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人民政协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分析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 维方式。 (3)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基础知识,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髙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运用调查、访问、交 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 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2)了解中国国情,感受骨肉同胞盼团圆的殷切情感,为实现祖国统一尽自己 份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 2、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一一发现问题一一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一一教师引导、解决问 题一一延伸问题一一课下探究、研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第三单元的内容,大家还有印象吗?第三单元 是讲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下近代英国、法 国、美国德国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从政体、行政权、立法权、权 力中心、特点、共同点等方面思考,我请同学起来回答。 对比图 项目英国 美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人民政协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分析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 维方式。 (3)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基础知识,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运用调查、访问、交 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 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2)了解中国国情,感受骨肉同胞盼团圆的殷切情感,为实现祖国统一尽自己 一份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 2、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 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第三单元的内容,大家还有印象吗?第三单元 是讲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下近代英国、法 国、美国德国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从政体、行政权、立法权、权 力中心、特点、共同点等方面思考,我请同学起来回答。 对比图: 项目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匚行政权_首相、内阁皇帝、宰相。民选总统民选总统、内阁 立法权 上下两院联邦会议、帝国会议 参议院、众议院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 特点君主“统而不治”封建色彩浓厚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议会权力至上 皇帝权重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我们复习了前面的内容,若将中国与这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中国的 国体有哪些不一样呢?那么这节课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了解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的历程。请同学们翻到教材P94. 过渡:我们通过前面的内容了解到近代中国一直忍受着屈辱,直到抗日战争之后, 中国才得以缓口气,正真的民主战争胜利到推到解放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 党的领导下才正真得以当家作主,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新中国 的成立,课本中没有涉及,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的战略决战,大大提前了中国民主革命胜 利的进程。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 取全国胜利后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 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 、新中国的成立 (一)奠基:七届二中全会—理论基础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西柏坡村。 2、内容: ①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②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确定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 任务 过渡: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之前,1947年7 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预示着全国范围内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同年底, 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开始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 军事、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设想,考虑筹建新中国中央政权的问题。1948 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P94历史纵横)正 式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 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真诚合作的 愿望,反映了中国历史前进的大趋势,代表了民心所向,立即受到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海外侨胞的热烈拥护和响应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毛泽东在筹备会上说:我们的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
行政权 首相、内阁 皇帝、宰相 民选总统 民选总统、内阁 立法权 上下两院 联邦会议、帝国会议 参议院、众议院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 特点 君主“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至上 封建色彩浓厚 皇帝权重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共同点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我们复习了前面的内容,若将中国与这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中国的 国体有哪些不一样呢?那么这节课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了解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的历程。请同学们翻到教材 P94. 过渡:我们通过前面的内容了解到近代中国一直忍受着屈辱,直到抗日战争之后, 中国才得以缓口气,正真的民主战争胜利到推到解放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 党的领导下才正真得以当家作主,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新中国 的成立,课本中没有涉及,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的战略决战,大大提前了中国民主革命胜 利的进程。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 取全国胜利后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 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 一、新中国的成立 (一)奠基:七届二中全会——理论基础 1、时间、地点:1949 年 3 月,河北省西柏坡村。 2、内容: ①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②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确定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 任务 过渡: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之前,1947 年 7 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预示着全国范围内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同年底, 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开始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 军事、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设想,考虑筹建新中国中央政权的问题。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P94 历史纵横)正 式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 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真诚合作的 愿望,反映了中国历史前进的大趋势,代表了民心所向,立即受到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海外侨胞的热烈拥护和响应。 1949 年 6 月 15 日,新政协筹备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毛泽东在筹备会上说:我们的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
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 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 (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基础 1、召开:1949年9月,北京 2、背景P94-1:(问答形式 ①国民党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②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 准备。 ③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 3、中心任务: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4、内容:(合作探究形式) ①通过《中国人民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P94-3 ②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③中国人民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④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⑤决定国名、首都、国旗、国歌、纪年方式P95-1 5、作用: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书上一个新兴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 性质;在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实现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95第一句 注意:政协性质变化:(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标志:“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过渡: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经新华门来到 天安门,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这一天发生什么 了呢?(学生 ),此时此刻,54门礼炮齐鸣28响。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 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 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三)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1、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通过 《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意义 ①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③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注意: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 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 (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基础 1、召开:1949 年 9 月,北京 2、背景 P94-1: (问答形式) ①国民党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②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 准备。 ③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 3、中心任务: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4、内容:(合作探究形式) ①通过《中国人民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P94-3 ②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③中国人民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④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⑤决定国名、首都、国旗、国歌、纪年方式 P95-1 5、作用: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书上一个新兴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 性质;在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实现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95 第一句 注意:政协性质变化:(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发展到新阶段:(1956 年,标志:“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过渡: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2 点 55 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经新华门来到 天安门,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这一天发生什么 了呢?(学生:……),此时此刻,54 门礼炮齐鸣 28 响。这 54 门礼炮象征着参 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 54 个民族;28 响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 28 年。