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四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09-11-9 考试时间:8:00-10:30 满分:150分 第Ⅰ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茶业的变迁 我国古代茶树首先是从四川传入陕西南部、甘肃和河南南部地区的,因 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在这一带。秦汉统一中国之后,茶树随着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 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而广泛传播开来。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兴盛, 提倡坐禅戒酒、讲法诵经;文人学士则崇“玄学”,尚清谈。饮茶可以驱睡、提 神、解渴、充饥,于是僧侣道士、士大夫阶层饮茶之风盛行起来。这种饮茶风尚 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总起来说,隋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在区域、规模 产量、采制技术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还是狭小、简陋、少量、原始和单一的。比 如南北朝时期的产茶区域就主要限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一带长江流域地区, 茶树栽培也多数只是在名山寺院的近旁山谷之间,很少成片的茶山,茶叶加工也 只限于饼茶的制作,即将鲜茶叶捣碎制成饼状茶。 隋唐时代,佛教道教盛行,僧侣道士倡行的饮茶之风上达宫廷王室、下至平民百 姓,以至成为风俗,并且还传到了北方、西北和西藏等地。在茶叶生产方面,唐 代较前有了较大发展,茶叶产地已经很广。据《茶经》记载,当时全国已有八大 茶区,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都是茶叶产地,已与现 代茶区分布相近。在茶叶加工制作方面,这一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饼茶制作技术, 并且出现了将鲜茶叶先蒸后捣制作团块茶的技术。由于对制造技术掌握不同,茶 色有绿、黄、黑,于是产生了绿茶、黄茶、黑茶的名称。茶叶开始成为对外贸易 的大宗重要商品,这突出表现在“茶马互市”的兴起。所谓“茶马互市”,是中 国古代历史上西部和北部从事畜牧业经济的少数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和畜产品,与 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等生活、生产用品的比较集中的大规模集市性贸易活 动。当时输往北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 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却超过隋唐时代,当时从京城到全国各地遍设道教宫 观。这一时期,揉佛、道于儒的“理学”兴盛起来,理学家大多热衷于 性”“命”“义”“理”的髙谈阔论。因此,宋代“饮茶论道”“烹饮品茗 之风比起隋唐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时期,“茶马互市”在唐代基础上进 步繁荣起来。茶叶加工出现蒸青散茶技术,使茶真味和本色得到保持。南宋时又 发明了炒青技术,进而发展到黄、黑散茶,技术日益提高,熏制花茶也出现了
哈四中 2009——2010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09-11-9 考试时间:8:00—10:30 满 分:150 分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茶业的变迁 我国古代茶树首先是从四川传入陕西南部、甘肃和河南南部地区的,因 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在这一带。秦汉统一中国之后,茶树随着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 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而广泛传播开来。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兴盛, 提倡坐禅戒酒、讲法诵经;文人学士则崇“玄学”,尚清谈。饮茶可以驱睡、提 神、解渴、充饥,于是僧侣道士、士大夫阶层饮茶之风盛行起来。这种饮茶风尚 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总起来说,隋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在区域、规模、 产量、采制技术和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还是狭小、简陋、少量、原始和单一的。比 如南北朝时期的产茶区域就主要限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一带长江流域地区, 茶树栽培也多数只是在名山寺院的近旁山谷之间,很少成片的茶山,茶叶加工也 只限于饼茶的制作,即将鲜茶叶捣碎制成饼状茶。 隋唐时代,佛教道教盛行,僧侣道士倡行的饮茶之风上达宫廷王室、下至平民百 姓,以至成为风俗,并且还传到了北方、西北和西藏等地。在茶叶生产方面,唐 代较前有了较大发展,茶叶产地已经很广。据《茶经》记载,当时全国已有八大 茶区,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都是茶叶产地,已与现 代茶区分布相近。在茶叶加工制作方面,这一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饼茶制作技术, 并且出现了将鲜茶叶先蒸后捣制作团块茶的技术。由于对制造技术掌握不同,茶 色有绿、黄、黑,于是产生了绿茶、黄茶、黑茶的名称。茶叶开始成为对外贸易 的大宗重要商品,这突出表现在“茶马互市”的兴起。所谓“茶马互市”,是中 国古代历史上西部和北部从事畜牧业经济的少数民族用马匹等牲畜和畜产品,与 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等生活、生产用品的比较集中的大规模集市性贸易活 动。当时输往北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 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却超过隋唐时代,当时从京城到全国各地遍设道教宫 观。这一时期,揉佛、道于儒的“理学”兴盛起来,理学家大多热衷于 “性”“命”“义”“理”的高谈阔论。因此,宋代“饮茶论道”“烹饮品茗” 之风比起隋唐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时期,“茶马互市”在唐代基础上进一 步繁荣起来。茶叶加工出现蒸青散茶技术,使茶真味和本色得到保持。南宋时又 发明了炒青技术,进而发展到黄、黑散茶,技术日益提高,熏制花茶也出现了
元代茶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西北茶叶市场的开放上。西北茶市的开放,使饮茶 风气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间更为普及,从而促进了边茶的大量生产。明代茶 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叶质量的改进以及诸如《茶疏》《茶谱》 等一批茶叶专著的问世。比如这一时期鲜叶锅炒、髙温杀青、揉捻、干燥的炒青 制茶方法已经相当普遍,还发明了红茶制法,开始生产小种红茶等。明代起,中 国茶树栽培技艺开始西传欧洲。 清代,饮茶盛况空前。人们应酬、交际、送礼都已离不开茶。茶叶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每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了。 1、从原文看,下列对茶业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汉统一中国后,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广泛,茶树种植 由四川开始向这些地区传播 B.饮茶有驱睡、提神等功效,可供佛教、道教坐禅讲经之用,因而僧侣道士之 间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C.魏晋时代,士大夫阶层“崇玄学”,“尚清谈”,玄风盛行的文化氛围使饮 茶成为时尚,客观上促进了茶叶的生产。 D.唐宋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开始用牲畜和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 等生活、生产用品,因而茶叶的需求逐渐增多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以前的茶叶生产虽有发展,但产量低,采制技术原始,采茶区域较为狭 小,茶树栽培较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B.唐代茶叶产地的分布与现代茶区大体一致,茶叶加工制作技术得到较大发展, 饼茶制作技术、将鲜茶叶先蒸后捣制作成团块茶的技术进一步完善 C.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和“理学”却空前兴盛,“饮茶论道”“烹饮品茗” 之风盛行一时,茶叶加工注重了茶的真味和本色 D.明代是我国茶业继续发展的时期,制茶技术得到提高,茶叶质量有所改进, 《茶疏》《茶谱》等一批茶叶专著问世,茶树栽培技艺甚至远传欧洲。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茶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很早就 开始种植茶树并生产和输送茶叶的四川就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到明代时我国已经掌握了饼茶、团块茶、蒸青散茶、 炒青制茶等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茶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髙
元代茶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西北茶叶市场的开放上。西北茶市的开放,使饮茶 风气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间更为普及,从而促进了边茶的大量生产。明代茶 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叶质量的改进以及诸如《茶疏》《茶谱》 等一批茶叶专著的问世。比如这一时期鲜叶锅炒、高温杀青、揉捻、干燥的炒青 制茶方法已经相当普遍,还发明了红茶制法,开始生产小种红茶等。明代起,中 国茶树栽培技艺开始西传欧洲。 清代,饮茶盛况空前。人们应酬、交际、送礼都已离不开茶。茶叶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每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了。 1、从原文看,下列对茶业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秦汉统一中国后,巴蜀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广泛,茶树种植 由四川开始向这些地区传播。 B. 饮茶有驱睡、提神等功效,可供佛教、道教坐禅讲经之用,因而僧侣道士之 间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C. 魏晋时代,士大夫阶层“崇玄学”,“尚清谈”,玄风盛行的文化氛围使饮 茶成为时尚,客观上促进了茶叶的生产。 D. 唐宋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开始用牲畜和畜产品与内地换取茶叶、布匹、铁器 等生活、生产用品,因而茶叶的需求逐渐增多。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隋唐以前的茶叶生产虽有发展,但产量低,采制技术原始,采茶区域较为狭 小,茶树栽培较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B. 唐代茶叶产地的分布与现代茶区大体一致,茶叶加工制作技术得到较大发展, 饼茶制作技术、将鲜茶叶先蒸后捣制作成团块茶的技术进一步完善。 C. 宋代佛教趋于衰落,道教和“理学”却空前兴盛,“饮茶论道”“烹饮品茗” 之风盛行一时,茶叶加工注重了茶的真味和本色。 D. 明代是我国茶业继续发展的时期,制茶技术得到提高,茶叶质量有所改进, 《茶疏》《茶谱》等一批茶叶专著问世,茶树栽培技艺甚至远传欧洲。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茶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很早就 开始种植茶树并生产和输送茶叶的四川就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到明代时我国已经掌握了饼茶、团块茶、蒸青散茶、 炒青制茶等不同的茶叶加工方式,茶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C.