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 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 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 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 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 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 族很难比拟的。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 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 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 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 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 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 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 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 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这些文献信息,为 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 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 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重要价值。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日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 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 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 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 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 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诗礼为本”是孔氏家风家教的基本 精神。从孔子对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到明太祖 对孔克坚“多读书”“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的劝勉,到嘉庆对孔庆溶“好 生读书”“祭祀要虔诚行礼”的嘱托,再到各地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 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无不说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 风,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节选自《光明日报》姜修宪《孔府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2016年11 月26日11版) 1.下列关于“孔府档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作为私家档案,孔府档案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 涵盖时间最长的重要文书档案文献 B.孔府档案因大量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官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文书资料, 所以具有官方档案的性质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 2017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 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 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 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 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 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 族很难比拟的。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 80 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 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 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 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 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 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 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 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 书,包括不下 10 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这些文献信息,为 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 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 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重要价值。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日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 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 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 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 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 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诗礼为本”是孔氏家风家教的基本 精神。从孔子对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到明太祖 对孔克坚“多读书”“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的劝勉,到嘉庆对孔庆溶“好 生读书”“祭祀要虔诚行礼”的嘱托,再到各地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 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无不说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 风,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节选自《光明日报》姜修宪《孔府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2016 年 11 月 26 日 11 版) 1.下列关于“孔府档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私家档案,孔府档案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 涵盖时间最长的重要文书档案文献。 B.孔府档案因大量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官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文书资料, 所以具有官方档案的性质
