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有害生物治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小麦害虫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7.91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八章小麦害虫 目 标:了解小麦害虫的主要类群、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小麦害 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①重 点:小麦吸浆虫、麦蚜、小麦害螨的分布与危害、 形态鉴定特征、习性、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 方法。 ②难 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方法。 教学设计:①计划课时:3学时。(授课2学时,实验1学时) ②教具: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标本及挂图相结合。 ③过程安排:授课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学式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详细讲授小麦每类害 虫的一或两个种,每种主要讲其的分布与危 害,形态鉴定特征,生活史与习性,发生规 律,具体的防治措施。其余采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举一反三,将其他相似种以同样的方 法快速掌握。自学其它常见小麦害虫;小麦 害虫调查预测报。归纳性地讲授小麦害虫的 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实验采用实物标本与挂图相结合。对危害小麦 的每种害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以成虫、 幼虫为主,卵与蛹简介)进行详细讲解,让 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或活虫及新鲜的危害症 状,对所讲的理论进行实际的验证。 总结: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小麦害虫的主要类群,掌握了小麦害 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主要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为以后的 实践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小麦吸浆虫(掌握) 第二节 小麦蚜虫(掌握) 第三节 小麦害螨(掌握) 第四节 麦叶蜂(选学) 第五节 麦杆蝇(选学) 第六节 麦鞘毛眼水蝇(选学) 第七节 小麦害虫综合防治(自学了解) 第一节 小麦吸浆虫

第八章 小麦害虫 目 标:了解小麦害虫的主要类群、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小麦害 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①重 点:小麦吸浆虫、麦蚜、小麦害螨的分布与危害、 形态鉴定特征、习性、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 方法。 ②难 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方法。 教学设计:①计划课时:3 学时。(授课 2 学时,实验 1 学时) ②教 具: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标本及挂图相结合。 ③过程安排:授课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自学式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主要详细讲授小麦每类害 虫的一或两个种,每种主要讲其的分布与危 害,形态鉴定特征,生活史与习性,发生规 律,具体的防治措施。其余采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举一反三,将其他相似种以同样的方 法快速掌握。自学其它常见小麦害虫;小麦 害虫调查预测报。归纳性地讲授小麦害虫的 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实验采用实物标本与挂图相结合。对危害小麦 的每种害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以成虫、 幼虫为主,卵与蛹简介)进行详细讲解,让 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或活虫及新鲜的危害症 状,对所讲的理论进行实际的验证。 总 结: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小麦害虫的主要类群,掌握了小麦害 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主要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为以后的 实践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小麦吸浆虫(掌握) 第二节 小麦蚜虫(掌握) 第三节 小麦害螨(掌握) 第四节 麦叶蜂 (选学) 第五节 麦杆蝇 (选学) 第六节 麦鞘毛眼水蝇(选学) 第七节 小麦害虫综合防治(自学了解) 第一节 小麦吸浆虫

属双翅目,夔蚊科,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麦红吸浆虫普 遍且为害严重。 一、分布与为害 分布:欧洲,亚洲、北美洲,严重危害的有十多个国家,均有成 灾的记载。 在中国分布在北纬48.3度~27度,东经100131.8度。 ■麦红吸浆虫:沿江,沿河的河流两岸。 ■麦黄吸浆虫:高原,高山地带 ■麦红、黄混发区: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 形恋付! 麦红吸浆虫 成虫:♀2~2.5×5m,体桔红色,密被细毛。触角14节。体较小, 触角26节,每节的膨大部分着生半环状丝一圈。抱握器基部 内缘有齿突。 幼虫:老熟幼虫桔黄色,胸骨片淡褐色,前端“Y”状部色深,呈锐角 深陷。腹末有4突起。 蛹:圆茧、长茧。 心 ■为害:以的 浆的小麦子粒的浆液,造 成瘪粒而? 减产10%一20%,高达 30-500/%e ■历史上磨 ,不抗虫,形成“老虫成 00

