山 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漱,稍大, 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 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 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日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 适吾耳,堰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 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髙,脊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 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 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 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
A、②③⑥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B、(②④句谈算盘的结构特点,⑥③谈珠算口诀,①⑤小结上文。)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雨、风、露、雷,都来自天空。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雷没有形 体却有声音,风也是这样的。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员 赑①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 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 风不能自己发出声音,借着东西而发出声音,不像雷的震怒号叫,在虚空里就发 出了大声。就因为风惜着物体而发声,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响亮、 微弱、清晰、混浊、轻快,恐怖等变化,就都随着物体的形状而产生了。土石屃 矗大坚实,风虽吹过它们上面也不能发出声音,山谷空阔广大,那声音就雄壮凄 厉;水流荡漾温和,那声音就喧嚷吵杂。都不能算中正平和的声音,让人觉得胆 战心惊。所以只有借着草木发声才合适。 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 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 而花草树木当中,叶子阔大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窒息沉闷;叶子枯萎了的,风 吹过发出的声音极为悲凉;叶子很柔弱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细弱而不高昂。因 此,最适宜于风所依附的物体莫过于松树了。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②,潇洒而扶疏,友鬖髿③ 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 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大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 不能违也。 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 盛,蓬松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荡,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 和谐之声;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 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采。难怪爱好山 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 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 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 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日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 适吾耳,堰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 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 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 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 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
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 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 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 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些作为松风阁记。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注)①层赑(xibi):爬行动物觴(xi)龟的别名。碑下的石座一般都雕成眉矗的形 状,取它力大能负重的意思。②巃嵸(l6ngs6ng):聚集貌。③鑿毖:( san suo 蓬松的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潇洒而扶疏扶疏:枝叶残落貌 B、不雍不激雍:堵塞,阻止 C、无外物以汩其心汩:扰乱,干扰 D、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去:距离 答案:A(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物待以滋而无物以相之 B、附于物而有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非若雷之怒号若合一契 D、故风之过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答案:B(B.才/表修饰;A.用来;C像,好像;D.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石夙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 以豗 B、土石员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 以豗 C、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 逐D逐答 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 答案:C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雨、露、雷是为了衬托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风的声音是一直 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B、文章第二至四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 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层层推进,井然有序。 C、第五段连用四个比喻,笔墨简炼,形象真切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 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 D、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了融人 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8.A(风的发声完全依据所吹到的物体而定。)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 (4分)