在倡导绿色食品理念的今天,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饮用价值 的绿茶将逐步取代黄茶、红茶等其他茶类 D.随着茶叶生产的逐渐发展,到清代时,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饮 料,不再是宫廷享用的贵重物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 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 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 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 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 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 道真定,宴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 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 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 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 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 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 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 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 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 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 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 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日必将名世 名:闻名 B.以母忧去官 忧:父母的丧事 C.桢壮其言,改谢之 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竟:竟然
C. 在倡导绿色食品理念的今天,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较高饮用价值 的绿茶将逐步取代黄茶、红茶等其他茶类。 D. 随着茶叶生产的逐渐发展,到清代时,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饮 料,不再是宫廷享用的贵重物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砺为军士所掠,行 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 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昉尝 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 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 砺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砺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 道真定,宴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 会自有宾主礼。”桢曰: “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 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 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 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 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 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 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 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 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 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 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他日必将名世 名:闻名 B.以母忧去官 忧:父母的丧事 C.桢壮其言,改谢之 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竟:竟然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3 分) ①砺操笔立成 ②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砺知其弊,悉罢去 ④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 ⑥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 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 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 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 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3分) 译 文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4分) 译 文 ③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3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10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3 分) ( ) ①砺操笔立成 ②砺曰:“ 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③ 砺知其弊,悉罢去。 ④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 之。 ⑥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 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 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 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 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3 分) 译 文: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4 分) 译 文: ③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3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10 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晩连冮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催 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 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 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仼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 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8、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晩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 么作用?(5分) 9、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 10、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3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辛弃疾《永遇乐》) (2)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苏 轼《赤壁赋》)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催 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 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 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 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8、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 么作用?(5 分) 答: 9、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 分) 答: 10、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3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千古江山, 。舞榭歌 台, 。 (辛弃疾《永遇乐》) (2)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 , 。 (苏 轼《赤壁赋》)
(3)云销雨霁,彩彻区 明 。(王勃《滕王阁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玛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 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 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 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 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 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 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 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 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 她埋掉了一一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来,已经是半夜啦。我 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
(3)云销雨霁,彩彻区 明。 , 。(王勃《滕王阁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25 分) 玛 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 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 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 20 岁光景的小伙子,身 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 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 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 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 7 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 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 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 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来,已经是半夜啦。我 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