属双翅目,瘿蚊科,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麦红吸浆虫普 遍且为害严重。 一、分布与为害: 分布:欧洲,亚洲、北美洲,严重危害的有十多个国家,均有成 灾的记载。 在中国分布在北纬 48.3 度~27 度,东经 100~131.8 度。 ◼麦红吸浆虫:沿江,沿河的河流两岸。 ◼麦黄吸浆虫:高原,高山地带 ◼麦红、黄混发区:高原地区的河谷地带 形态特征 麦红吸浆虫 成虫:♀2~2.5×5 ㎜,体桔红色,密被细毛。触角 14 节。♂体较小, 触角 26 节,每节的膨大部分着生半环状丝一圈。抱握器基部 内缘有齿突。 幼虫:老熟幼虫桔黄色,胸骨片淡褐色,前端“Y”状部色深,呈锐角 深陷。腹末有 4 突起。 蛹:圆茧、长茧。 麦 ◼为害: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子粒的浆液,造 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一般减产 10%—20%,高达 30—50%。个别地区 80—90%。 ◼历史上曾多次成灾,近年来由于品种繁多,不抗虫,形成“老虫成

新害,小虫成大灾”的偶发趋势。 2004年6月摄于河北徐水 二、生活史及习性: ■以麦红吸浆虫为主,麦黄吸浆虫与其相似。 ■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老熟幼虫结园茧在土 中越夏越冬。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 多达12年。 陕西关中3月中旬小麦拔节幼虫破茧上 升至离土面3厘米处,4月中旬结长茧化蛹。4 抽穗扬花期吻合. ■生活史:结合小麦生长期 ①幼虫上升破茧活动期:小麦拔节期,3月中、下旬: ②化蛹期:孕穗期,4月中旬,化蛹盛期,在3cm土层,此时撒毒土, 毒砂防治: ③羽化产卵期:小麦抽穗期,4月下旬,成虫盛发,产卵历期35天, 只能在扬花前的麦穗上产卵,扬花后的,虽有成虫,但无效,不需防: ④入侵为害期:小麦扬花灌浆期, 正好与幼虫孵化为害期相吻合 卵37天后孵化为幼虫,入侵为害, 15-20天后老熟,待雨后脱壳入土

新害,小虫成大灾”的偶发趋势。 2004 年 6 月摄于河北徐水 二、生活史及习性: ◼以麦红吸浆虫为主,麦黄吸浆虫与其相似。 ◼一年发生一代,以 3 龄老熟幼虫结园茧在土 中越夏越冬。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 多达 12 年。 陕西关中 3 月中旬小麦拔节幼虫破茧上 升至离土面3厘米处,4 月中旬结长茧化蛹。4 月下旬成虫羽化,与 抽穗扬花期吻合. ◼生活史:结合小麦生长期 ①幼虫上升破茧活动期:小麦拔节期,3 月中、下旬; ②化蛹期:孕穗期,4 月中旬,化蛹盛期,在 3cm 土层,此时撒毒土, 毒砂防治; ③羽化产卵期:小麦抽穗期,4 月下旬,成虫盛发,产卵历期 3-5 天, 只能在扬花前的麦穗上产卵,扬花后的,虽有成虫,但无效,不需防; ④入侵为害期:小麦扬花灌浆期, 正好与幼虫孵化为害期相吻合, 卵 3-7 天后孵化为幼虫,入侵为害, 15-20 天后老熟,待雨后脱壳入土

