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五 雷诺实验与紊流机理、流动阻力演示实验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218.49KB,团购合买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的判断标准; 3、观察紊流形成的过程,理解紊流产生的机理; 4、观察的流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实验五(1) 雷诺实验与紊流机理、流动阻力演示实验 知识点: 层流与紊流;层流与紊流的判断标准;紊流形成机理;绕流阻力 、实验目的与意义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的判断标准: 3、观察紊流形成的过程,理解紊流产生的机理; 4、观察的流态; 5、观察流体在各种绕流运动中阻力的大小,分析流体流动的两种阻力形式。 二、实验要求测试内容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的判断标准 3、观察紊流形成的过程,理解紊流产生的机理; 4、理解流体绕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的两种阻力形式 、实验原理 1、雷诺数:反映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 R R>4000为紊流 R(2000为层流 2000R(4000为层流与紊流过度区 2、绕流阻力:为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之和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实验五 (1) 雷诺实验与紊流机理、流动阻力演示实验 知识点: 层流与紊流;层流与紊流的判断标准;紊流形成机理;绕流阻力。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的判断标准; 3、观察紊流形成的过程,理解紊流产生的机理; 4、观察的流态; 5、观察流体在各种绕流运动中阻力的大小,分析流体流动的两种阻力形式。 二、实验要求测试内容 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 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的判断标准; 3、观察紊流形成的过程,理解紊流产生的机理; 4、理解流体绕流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的两种阻力形式。 三、实验原理 1、雷诺数:反映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 2 4 d Q d Re π υ ν υ = = Re > 4000为紊流 R〈e 2000为层流 2000 R〈〈 e 4000为层流与紊流过度区 2、绕流阻力:为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之和

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D=CA 2+C,A Pu2 式中:D—绕流阻力; C—绕流摩擦阻力系数 A—绕流摩擦阻力迎流面积 Cn绕流压差阻力系数 A——绕流压差阻力迎流面积 来流速度 四、实验仪器与元件 实验仪器:雷诺实验仪、壁挂式流动显示仪 仪器元件:自循环供水系统、颜色水箱、放水阀等 流体介质:水、颜色水 实验装置如图 颜色水箱 放水阀 图1雷诺实验仪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如下 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功能,记录有关常数 2、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开关3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9,并注入颜色水于实验 管内,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 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2 2 2 2 ρυ ρυ = ff + ACACD pp 式中:D——绕流阻力; Cf——绕流摩擦阻力系数; Af——绕流摩擦阻力迎流面积; Cp——绕流压差阻力系数; Ap——绕流压差阻力迎流面积; υ ——来流速度。 四、实验仪器与元件 实验仪器: 雷诺实验仪、壁挂式流动显示仪 仪器元件:自循环供水系统、颜色水箱、放水阀等 流体介质:水、颜色水 实验装置如图: 循环水泵 放水阀 水箱 颜色水箱 图 1 雷诺实验仪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如下: 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功能,记录有关常数; 2、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开关 3 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 9,并注入颜色水于实验 管内,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 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

2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1)、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 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 (2)、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3)、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00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 (4)、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 (5)、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得水的运动粘度。 注意 (1)、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 (2)、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渐小,不许开大; (3)、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开关(右旋),以减小溢流量引发的扰动。 4、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线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 态,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有关常数为:管径d=14cm,水温t=12.5°C。运动粘性系数可用以下经验公式求得 0.01775 +.0371+0.00212=0.01219cm2/s 六、实验成果 实验记录计算表 实验次|水温粘性系数 实际流量 流速雷诺数备注 (cm/s) (cm/s) 234 七、实验分析与讨论 1、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 2、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据?实测 下临界雷诺数Re与公认值偏离多少?原因何在?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1)、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 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 (2)、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3)、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00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 (4)、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 (5)、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得水的运动粘度。 注意: (1)、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 (2)、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渐小,不许开大; (3)、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开关(右旋),以减小溢流量引发的扰动。 4、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线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 态,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1—2 次。 有关常数为:管径d=1.4cm,水温t=12.5o C。运动粘性系数可用以下经验公式求得: 六、实验成果 实验记录计算表 实验次 数 水温 t o c 粘性系数 μ (cm 2 /s) 实际流量 Q (cm 3 /s) 流速 υ (cm/s) 雷诺数 Re 备注 1 2 3 4 七、实验分析与讨论 1、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 2、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据?实测 下临界雷诺数 Re 与公认值偏离多少?原因何在?

