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设计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提高概括能力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 高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联系的能力; (3)归纳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归納和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启发,形成多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通过近代政治制度的比较,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 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导入】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片断。 活动2【讲授】新授 2、新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学生自主学习: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代表? 会议的内容?意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1和第2题 2正式建立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政协及《共同纲领》的发展历程:1949~1954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1954人 大及《宪法》颁布后,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学生归纳概括政协的主 要职能。 3、新发展: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1/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设计 1 / 3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提高概括能力;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 高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联系的能力; (3)归纳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归纳和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启发,形成多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通过近代政治制度的比较,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 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2 学情分析 3 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情景创设 1、导入设计: 情景创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片断。 活动 2【讲授】新授 2、新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学生自主学习: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代表? 会议的内容?意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 1 和第 2 题。 2.正式建立: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政协及《共同纲领》的发展历程:1949~1954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1954 人 大及《宪法》颁布后,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学生归纳概括政协的主 要职能。 3、新发展:1956 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设计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及意义? 并完成导学案第3题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转入下一目的学习。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后,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何在? 并完成导学案第4题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1《共同纲领》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确立了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合作学习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性质?体现哪些原 则 A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合作学习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不同 ①经济基础不同(公有制;私有制);②阶级本质不同(全国人民;资产阶级);③组织活动原则不同(民 主集中制;分权制衡);④政党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Ⅰ【导入】情景创设 1、导入设计 情景创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片断。 动2【讲授】新授 2、新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设计 2 / 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及意义? 并完成导学案第 3 题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转入下一目的学习。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后,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何在? 并完成导学案第 4 题。 活动 3【活动】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 1 《共同纲领》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确立了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合作学习 2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1954 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性质?体现哪些原 则? A.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合作学习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不同 ①经济基础不同(公有制;私有制);②阶级本质不同(全国人民;资产阶级);③组织活动原则不同(民 主集中制;分权制衡);④政党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情景创设 1、导入设计: 情景创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片断。 活动 2【讲授】新授 2、新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设计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学生自主学习: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代表? 会议的内容?意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1和第2题 2正式建立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政协及《共同纲领》的发展历程:1949~1954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1954人 大及《宪法》颁布后,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学生归纳概括政协的主 要职能。 3、新发展: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及意义? 并完成导学案第3题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转入下一目的学习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后,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何在? 并完成导学案第4题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1《共同纲领》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确立了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合作学习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性质?体现哪些原 则? A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合作学习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不同 ①经济基础不同(公有制;私有制):②阶级本质不同(全国人民;资产阶级);③组织活动原则不同(民 主集中制;分权制衡);④政党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3/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 20 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设计 3 / 3 1、初步建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学生自主学习: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代表? 会议的内容?意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第 1 和第 2 题。 2.正式建立: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政协及《共同纲领》的发展历程:1949~1954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1954 人 大及《宪法》颁布后,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学生归纳概括政协的主 要职能。 3、新发展:1956 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及意义? 并完成导学案第 3 题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转入下一目的学习。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后,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何在? 并完成导学案第 4 题。 活动 3【活动】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 1 《共同纲领》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确立了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合作学习 2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1954 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性质?体现哪些原 则? A.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合作学习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不同 ①经济基础不同(公有制;私有制);②阶级本质不同(全国人民;资产阶级);③组织活动原则不同(民 主集中制;分权制衡);④政党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