⑤脱壳入土:小麦成熟,弹落土表的幼虫潜入土中6-10cm,结园茧 越冬越夏,直至2-3或若千年。 习性: 成虫: ①7-10,15-18时两个活动高峰; ②飞行力不强:♂在麦株下部,♀高出穗10cm,只能飞2m: ③卵散产于外颖背上方,13粒饮,单雌一生可产50-90粒,只在末 扬花的麦穗产卵,已扬花的,颗壳结合紧密,不利于产卵。 ④中等穗,穗上中部虫量最多。 ⑤成虫寿命3-6天,因陆续羽化,产卵历期15-20天。 幼虫:脱2次皮,3龄,老熟后无雨则仍留在穗粒内;下雨,则落入 土层,土层15cm处密度最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土壤含水量22%25%时成虫大量发 生。幼虫老熟时降雨有利于其出壳和入土潜伏 2、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紧密,颖壳扣合紧,扬花期短、子房 皮厚的品种抗虫,如南大)419、 西农6028等 3、壤 生。偏碱性土壤发 生量大 4、 蜘蛛、 四、指标及过期:口指标: 播种前:12万头以上蛹/亩, 抽穗前:①12万头以下蛹,防一次;②12万头以上蛹,防二次

⑤脱壳入土:小麦成熟,弹落土表的幼虫潜入土中 6-10cm,结园茧 越冬越夏,直至 2-3 或若干年。 习性: 成虫: ①7-10,15-18 时两个活动高峰; ②飞行力不强:♂在麦株下部,♀高出穗 10cm,只能飞 2m; ③卵散产于外颖背上方,1-3 粒/次,单雌一生可产 50-90 粒,只在末 扬花的麦穗产卵,已扬花的,颖壳结合紧密,不利于产卵。 ④中等穗,穗上中部虫量最多。 ⑤成虫寿命 3-6 天,因陆续羽化,产卵历期 15-20 天。 幼虫:脱 2 次皮,3 龄,老熟后无雨则仍留在穗粒内;下雨,则落入 土层,土层 15cm 处密度最大。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土壤含水量 22%~25%时成虫大量发 生。幼虫老熟时降雨有利于其出壳和入土潜伏。 2、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紧密,颖壳扣合紧,扬花期短、子房 皮厚的品种抗虫,如南大 2419、西农 6028 等。 3、壤土有利于吸浆虫生活;低地、阴坡有利于发生。偏碱性土壤发 生量大(而麦黄吸浆虫较喜偏酸土壤)。 4、天敌: 宽腹姬小蜂寄生率可达 75%,捕食性天敌有蚂蚁、蜘蛛、 食虫蓟马、瓢虫等。 四、指标及适期:◼指标: 播种前:12 万头以上蛹/亩, 抽穗前:①12 万头以下蛹,防一次;②12 万头以上蛹,防二次

■防治适期: 化蛹达30%,始见成虫施药最佳 一般蛹盛期和成虫羽化期防治 五、防治: 1、抗虫良种:丛根本上控制吸浆虫为害的最经济最 如:徐州211,马场2号,烟农128等: 2、农防: ①轮作倒茬,避免小麦连作 ②深耕与曝晒 ③灌水施肥,增强抗虫能力 3、药防: ①在蛹盛期,撒施毒土,药剂:甲敌粉,1605 ②成虫期:撒毒土,喷粉,喷雾,熏蒸。熏蒸:用敌敌畏拌麦肤撒 施。 4、生防:保护利用天敌,主要是寄生蜂:瘿蚊长索广腹细蜂,瘿蚊 双索金小蜂。 小麦吸浆虫 成灾规律与控制 食锋主编 七足瓶虫 心口麦类 种,属同翅目,蚜科,主要有: 麦二叉蚜偏北、西北、华北 麦长管蚜南北都有 禾谷缢管蚜南方冬麦区,向北扩展 形本特征 麦二叉蚜:头部灰黑色,腹部中央具 一条深绿色纵线,复眼黑褐色。 麦长管蚜:腹部黄绿至浓绿色,腹 背两侧有褐斑45个,复眼红色亦 有赤色,个体较大。 禾谷缢管蚜:头胸黑色,腹部暗绿 色带紫褐色,腹部后部中央具黑斑 腹管基部周围有铁锈色斑。 一、分布与为害产麦区均有分布,大部分地区多在经济允许水平之 下,其能成灾的地区,可划分为5个类区:

◼防治适期: 化蛹达 30%,始见成虫施药最佳。 一般蛹盛期和成虫羽化期防治 五、防治: 1、抗虫良种:丛根本上控制吸浆虫为害的最经济最有效措施,品种 如:徐州 211,马场 2 号,烟农 128 等; 2、农防: ①轮作倒茬,避免小麦连作 ②深耕与曝晒 ③灌水施肥,增强抗虫能力 3、药防: ①在蛹盛期,撒施毒土,药剂:甲敌粉,1605 ②成虫期:撒毒土,喷粉,喷雾,熏蒸。熏蒸:用敌敌畏拌麦肤撒 施。 4、生防:保护利用天敌,主要是寄生蜂:瘿蚊长索广腹细蜂,瘿蚊 双索金小蜂。 第二节 麦 蚜 俗称腻虫,油汗,蜜虫等,危害麦类的全世界 32 种,我国 12 种,属同翅目,蚜科,主要有: 麦二叉蚜 偏北、西北、华北 麦长管蚜 南北都有 禾谷缢管蚜 南方冬麦区,向北扩展 形态特征 麦二叉蚜:头部灰黑色,腹部中央具 一条深绿色纵线,复眼黑褐色。 麦长管蚜:腹部黄绿至浓绿色,腹 背两侧有褐斑 4-5 个,复眼红色亦 有赤色,个体较大。 禾谷缢管蚜:头胸黑色,腹部暗绿 色带紫褐色,腹部后部中央具黑斑, 腹管基部周围有铁锈色斑。 一、分布与为害产麦区均有分布,大部分地区多在经济允许水平之 下,其能成灾的地区,可划分为 5 个类区:

1、冬春麦混种,麦二叉蚜常灾区: 以疆南,河西走廊代表区,1年1熟,干燥少雨,以卵越冬,二 叉蚜为优势种,长管蚜低,禾谷缢管蚜少或不发生。 2、早播冬麦,麦二叉蚜多灾区: 陇东,陇南,陕北,晋北,冀北,二叉蚜、长管蚜混合发生,长 管比例高,大发生年份则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禾谷缢管蚜很少,以 卵,或若虫越冬。 3、北方冬麦区,二叉与长管蚜交错灾区: 陕西渭北,晋东南,鲁南,干旱年份二叉蚜优势种,一般年份长 管蚜为优势种,禾谷缢管蚜少量发生,以成,若越冬 4、麦长管蚜常灾区: 陕西关中川地,晋南灌区,豫、冀、鲁、皖北灌区,多为灌溉麦 田,常年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有些年份局部缢管蚜较重,麦二叉蚜 数量较少。 5、长管蚜偶灾区和缢管蚜渐灾区: 湖北,河南,陕西,四川,以长管蚜为优势种,发生较重,禾谷 缢管蚜次要地位,80年代以来,缢管蚜数量陡增,渐趋严重,在禾 本科及杂草上越冬。 为害: 群集在植株茎叶、穗部,影响生长发直,直接减产,主要为害 禾本科植物,传播黄矮病,三叶期如感病、 上显著矮化。 vv年,以卵在根茬,落叶上越冬, 具多型现象,体色分化,有翅、无翅蚜 寄主广,寡食性(禾本科植物) 全周期:两性,孤雌生殖;不全周期:孤雌生殖。 2、三种蚜虫在麦上混合发生为害 苗期以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为害较重。 起身拔节期禾谷缢管蚜