蟪蛄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一一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 我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 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 子一一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 扎着走去 1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 部用在玛莎的丈夫一一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 特点 B.“贫苦的农人”“羸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 反映了俄国19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 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 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品评,但实质上持 否定态度。 D.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反映了他对妻子 刻骨铭心的挚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称 颂他们的情感,表现了作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13、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 写出了马车夫的悲伤情绪?(6分) 14、简答。(8分) (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的什么特点?(4 分)
蟪蛄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 我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 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 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 15 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 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 扎着走去。 1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 部用在玛莎的丈夫——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 特点。 B.“贫苦的农人”“羸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 反映了俄国 19 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 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 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品评,但实质上持 否定态度。 D.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反映了他对妻子 刻骨铭心的挚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称 颂他们的情感,表现了作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13、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 写出了马车夫的悲伤情绪?(6 分) 答: 。 14、简答。(8 分) (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的什么特点? (4 分)
(②)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 对“他”的刻画?(4分) 答 15、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以这句话为 引发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格涅夫这个作家的特点。(6分 答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 分) A.9日凌晨,以色列军队空袭了加沙地带的一所房屋,导致6名平民死亡,这真 是祸起萧墙。 B.毫无疑问,以今人常识来衡量古人的许多观念是近乎发昏的,我们 并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 发昏之列呢? C.最难能可贵的是女婿和我性格相投,每当女儿、女婿“常回家看看”时,我们 相见恨晚,不是侃钓鱼经,切磋钓技,就是谈写作心得,交流经验。 D.晚年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 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 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答: 。 (2)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 对“他”的刻画?(4 分) 答: 。 15、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以这句话为 引发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屠格涅夫这个作家的特点。(6 分) 答: 。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 分) ( ) A.9 日凌晨,以色列军队空袭了加沙地带的一所房屋,导致 6 名平民死亡,这真 是祸起萧墙。 B.毫无疑问,以今人常识来衡量古人的许多观念是近乎发昏的,我们 并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 发昏之列呢? C.最难能可贵的是女婿和我性格相投,每当女儿﹑女婿“常回家看看”时,我们 相见恨晚,不是侃钓鱼经,切磋钓技,就是谈写作心得,交流经验。 D.晚年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 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将于 2013 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 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 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 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布什在悉尼表示,举办世博会,对中国人民来说又是一件盛事,它促使中国领 导人借这次机会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信心十足,继续推进开放进程。 18、请把下面的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的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中 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颠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髙,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 麓则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 的原野一如内地。 答 19、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和含义,仿写两个句子。(6分) 例句:脆弱的时候,就看山,因为大山有一种硬度; 得意的时候,就眺海,因为大海有一种深度; 答 20、中学生王媛写了一首诗,寄给了一家久已慕名的诗刊编辑,并附了一封信, 信中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李编辑: 您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 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 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布什在悉尼表示,举办世博会,对中国人民来说又是一件盛事,它促使中国领 导人借这次机会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信心十足,继续推进开放进程。 18、请把下面的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 分)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的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中 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颠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 麓则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 的原野一如内地。 答: 19、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和含义,仿写两个句子。(6 分) 例句: 脆弱的时候,就看山,因为大山有一种硬度; 得意的时候,就眺海,因为大海有一种深度; 答: ; 。 20、中学生王媛写了一首诗,寄给了一家久已慕名的诗刊编辑,并附了一封信, 信中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 分) 李编辑: 您好!
寄上拙作《夏雨》,望拜读。鄙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 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教祺 王媛 2007年10月18日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位80岁的老人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 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改变这个国家,后 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 发现我连自己的家乡也改变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 了自己。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 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寄上拙作《夏雨》,望拜读。鄙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 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教祺 王媛 2007 年 10 月 18 日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五、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位 80 岁的老人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 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改变这个国家,后 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 发现我连自己的家乡也改变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 了自己。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 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