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禾谷杂粮害虫 目 标:了解禾谷杂粮害虫主要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其危害的特 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①重 点:玉米螟、粘虫、高梁条螟的危害、形态鉴定 特征、习性、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方法。禾 谷类杂粮害虫的综合防治。 ②难 点:粘虫的越冬与迁飞特点、禾谷类杂粮害虫的综 合防治 教学设计:①计划课时:3学时。(授课2学时,实验1学时) ②教 具: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标本及挂图相结合。 ③过程安排:授课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学式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详细讲授禾谷类杂粮 每类害虫的一或两个种,每种主要讲其的分 布与危害,形态鉴定特征,生活史与习性, 发生规律,具体的防治措施。其余采用启发 式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将其他相似种以 同样的方法快速掌握。自学其它常见禾谷类 杂粮害虫;禾谷类杂类粮调查预测报。归纳 性地讲授禾谷类粮杂害虫的综合防治的具体 措施。 实验采用实物标本与挂图相结合。对危害禾谷 类杂粮的每种害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以 成虫、幼虫为主,卵与蛹简介)进行详细讲 解,让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或活虫及新鲜的危 害症状,对所讲的理论进行实际的验证。 总 结: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禾谷类杂粮害虫的主要类群,掌握了 禾谷类杂粮害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主要习性及 综合防治方法,为以后的实践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粘虫 (掌握) 第二节 玉米螟(掌握) 第三节 东亚飞蝗 (掌握) 第四节 高粱条螟(掌握) 第五节 二点螟 (选学了解) 第六节 其它常见禾谷类杂粮害虫(选学了解) 第七节 禾谷类杂粮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自学了解)
第十一章 禾谷杂粮害虫 目 标:了解禾谷杂粮害虫主要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其危害的特 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①重 点:玉米螟、粘虫、高粱条螟的危害、形态鉴定 特征、习性、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方法。禾 谷类杂粮害虫的综合防治。 ②难 点:粘虫的越冬与迁飞特点、禾谷类杂粮害虫的综 合防治。 教学设计:①计划课时:3 学时。(授课 2 学时,实验 1 学时) ②教 具: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标本及挂图相结合。 ③过程安排:授课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学式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详细讲授禾谷类杂粮 每类害虫的一或两个种,每种主要讲其的分 布与危害,形态鉴定特征,生活史与习性, 发生规律,具体的防治措施。其余采用启发 式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将其他相似种以 同样的方法快速掌握。自学其它常见禾谷类 杂粮害虫;禾谷类杂类粮调查预测报。归纳 性地讲授禾谷类粮杂害虫的综合防治的具体 措施。 实验采用实物标本与挂图相结合。对危害禾谷 类杂粮的每种害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以 成虫、幼虫为主,卵与蛹简介)进行详细讲 解,让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或活虫及新鲜的危 害症状,对所讲的理论进行实际的验证。 