1、冬春麦混种,麦二叉蚜常灾区: 以疆南,河西走廊代表区,1 年 1 熟,干燥少雨,以卵越冬,二 叉蚜为优势种,长管蚜低,禾谷缢管蚜少或不发生。 2、早播冬麦,麦二叉蚜多灾区: 陇东,陇南,陕北,晋北,冀北,二叉蚜、长管蚜混合发生,长 管比例高,大发生年份则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禾谷缢管蚜很少,以 卵,或若虫越冬。 3、北方冬麦区,二叉与长管蚜交错灾区: 陕西渭北,晋东南,鲁南,干旱年份二叉蚜优势种,一般年份长 管蚜为优势种,禾谷缢管蚜少量发生,以成,若虫越冬。 4、麦长管蚜常灾区: 陕西关中川地,晋南灌区,豫、冀、鲁、皖北灌区,多为灌溉麦 田,常年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有些年份局部缢管蚜较重,麦二叉蚜 数量较少。 5、长管蚜偶灾区和缢管蚜渐灾区: 湖北,河南,陕西,四川,以长管蚜为优势种,发生较重,禾谷 缢管蚜次要地位,80 年代以来,缢管蚜数量陡增,渐趋严重,在禾 本科及杂草上越冬。 为害: 群集在植株茎叶、穗部,影响生长发育,直接减产,主要为害 禾本科植物,传播黄矮病,三叶期如感病、减产 90%以上显著矮化。 二、生活史及习性生活史: 1、由北向南 10-30 代/年,以卵在根茬,落叶上越冬, 具多型现象,体色分化,有翅、无翅蚜 寄主广,寡食性(禾本科植物) 全周期:两性,孤雌生殖; 不全周期:孤雌生殖。 2、三种蚜虫在麦上混合发生为害: 苗期以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为害较重。 起身拔节期禾谷缢管蚜

穗期麦长管蚜为害较重。3、蚜虫每年在麦子出苗后不久即陆 续迁入麦田为害,麦二叉蚜先在麦叶上繁殖数代,然后将卵产在枯黄 的麦叶等上越冬。其它蚜虫则以无翅和有翅雌蚜在麦田内越冬,其中 禾谷缢管蚜主要分散在叶片上为害,开春后,二种蚜虫群集为害叶片 和麦穗。麦子成熟后, 禾谷缢管蚜转移至玉米 高粱等作物上为害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则转移到狗尾草,鹅观草等 习性: 1、麦长管蚜: 性喜光照,较耐潮湿和氮肥,特别 喜欢取食穗部,多部分在植株的上部, 叶片的正面。小麦抽穗后,蚜虫数量 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在穗部为害, 成、若虫受振动易坠地逃散2、麦二叉 怕光照,喜旱地,不喜欢氮肥,最喜幼妙 叶色发黄的叶子,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叶片的背 数立即迁离麦田,成若蚜不易受惊动。 3、禾名 怕光照、喜潮湿,喜氮肥和密植的高肥田,最喜食茎杆和叶鞘, 多分布在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甚至根茎为害,数量大时,也上麦穗 为害,是最耐高温高湿的种类,成、若蚜不易受惊动。 ■传播黄矮病的能力: 二叉蚜最强>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弱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冬暖春早易大发生”,风雨冲击,蚜量下降; 2、凡施氮多,长势好,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多 凡施氮少,长势差,二叉蚜易发生。 3、凡麋子,高粱田越冬的地区,冬春混种易大发生。(麋子、 高 粱、春麦是夏寄主) 4、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螨、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 等。 四、预报: 1、田间调查:蚜量,天敌量,见P263