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 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 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 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些作为松风阁记。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注)①屃赑(xìbì):爬行动物觿(xī)龟的别名。碑下的石座一般都雕成眉矗的形 状,取它力大能负重的意思。②巃嵸(lóng sǒng):聚集貌。③鬖髿:(sān suō) 蓬松的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潇洒而扶疏 扶疏:枝叶残落貌 B、不雍不激 雍:堵塞,阻止 C、无外物以汩其心 汩:扰乱,干扰 D、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去:距离 答案:A(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物待以滋 而无物以相之 B、附于物而有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非若雷之怒号 若合一契 D、故风之过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答案:B(B.才/表修饰;A.用来;C 像,好像;D.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土石夙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 以豗 B、土石员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 以豗 C、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 豗 D、土石质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 豗 答案:C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写雨、露、雷是为了衬托风无形有声、附物为声。风的声音是一直 附着于其它物体上的。 B、文章第二至四段先写风吹它物之声令人“骇胆而惊心”,次写草木之声令人 不快,最后写松风之声令人“旷神怡情”,层层推进,井然有序。 C、第五段连用四个比喻,笔墨简炼,形象真切地表现金鸡峰三松随风势由弱而 强,其声亦随之变化万端的特征,令人如临其境。 D、本文描绘了松风阁的独特风声,抒发了对山间美景的钟爱之情,表达了融人 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 8.A(风的发声完全依据所吹到的物体而定。)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 (4 分)
译文: (2)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2分) 译文: (3)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4分) 译文 答案:(1)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浄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 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关键 词:烦黩、昏秽、游,使动用法:旷、怡) (2)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关键词:尝、 止、洋洋手) (3)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髙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 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关键词:灌、高、清,反问句式)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悲歌《汉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简析诗歌前两句中“当”的妙处。(3分)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汉乐府歌谣“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请结合 本诗后四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答案:(1)当,意思是当作,有勉强为之之意。(1分)诗人远离故乡,只能以悲 歌代替哭泣,以远望家乡的方式来代替回家的行为,蕴含着对故乡强烈的思而不 得的悲痛无奈和强自宽慰的情绪。(2分) (2)诗歌后四句语言均质朴直白,但意思情感逐层深入转浓,使整首诗具有“质 而不俚,浅而能深”的特征。(1分)“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用语质朴浅易, 似平静述说,却表达了家破人亡欲归无凭、身如浮萍无着无落的深刻的伤痛和无 奈。(2分)“心思不能言”几近口语,浅近直白,“肠中车轮转”的比喻极为生 活化,通俗易懂,却表达了回归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悲痛之至的心情。情感至此积 聚到了极点。(2分)(总写句子1分。后四句分为两组,每组句子的阐释注意紧 扣“语浅”(1分)与“情深”(1分)两个方面。两组句子共计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 田居》其 (2)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 白《蜀道难》) (3)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 《兰亭集序》) 答案:(1)榆柳荫后檐暧暧远人村(2)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 (2)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2 分) 译文: (3)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4 分) 译文: 答案:(1)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 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关键 词:烦黩、昏秽、游,使动用法:旷、怡) (2)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想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关键词:尝、 止、洋洋手) (3)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 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关键词:灌、高、清,反问句式)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 分) 悲歌 《汉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简析诗歌前两句中“当”的妙处。(3 分) 答: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汉乐府歌谣“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请结合 本诗后四句谈谈你的理解。(5 分) 答: 答案:(1)当,意思是当作,有勉强为之之意。(1 分)诗人远离故乡,只能以悲 歌代替哭泣,以远望家乡的方式来代替回家的行为,蕴含着对故乡强烈的思而不 得的悲痛无奈和强自宽慰的情绪。(2 分) (2)诗歌后四句语言均质朴直白,但意思情感逐层深入转浓,使整首诗具有“质 而不俚,浅而能深”的特征。(1 分)“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用语质朴浅易, 似平静述说,却表达了家破人亡欲归无凭、身如浮萍无着无落的深刻的伤痛和无 奈。(2 分)“心思不能言”几近口语,浅近直白,“肠中车轮转”的比喻极为生 活化,通俗易懂,却表达了回归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悲痛之至的心情。情感至此积 聚到了极点。(2 分)(总写句子 1 分。后四句分为两组,每组句子的阐释注意紧 扣“语浅”(1 分)与“情深”(1 分)两个方面。两组句子共计 4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 田居》其一) (2)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 白《蜀道难》) (3)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 《兰亭集序》) 答案:(1)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2)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 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孤独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觉,也是文学作品里经常表达的意象。一系列的研 究已经发现,它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并不亚于吸烟 在200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露易丝·霍利及其合作者就发现,美国孤独的老 人的血压比不孤独者高出30点。“孤独的人与不孤独的人不同,他们倾向于把 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被动地以请求医疗或感情支持的方式来应 对,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霍利的合作者、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 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卡乔波说。对压力的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血流阻 力的不同。这可能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压也逐渐升高。高血压增加了心脏 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而另一项2007年的研究则发现,对于更大年龄的人,孤独感还能增加患老年痴 呆症的风险。一组研究人员对八百多名平均年龄在80.7岁的老人的监测表明, 孤独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达到不孤独者的两倍。 