C.孔府档案中记录的国家尊崇孔子学说和优待孔子后裔的相关内容,与历代统 治者崇儒尊孔密切相关。 D.孔府档案日渐凸显的价值,在于它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内化了孔门世代相 传的诗礼传家的家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衍圣公凭其地位在家族中所建立的完整的宗族体系、完善的宗法制度和完备 的祖训族规,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B.为了强化国家思想统治,明清时代的帝王们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 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 C.那些保存在孔府档案中成序列的土地文书,为研究明清以来农业耕作制度等 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 D.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对于弘扬传统文 化和优秀道德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孔子世家谱能够窥见孔氏家族的变化和影响,因此,孔府档案在考察宗族 历史变迁方面有其自身的参考价值。 B.当孔子直系后裔被扶植为拥有部分政治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 族之间才有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 C.要探究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物价和生活水平等,可以参考孔府档案中全面而 原始的孔府司房日用账簿等的记录 D.从孔府档案中记录的明太祖与孔克鉴以及嘉庆与孔庆溶的对话,也可以看出 明清时孔府与朝廷之问有着往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敌与友 老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 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 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 牲了真理的。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 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 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 小子,是大排长。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 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 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 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 营长!”李全入了伍。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 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 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
C.孔府档案中记录的国家尊崇孔子学说和优待孔子后裔的相关内容,与历代统 治者崇儒尊孔密切相关。 D.孔府档案日渐凸显的价值,在于它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内化了孔门世代相 传的诗礼传家的家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衍圣公凭其地位在家族中所建立的完整的宗族体系、完善的宗法制度和完备 的祖训族规,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B.为了强化国家思想统治,明清时代的帝王们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 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 C.那些保存在孔府档案中成序列的土地文书,为研究明清以来农业耕作制度等 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 D.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对于弘扬传统文 化和优秀道德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孔子世家谱能够窥见孔氏家族的变化和影响,因此,孔府档案在考察宗族 历史变迁方面有其自身的参考价值。 B.当孔子直系后裔被扶植为拥有部分政治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 族之间才有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 C.要探究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物价和生活水平等,可以参考孔府档案中全面而 原始的孔府司房日用账簿等的记录。 D.从孔府档案中记录的明太祖与孔克鉴以及嘉庆与孔庆溶的对话,也可以看出 明清时孔府与朝廷之问有着往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敌与友 老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 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 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 牲了真理的。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 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 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 小子,是大排长。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 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 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 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 营长!”李全入了伍。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 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 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
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 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 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 子打平。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侦探回来报告张村长:张荣回来了。可是,他搀着李全 走得很慢 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两村长的心中象刀剜着 样。那株杨树是神圣的,在树的五十步以内谁也不准打架用武 第三次报告:李全躺在树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张荣还坐着,脸上身上都是血 两村长撑不住了,对大家声明要去看看那俩坏蛋是咋回事,绝对不是去认儿子, 他们情愿没有这样的儿子。 他们不愿走到杨树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来保护他们,虽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险 的。两个老头子不约而同来到杨树附近,谁也没有看谁,以免污了眼睛,对不起 祖先。 张荣看见父亲,不晓得怎好地叫了一声“爹”,而后迟疑了一会儿用同样的声音 叫了声“李大叔”! 李村长没答声。张村长的胡子嘴动了动,眼里冒出火来,他觉得这声“李大叔” 极刺耳 张荣看着父亲,毫不羞愧地说:“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我把李全 拖了回来,他的性命也许……反正我愿把他交到家里来。在他昏过去以前,他嘱 咐我:咱们两村子得把仇恨解开,现在我们两村子的,全省的,全国的仇人是日 本。在前线,他和我成了顶好的朋友。我们还有许多朋友,从广东来的,四川来 的,……都是朋友。凡是打日本人的就是朋友。爹!李大叔!你们说句话吧!咱 们彼此那点仇,一句话就可以了结。为私仇而不去打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 住了! 位村长低下了头去 李全睁开了眼,看明是父亲,他的嘴唇张了几张:“我完了!你们,去打吧! 打……! 张村长豆大的泪珠落在李全的脸上。而后拍了拍李村长的肩:“咱们是朋友了!” 