穗期麦长管蚜为害较重。3、蚜虫每年在麦子出苗后不久即陆 续迁入麦田为害,麦二叉蚜先在麦叶上繁殖数代,然后将卵产在枯黄 的麦叶等上越冬。其它蚜虫则以无翅和有翅雌蚜在麦田内越冬,其中 禾谷缢管蚜主要分散在叶片上为害,开春后,二种蚜虫群集为害叶片 和麦穗。麦子成熟后,禾谷缢管蚜转移至玉米,高粱等作物上为害,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则转移到狗尾草,鹅观草等杂草上越夏。 习性: 1、麦长管蚜: 性喜光照,较耐潮湿和氮肥,特别 喜欢取食穗部,多部分在植株的上部, 叶片的正面。小麦抽穗后,蚜虫数量 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在穗部为害, 成、若虫受振动易坠地逃散 2、麦二叉蚜: 怕光照,喜旱地,不喜欢氮肥,最喜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 叶色发黄的叶子,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叶片的背面,小麦灌浆后,多 数立即迁离麦田,成若蚜不易受惊动。 3、禾谷缢管蚜: 怕光照、喜潮湿,喜氮肥和密植的高肥田,最喜食茎杆和叶鞘, 多分布在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甚至根茎为害,数量大时,也上麦穗 为害,是最耐高温高湿的种类,成、若蚜不易受惊动。 ◼传播黄矮病的能力: 二叉蚜最强>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弱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冬暖春早易大发生”,风雨冲击,蚜量下降; 2、凡施氮多,长势好,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多 凡施氮少,长势差,二叉蚜易发生。 3、凡麋子,高粱田越冬的地区,冬春混种易大发生。(麋子、 高 粱、春麦是夏寄主); 4、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螨、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 等。 四、预报: 1、田间调查:蚜量,天敌量,见 P263

2、防治指标及适期: 指标: ■麦二叉蚜:秋苗、天气干旱,有蚜株10-15%,百株蚜量20头以上; 春季拔节,30%有蚜株,百株蚜量100头以上: ■麦长管蚜:孕穗,有蚜株达50%,百株达250头以上,扬花至灌浆 达70%,百株达500头以上。 适期: ■在黄矮病流行区应以麦二叉蚜为主要防治目标,以苗期防治蚜虫来 控制黄矮病发展。 ■在非黄矮病流行区主要是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为害,应重点在小 麦抽穗灌浆期防治。 五、防治方法 以农防为基础,关键时期药剂防治,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注 意生防。 1、农业防治: ①合理布局: A、冬春麦混种区,尽可能分别单一种植; B、秋作物以玉米 谷子取代高粱、麋子。 ②选择抗虫耐病品种 ③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当早播 ④冬灌、早春耙磨镇压,杀伤蚜虫 ⑤合理施肥,增强抗蚜能力 2、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小麦黄矮病区,防蚜有效措施,用3911、呋喃丹、涕 灭威拌种;种子重量的0.2%-0.3%药+7%水、喷拌,闷12h后播种 ②盖种:播种时用3911或呋喃丹颗粒剂随种子溜入,持效期50左 右; ③喷药: 穗期选用速效低毒农药48%乐斯本、40%氧乐果、50%抗蚜威、 10%杀灭菊酯等;适期应在小麦扬花后麦蚜数量急刷上升期。 麦害螨 也叫小麦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俗名火龙,红旱、麦虱 常见有2种: 麦园叶瓜螨:麦园红蜘蛛,叶瓜螨科 麦岩螨:麦长腿红蜘蛛,叶螨科