总 结: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禾谷类杂粮害虫的主要类群,掌握了 禾谷类杂粮害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主要习性及 综合防治方法,为以后的实践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粘虫 (掌握) 第二节 玉米螟 (掌握) 第三节 东亚飞蝗 (掌握) 第四节 高粱条螟 (掌握) 第五节 二点螟 (选学了解) 第六节 其它常见禾谷类杂粮害虫 (选学了解) 第七节 禾谷类杂粮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自学了解)
第一节粘虫 又名剃枝虫,栗粘虫,行军虫,五色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 “、分布,为害: 世界性害虫,公元前一世纪已有记载,间歇性大发生。本身 无滞育性,暴食,来去无踪,神出鬼没,迁飞性害虫,“行军虫” 幼虫有群集性,吃完一块后,朝一个方向转移,南方称之为“剃 枝虫”。 我国主要有60多种,重要的有,粘虫,劳氏粘虫,白脉粘虫: 谷粘虫在新疆较多,其它地区以粘虫为主。 为害: 主要为害小麦,水稻,玉 米,谷子,高粱等。 食叶性害虫,1-2龄时 仅食叶肉,将叶片食成小孔, 3龄后蚕食叶片形成缺刻,5-6 龄为暴食期。大发生时,常将 作物叶片全部食光,穗部咬 断,造成严重减产,绝收。 二、习性、生活史: 生活史: 无滞育现象,条件合适 时,终年可以繁殖,因此,在 我国各地发生的世代数因地 区的纬度而异,纬度越高,世代越少。2-3代6-8代/年,在56 代区有越冬现象。 习性: 成电: ①白天潜伏在柴、草堆垛及麦稻丛间等阴暗环境,傍晚及夜间活动: 但在阴天和饥饿情况下,白天也可以觅食。 ②成虫取食后才能产卵,喜食蜜源植物,主要有桃、李、杏、苹果 杨槐、油菜、苜蓿等30余种,也取食蚜,介壳虫蜜露,腐烂水果、 发酵糖浆、胡萝卜、甘薯汁液及酒糟,对糖、酒、醋混合液趋性很强 ③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④繁殖力强,午夜产卵,产卵部位不同,1000-2000/♀,小麦产于 3-4片叶尖端或枯叶,叶鞘内;水稻叶尖,枯黄叶;玉米穗的苞叶 花丝;谷子枯心苗和中、下部的卷缝处。 ⑤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一次飞行可达500公里 幼虫:
第一节 粘虫 又名剃枝虫,栗粘虫,行军虫,五色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为害: 世界性害虫,公元前一世纪已有记载,间歇性大发生。本身 无滞育性,暴食,来去无踪,神出鬼没,迁飞性害虫,“行军虫” 幼虫有群集性,吃完一块后,朝一个方向转移,南方称之为“剃 枝虫”。 我国主要有 60 多种,重要的有,粘虫,劳氏粘虫,白脉粘虫; 谷粘虫在新疆较多,其它地区以粘虫为主。 为害: 主要为害小麦,水稻,玉 米,谷子,高粱等。 食叶性害虫,1-2 龄时 仅食叶肉,将叶片食成小孔, 3 龄后蚕食叶片形成缺刻,5-6 龄为暴食期。大发生时,常将 作物叶片全部食光,穗部咬 断,造成严重减产,绝收。 二、习性、生活史: 生活史: 无滞育现象,条件合适 时,终年可以繁殖,因此,在 我国各地发生的世代数因地 区的纬度而异,纬度越高,世代越少。2-3 代 6-8 代/年,在 5-6 代区有越冬现象。 习性: 成虫: ①白天潜伏在柴、草堆垛及麦稻丛间等阴暗环境,傍晚及夜间活动, 但在阴天和饥饿情况下,白天也可以觅食。 ②成虫取食后才能产卵,喜食蜜源植物,主要有桃、李、杏、苹果、 杨槐、油菜、苜蓿等 30 余种,也取食蚜,介壳虫蜜露,腐烂水果、 发酵糖浆、胡萝卜、甘薯汁液及酒糟,对糖、酒、醋混合液趋性很强。 ③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④繁殖力强,午夜产卵,产卵部位不同,1000-2000/♀,小麦产于 3-4 片叶尖端或枯叶,叶鞘内;水稻叶尖,枯黄叶;玉米穗的苞叶、 花丝;谷子枯心苗和中、下部的卷缝处。 ⑤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一次飞行可达 500 公里 幼虫:
①晚上活动多,白天少,阴暗的白天,也可活动: ②低龄幼虫躲在心叶,穗轴,叶鞘茎内; 1、2龄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小斑 3、4龄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 5、6龄食量最大,仅留叶脉,占食量90-95% ③有假死性,1、2龄受惊后吐丝下垂悬于半空中,随风飘散,或仍 能沿丝爬回原处,3龄以上幼虫被惊动后, 落地卷曲不动。 ④6龄老熟,钻在土表1-2cm处结茧化蛹。 三、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插2-3个/亩,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糖醋液盆 2、诱卵,采卵 成虫产卵初期:麦田每亩插谷草把10把诱卵,2天换一次, 烧毁;发现叶尖扭卷发黄,用手顺叶一捋,发现卵块要摘除。 3、 药剂防治幼虫:4龄以后暴食期,防治应在3龄以前 ①除草灭虫 ②喷粉、喷雾、撒毒土 虫口密度小:灭幼脲,Bt乳剂,除虫精粉 虫口密度大:敌百虫粉,马拉松粉,杀螟松,乐斯苯,辛硫磷 4、生防:步行甲、寄生蜂、线虫等。 第二节玉米螟 也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分布、为害: 世界性大害虫,遍及全球, 黑龙江,内蒙,北京,河南,广东,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新疆、宁夏,多为欧洲玉米螟; 河北,张家口:两种混合发生。 食性杂:禾本科及粗茎杂草,寄主多达200多种,主要为害玉米 高粱谷子、棉花等。 为害玉米: ■初孵幼虫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心叶期:集中在心叶叶内 为害,不能抽出6穗;孕穗期幼虫集中上部,为害幼嫩的末抽 穗的,♂穗抽出后,幼虫在与♀之间为害,造成折茎,折
①晚上活动多,白天少,阴暗的白天,也可活动; ②低龄幼虫躲在心叶,穗轴,叶鞘茎内; 1、2 龄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小斑; 3、4 龄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 5、6 龄食量最大,仅留叶脉,占食量 90-95%。 ③有假死性,1、2 龄受惊后吐丝下垂悬于半空中,随风飘散,或仍 能沿丝爬回原处,3 龄以上幼虫被惊动后,落地卷曲不动。 ④6 龄老熟,钻在土表 1-2cm 处结茧化蛹。 三、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插 2-3 个/亩,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糖醋液盆 2、诱卵,采卵 成虫产卵初期:麦田每亩插谷草把 10 把诱卵,2 天换一次, 烧毁;发现叶尖扭卷发黄,用手顺叶一捋,发现卵块要摘除。 3、药剂防治幼虫:4 龄以后暴食期,防治应在 3 龄以前 ①除草灭虫 ②喷粉、喷雾、撒毒土: 虫口密度小:灭幼脲 ,Bt 乳剂,除虫精粉 虫口密度大:敌百虫粉,马拉松粉,杀螟松,乐斯苯,辛硫磷 4、生防:步行甲、寄生蜂、线虫等。 第二节 玉米螟 也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一、分布、为害: 世界性大害虫,遍及全球, 黑龙江,内蒙,北京,河南,广东,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新疆、宁夏,多为欧洲玉米螟; 河北,张家口:两种混合发生。 食性杂:禾本科及粗茎杂草,寄主多达 200 多种,主要为害玉米、 高粱谷子、棉花等。 为害玉米: ◼ 初孵幼虫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心叶期:集中在心叶叶内 为害,不能抽出♂穗;孕穗期幼虫集中上部,为害幼嫩的末抽 穗的♂,♂穗抽出后,幼虫在♂与♀之间为害,造成折茎,折
■♀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喜集中在花丝内为害。有的蛀入♀穗着 生茎,破坏营养运输,严重影响♀穗发育,籽粒灌浆为蛀茎盛 期。 为害谷子: ■枯心苗,不抽穗,折茎 也为害棉花,高粱。 成虫: 雄虫1314m×2228m,黄褐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纹状, 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中室中央及端部有1深褐色斑纹。 雌虫较大,体鲜黄色,各条线纹红褐色。 ■卵:扁平,椭圆形,常2060粒排成鱼鳞状。 ■幼虫:老熟时体长2030m,中、后胸背面有一排4个圆形毛
