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棉花害虫 目标:了解棉花害虫的发生特点、主要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棉 花害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领会 苗蚜、伏蚜、同(异)寄主全周期等术语。 重点难点:①重 点:棉花害虫发生特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 的危害、形态鉴定特征、习性、发生危害规 律和防治方法: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②难 点:棉铃虫的药剂防治;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教学设计:①计划课时:3学时。(授课2学时,实验1学时) ②教 具: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标本及挂图相结合。 ③过程安排:授课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学式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详细讲授棉花害虫发 生特点:棉花每类害虫的一或两个种,每种 主要讲其的分布与危害,形态鉴定特征,生 活史与习性,发生规律,具体的防治措施。 其余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将 其他相似种以同样的方法快速掌握。自学其 它常见棉花害虫;棉花害虫调查预测报。归 纳性地讲授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的具体措 施。 实验采用实物标本与挂图相结合。对危害棉花 的每种害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以成虫、 幼虫为主,卵与蛹简介)进行详细讲解,让 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或活虫及新鲜的危害症 状,对所讲的理论进行实际的验证。 总结: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棉花害虫的主要类群,掌握了棉花害 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主要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为以后的实践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棉铃虫(掌握) 第二节 棉蚜(掌握) 第三节 棉叶螨(掌握) 第四节 棉盲蝽(了解) 第五节 棉蓟马(了解) 第六节 其它常见棉花害虫(自学了解) 第七节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自学了解)
第十章 棉花害虫 目 标:了解棉花害虫的发生特点、主要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棉 花害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领会 苗蚜、伏蚜、同(异)寄主全周期等术语。 重点难点:①重 点:棉花害虫发生特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 的危害、形态鉴定特征、习性、发生危害规 律和防治方法;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②难 点:棉铃虫的药剂防治;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 教学设计:①计划课时:3 学时。(授课 2 学时,实验 1 学时) ②教 具: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标本及挂图相结合。 ③过程安排:授课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学式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详细讲授棉花害虫发 生特点;棉花每类害虫的一或两个种,每种 主要讲其的分布与危害,形态鉴定特征,生 活史与习性,发生规律,具体的防治措施。 其余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将 其他相似种以同样的方法快速掌握。自学其 它常见棉花害虫;棉花害虫调查预测报。归 纳性地讲授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的具体措 施。 