2、防治指标及适期: 指标: ◼麦二叉蚜:秋苗、天气干旱,有蚜株 10-15%,百株蚜量 20 头以上; 春季拔节,30%有蚜株,百株蚜量 100 头以上; ◼麦长管蚜:孕穗,有蚜株达 50%,百株达 250 头以上,扬花至灌浆 达 70%,百株达 500 头以上。 适期: ◼在黄矮病流行区应以麦二叉蚜为主要防治目标,以苗期防治蚜虫来 控制黄矮病发展。 ◼在非黄矮病流行区主要是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为害,应重点在小 麦抽穗灌浆期防治。 五、防治方法 以农防为基础,关键时期药剂防治,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注 意生防。 1、农业防治: ①合理布局: A、冬春麦混种区,尽可能分别单一种植; B、秋作物以玉米、谷子取代高粱、麋子。 ②选择抗虫耐病品种 ③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当早播 ④冬灌、早春耙磨镇压,杀伤蚜虫 ⑤合理施肥,增强抗蚜能力 2、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小麦黄矮病区,防蚜有效措施,用 3911、呋喃丹、涕 灭威拌种;种子重量的 0.2%-0.3%药+7%水、喷拌,闷 12h 后播种; ②盖种:播种时用 3911 或呋喃丹颗粒剂随种子溜入,持效期 50d 左 右; ③喷药: 穗期选用速效低毒农药 48%乐斯本 、 40%氧乐果 、50%抗蚜威、 10%杀灭菊酯等;适期应在小麦扬花后麦蚜数量急剧上升期。 小 麦害螨 也叫小麦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俗名火龙,红旱、麦虱。 常见有 2 种: 麦园叶瓜螨 :麦园红蜘蛛,叶瓜螨科 麦岩螨:麦长腿红蜘蛛,叶螨科

一、分布与为害 麦园叶爪螨: 水浇麦地,或低注潮湿的阴凉麦地发生重,分布于黄河,准河流 域,长江流域各省也有发生。 麦岩螨: 高旱麦田发生普遍而严重,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的旱 地和山区麦地。 为害: 都主要为害小麦,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 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植株矮小,穗小粒轻,重则干枯死亡。 二、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 1、麦园叶爪螨: 23代/年,以雌成螨和卵在麦株或麦田杂草上越冬。 ①23月间越冬成虫开始产卵,越冬卵开始孵化,3月中、下旬虫量 最大,达高峰,至4月上、中旬完成第一代。此时虫口数量明显下降, 在寄主的根茎部产卵越夏。 ②10月上、中旬,越夏卵开始孵化,又回到麦田或杂草上为害,11 月上旬出现成螨,形成第二个高峰,即第二代。 ③第二代的卵部分孵化继续为害,长成成螨后越冬,形成第三代(越 冬代),另一部分直接越冬。 2、麦岩螨: 3-4代年,以成螨或卵在麦田土块下,土缝中越冬。 ①第一代:23月间越冬代成虫活动产卵,越冬卵相继孵化,3月上 旬一3月下旬,第一代出现,3月中、下旬盛期。 ②第二代,发生在3月底一4月中、下旬,盛期在4月上旬。 ③第三代:4月下旬一5月中、下旬,这一代产生滞育卵越夏。 ④滞育卵:大部分在10月下旬一11月上旬孵化,形成成螨,直接越 冬;少部分孵化,形成成螨,产卵,以卵越冬。 (二)生活习性 1、麦岩螨:性喜温暖,干燥 ①最适温度15-20℃,气温高,虫量多。 ②9-16时虫量较多,20时后下降到麦株基部土块或其它地面覆盖物

一、分布与为害: 麦园叶爪螨: 水浇麦地,或低洼潮湿的阴凉麦地发生重,分布于黄河,淮河流 域,长江流域各省也有发生。 麦岩螨: 高旱麦田发生普遍而严重,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的旱 地和山区麦地。 为害: 都主要为害小麦,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 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植株矮小,穗小粒轻,重则干枯死亡。 二、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 1、麦园叶爪螨: 2-3 代/年,以雌成螨和卵在麦株或麦田杂草上越冬。 ①2-3 月间越冬成虫开始产卵,越冬卵开始孵化,3 月中、下旬虫量 最大,达高峰,至 4 月上、中旬完成第一代。此时虫口数量明显下降, 在寄主的根茎部产卵越夏。 ②10 月上、中旬,越夏卵开始孵化,又回到麦田或杂草上为害,11 月上旬出现成螨,形成第二个高峰,即第二代。 ③第二代的卵部分孵化继续为害,长成成螨后越冬,形成第三代(越 冬代),另一部分直接越冬。 2、麦岩螨: 3-4 代/年,以成螨或卵在麦田土块下,土缝中越冬。 ①第一代:2-3 月间越冬代成虫活动产卵,越冬卵相继孵化,3 月上 旬—3 月下旬,第一代出现,3 月中、下旬盛期。 ②第二代,发生在 3 月底—4 月中、下旬,盛期在 4 月上旬。 ③第三代:4 月下旬—5 月中、下旬,这一代产生滞育卵越夏。 ④滞育卵:大部分在 10 月下旬—11 月上旬孵化,形成成螨,直接越 冬;少部分孵化,形成成螨,产卵,以卵越冬。 (二)生活习性 1、麦岩螨:性喜温暖,干燥 ①最适温度 15-20℃,气温高,虫量多。 ②9-16 时虫量较多,20 时后下降到麦株基部土块或其它地面覆盖物