叶。 ◼ ♀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喜集中在花丝内为害。有的蛀入♀穗着 生茎,破坏营养运输,严重影响♀穗发育,籽粒灌浆为蛀茎盛 期。 为害谷子: ◼ 枯心苗,不抽穗,折茎。 也为害棉花,高粱。 成虫: 雄虫 13~14 ㎜×22~28 ㎜,黄褐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纹状, 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中室中央及端部有 1 深褐色斑纹。 雌虫较大,体鲜黄色,各条线纹红褐色。 ◼ 卵:扁平,椭圆形,常 20~60 粒排成鱼鳞状。 ◼ 幼虫:老熟时体长 20~30 ㎜,中、后胸背面有一排 4 个圆形毛
片,腹部18节背前方也有一排4个圆形毛片,后方有2个较 小毛片。 二、生活史、习性: 1、世代:由北向南1-7代,长江以北一年3代(陕西),广东、广西 6代/年,黑龙江一年1-2代。 2、生活史: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杆内,穗轴越冬,也有在根茬中越冬。 陕西:1-3代区,5/中、下化蛹,5/下6/上越冬成虫盛发,产生第 第一代,为害春玉米心叶期,其中幼虫蛀茎盛期为玉米♀穗抽丝始 期。 第二代:幼虫7/中盛发,夏玉米心叶期,春玉米乳熟期; 第三代:幼虫盛发8/中9/上,夏玉米乳熟,为害♀穗。 3、习性: ①成虫羽化多在晚上,日落到午夜前活动最旺盛,飞翔能力强,敏捷, 有趋光性。 ②卵产于45Cm以上的玉米植株上,部位在叶背,中脉两侧,扁椭圆 形卵块,10-20块/♀,300600粒/♀,最多1000粒/♀。 ③孵化出的幼虫群集吃卵壳,1小时后分散爬行。 ④一般潜入心叶或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其它植株上,形成点片发生为 害。 ⑤幼虫趋性: a、趋糖性:幼嫩叶,糖分多 b、趋湿性: c、背光性; ⑥4龄前无法钻蛀,只藏起来(多在心叶),4龄后钻蛀。心叶期为害, 穗期造成产量损失更大。蛀洞在♀穗越幼嫩且离♀穗越近的部位。 ⑦幼虫老熟后,多在为害处化蛹,少数幼虫爬出茎杆化蛹 三、防治: 以农防为基础,推广抗虫品种,积极应用生防,药防应以玉米心 叶期施颗粒剂为重点。 1、防治关键时期: 春玉米以心叶期防第一代幼虫为主 麦套玉米则以穗期控制2代为主; 麦茬夏玉米是第3代发生期,应在心叶期防治
片,腹部 1~8 节背前方也有一排 4 个圆形毛片,后方有 2 个较 小毛片。 二、生活史、习性: 1、世代:由北向南 1-7 代,长江以北一年 3 代(陕西),广东、广西 6 代/年,黑龙江一年 1-2 代。 2、生活史: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杆内,穗轴越冬,也有在根茬中越冬。 陕西:1-3 代区,5/中、下化蛹,5/下-6/上越冬成虫盛发,产生第 第一代,为害春玉米心叶期,其中幼虫蛀茎盛期为玉米♀穗抽丝始 期。 第二代:幼虫 7/中盛发,夏玉米心叶期,春玉米乳熟期; 第三代:幼虫盛发 8/中-9/上,夏玉米乳熟,为害♀穗。 3、习性: ①成虫羽化多在晚上,日落到午夜前活动最旺盛,飞翔能力强,敏捷, 有趋光性。 ②卵产于 45cm 以上的玉米植株上,部位在叶背,中脉两侧,扁椭圆 形卵块,10-20 块/♀,300-600 粒/♀,最多 1000 粒/♀。 ③孵化出的幼虫群集吃卵壳,1 小时后分散爬行。 ④一般潜入心叶或吐丝下垂,随风飘到其它植株上,形成点片发生为 害。 ⑤幼虫趋性: a、趋糖性:幼嫩叶,糖分多 b、趋湿性: c、背光性; ⑥4 龄前无法钻蛀,只藏起来(多在心叶),4 龄后钻蛀。心叶期为害, 穗期造成产量损失更大。蛀洞在♀穗越幼嫩且离♀穗越近的部位。 ⑦幼虫老熟后,多在为害处化蛹,少数幼虫爬出茎杆化蛹。 三、防治: 以农防为基础,推广抗虫品种,积极应用生防,药防应以玉米心 叶期施颗粒剂为重点。 1、防治关键时期: 春玉米以心叶期防第一代幼虫为主; 麦套玉米则以穗期控制 2 代为主; 麦茬夏玉米是第 3 代发生期,应在心叶期防治