一九三八年七月《抗战文艺》第一卷第十二期,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篇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交代了张村李村的狗猫水火不容,形象地 点明两村的敌对关系,语言幽默,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B.张村村长的儿子当了排长,而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李村村长的儿子也没有 官半职,这使得李村在与张村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 C.两村的村民不关心中日战争,甚至盼望日本人能为自己消灭对方,但他们在 心里也恨日本人,这为小说结尾两村的人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D.张村和李村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两个村长迂腐守旧、顽固狭隘,化解他们 两人的矛盾才是改变张村和李村敌对关系的关键。 E.小说结尾借张荣和李全的话点明了作品的主旨,意在表明两村的矛盾和民族 矛盾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应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
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 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 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 子打平。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侦探回来报告张村长:张荣回来了。可是,他搀着李全, 走得很慢! 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两村长的心中象刀剜着一 样。那株杨树是神圣的,在树的五十步以内谁也不准打架用武。 第三次报告:李全躺在树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张荣还坐着,脸上身上都是血。 两村长撑不住了,对大家声明要去看看那俩坏蛋是咋回事,绝对不是去认儿子, 他们情愿没有这样的儿子。 他们不愿走到杨树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来保护他们,虽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险 的。两个老头子不约而同来到杨树附近,谁也没有看谁,以免污了眼睛,对不起 祖先。 张荣看见父亲,不晓得怎好地叫了一声“爹”,而后迟疑了一会儿用同样的声音 叫了声“李大叔”! 李村长没答声。张村长的胡子嘴动了动,眼里冒出火来,他觉得这声“李大叔” 极刺耳。 张荣看着父亲,毫不羞愧地说:“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我把李全 拖了回来,他的性命也许……反正我愿把他交到家里来。在他昏过去以前,他嘱 咐我:咱们两村子得把仇恨解开,现在我们两村子的,全省的,全国的仇人是日 本。在前线,他和我成了顶好的朋友。我们还有许多朋友,从广东来的,四川来 的,……都是朋友。凡是打日本人的就是朋友。爹!李大叔!你们说句话吧!咱 们彼此那点仇,一句话就可以了结。为私仇而不去打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 住了!” 二位村长低下了头去。 李全睁开了眼,看明是父亲,他的嘴唇张了几张:“我完了!你们,去打吧! 打……!” 张村长豆大的泪珠落在李全的脸上。而后拍了拍李村长的肩:“咱们是朋友了!” (一九三八年七月《抗战文艺》第一卷第十二期,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开篇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交代了张村李村的狗猫水火不容,形象地 点明两村的敌对关系,语言幽默,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B.张村村长的儿子当了排长,而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李村村长的儿子也没有 一官半职,这使得李村在与张村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 C.两村的村民不关心中日战争,甚至盼望日本人能为自己消灭对方,但他们在 心里也恨日本人,这为小说结尾两村的人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D.张村和李村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两个村长迂腐守旧、顽固狭隘,化解他们 两人的矛盾才是改变张村和李村敌对关系的关键。 E.小说结尾借张荣和李全的话点明了作品的主旨,意在表明两村的矛盾和民族 矛盾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应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
5.张村和李村的敌对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请简要概括。(4分) 6.小说标题“敌与友”有什么寓意?以此为题又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父亲俞师傅 俞宁 父亲精通旧学,骨子里却是个新式的知识分子。有人称他俞先生,有人叫他俞教 授,近来还有人说他是某个领域里的“大师”、“巨匠”。只有我才知道父亲最 喜欢人们怎样称呼他。 大概是1974年,我和父亲从北师大主楼西侧往新华书店旁边的理发馆缓缓而行 迎面飞来一辆半旧的自行车,骑车的人左脚鞋跟蹭地代替刹闸停了下来。用沧州 一带口音问候一声:“俞师傅,干嘛去?”嗓门之大,震得我耳鸣。父亲也用那 种口音回答:“韩师傅,理发去。”说完二人点头一笑就各奔前程了。我问父亲 “这是谁呀?怎么叫您师傅?”父亲说,那是中文系的一个青年教师,“他干活 有力气,是把好手 大学教师、有力气、劳动好手………不知道21世纪的国人是否会觉得这事有些难 解。 父亲1958年初被错划“右派”后就必须用劳动来“改造思想”。到了“文革” 父亲的工作变为打扫主楼六层走廊加男女厕所的卫生 1966年老舍在太平湖投水,那时父亲正在接受“疾风暴雨式的批判”和“劳动 改造”。我生怕父亲会受他的启发,弃我而去。未满十一岁的我连问带摸,找到 了太平庄师大的主校园,又摸上了主楼的六层,一眼看见父亲正用拖把很努力地 擦拭着走廊的水磨石地面。我拉了拉他的后衣襟,他转过身,也不问我为何突然 到学校来找他,指着地面说,“你看,你看!是不是跟镜子似的?嘿嘿,甑亮!” 说罢还给我示范劳动程序:先在左边墙角与地面的交接处狠狠地前后擦两次,然 后横抡三下,从左墙根擦到右墙根,再在右墙角与地面结合部前后狠擦两次。“横 三竖四。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擦地秘诀。”父亲很骄傲地告诉我。 971年和192年之际,父亲参加了后勤基建科的劳动,砌院墙、盖房子。开始, 后勤的师傅们让他当壮工,和泥、运砖。时间长了,父亲就从和泥搬砖的“小工” 升级到上脚手架“跑大墙”的“大工”。1974年冬我到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房 管所当了一名瓦工,学徒三年,出师一年后,又升为二级瓦工。父亲的手艺不比 我这个专业瓦工差,在细微的地方,甚至比我强。一次他指着一所平房的墙角说: “这个角儿,是我把的。”把角儿的“把”字有把关的意思,是“技术含量高” 的工作。我瓦用工匠的眼光考察了一下父亲把的角儿,父亲的活儿干得真地道 横平竖直不说,选砖对角十分细致,外加“游丁走缝”绝没有超过一公分的,根 本看不出是非专业工匠干的活计 后勤的师傅们称父亲是“三级教授,四级瓦工。”我当时的感想是给他当儿子, 实在是窝囊。他的古汉语知识是我望尘莫及的,现在就连我的专业瓦工,他都要 略胜一筹,给儿子留个饭碗行不?恢复髙考以后,我报考英文系,就是想躲开他 的强项,给自己找一个发展空间。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到北外读研究生,发现两 位全国顶尖的英语教授,一个专文学,一个专语言,都比不上父亲那口纯正的剑 桥音