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孤独感不会立刻让他们疾病缠身,但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 成影响。同样是在霍利和卡乔波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孤独者虽然睡眠的时间看 起来与不孤独者一样长,但是他们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这使得他们的睡眠 质量变得糟糕。随着年龄的増长,人们的睡眠状况本就会越来越差,这可能让孤 独者的睡眠雪上加霜 卡乔波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在大学里散发问卷,调查人们的孤独感状况,然 后进行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他发现,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能根据他(她) 的联系人的多少做出判断。UCLA孤独感量表的发明者罗素说,卡乔波提出的这 个特点是之前大部分研究所忽视掉的。卡乔波在他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人们 的社交网络中,孤独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感冒一样 卡乔波认为,孤独感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一一我们的社会 关系已经过于微弱了,我们只有改变当前的状况,才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卡乔波等人的最新研究还发现,孤独感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传染,它实际上还 可能部分遗传。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他们用UCLA孤独感量表测试了8600多对 双胞胎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果发现个体间不同的孤独感有37%取决于基因遗 传。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尼采所言,“孤独有七重皮 任何东西都穿透不了它”。 (选自2011年2月14日《南方周末》 12.下列对“孤独感”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孤独感和吸烟一样,都是造成死亡风险的因素,但孤独感对人造成的死亡风 险更大。 B.对老年人而言,孤独感使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增 大,并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C.有孤独感的年轻人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健康状况 也会受到影响。 D.孤独感不仅会像感冒一样传染给社交网络的其他对象,实际上还会全部遗传 给下一代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 答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一 14 题。 孤独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觉,也是文学作品里经常表达的意象。一系列的研 究已经发现,它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并不亚于吸烟。 在 2006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露易丝·霍利及其合作者就发现,美国孤独的老 人的血压比不孤独者高出 30 点。“孤独的人与不孤独的人不同,他们倾向于把 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被动地以请求医疗或感情支持的方式来应 对,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霍利的合作者、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 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卡乔波说。对压力的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血流阻 力的不同。这可能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压也逐渐升高。高血压增加了心脏 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而另一项 2007 年的研究则发现,对于更大年龄的人,孤独感还能增加患老年痴 呆症的风险。一组研究人员对八百多名平均年龄在 80.7 岁的老人的监测表明, 孤独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达到不孤独者的两倍。 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孤独感不会立刻让他们疾病缠身,但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 成影响。同样是在霍利和卡乔波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孤独者虽然睡眠的时间看 起来与不孤独者一样长,但是他们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这使得他们的睡眠 质量变得糟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状况本就会越来越差,这可能让孤 独者的睡眠雪上加霜。 卡乔波从上世纪 90 年代便开始在大学里散发问卷,调查人们的孤独感状况,然 后进行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他发现,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能根据他(她) 的联系人的多少做出判断。UCLA 孤独感量表的发明者罗素说,卡乔波提出的这 个特点是之前大部分研究所忽视掉的。卡乔波在他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人们 的社交网络中,孤独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感冒一样。 卡乔波认为,孤独感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我们的社会 关系已经过于微弱了,我们只有改变当前的状况,才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卡乔波等人的最新研究还发现,孤独感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传染,它实际上还 可能部分遗传。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他们用 UCLA 孤独感量表测试了 8600 多对 双胞胎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果发现个体间不同的孤独感有 37%取决于基因遗 传。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尼采所言,“孤独有七重皮, 任何东西都穿透不了它”。 (选自 2011 年 2 月 14 日《南方周末》) 12.下列对“孤独感”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孤独感和吸烟一样,都是造成死亡风险的因素,但孤独感对人造成的死亡风 险更大。 B.对老年人而言,孤独感使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增 大,并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C.有孤独感的年轻人会经历更多的“微觉醒”,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健康状况 也会受到影响。 D.孤独感不仅会像感冒一样传染给社交网络的其他对象,实际上还会全部遗传 给下一代
答案:C(A第一段“不亚于”即“高于”或“等于”;B偷换概念,从第二段段 尾看,是“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D.原文是“可能部分遗传”)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孤独感源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依靠感情或医疗来应对问 题,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 B.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状况会越来越差,而孤独者的睡眠状况可能比同 龄不孤独者更糟,其血压也可能逐渐升高。 C.露易丝·霍利、约翰·卡乔波和罗素都发现,孤独的人和不孤独的人对压力 的应对方式不同,血流阻力也不同。 D.卡乔波对问卷结果做生理学和心理学分析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从而得出的 结论也是之前大部分研究者忽视的。 答案:B(A.源流倒置,有孤独感的人会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C 这一观点与罗素无关;D.“较为独特”是无中生有,且前后也无因果关系)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减少孤独感,社交并不总有效,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 孤独感,如何减少孤独感带来的健康隐患呢?