2、农防 ①处理越冬秸杆,压减虫源 ②种植诱杀田,集中防治(诱杀田早播):蕉藕对玉米螟产卵有较强 的引诱力,玉米田旁可种其诱虫,棉田旁种早播玉米、谷子,诱蛾集 中杀灭。 ③选育抗虫品种 ④改进耕作制度,压缩春玉米(1代区) 3、生防: ①以蜂治螟: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内,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卵内。 ②以菌治螟: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青虫菌,7216等,常用白僵菌, Bt颗粒剂撒或灌心。 米螺幼虫危害玉米穗 4、火防 ①心叶期: a、喇叭口内施颗粒剂、敌敌畏、辛硫鳞 b、药液灌心:90%晶体敌百虫1000x,ddv; ②穗期: a、撒颗粒剂; b、药液灌心:施入“一顶四腋”,穗上2个腋,穗下1个腋,♀ 穗着生叶腋。 c、性诱剂:用欧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杀雄虫。 d、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e、撒毒土:50%辛硫磷0.5kg+细士50kg,有触杀,胃毒,熏蒸作 用。 第三节 东亚飞蝗 俗称蚂蚱,属直翅目,蝗总科,全世界已知10000多种,中国约 有1000多种。 一、分布、为害:
2、农防: ①处理越冬秸杆,压减虫源 ②种植诱杀田,集中防治(诱杀田早播);蕉藕对玉米螟产卵有较强 的引诱力,玉米田旁可种其诱虫,棉田旁种早播玉米、谷子,诱蛾集 中杀灭。 ③选育抗虫品种 ④改进耕作制度,压缩春玉米(1 代区) 3、生防: ①以蜂治螟: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卵内,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卵内。 ②以菌治螟: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青虫菌,7216 等,常用白僵菌, Bt 颗粒剂撒或灌心。 4、化防: ①心叶期: a、喇叭口内施颗粒剂、敌敌畏、辛硫鳞 b、药液灌心:90%晶体敌百虫 1000x,ddv; ② 穗期: a、撒颗粒剂; b、药液灌心:施入“一顶四腋”,穗上 2 个腋,穗下 1 个腋,♀ 穗着生叶腋。 c、性诱剂:用欧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杀雄虫。 d、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e、撒毒土:50%辛硫磷 0.5kg+细土 50kg,有触杀,胃毒,熏蒸作 用。 第三节 东亚飞蝗 俗称蚂蚱,属直翅目,蝗总科,全世界已知 10000 多种,中国约 有 1000 多种。 一、分布、为害:
■东亚飞蝗:黄淮平原,北纬42°以南 ■亚洲飞蝗:新疆、内蒙古,东北,甘肃河西走廊; ■西藏飞蝗:西藏,青海。 为害:禾本科,莎草科植物 二、生活史与习性: 生活史: 无滞育:北京以北1代/年,黄淮海地区:2代/年;江淮:2-3 代/年,江西、广东、台湾:3代/年,海南:4代/年。 以卵在土下4-6Cm处的卵囊内越冬。4/下-5/中越冬卵孵化,5/ 上、中盛期,夏蝻期40天,6/中-7/上,羽化成虫,成虫寿命50-60 天,7/上,产卵,8/中、下秋蝗羽化,9月产卵越冬。 习性: ①下午4时(日落前)活动高峰期; ②取食:每头一生可取食267g ③产卵:植被稀少处,坚硬向阳,产卵时腹部长度可达平时3 倍,卵室深度4-6cm,4-5块/♀,65粒/块,300-400粒/♀ ④群聚迁飞回迁移: 群居型:前胸背板中线直平蝗蝻2龄前在植物上部,2龄后喜 群集于裸地或稀草地,开始由少数蝗蝻跳动,引起条件反射, 向与太阳垂直的方向迁移,916时,飞行路程达数百公里, 高度可越过1000米的太行上。 散居型:前胸背板中线弧状隆起 ⑤多型:群聚型,散局型。 罗 都 群居型散居型 群居型散居型 (正面观) (侧面观)
◼ 东亚飞蝗:黄淮平原,北纬 42°以南 ◼ 亚洲飞蝗:新疆、内蒙古,东北,甘肃河西走廊; ◼ 西藏飞蝗:西藏,青海。 为害:禾本科,莎草科植物 二、生活史与习性: 生活史: 无滞育:北京以北 1 代/年,黄淮海地区:2 代/年;江淮:2-3 代/年,江西、广东、台湾:3 代/年,海南:4 代/年。 以卵在土下 4-6cm 处的卵囊内越冬。4/下-5/中越冬卵孵化,5/ 上、中盛期,夏蝻期 40 天,6/中-7/上,羽化成虫,成虫寿命 50-60 天,7/上,产卵,8/中、下秋蝗羽化,9 月产卵越冬。 习性: ①下午 4 时(日落前)活动高峰期; ②取食:每头一生可取食 267g ③产卵:植被稀少处,坚硬向阳,产卵时腹部长度可达平时 3 倍,卵室深度 4-6cm,4-5 块/♀,65 粒/块,300-400 粒/♀ ④群聚迁飞回迁移: 群居型:前胸背板中线直平蝗蝻 2 龄前在植物上部,2 龄后喜 群集于裸地或稀草地,开始由少数蝗蝻跳动,引起条件反射, 向与太阳垂直的方向迁移,9-16 时,飞行路程达数百公里, 高度可越过 1000 米的 太行上。 散居型:前胸背板中线弧状隆起。 ⑤多型:群聚型,散局型。 群居型 散居型 群居型 散居型 (正面观) (侧面观)