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 告,向 4.75 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三)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1、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通过 《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意义 ①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③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注意: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1956 年的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 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使全体人民处于 国家主人的地位,具备了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起码条件。民主政治的建设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个发展的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 内容,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P96-2 3、新阶段:1956年,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P95-3 4、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关系上,中共处于领导地位,各政党在法律上是平 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那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呢?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一届人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①背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内容:A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 政治制度,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P96-3 B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P96-2 ③意义: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C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初步奠定了基础。 3、地位:根本政治制度 4、原则:民主集中制 5、特点
过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 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使全体人民处于 国家主人的地位,具备了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起码条件。民主政治的建设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个发展的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 内容,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确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 P96-2 3、新阶段:1956 年,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 P95-3 4、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关系上,中共处于领导地位,各政党在法律上是平 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民政治协商会议暂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那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呢?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一届人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①背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内容:A 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 政治制度,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P96-3 B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 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P96-2 ③意义: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C 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初步奠定了基础。 3、地位:根本政治制度 4、原则:民主集中制 5、特点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中国共产党统一管理国家 补充: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议会制 济基础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上的,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础服务 的工具 阶级本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 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 主专政 专政 组织原则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按分权制衡的原则[来源:学 行使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 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金钱为后盾的。议员对选民不 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负责任,不受选民监督,选民 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 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产阶级的利益 力主体是人民 政党在政权组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 织中的活动方治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度 于领导核心 权力地位最高权力机关,全权性地位:分权,议会掌立法权 议行合 过渡:我们初中学到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 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 现各民族平等联合的一种新型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 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接 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子目的内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 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也不是民族独立,而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之下 的民族区域自治,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2、特点:①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中国共产党统一管理国家。 补充: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议会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 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服务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上的,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的工具 阶级本质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 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 主专政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 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 专政 组织原则 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按分权制衡的原则[来源:学, 科,网] 行使权力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 生的代表组成行使 国家权力 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 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 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 力主体是人民 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 金钱为后盾的。议员对选民不 负责任,不受选民监督,选民 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 产阶级的利益 政党在政权组 织中的活动方 式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 于领导核心 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 度 权力地位 最高权力机关,全权性地位; 议行合一 分权,议会掌立法权 过渡:我们初中学到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 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 现各民族平等联合的一种新型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 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接 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子目的内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 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也不是民族独立,而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之下 的民族区域自治,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2、特点: ①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②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③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实行原因: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原因和实行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 的政策,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大杂居 小聚居的局面。 4、实行政策: ①l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1954年载入宪法,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少数民族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③进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 建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5、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 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小结: 作业布置: 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新中国的成立 (一)奠基:七届二中全会——理论基础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省西柏坡村。 2、内容: (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基础 1、召开:1949年9月,北京 2、背景P94-1 3、中心任务 4、内容: 5、作用 (三)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1、成立
②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③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实行原因: ①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原因和实行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 的政策,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大杂居、 小聚居的局面。 4、实行政策: ①1949 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1954 年载入宪法,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少数民族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③进程: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 建立 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5、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 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小结: 作业布置: 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一、新中国的成立 (一)奠基:七届二中全会——理论基础 1、时间、地点:1949 年 3 月,河北省西柏坡村。 2、内容: (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基础 1、召开:1949 年 9 月,北京 2、背景 P94-1: 3、中心任务: 4、内容: 5、作用: (三)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1、成立:
2、意义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 2、正式确立: 3、新阶段: 4、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政党地位 ②政党关系: ③合作基础 ④合作方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一届人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3、地位:根本政治制度 4、原则:民主集中制 5、特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2、特点 3、实行原因 4、实行政策 5、意义
2、意义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 2、正式确立: 3、新阶段: 4、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政党地位: ②政党关系: ③合作基础: ④合作方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一届人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3、地位:根本政治制度 4、原则:民主集中制 5、特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2、特点: 3、实行原因: 4、实行政策: 5、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