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3、雷诺实验得出的园管流动下临界雷诺数为2320,面目前有些教科书中介绍采用的下临 界留诺数是2000,原因何在? 4、为什么在测定Re调小流量过程中,不许有反调? 5、分析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 6、如何减少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 7、绕流阻力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怎样? 实验五(2) 堰流与水面曲线实验 知识点: 非均匀渐变流的十二种水面曲线;宽顶堰;实用堰;薄壁堰。 实验目的与意义 1、观察棱柱体渠道中非均匀渐变流的十二种水面曲线。 2、掌握十二种水面曲线的生成条件。 3、观察不同H的有坎、无坎宽顶堰或实用堰的水流现象,以及下游水位变化对宽顶 堰过流能影响 4、掌握测量薄壁堰与实用堰流量Q与流量系数m和淹没系数∽ξ的实验技能,并测定 无侧收缩宽顶堰的m及O值。 二、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 1、在棱柱体渠道中演示非均匀渐变流的十二种水面曲线。 2、分析十二种水面曲线的生成条件。 3、观察不同。H的有坎、无坎宽顶堰或实用堰的水流现象,以及下游水位变化对宽顶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3、雷诺实验得出的园管流动下临界雷诺数为 2320,面目前有些教科书中介绍采用的下临 界留诺数是 2000,原因何在? 4、为什么在测定 Re 调小流量过程中,不许有反调? 5、分析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 6、如何减少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 7、绕流阻力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怎样? 实验五 (2) 堰流与水面曲线实验 知识点: 非均匀渐变流的十二种水面曲线;宽顶堰;实用堰;薄壁堰。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观察棱柱体渠道中非均匀渐变流的十二种水面曲线。 2、掌握十二种水面曲线的生成条件。 3、观察不同δ /H 的有坎、无坎宽顶堰或实用堰的水流现象,以及下游水位变化对宽顶 堰过流能影响。 4、掌握测量薄壁堰与实用堰流量 Q 与流量系数 m 和淹没系数σ s 的实验技能,并测定 无侧收缩宽顶堰的 m 及σ s 值。 二、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 1、在棱柱体渠道中演示非均匀渐变流的十二种水面曲线。 2、分析十二种水面曲线的生成条件。 3、观察不同δ /H 的有坎、无坎宽顶堰或实用堰的水流现象,以及下游水位变化对宽顶

2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堰过流能影响。 4、进行薄壁堰、实用堰流量与流量系数m的测定。 5、测定无侧收缩宽顶堰流量与流量系数m及淹没系数。 三、实验原理 1、水面曲线实验 改变明槽底坡可演示十二种水面曲线,本实验装置配有新型高比速直齿电机躯动的升降 机构14。按下14的升降开关,明槽6即绕轴承9摆动,从而改变水槽的底坡。坡度值由升 降杆13的标尺值(△z)和轴承9与升降机上支点水平间距(Lo)算得;平坡可依底坡水准泡 判定。实验流量由可控硅无级调速器3调控,并用重量法(或体积法)测定。槽身设有两道闸 板,用于调控上下游水位,以形成不同水面线型。闸板锁紧轮11用以夹紧闸板,使其定位。 水深由滑尺12量测。 图1中,十二种水面线分别产生于五种不同底坡。因而实验时,必须先确定底坡性质, 其中需测定的,也是最关键的是平坡和临界坡。平坡可依水准泡或升降标尺值判定。临界底 坡应满足下列关系: a CLB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堰过流能影响。 4、进行薄壁堰、实用堰流量与流量系数 m 的测定。 5、测定无侧收缩宽顶堰流量与流量系数 m 及淹没系数σ s 。 三、实验原理 1、水面曲线实验 改变明槽底坡可演示十二种水面曲线,本实验装置配有新型高比速直齿电机躯动的升降 机构 14。按下 14 的升降开关,明槽 6 即绕轴承 9 摆动,从而改变水槽的底坡。坡度值由升 降杆 13 的标尺值(△z)和轴承 9 与升降机上支点水平间距(Lo)算得;平坡可依底坡水准泡 8 判定。实验流量由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3 调控,并用重量法(或体积法)测定。槽身设有两道闸 板,用于调控上下游水位,以形成不同水面线型。闸板锁紧轮 11 用以夹紧闸板,使其定位。 水深由滑尺 12 量测。 图 1 中,十二种水面线分别产生于五种不同底坡。因而实验时,必须先确定底坡性质, 其中需测定的,也是最关键的是平坡和临界坡。平坡可依水准泡或升降标尺值判定。临界底 坡应满足下列关系: kk k k BC gx i 2 α =