实验采用实物标本与挂图相结合。对危害棉花 的每种害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以成虫、 幼虫为主,卵与蛹简介)进行详细讲解,让 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或活虫及新鲜的危害症 状,对所讲的理论进行实际的验证。 总 结: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棉花害虫的主要类群,掌握了棉花害 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主要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为以后的实践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棉铃虫(掌握) 第二节 棉蚜(掌握) 第三节 棉叶螨 (掌握) 第四节 棉盲蝽 (了解) 第五节 棉蓟马(了解) 第六节 其它常见棉花害虫 (自学了解) 第七节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自学了解)
第一节棉铃虫 属鳞翅目,夜蚊科 一、分布、为害: ■世界性害虫,我国普遍发生。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棉区为常发生区。 长江流域为间歇发生区。 ■1992年特大暴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为害: 烟青虫 棉铃虫 烟青虫 成虫:1418×30~38m。♀ 16×30m。黄色,前翅黄褐色, 斑 黄褐色.古灰绿色前翅仅缘线和亚 纹极明显,外横线和亚缘线间褐 缘线较明显,等宽的褐带内有清晰的 宽度不等,色较深,褐带内的白点 后翅外绿隔色部分的内侧有1细线
第一节 棉铃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为害: ◼ 世界性害虫,我国普遍发生。 ◼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棉区为常发生区。 长江流域为间歇发生区。 ◼ 1992 年特大暴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为害: 棉铃虫 烟青虫 成虫:14~18×30~38 ㎜。♀ 16×30 ㎜。黄色,前翅黄褐色, 斑 黄褐色,♂灰绿色,前翅仅缘线和亚 纹极明显,外横线和亚缘线间褐 带 缘线较明显,等宽的褐带内有清晰的 宽度不等,色较深,褐带内的白点 白点 8 个。外缘各脉间有黑点。 不清晰。 后翅外缘黑色部分的内侧无细线。 后翅外缘黑色部分的内侧有 1 细线
卵:半球形, 直径0.5~ 0.8m,中部 通常有26~ 29条直达卵 底部的纵隆 纹。两隆纹间 夹有12条 短隆起纹,且 图12-14棉龄虫 多为2或3 花。 幼虫:体长 40~45mm。头 部黄褐色,体色有淡红、黄白、淡绿、绿等类型。前胸侧毛组的L1 和L2毛的连线通过气门,或至少相切。气门线白色,体背有十几条 细纵线条,各腹节有毛瘤12个,刚毛较长。 蛹:17~20m,腹部第57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末端有臀棘2个。 二、生活史、习性: 1、生活史:新疆3代/年,黄河流域4代/年,长江流域5代/年,长 江以南67代/年;一般以蛹在土中515cm深处筑土室越冬。 黄河流域4代为例: 4/下一5/中,羽化,产卵(指越冬蛹),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春 玉米,蕃茄等;6/中-下,第一代成虫羽化,棉花现蕾期,大量迁入 棉田产卵,6/下-7/中,第二代幼虫为害,是全年为害最严重时期: 7/下-8/上,第二成虫,第三代幼虫发生期:8/下,第三代成虫盛发, 产卵为害;9/下第四代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2、习性: 成虫: ①昼伏夜出:白天潜代,晚产卵,取食; ②喜杨树枝把: ③喜食蜜源植物◇趋化,补充营养: ④趋光性; ⑤卵散产于嫩尖,嫩叶上:1000粒-3000粒/♀;2代:顶尖或顶尖 三叶上,占85%;3代: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 幼虫: 初孵幼虫食卵壳,再转移到心叶或叶背,当天不动,第二天多集中于 生长点或果枝的嫩尖处食嫩叶。2龄后开始蛀幼蕾,36龄食量增大