(4分) 答案:(1)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我们可 以在一点实际意义上的互动都没有的行为中感到心灵的联系,比如看电视、读书 的时候;相反,我们也可以在面对大量社交活动时依然感到孤独,只因为我们缺 乏驾驭自己社交生活的能力。 2孤独感与危机感会形成怪圈:因为孤独,所以潜意识里感到危机:因为感到 危险,孤独的人更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警惕防备的心理,甚至带着偏见躲避社交 机会,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孤独感。 (3)因此,减少孤独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打破这一怪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只有为孤独者提供特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改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负面看法,才 能从根本上将孤独感消弭于无形 (“如何认识”的第一第二点分别为1分、1分;“如何减少”的第三点2分, 该点大意同即可给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雨前 石勇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 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 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嫰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 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 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 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岀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 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 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 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
答案:C(A 第一段“不亚于”即“高于”或“等于”;B 偷换概念,从第二段段 尾看,是“高血压”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并且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D.原文是“可能部分遗传”)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孤独感源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依靠感情或医疗来应对问 题,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 B.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状况会越来越差,而孤独者的睡眠状况可能比同 龄不孤独者更糟,其血压也可能逐渐升高。 C.露易丝·霍利、约翰·卡乔波和罗素都发现,孤独的人和不孤独的人对压力 的应对方式不同,血流阻力也不同。 D.卡乔波对问卷结果做生理学和心理学分析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从而得出的 结论也是之前大部分研究者忽视的。 答案:B(A.源流倒置,有孤独感的人会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C 这一观点与罗素无关;D.“较为独特”是无中生有,且前后也无因果关系)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减少孤独感,社交并不总有效,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 孤独感,如何减少孤独感带来的健康隐患呢?(4 分) 答案:(1)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我们可 以在一点实际意义上的互动都没有的行为中感到心灵的联系,比如看电视、读书 的时候;相反,我们也可以在面对大量社交活动时依然感到孤独,只因为我们缺 乏驾驭自己社交生活的能力。 (2)孤独感与危机感会形成怪圈:因为孤独,所以潜意识里感到危机;因为感到 危险,孤独的人更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警惕防备的心理,甚至带着偏见躲避社交 机会,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孤独感。 (3)因此,减少孤独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打破这一怪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只有为孤独者提供特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改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负面看法,才 能从根本上将孤独感消弭于无形。 (“如何认识”的第一第二点分别为 1 分、1 分;“如何减少”的第三点 2 分, 该点大意同即可给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雨 前 石勇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 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 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 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 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 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 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 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 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
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 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 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 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 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 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 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 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 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 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 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 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窄斜插 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I 了。那样 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 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年春,北京 (选自何其芳《画梦录》) 15.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 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4分) 答 答案:解析:本文特地将“最后……也……”的句式置于文首,既在内容上给 读者拓开关于此前各种动物匆匆回归情景的想像空间,又在感觉上给人以突兀强 调的意味。这种写法新颖别致,起笔不凡。(大意对即可) 16.第2段与第6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分) (1)第2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 (2)第6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 答案:解析:1)黯然无光、没精打采;(2)焦躁难耐、渴盼期待(大意对即可) 17.“移情”,是现代派的一种表现技法,即把作者内心的感情辐射在外界环境 和自然景物之上。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下面的语句中,你体会到诗人 怎样的情绪?(6分) (1)“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 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解析:(1)表现了作者久盼“甘霖”的焦虑、躁动的心情 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深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 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 腾上了