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i<ie N i s i i=0 C 1 12 图2水面曲线实验装置 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变坡水槽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图 1 图 2 水面曲线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变坡水槽;

2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7.闸板:8.底坡水准泡:9.变坡轴承:10.长度标尺:11.闸板锁紧轮:12.垂向滑尺:13.带 标尺的升降杆:14.小升降机构 2、堰流实验 实验采用自循环供水,回水储存在蓄水箱15中。实验时,由水泵14向实验水槽1供水, 水流经三角堰量水槽5,流回到蓄水箱15中;水槽首部有稳水、消波装置,末端有多孔尾 门及尾门升降机构。槽中可换装各种堰、闸模型。堰闸上下游与三角堰量水槽水位分别用测 针3与6量测。为量测三角堰堰顶高程配有专用校验器 堰流流量公式 自由出流: 0=mb2gHb 淹没出流: Q=o,mb√28H3 堰流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如下: 1)园角进口宽顶堰 3-P1/H m=0.36+0.01, 1.2+1.5∥(当P/H≥3时,m=0.36) (2)直角进口宽顶堰 m=0.32+0.013-P1H 46+0.75P1/H (当PH≥3时,m=0.32) (3)ES型标准剖面实用堰 P1/H4≥1.33时,属高坝范围,m值如下: H=H时,m=m=0.502;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7.闸板; 8.底坡水准泡; 9.变坡轴承; 10.长度标尺; 11.闸板锁紧轮;12.垂向滑尺;13.带 标尺的升降杆;14.小升降机构 2、堰流实验 实验采用自循环供水,回水储存在蓄水箱 15 中。实验时,由水泵 14 向实验水槽 1 供水, 水流经三角堰量水槽 5,流回到蓄水箱 15 中;水槽首部有稳水、消波装置,末端有多孔尾 门及尾门升降机构。槽中可换装各种堰、闸模型。堰闸上下游与三角堰量水槽水位分别用测 针 3 与 6 量测。为量测三角堰堰顶高程配有专用校验器。 堰流流量公式: 自由出流: 5.1 0 = 2 HgmbQ 淹没出流: 5.1 0 = σ s 2 HgmbQ 堰流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如下:

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本实验需测记渠宽b,上游渠底高程V3堰顶高程V、宽顶堰厚度厶流量Q、上游水位V1及下 水位V:还应检验是否符合宽顶堰条件25≤/H≤10,进而按下列各式计算确定上游堰高P、 近流速灬、堰上水头H总水头Hn: P1=V。-V2 b(V1-V2) H=V1-Vo H。=H+a2/2 其中实验流量Q由三角堰量水槽5测量三角堰的流量公式为 h= Va-vo(cm) 、中:V、Vm分别为三角堰堰顶水位(实测)和堰顶高程(实验时为常数),AB为率定常数,由设 制成后率定标明于设备铭牌上。 四、实验仪器与元件 实验仪器:水面曲线实验装置、堰流实验装置 仪器元件:测针、变坡水槽、三角堰量水槽 流体介质:水 实验装置如图2、3: 3堰流实验装置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四、实验仪器与元件 实验仪器: 水面曲线实验装置、堰流实验装置 仪器元件:测针、变坡水槽、三角堰量水槽 流体介质:水 实验装置如图 2、3: 图 3 堰流实验装置