卵:半球形, 直 径 0.5 ~ 0.8 ㎜,中部 通常有 26~ 29 条直达卵 底部的纵隆 纹。两隆纹间 夹有 1~2 条 短隆起纹,且 多为 2 或 3 岔。 幼虫:体长 40~45 ㎜。头 部黄褐色,体色有淡红、黄白、淡绿、绿等类型。前胸侧毛组的 L1 和 L2 毛的连线通过气门,或至少相切。气门线白色,体背有十几条 细纵线条,各腹节有毛瘤 12 个,刚毛较长。 蛹:17~20 ㎜,腹部第 5~7 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末端有臀棘 2 个。 二、生活史、习性: 1、生活史:新疆 3 代/年,黄河流域 4 代/年,长江流域 5 代/年,长 江以南 6-7 代/ 年;一般以蛹在土中 5-15cm 深处筑土室越冬。 黄河流域 4 代为例: 4/下—5/中,羽化,产卵(指越冬蛹),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春 玉米,蕃茄等;6/中-下,第一代成虫羽化,棉花现蕾期,大量迁入 棉田产卵,6/下-7/中,第二代幼虫为害,是全年为害最严重时期; 7/下-8/上,第二成虫,第三代幼虫发生期;8/下,第三代成虫盛发, 产卵为害;9/下第四代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2、习性: 成虫: ①昼伏夜出:白天潜伏,晚产卵,取食; ②喜杨树枝把; ③喜食蜜源植物 趋化,补充营养; ④趋光性; ⑤卵散产于嫩尖,嫩叶上;1000 粒-3000 粒/♀;2 代:顶尖或顶尖 三叶上,占 85%;3 代: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 幼虫: 初孵幼虫食卵壳,再转移到心叶或叶背,当天不动,第二天多集中于 生长点或果枝的嫩尖处食嫩叶。2 龄后开始蛀幼蕾,3-6 龄食量增大
蕾、花、铃均食,5-6龄进入暴食期,2个/天,一头一生可为害10 个左右,多达18个,转铃多在夜间和清晨,3龄以上幼虫具有自残 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三、防治: 麦田治一代,狠治棉田二代,严控三代,挑治四代。 1、农业防治: ①深耕冬灌,减少虫源 ②棉田种植玉米带,成虫白天多集中于心叶内产卵,消灭之。 ③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 ④结合衣事蝇作,妹的灭通 ⑤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减低成虫羽化率 2、诱杀成虫: ①杨树枝把诱蛾,具体方法见P326; ②黑光灯,高压汞灯有较强趋性,诱杀; ③性诱剂诱杀:P326 3、生物防治: ①保护利用天敌,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②释放赤眼蜂,见书P326 ③喷洒菌类、病毒类杀虫剂:Bt乳剂,棉铃虫多角体病毒(PV)等; 4、化学防治法: ■棉花生育期具有极强的补偿能力,防治指标适当较宽。 高产田:2代36头/佰株:中产田:12头/百株;低产田:8 头/百株。 ■防二代:6/下-7/中,喷洒于嫩叶顶尖上,“点点划圈 防三、四代:群尖,幼蕾 ■药剂:1605、久效鳞、杀虫脒、溴氰菊酯、灭扫利等: 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定虫隆等。 第二节棉蚜 俗称腻虫,油汗,蛮虫等,属同翅目。蚜科。 我国主要有四种:棉蚜,棉黑蚜,苜蓿蚜(豆蚜),棉长管蚜。 一、分布与为害: ■棉蚜:世界性分布,多食性,寄主植物74科285种。群集于 叶背, 刺吸汁液,向背卷曲,植株矮缩呈拳头状,新 叶发育受阻,推迟果枝形成。分泌唾液酶,分解植株营养,发 育不良,排泄蜜露,易引起黑霉病,传播病毒病
蕾、花、铃均食,5-6 龄进入暴食期,2 个/天,一头一生可为害 10 个左右,多达 18 个,转铃多在夜间和清晨,3 龄以上幼虫具有自残 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三、防治: 麦田治一代,狠治棉田二代,严控三代,挑治四代。 1、农业防治: ①深耕冬灌,减少虫源 ②棉田种植玉米带,成虫白天多集中于心叶内产卵,消灭之。 ③抗虫棉,转 Bt 基因抗虫棉 ④结合农事操作,抹卵灭蛹 ⑤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减低成虫羽化率 2、诱杀成虫: ①杨树枝把诱蛾,具体方法见 P326; ②黑光灯,高压汞灯有较强趋性,诱杀; ③性诱剂诱杀:P326 3、生物防治: ①保护利用天敌,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②释放赤眼蜂,见书 P326 ③喷洒菌类、病毒类杀虫剂:Bt 乳剂,棉铃虫多角体病毒(NPV)等; 4、化学防治法: ◼ 棉花生育期具有极强的补偿能力,防治指标适当较宽。 高产田:2 代 36 头/百株;中产田:12 头/百株;低产田:8 头/百株。 ◼ 防二代:6/下-7/中,喷洒于嫩叶顶尖上,“点点划圈” 防三、四代:群尖,幼蕾 ◼ 药剂:1605 、 久效鳞、杀虫脒、溴氰菊酯、灭扫利等; 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定虫隆等。 第二节 棉蚜 俗称腻虫,油汗,蜜虫等,属同翅目。蚜科。 我国主要有四种:棉蚜,棉黑蚜,苜蓿蚜(豆蚜),棉长管蚜。 一、分布与为害: ◼ 棉蚜:世界性分布,多食性,寄主植物 74 科 285 种。群集于 叶背, 刺吸汁液,向背卷曲,植株矮缩呈拳头状,新 叶发育受阻,推迟果枝形成。分泌唾液酶,分解植株营养,发 育不良,排泄蜜露,易引起黑霉病,传播病毒病