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 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 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 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 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 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 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 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 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 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 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 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 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 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 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 年春,北京 (选自何其芳《画梦录》) 15.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 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4 分) 答: 答案:解析:本文特地将“最后……也••…•”的句式置于文首,既在内容上给 读者拓开关于此前各种动物匆匆回归情景的想像空间,又在感觉上给人以突兀强 调的意味。这种写法新颖别致,起笔不凡。(大意对即可) 16.第 2 段与第 6 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4 分) (1)第 2 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6 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黯然无光、没精打采;(2)焦躁难耐、渴盼期待(大意对即可) 17.“移情”,是现代派的一种表现技法,即把作者内心的感情辐射在外界环境 和自然景物之上。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下面的语句中,你体会到诗人 怎样的情绪?(6 分) (1)“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 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答: 解析:(1)表现了作者久盼“甘霖”的焦虑、躁动的心情 (2)“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深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 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 腾上了。” 答:
解析:表现了作者由焦躁转而怒愤的心态。 18.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 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么? (7分) 答 答案:解析: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是与文中北方的天候、景物形成鲜明对照。 (3分)文中将南方故乡的春雨写得那么辽远悠然、生机勃发,既巧妙的表现了 乡思,借此慰藉自己,又自然的寄寓着作者对理想和美好气候的深情向往。(4 分) 六、选作题(三选二)(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对年轻夫妇的住房对面搬来一户新邻居。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吃早饭的时候, 年轻的妻子看到了新搬来的邻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对丈夫说道:“那些衣服洗得不干净,也许那个邻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许 她需要好一点的洗衣粉。” 丈夫看了看妻子,沉默不语 就这样,每次邻居洗衣服,妻子都会如此评论对方一番。 大概一个月后,年轻的妻子惊奇地发现,邻居的晾衣绳上居然晾晒着一件干净的 衣服 她大叫着对丈夫说:“快看,她学会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谁教会她这个的 呢 她的丈夫却回答道:“我一大早起来,就先把玻璃擦干净了。” 从“妻子”这一形象的角度去思考,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观点? 答案:【解析】此题考査小说的主题。小说中的“妻子”一直武断地认为邻居的 衣服没洗干净,她始终认为是邻居的原因,而没有先检查一下自己,这种心态就 不对。再者,“妻子”也没有检查一下自己观察的中介(玻璃)是否有问题就妄断 邻居的衣服没洗干净,像她这样从一个片面的角度来评判事物,其结果难免会失 之偏颇。 【答案】我们在做出判断前,应先检查一下我们的态度是否端正,标准是否客观, 唯有如此,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3分)要想对事物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 就要全面地去分析事物,不能仅凭一己之见片面地评判。(3分)(有观点,有论 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20、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 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 继富。”(《论语·雍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 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 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 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 【解析】此题考査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可以以孟子的分析为根据再结合材料 ①概括即可
解析:表现了作者由焦躁转而怒愤的心态。 18.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 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么? (7 分) 答: 答案:解析: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是与文中北方的天候、景物形成鲜明对照。 (3 分)文中将南方故乡的春雨写得那么辽远悠然、生机勃发,既巧妙的表现了 乡思,借此慰藉自己,又自然的寄寓着作者对理想和美好气候的深情向往。(4 分) 六、选作题(三选二)(12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 一对年轻夫妇的住房对面搬来一户新邻居。第二天早上,当他们吃早饭的时候, 年轻的妻子看到了新搬来的邻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对丈夫说道:“那些衣服洗得不干净,也许那个邻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许 她需要好一点的洗衣粉。” 丈夫看了看妻子,沉默不语。 就这样,每次邻居洗衣服,妻子都会如此评论对方一番。 大概一个月后,年轻的妻子惊奇地发现,邻居的晾衣绳上居然晾晒着一件干净的 衣服。 她大叫着对丈夫说 :“快看,她学会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谁教会她这个的 呢?” 她的丈夫却回答道:“我一大早起来,就先把玻璃擦干净了。” 从“妻子”这一形象的角度去思考,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观点?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的主题。小说中的“妻子”一直武断地认为邻居的 衣服没洗干净,她始终认为是邻居的原因,而没有先检查一下自己,这种心态就 不对。再者,“妻子”也没有检查一下自己观察的中介(玻璃)是否有问题就妄断 邻居的衣服没洗干净,像她这样从一个片面的角度来评判事物,其结果难免会失 之偏颇。 【答案】我们在做出判断前,应先检查一下我们的态度是否端正,标准是否客观, 唯有如此,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3 分)要想对事物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 就要全面地去分析事物,不能仅凭一己之见片面地评判。(3 分)(有观点,有论 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20、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 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 继富。”(《论语·雍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 子·离娄下》) [注] ①子华: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 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 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可以以孟子的分析为根据再结合材料 ①概括即可