5.张村和李村的敌对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请简要概括。(4 分) 6.小说标题“敌与友”有什么寓意?以此为题又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的父亲俞师傅 俞宁 父亲精通旧学,骨子里却是个新式的知识分子。有人称他俞先生,有人叫他俞教 授,近来还有人说他是某个领域里的“大师”、“巨匠”。只有我才知道父亲最 喜欢人们怎样称呼他。 大概是 1974 年,我和父亲从北师大主楼西侧往新华书店旁边的理发馆缓缓而行, 迎面飞来一辆半旧的自行车,骑车的人左脚鞋跟蹭地代替刹闸停了下来。用沧州 一带口音问候一声:“俞师傅,干嘛去?”嗓门之大,震得我耳鸣。父亲也用那 种口音回答:“韩师傅,理发去。”说完二人点头一笑就各奔前程了。我问父亲: “这是谁呀?怎么叫您师傅?”父亲说,那是中文系的一个青年教师,“他干活 有力气,是把好手。” 大学教师、有力气、劳动好手……不知道 21 世纪的国人是否会觉得这事有些难 解。 父亲 1958 年初被错划“右派”后就必须用劳动来“改造思想”。到了“文革”, 父亲的工作变为打扫主楼六层走廊加男女厕所的卫生。 1966 年老舍在太平湖投水,那时父亲正在接受“疾风暴雨式的批判”和“劳动 改造”。我生怕父亲会受他的启发,弃我而去。未满十一岁的我连问带摸,找到 了太平庄师大的主校园,又摸上了主楼的六层,一眼看见父亲正用拖把很努力地 擦拭着走廊的水磨石地面。我拉了拉他的后衣襟,他转过身,也不问我为何突然 到学校来找他,指着地面说,“你看,你看!是不是跟镜子似的?嘿嘿,甑亮!” 说罢还给我示范劳动程序:先在左边墙角与地面的交接处狠狠地前后擦两次,然 后横抡三下,从左墙根擦到右墙根,再在右墙角与地面结合部前后狠擦两次。“横 三竖四。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擦地秘诀。”父亲很骄傲地告诉我。 1971 年和 1972 年之际,父亲参加了后勤基建科的劳动,砌院墙、盖房子。开始, 后勤的师傅们让他当壮工,和泥、运砖。时间长了,父亲就从和泥搬砖的“小工” 升级到上脚手架“跑大墙”的“大工”。1974 年冬我到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房 管所当了一名瓦工,学徒三年,出师一年后,又升为二级瓦工。父亲的手艺不比 我这个专业瓦工差,在细微的地方,甚至比我强。一次他指着一所平房的墙角说: “这个角儿,是我把的。”把角儿的“把”字有把关的意思,是“技术含量高” 的工作。我瓦用工匠的眼光考察了一下父亲把的角儿,父亲的活儿干得真地道! 横平竖直不说,选砖对角十分细致,外加“游丁走缝”绝没有超过一公分的,根 本看不出是非专业工匠干的活计。 后勤的师傅们称父亲是“三级教授,四级瓦工。”我当时的感想是给他当儿子, 实在是窝囊。他的古汉语知识是我望尘莫及的,现在就连我的专业瓦工,他都要 略胜一筹,给儿子留个饭碗行不?恢复高考以后,我报考英文系,就是想躲开他 的强项,给自己找一个发展空间。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到北外读研究生,发现两 位全国顶尖的英语教授,一个专文学,一个专语言,都比不上父亲那口纯正的剑 桥音
一次父亲忽然问我:“你懂什么叫师傅吗?‘师’字好懂,‘傅’字就有点儿微 妙了。”说着就开始给我细解“傅”字的来龙去脉。对于父亲拿手的训诂之学, 我是一窍不通。他当时给我讲的,我似懂非懂,父亲的大意是,“傅”字原是指 侍弄花草的人。侍弄之外还负责展示花木,还要认准花木的优美之处并将其展示 在世人面前。所以后来古代官职有少傅、太傅,都是培养太子、向世人展示太子 才能和品质的官儿。作为师傅,一个人须有见识、肯于劳动、善于劳动并且无私 地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展示出来,而自己甘居幕后… 父亲嘱咐我的话,他自己完全做到了。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学生三年饥荒时期到我 家来补课,父亲掰开揉碎给他讲,补课之后,还把我们十分紧张的口粮拿出一些 来给他吃。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为一个学生的书写了序。那个师傅的概念, 恰好是他生命的写照。我父亲引以为傲的事,是干哪行就能成为哪行的师傅。我 很幸运,我的父亲就是我的师傅。 (本文选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俞敏先生一生精硏语言学,学问博大精深,治学科学严谨,著述宏富。他通晓英 德、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梵语和藏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也很 有研究,在语言学的各门类诸如语言学理论、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文字学、 词源学、方言学、语音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 (“百度百科”)。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是一个精通旧学,又受过新文化洗礼的知识分子,而他却最喜欢别人称 他“师傅”,所以同系青年教师的招呼让他格外欢喜 B.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劳动改造思想,文革期间,父亲始终豁达地面 对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劳动中收获快乐。 C.疾风骤雨似的批判和改造已经突破了当时知识分子承受的底线,而父亲却毫 发无损,可见父亲受到了优待 D.父亲以他的学识和劳动诠释了师傅的内涵,就是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无私 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自己却甘居幕后。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父亲较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多一份豁达,是因为他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能坦然 面对命运的摆布,主动选择以体力劳动改造思想 B.面对打扫厕所和走廊的卫生这样的劳动,父亲仍认真投入,这让担心父亲可 能因无法忍受屈辱而弃世而去的我松了一口气。 C.父亲在基建科劳动期间,由“壮工”到“大工”再到工人们嘴里的“四级瓦 工”,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不断探索劳动技巧。 D.父亲作为许多领域的专家,对“师傅”二字情有独钟,理解独特,他眼中的 “师傅”与我们平素所说的“师傅”有区别。 E.“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父亲的才华连让做儿子的都心生嫉妒,又怎能躲 过时代的风雨,文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担忧 9.余敏先生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次父亲忽然问我:“你懂什么叫师傅吗?‘师’字好懂,‘傅’字就有点儿微 妙了。”说着就开始给我细解“傅”字的来龙去脉。对于父亲拿手的训诂之学, 我是一窍不通。他当时给我讲的,我似懂非懂,父亲的大意是,“傅”字原是指 侍弄花草的人。侍弄之外还负责展示花木,还要认准花木的优美之处并将其展示 在世人面前。所以后来古代官职有少傅、太傅,都是培养太子、向世人展示太子 才能和品质的官儿。作为师傅,一个人须有见识、肯于劳动、善于劳动并且无私 地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展示出来,而自己甘居幕后…… 父亲嘱咐我的话,他自己完全做到了。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学生三年饥荒时期到我 家来补课,父亲掰开揉碎给他讲,补课之后,还把我们十分紧张的口粮拿出一些 来给他吃。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为一个学生的书写了序。那个师傅的概念, 恰好是他生命的写照。我父亲引以为傲的事,是干哪行就能成为哪行的师傅。我 很幸运,我的父亲就是我的师傅。 (本文选自《文史知识》2016 年第 12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俞敏先生一生精研语言学,学问博大精深,治学科学严谨,著述宏富。他通晓英、 德、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梵语和藏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也很 有研究,在语言学的各门类诸如语言学理论、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文字学、 词源学、方言学、语音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 (“百度百科”)。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父亲是—个精通旧学,又受过新文化洗礼的知识分子,而他却最喜欢别人称 他“师傅”,所以同系青年教师的招呼让他格外欢喜。 B.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劳动改造思想,文革期间,父亲始终豁达地面 对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劳动中收获快乐。 C.疾风骤雨似的批判和改造已经突破了当时知识分子承受的底线,而父亲却毫 发无损,可见父亲受到了优待。 D.父亲以他的学识和劳动诠释了师傅的内涵,就是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无私 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自己却甘居幕后。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父亲较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多—份豁达,是因为他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能坦然 面对命运的摆布,主动选择以体力劳动改造思想。 B.面对打扫厕所和走廊的卫生这样的劳动,父亲仍认真投入,这让担心父亲可 能因无法忍受屈辱而弃世而去的我松了一口气。 