■棉黑蚜:西北内陆,整个新疆有分布。为害与棉蚜相似。 ■苜蓿蚜(豆蚜):长江,黄河流域分布,苗期群集于根部吸食。 ■棉长管蚜:仅新疆有,无群集,分散于叶背,嫩枝,花蕾上, 受害部位呈淡黄色失绿小点,叶不卷缩。 二、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1、多型多态现象 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Polymorphism),一般全周期的蚜虫有 5个或6个型。 (1)干旺, 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生。 (2)干雌: 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营孤雌胎生,生活在 越冬寄主上」 (3)有翅孤雌蚜: (4)无翅孤雌蚜: (5)性母: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 (6)雌性蚜:大都无翅 (7)雄蚜: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 2、蚜虫的生活周期(1 ife cycle) (一)不全周期 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的,叫作不全周期。 (二)全周期 般在1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叫作全周期
◼ 棉黑蚜:西北内陆,整个新疆有分布。为害与棉蚜相似。 ◼ 苜蓿蚜(豆蚜):长江,黄河流域分布,苗期群集于根部吸食。 ◼ 棉长管蚜:仅新疆有,无群集,分散于叶背,嫩枝,花蕾上, 受害部位呈淡黄色失绿小点,叶不卷缩。 二、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1、多型多态现象 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Polymorphism),一般全周期的蚜虫有 5 个或 6 个型。 (1)干母: 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生。 (2)干雌: 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营孤雌胎生,生活在 越冬寄主上。 (3)有翅孤雌蚜: (4)无翅孤雌蚜: (5)性母: 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 (6)雌性蚜: 大都无翅。 (7)雄蚜: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 2、蚜虫的生活周期(life cycle) (一)不全周期 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的,叫作不全周期。。 (二)全周期 一般在 1 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叫作全周期
大多数蚜虫属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中,又有同寄主全周期和异寄 主全周期之分。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 棉蚜生活周期可分为异寄主全周期型、同寄主全周期型和不 全周期型3个类型。 1、异寄主全周期型:10-30代/年。 在北方棉区,棉蚜大多属于异寄主全周期型。冬季在花椒、石榴、 木槿、夏枯草、车前草、苦菜等第一寄主上以卵越冬,早春在第1 寄主上的卵孵化为干母,营孤雌胎生,其下一代为干雌。干雌的下 代大部为有翅迁移蚜,在4~5月间迁飞到棉苗、瓜类等第2寄主上 取食、繁殖或迁飞蔓延危害。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形成危害高 峰,7、8月高温季节数量下降,有些年份遇条件适合时,数量剧增, “伏蚜”暴发。晚秋10~11月间有翅性母蚜迁回第1寄主上,产生 两性蚜交配、产卵,以卵越冬。 越冬卵 千母 干雌 ·迁移蚜 (花椒、石榴、木槿) (卵胎生) (有翅) 有 卵 ×雌 第一寄主 蚜 蚜 椒、石 性母 第二寄主 (迁移蚜) 》一侨蚜 棉蚜异寄主全周期型 ■2、同寄主全周期型: ■木槿,花椒,石榴既是越冬寄主,又是夏寄主。 ■3、不全周期型: ■温室,热带地区,棉蚜全年营孤雌生殖,不发生雌性卵生蚜和 雄蚜,称不全周期型。 (二)棉蚜发生特点:
大多数蚜虫属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中,又有同寄主全周期和异寄 主全周期之分。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 棉蚜生活周期可分为异寄主全周期型、同寄主全周期型和不 全周期型 3 个类型。 1、异寄主全周期型:10-30 代/年。 在北方棉区,棉蚜大多属于异寄主全周期型。冬季在花椒、石榴、 木槿、夏枯草、车前草、苦菜等第一寄主上以卵越冬,早春在第 1 寄主上的卵孵化为干母,营孤雌胎生,其下一代为干雌。干雌的下一 代大部为有翅迁移蚜,在 4~5 月间迁飞到棉苗、瓜类等第 2 寄主上 取食、繁殖或迁飞蔓延危害。通常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形成危害高 峰,7、8 月高温季节数量下降,有些年份遇条件适合时,数量剧增, “伏蚜”暴发。晚秋 10~11 月间有翅性母蚜迁回第 1 寄主上,产生 两性蚜交配、产卵,以卵越冬。 ◼ 2、同寄主全周期型: ◼ 木槿,花椒,石榴既是越冬寄主,又是夏寄主。 ◼ 3、不全周期型: ◼ 温室,热带地区,棉蚜全年营孤雌生殖,不发生雌性卵生蚜和 雄蚜,称不全周期型。 (二)棉蚜发生特点:
1、苗蚜 ■A、点片发生阶段:迁入棉田,5/上、中旬; ■B、普发严重阶段:5/下6/上; ■C、衰亡绝迹阶段:6/上6/中,小麦成熟,大量天敌入侵。 2、伏蚜: 夏型(生物型),体型小,黄色,耐高温。7-8月为害严重,万 头以上/每株。 3、秋蚜:9-10月,棉花吐絮期为害严重。 (三)习性: 1、食性及寄主范围广:除干母,干雌专化外,其它各型寄主较广泛。 2、叶背和嫩尖上刺吸汁液为害。 3、繁殖:10-30代/年, 4-5天/1代(夏),60头/♀ 4、有翅蚜的产生与迁飞扩展:每年迁飞3-5次。 三、防治: 1、农业防治: ①合理布局:间作,套种,条带种植,引招更多天敌 ②选择抗虫品种; ③合理施肥:不宜过多氮肥(苗期): ④拔除虫株:结合间苗、定苗操作。 2、化学防治: 指标: ■苗期:2-3叶期卷叶株率45%,百株蚜量4500头;3叶期以后 卷叶株率50%,百株蚜量6000头。 ■伏蚜期:7月上旬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686.5头:7月下 旬单株蚜量258头。 ①播种期种子处理: 拌种,盖种P319 药剂:呋喃丹,涕灭威,3911等。 ②苗期: A、涂茎:50%久效磷(40%氧乐果):1份+聚乙烯醇:0.1份+水: 56份水加热后冷却→3040℃时+聚乙烯醇+加药用毛笔蘸药涂 于苗茎红绿交界处,药液面积大小如麦粒大。 B、喷雾:乐斯本,久效磷等。 ③蕾铃期防伏蚜: 与苗期喷雾一样外,可用敌敌畏拌麦糠撒于棉田熏蒸。320 3、生物防治: ①保护天敌,草蛉,赤眼蜂等。 ②引诱天敌,棉田种油菜
1、苗蚜: ◼ A、点片发生阶段:迁入棉田,5/上、中旬; ◼ B、普发严重阶段:5/下-6/上; ◼ C、衰亡绝迹阶段:6/上-6/中,小麦成熟,大量天敌入侵。 2、伏蚜: 夏型(生物型),体型小,黄色,耐高温。7-8 月为害严重,万 头以上/每株。 3、秋蚜:9-10 月,棉花吐絮期为害严重。 (三)习性: 1、食性及寄主范围广:除干母,干雌专化外,其它各型寄主较广泛。 2、叶背和嫩尖上刺吸汁液为害。 3、繁殖:10-30 代/年 , 4-5 天/1 代(夏),60 头/♀ 4、有翅蚜的产生与迁飞扩展:每年迁飞 3-5 次。 三、防治: 1、农业防治: ①合理布局:间作,套种,条带种植,引招更多天敌; ②选择抗虫品种; ③合理施肥:不宜过多氮肥(苗期); ④拔除虫株:结合间苗、定苗操作。 2、化学防治: 指标: ◼ 苗期:2-3 叶期卷叶株率 45%,百株蚜量 4500 头;3 叶期以后 卷叶株率 50%,百株蚜量 6000 头。 ◼ 伏蚜期:7 月上旬单株上、中、下 3 叶蚜量 686.5 头;7 月下 旬单株蚜量 258 头。 ①播种期种子处理: 拌种,盖种 P319 药剂:呋喃丹,涕灭威,3911 等。 ②苗期: A、涂茎:50%久效磷(40%氧乐果):1 份 + 聚乙烯醇:0.1 份 + 水: 5-6 份水加热后冷却→30-40℃时+ 聚乙烯醇 + 加药用毛笔蘸药涂 于苗茎红绿交界处,药液面积大小如麦粒大。 B、喷雾:乐斯本,久效磷等。 ③蕾铃期防伏蚜: 与苗期喷雾一样外,可用敌敌畏拌麦糠撒于棉田熏蒸。P320 3、生物防治: ①保护天敌,草蛉,赤眼蜂等。 ②引诱天敌,棉田种油菜
第三节 棉叶螨 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主要有5种: ■朱砂叶螨:我国最普遍,最严重;黄河、西北内陆及长江流域 二斑叶螨:次之 ■截形叶螨:次之 ■土耳其斯坦叶螨:新疆 ■敦煌叶螨:甘肃、新疆 一、为害: ■棉叶螨食性较杂。寄主植物除棉花外,还有玉米、高粱、豆类、 瓜类、蔬菜、树木及杂草等43科146种。 ■刺吸棉花汁液,棉叶尖出现失绿的红斑,红叶,干枯,叶柄、 蕾、花、铃基部产生离层而脱落,状如火烧。 螨:锈红色或深红色。椭圆形,体色变深,体侧出现深色斑点。 卵 :圆球形,直径0.13mm。初产时无色透明或略带乳白色,孵化 前夕呈浅红色。 幼螨: 卵初孵的幼螨,浅红色、稍透明,具足3对。 若螨:分第一若螨和第二若螨。幼螨蜕皮为第一若螨,再蜕皮即为 第二若螨。均具4对足 二、生活史、习性: 1、生活史: 北方12-15代/年:南方18-20代/年。 以雌成螨群集成块在棉叶、棉杆、杂草根际、土块、树皮缝等处