答案:公西赤不能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2分)因为对方妄施恩惠不符 合“周急不继富”的原则;(2分)公西赤如果接受冉求妄施的恩惠就会伤害廉 洁。(2分) (译文: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 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 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 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那儿很美啊! 孟子说:“可以拿取,也可以不拿取的,拿取了有损廉洁;可以给与,也可以不 给与的,给予了有损恩惠。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长沙晚报》2014年4月13日报道: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一个40 平方米的门面里,24岁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学法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 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常德津市 牛肉粉店开业,它的海报招牌写着“硕士粉,良心粉” 我看不见! 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后,这家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每天人满为患,大家关注的 焦点,是店主北大硕士的身份。为解答亲戚、朋友的询问和困惑,张天一专门写 了一篇名为《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的文章。4月14日上午,该文被《人 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两天时间内,这条微博引来了近9000条的转发量和近 2000条的评论,一共有3000多人为这篇文章点赞。 然而,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有网友表示,一位北大硕士毕 业生去卖米粉,怎么对得起国家和父母的培养?北大培养的研究生资源就这样配 置?如果大家都用“大炮打蚊子”,社会又该怎样良性发展?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査探究文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 力。写作时注意体裁应是新闻短评,最好拟一个标题,标题最好是观点,这样就 能做到观点鲜明。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 作的评论,分析时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示例:每一种创业都值得尊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 只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用于造福社会,就理应赢得尊重。张天一开米粉店,乍 看,是大材小用,其实不然一一一碗米粉,百般滋味,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硕士粉,良心粉”,“在他乡还原家乡味道”……这些无不彰显出“硕士粉” 的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张天一还立志把米粉做成艺术,把卖米粉做成受人尊 敬的行业,这显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况且,硕士也是普通劳动者, 卖牛肉粉,又有何不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肯钻研,能吃苦,一样会干出 成绩来。李嘉诚靠卖塑料花、霍英东靠开杂货店、美国的戴尔靠送报纸起家,这 些商界名流成功的事例早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创业都应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敬 重。(6分)(还可以从“观念”“人才浪费”“功利就业观”等角度进行评论) 七、写作(60分)) 仔细察看所给的图画,领悟其寓言,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答案:公西赤不能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2 分)因为对方妄施恩惠不符 合“周急不继富”的原则;(2 分)公西赤如果接受冉求妄施的恩惠就会伤害廉 洁。(2 分) (译文: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 “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 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 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那儿很美啊! 孟子说:“可以拿取,也可以不拿取的,拿取了有损廉洁;可以给与,也可以不 给与的,给予了有损恩惠。”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 《长沙晚报》2014 年 4 月 13 日报道: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一个 40 平方米的门面里,24 岁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学法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 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4 月 4 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常德津市 牛肉粉店开业,它的海报招牌写着“硕士粉,良心粉”。 我看不见! 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后,这家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每天人满为患,大家关注的 焦点,是店主北大硕士的身份。为解答亲戚、朋友的询问和困惑,张天一专门写 了一篇名为《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的文章。4 月 14 日上午,该文被《人 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两天时间内,这条微博引来了近 9000 条的转发量和近 2000 条的评论,一共有 3000 多人为这篇文章点赞。 然而,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有网友表示,一位北大硕士毕 业生去卖米粉,怎么对得起国家和父母的培养?北大培养的研究生资源就这样配 置?如果大家都用“大炮打蚊子”,社会又该怎样良性发展?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 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 力。写作时注意体裁应是新闻短评,最好拟一个标题,标题最好是观点,这样就 能做到观点鲜明。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 作的评论,分析时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示例:每一种创业都值得尊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 只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用于造福社会,就理应赢得尊重。张天一开米粉店,乍 一看,是大材小用,其实不然——一碗米粉,百般滋味,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硕士粉,良心粉”,“在他乡还原家乡味道”……这些无不彰显出“硕士粉” 的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张天一还立志把米粉做成艺术,把卖米粉做成受人尊 敬的行业,这显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况且,硕士也是普通劳动者, 卖牛肉粉,又有何不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肯钻研,能吃苦,一样会干出 成绩来。李嘉诚靠卖塑料花、霍英东靠开杂货店、美国的戴尔靠送报纸起家,这 些商界名流成功的事例早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创业都应得到人们的理解与敬 重。(6 分)(还可以从“观念”“人才浪费”“功利就业观”等角度进行评论) 七、写作(60 分) ) 仔细察看所给的图画,领悟其寓言,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