下潜伏 ③群集为害,多在叶背,正面也有。 ④受惊时坠入土缝中躲藏: ⑤产卵在硬土块,树皮,落叶,秸杆和田边硬物上,越夏产卵在14cm 的土层中。 ⑥秋雨少,春暖干旱及壤土,粘性土壤麦田发生严重。 2、麦园叶爪螨:性喜阴湿、怕光。 ①适温6-15℃20℃以上大量死亡: ②早晨6-8时,夜晚1822时活动高峰期,白天阳光充足,高温干燥 即下移至麦株基部土缝,土块下潜伏: ③群集为害; ④受惊坠落地面,假死: ⑤卵春季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产在麦苗,杂草近根部土块 上或干枯的叶基部。 ⑥水浇地,低洼,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砂壤土田易成灾。 ■1、2都是春、秋为害,以滞育卵越夏,春季为害严重。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可减轻红蜘蛛为害。 2、利用其以卵越夏习性,麦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 苗和来春虫口密度。 3、灌水时,振动麦株并在入口搅动流水,使水夹带泥浆,可使大量 虫体沾泥而死。 (二)火学防治: 1、种子处理:拌种,盖种,3911,一次用药全季不受害 2、喷粉:乐果粉,甲基1605、 喷雾:氧乐果,三氯杀螨醇,扫螨净,哒螨灵,螨克等。 4、撒施颗粒剂或毒土:3911颗粒剂,乐果毒土,防效90%以上,持 效期长

下潜伏。 ③群集为害,多在叶背,正面也有。 ④受惊时坠入土缝中躲藏。 ⑤产卵在硬土块,树皮,落叶,秸杆和田边硬物上,越夏产卵在 1-4cm 的土层中。 ⑥秋雨少,春暖干旱及壤土,粘性土壤麦田发生严重。 2、麦园叶爪螨:性喜阴湿、怕光。 ①适温 6-15℃ 20℃以上大量死亡; ②早晨 6-8 时,夜晚 18-22 时活动高峰期,白天阳光充足,高温干燥 即下移至麦株基部土缝,土块下潜伏; ③群集为害; ④受惊坠落地面,假死; ⑤卵春季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产在麦苗,杂草近根部土块 上或干枯的叶基部。 ⑥水浇地,低洼,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砂壤土田易成灾。 ◼1、2 都是春、秋为害,以滞育卵越夏,春季为害严重。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可减轻红蜘蛛为害。 2、利用其以卵越夏习性,麦后深耕灭茬可大量消灭越夏卵,压低秋 苗和来春虫口密度。 3、灌水时,振动麦株并在入口搅动流水,使水夹带泥浆,可使大量 虫体沾泥而死。 (二)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拌种,盖种,3911,一次用药全季不受害。 2、喷粉:乐果粉,甲基 1605、 喷雾:氧乐果,三氯杀螨醇,扫螨净,哒螨灵,螨克等。 4、撒施颗粒剂或毒土:3911 颗粒剂,乐果毒土,防效 90%以上,持 效期长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