第三节 棉叶螨 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主要有 5 种: ◼ 朱砂叶螨:我国最普遍,最严重;黄河、西北内陆及长江流域 ◼ 二斑叶螨:次之 ◼ 截形叶螨:次之 ◼ 土耳其斯坦叶螨:新疆 ◼ 敦煌叶螨:甘肃、新疆 一、为害: ◼ 棉叶螨食性较杂。寄主植物除棉花外,还有玉米、高粱、豆类、 瓜类、蔬菜、树木及杂草等 43 科 146 种。 ◼ 刺吸棉花汁液,棉叶尖出现失绿的红斑,红叶,干枯,叶柄、 蕾、花、铃基部产生离层而脱落,状如火烧。 成螨:锈红色或深红色。椭圆形,体色变深,体侧出现深色斑点。 卵 :圆球形,直径 0。13mm。初产时无色透明或略带乳白色,孵化 前夕呈浅红色。 幼螨: 卵初孵的幼螨,浅红色、稍透明,具足 3 对。 若螨 : 分第一若螨和第二若螨。幼螨蜕皮为第一若螨,再蜕皮即为 第二若螨。均具 4 对足。 二、生活史、习性: 1、生活史: 北方 12-15 代/年;南方 18-20 代/年。 以雌成螨群集成块在棉叶、棉杆、杂草根际、土块、树皮缝等处
吐絮结网越冬。5/上、中一6/下-7/上,繁殖最快,7/中、下达到高 峰,6-8月是发生为害盛期。 2、习性: ■卵产于叶背或所吐的丝网上,1-18粒卵/日产,188-206粒卵/ ■幼螨,若螨共蜕皮2-3次, ■扩散,迁移:爬行,吐丝下垂,借风传播,也可随水流扩散。 在食料不足时常有成群迁移的习性。 三、防治方法: 1、越冬防治: ①合作布局,轮作倒茬; ②棉田要深翻冬灌; ③晚秋和早春结合积肥,铲除沟渠边、路边、井台边、坟边的杂草。 2、种子处理:3911、涕灭威盖种(见棉蚜) 3、棉田喷药: ①涂茎:久效磷聚乙烯醇(见棉蚜) ②喷药:三氯杀螨醇、杀虫脒 第四节 棉盲蝽 一、盲蝽科特征: 小形种类;触角4节 无单眼; 前翅分为革区、楔区、 爪区和膜区: 膜区基部有脉纹围成2 个翅室。 二、棉盲蝽种类: ■绿盲蝽Lygus1 ucorun Mey.-Du ■牧草盲蝽L.pratensis L. ■苜蓿盲蝽Adelphocoris1 ineolatus Goeze
吐絮结网越冬。5/上、中—6/下-7/上,繁殖最快,7/中、下达到高 峰,6-8 月是发生为害盛期。 2、习性: ◼ 卵产于叶背或所吐的丝网上,1-18 粒卵/日产,188-206 粒卵/ ♀。 ◼ 幼螨,若螨共蜕皮 2-3 次, ◼ 扩散,迁移:爬行,吐丝下垂,借风传播,也可随水流扩散。 在 食料不足时常有成群迁移的习性。 三、防治方法: 1、越冬防治: ①合作布局,轮作倒茬; ②棉田要深翻冬灌; ③晚秋和早春结合积肥,铲除沟渠边、路边、井台边、坟边的杂草。 2、种子处理:3911、涕灭威盖种(见棉蚜) 3、棉田喷药: ①涂茎 :久效磷聚乙烯醇(见棉蚜) ②喷药:三氯杀螨醇、杀虫脒 第四节 棉盲蝽 一、盲蝽科特征: 小形种类;触角4节; 无单眼; 前翅分为革区、楔区、 爪区和膜区; 膜区基部有脉纹围成2 个翅室。 二、棉盲蝽种类: ◼ 绿盲蝽 Lygus lucorun Mey.-Dür. ◼ 牧草盲蝽 L. pratensis L. ◼ 苜蓿盲蝽 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
■中黑盲蝽A.suturalis Jackson ■三点盲蝽A.fasciaticollis Reuter 香 苜蓿盲蝽: 蝽体黄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2黑色圆点,小盾片中央有Γ形黑纹 绿盲蝽: 体绿色,前胸背板有黑色小刻点。 三点盲蝽; 体黄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1黑色横纹,前缘有2黑斑。小盾片 与两个楔片呈明显的3个黄绿色三角斑。 牧草盲蝽: 体黄绿色,前胸背板侧缘黑色,后缘有2黑纹,中部有4条纵纹
◼ 中黑盲蝽 A. suturalis Jackson ◼ 三点盲蝽 A.fasciaticollis Reuter 苜蓿盲蝽: 蝽体黄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2黑色圆点,小盾片中央有┐┌形黑纹 绿盲蝽: 体绿色,前胸背板有黑色小刻点。 三点盲蝽: 体黄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1黑色横纹,前缘有2黑斑。小盾片 与两个楔片呈明显的3个黄绿色三角斑。 牧草盲蝽: 体黄绿色,前胸背板侧缘黑色,后缘有2黑纹,中部有4条纵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