C.父亲在基建科劳动期间,由“壮工”到“大工”再到工人们嘴里的“四级瓦 工”,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不断探索劳动技巧。 D.父亲作为许多领域的专家,对“师傅”二字情有独钟,理解独特,他眼中的 “师傅”与我们平素所说的“师傅”有区别。 E.“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父亲的才华连让做儿子的都心生嫉妒,又怎能躲 过时代的风雨,文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担忧。 9.余敏先生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 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 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 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 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 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 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 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 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 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 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 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 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 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 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 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 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 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 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 叹。死时,年四十九。髙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端明殿学士。议者以为薄,复 加资政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 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 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六官,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官,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 用中官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 种:公、卿、士、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 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 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 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 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 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 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 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 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 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 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 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 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 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 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 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 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 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 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 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 叹。死时,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端明殿学士。议者以为薄,复 加资政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 /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 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 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六官,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官,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 用中官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 种:公、卿、士、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 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 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 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 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 暂凭尊酒送无慘,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体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②僇(lio):依赖。③争:怎, 怎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 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无僇”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 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 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 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 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15.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以夸张手法描写 了蜀道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壮观场景。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忧”具体内容的两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 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 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 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4-15 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体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②憀(liáo):依赖。③争:怎, 怎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 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 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 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 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 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15.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 , 。” (2)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以夸张手法描写 了蜀道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壮观场景。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忧”具体内容的两句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 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 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文造情,凭空写作, 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④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 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⑤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 经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⑥一些美国髙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 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乘坐者吗?或者它们应该为了保护其 他人而牺牲其乘坐者?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B.根据瑞士出台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来看,为了维护动物的尊严和福 只养一条金鱼,置它于“孤单”的境地属违法行为。 C.国航已经禁止运输鱼翅,这反映了中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态度发生了 重大变化,此举给濒临灭绝的鲨鱼种群带来了一线生机。 D.美国当局虽然已经预测到飓风“马修”的规模并进行了救灾部署,可是,在 “马修”真正席卷美国之时,还是给美国造成了重创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智能手机①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买到书籍和商 品,城乡的鸿沟有了拉近的可能 互不相识也能够同处一室,③不 必担心互相加害。曾有人预言,互联网技术会让人们变得空前冷漠,成为一个个 孤立的原子个体。④我们能够看到的互联网,正让社会交往变得进步而美 好,⑤还未成为现实,⑥是必然的趋势 A已经连而可虽然但 B正就算也不过哪怕仍 C已经哪怕且其实就算也 D正即使而但虽然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①。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 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 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 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②,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 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③。 21.下面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①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 老师解读,也不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②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 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③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文造情,凭空写作, 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④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 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⑤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 经去世半月。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⑥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 更是为了让学生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乘坐者吗?或者它们应该为了保护其 他人而牺牲其乘坐者?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B.根据瑞士出台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来看,为了维护动物的尊严和福利, 只养一条金鱼,置它于“孤单”的境地属违法行为。 C.国航已经禁止运输鱼翅,这反映了中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态度发生了 重大变化,此举给濒临灭绝的鲨鱼种群带来了一线生机。 D.美国当局虽然已经预测到飓风“马修”的规模并进行了救灾部署,可是,在 “马修”真正席卷美国之时,还是给美国造成了重创。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智能手机 ① 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买到书籍和商 品,城乡的鸿沟有了拉近的可能, ② 互不相识也能够同处一室, ③ 不 必担心互相加害。曾有人预言,互联网技术会让人们变得空前冷漠,成为一个个 孤立的原子个体。 ④ 我们能够看到的互联网,正让社会交往变得进步而美 好, ⑤ 还未成为现实, ⑥ 是必然的趋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已经 连 而 可 虽然但 B 正 就算也不过哪怕仍 C 已经哪怕且其实就算也 D 正 即使而 但 虽然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 ① 。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 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 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 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 ② ,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 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 ③ 。 21.下面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6 分)