三、防治: (一)改造蝗区:兴修水利,垦荒种植。 (二)药剂: 1、药剂封锁,田边药带宽20m,保护农田: 2、喷药灭蝗 3、毒饵:麦夫(米糠、玉米粉、高粱)100份; 清水: 100份;敌百虫:0.15份每亩1-1.5公斤 (三)适期:卵孵化出土盛期至3龄前夕,指标夏蝗0.3头/m2, 秋蝗0.45头/m2 第四节高粱条螟 又称条螟,甘蔗条螟,高粱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二分布、为辖: 世界性害虫,与玉米螟混合发 生, 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麻 类, 以幼虫钻蛀为害作 物的茎 杆。 二、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 北方2代/年,南方4-5代/年 ■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秸杆中越冬,少数在玉米穗轴及谷草 内越冬。 ■2代区:6/中、下越冬成虫盛发,7/上1代幼虫为害盛期,8/ 中1代成虫盛发,8/下2代幼虫为害。 习性: ①昼伏夜出,白天潜于近地面茎叶下面。 ②趋光性: ③产卵:产于叶背基部和中部,少数产于叶面和茎杆上。卵块呈鱼鳞 状排列,13-14粒/块,200-250粒/♀,春玉米上少见,春高粱是第 1代主要为害寄主,夏玉米,夏高粱的心叶期受害。 ④初孵化幼虫活勃,潜入心叶,在心叶丛中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心 叶展开时,叶面呈现不规则透明斑点,稍大时则咬成不规则的小孔, 3龄后蛀茎。 ⑤幼虫在茎杆内结薄茧化蛹,影响生育灌浆,形成枇粒,造成减产
三、防治: (一)改造蝗区:兴修水利,垦荒种植。 (二)药剂: 1、药剂封锁,田边药带宽 20m,保护农田; 2、喷药灭蝗 3、毒饵:麦夫(米糠、玉米粉、高粱)100 份; 清水: 100 份 ; 敌百虫:0.15 份 每亩 1-1.5 公斤 (三)适期:卵孵化出土盛期至 3 龄前夕,指标夏蝗 0.3 头/m2, 秋蝗 0.45 头/m2 第四节 高粱条螟 又称条螟,甘蔗条螟,高粱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一、分布、为害: 世界性害虫,与玉米螟混合发 生, 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麻 类, 以幼虫钻蛀为害作 物的茎 杆。 二、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 北方 2 代/年,南方 4-5 代/年 ◼ 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秸杆中越冬,少数在玉米穗轴及谷草 内越冬。 ◼ 2 代区:6/中、下越冬成虫盛发,7/上 1 代幼虫为害盛期,8/ 中 1 代成虫盛发,8/下 2 代幼虫为害。 习性: ①昼伏夜出,白天潜于近地面茎叶下面。 ②趋光性; ③产卵:产于叶背基部和中部,少数产于叶面和茎杆上。卵块呈鱼鳞 状排列,13-14 粒/块,200-250 粒/♀,春玉米上少见,春高粱是第 1 代主要为害寄主,夏玉米,夏高粱的心叶期受害。 ④初孵化幼虫活勃,潜入心叶,在心叶丛中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心 叶展开时,叶面呈现不规则透明斑点,稍大时则咬成不规则的小孔, 3 龄后蛀茎。 ⑤幼虫在茎杆内结薄茧化蛹,影响生育灌浆,形成枇粒,造成减产
三、防治: 1、处理秸秆 2、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防:赤眼蜂、瓢虫、红蚂蚁,蜘蛛等: 4、化防:应在卵盛期防治,与玉米螟方法基本一致,用1605,辛硫 磷,乙酰甲胺磷等颗粒剂,敌敌畏,敌百虫严禁用于高粱,产生药害。 心叶期用颗粒剂撒入几片叶腋间或穗茎部
三、防治: 1、处理秸秆 2、黑光灯诱杀成虫 3、生防:赤眼蜂、瓢虫、红蚂蚁,蜘蛛等; 4、化防:应在卵盛期防治,与玉米螟方法基本一致,用 1605,辛硫 磷,乙酰甲胺磷等颗粒剂,敌敌畏,敌百虫严禁用于高粱,产生药害。 心叶期用颗粒剂撒入几片叶腋间或穗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