教师 管理课堂 制作文本 阅读评价 作者 交流 同伴 斗再创作产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妹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 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 亦妹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 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 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 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 吗? 根据材料,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参考答案】D 【解析】孔府档案记载的资料表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 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2.【参考答案】A 【解析】衍圣公凭借大宗主地位在家族中建立的是“宗族组织”和“管理机 构”,而非宗族体系和族规等。另原文强调的是完整性、完善性和完备性是其他 宗族很难比拟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3.【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前后语句不存在“……才……”的必要条件
六、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上海 16 岁女生武亦妹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 惊呼这位 00 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 亦妹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 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 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 5 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 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 吗? 根据材料,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参考答案】D 【解析】孔府档案记载的资料表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 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2.【参考答案】A 【解析】衍圣公凭借大宗主地位在家族中建立的是“宗族组织”和“管理机 构”,而非宗族体系和族规等。另原文强调的是完整性、完善性和完备性是其他 宗族很难比拟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3.【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前后语句不存在“……才……”的必要条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参考答案】C、E(4分) 【解析】A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错,应为引出下文:B项,“李村没有 个参军的”表述有误;“一直处于下风”于文无据;D项,张村和李村的人冲 突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两村的村长之间的矛盾是村民矛盾的集中表现, 而非主要原因,因此也就谈不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5.【参考答案】(4分)①几个学生的演讲使两村人都恨日本人;②张荣和李 全相互搀扶归来打破了两村世代的仇恨壁垒;③他们在战争中成了生死之交,两 位村长受到感召;④张荣的讲述让两位村长都认识到民族的仇恨、家族的危机 ⑤李全的死让双方彻底放弃了仇恨。(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给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节梳理和鉴赏能力 6.【参考答案】(6分)寓意:“敌”既指张、李两村世代为敌,又指日本侵 略者;(1分)“友”指两村村长的儿子成为朋友,又指张、李两村化敌为友 (1分)“敌与友”蕴含作品主题。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人应舍私仇而赴国难, 表达了全体中国人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主旨。(2分) 好处:①构成矛盾冲突,吸引读者阅读。(1分)②题目暗示情节,小说是围绕 张、李两村敌和友关系的转化来展开的。(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的鉴赏能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参考答案】(3分)C 【解析】父亲没有受到伤害,不是受到优待,而是因为父亲内心强大和豁达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8【参考答案】(4分)B、D 【解析】A.不是主动选择体力劳动改造自己;C.“任劳任怨”不妥;E.主要 是对父亲的钦佩和自豪。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9.【参考答案】(5分 ①面对厄运时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在猛烈的批判和劳动改造期间他始终坦然面 对 ②无论做什么都应投入全部的精力,争取做得更好。扫厕所,做瓦工都认真投入 找窍门 ③无私奉献,给学生补课同时拿出紧张的口粮接济学生,生命的最后一周还给学 生的书写序推介。(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多实用类文本主题的探究能力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答案】B(3分) 【解析】结合语境根据文意来判断。 【命题立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答案】C(3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4.【参考答案】C、E(4 分) 【解析】A 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错,应为引出下文;B 项,“李村没有 一个参军的”表述有误;“一直处于下风”于文无据;D 项,张村和李村的人冲 突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两村的村长之间的矛盾是村民矛盾的集中表现, 而非主要原因,因此也就谈不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5.【参考答案】(4 分)①几个学生的演讲使两村人都恨日本人;②张荣和李 全相互搀扶归来打破了两村世代的仇恨壁垒;③他们在战争中成了生死之交,两 位村长受到感召;④张荣的讲述让两位村长都认识到民族的仇恨、家族的危机; ⑤李全的死让双方彻底放弃了仇恨。(每点 1 分,答出任意四点给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节梳理和鉴赏能力 6.【参考答案】(6 分)寓意:“敌”既指张、李两村世代为敌,又指日本侵 略者;(1 分)“友”指两村村长的儿子成为朋友,又指张、李两村化敌为友。 (1 分)“敌与友”蕴含作品主题。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人应舍私仇而赴国难, 表达了全体中国人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主旨。(2 分) 好处:①构成矛盾冲突,吸引读者阅读。(1 分)②题目暗示情节,小说是围绕 张、李两村敌和友关系的转化来展开的。(1 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的鉴赏能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7.【参考答案】(3 分)C 【解析】父亲没有受到伤害,不是受到优待,而是因为父亲内心强大和豁达。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8 【参考答案】(4 分)B、D 【解析】A.不是主动选择体力劳动改造自己;C.“任劳任怨”不妥;E.主要 是对父亲的钦佩和自豪。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9.【参考答案】(5 分) ①面对厄运时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在猛烈的批判和劳动改造期间他始终坦然面 对。 ②无论做什么都应投入全部的精力,争取做得更好。扫厕所,做瓦工都认真投入, 找窍门。 ③无私奉献,给学生补课同时拿出紧张的口粮接济学生,生命的最后一周还给学 生的书写序推介。(每点 2 分,答满三点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多实用类文本主题的探究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答案】B(3 分) 【解析】结合语境根据文意来判断。 【命题立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答案】C(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