2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1、有机玻璃实验水槽;2、稳水孔板:3、测针:4、实验堰:5、三角堰量水槽:6、三角堰水位测针筒 7、多孔尾门:8、尾门升降轮:9、支架:10、旁通管微调阀门:I1、旁通管:12、供水管:13、供水流量 调节阀门;14、水泵:15、蓄水箱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宽顶堰为例) 1、把设备各常数测记于实验表格中。 2、根据实验要求流量,调节阀门13和下游尾门开度,使之形成堰下自由出流,同时满 足2.5<H<10的条件。待水流稳定后,观察宽顶堰自由出流的流动情况,定性绘出其水面线 用测针测量堰的上、下游水位。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旋动测针针头(包括明渠所有 实验均是如此) 4、待三角堰和测针筒中的水位完全稳定后(需待5分钟左右),测记测针筒中水位。 5、改变进水阀门开度,测量4-6个不同流量下的实验参数 6、调节尾门,抬高下游水位,使宽顶堰成淹没出流(满足hs/H。≥0.8)。测记流量Q及 、下游位。改变流量重复2次。 7、测算淹没系数 通过变换不同堰体,演示各种堰流现象,及其下游水面衔接型式。包括有侧收缩无坎 及其它各种常见宽顶堰流、底流、挑流、面流和戽流等现象及平板闸下出流、薄壁堰流。同 学们在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外,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作实验观察,以拓宽感性知识面。 六、实验成果 表1堰流流量系数计算表 堰上作用水头 次数|堰顶面高程o堰上水面高程Vn 流量流量系数备注 七、实验分析与讨论 1、判别临界流除了采用临界底坡方法外,还有其他什么方法?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1、有机玻璃实验水槽;2、稳水孔板;3、测针;4、实验堰;5、三角堰量水槽; 6、三角堰水位测针筒; 7、多孔尾门;8、尾门升降轮;9、支架;10、旁通管微调阀门;11、旁通管;12、供水管;13、供水流量 调节阀门;14、水泵;15、蓄水箱。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宽顶堰为例) 1、把设备各常数测记于实验表格中。 2、根据实验要求流量,调节阀门 13 和下游尾门开度,使之形成堰下自由出流,同时满 足 2.5<H<10 的条件。待水流稳定后,观察宽顶堰自由出流的流动情况,定性绘出其水面线 图。 3、用测针测量堰的上、下游水位。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旋动测针针头(包括明渠所有 实验均是如此)。 4、待三角堰和测针筒中的水位完全稳定后(需待 5 分钟左右),测记测针筒中水位。 5、改变进水阀门开度,测量 4—6 个不同流量下的实验参数。 6、调节尾门,抬高下游水位,使宽顶堰成淹没出流(满足 hs/H。≥0.8)。测记流量 Q 及 上、下游位。改变流量重复 2 次。 7、测算淹没系数 通过变换不同堰体,演示各种堰流现象,及其下游水面衔接型式。包括有侧收缩无坎 及其它各种常见宽顶堰流、底流、挑流、面流和戽流等现象及平板闸下出流、薄壁堰流。同 学们在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外,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作实验观察,以拓宽感性知识面。 六、实验成果 表 1 堰流流量系数计算表 次数 堰顶面高程∇0 堰上水面高程∇ H 堰上作用水头 ∇ H - ∇0 流量 流量系数 备注 1 2 3 4 七、实验分析与讨论 1、判别临界流除了采用临界底坡方法外,还有其他什么方法?

005向文英、江岸编写 2、分析计算水面线时,急流和缓流的控制断面应如何选择?为什么? 3、在进行缓坡或陡坡实验时,为什么在接近临界底坡情况下,不容易同时出现三种水 面线的流型式? 4、请利用本实验装置,独立构思测量活动水槽糙率的实验方案(假定水槽中流动为阻 力平方区)。 5、量测堰上水头H值时,堰上游水位测针读数为何要在堰壁上游(3-4)H附近处测 6、为什么宽顶堰要在2.5<6H<10的范围内进行实验? 7、有哪些因素影响实测流量系数的精度?如果行近流速水头略去不计,对实验结果会产 生多大

2005 向文英、江岸编写 2、分析计算水面线时,急流和缓流的控制断面应如何选择?为什么? 3、在进行缓坡或陡坡实验时,为什么在接近临界底坡情况下,不容易同时出现三种水 面线的流型式? 4、请利用本实验装置,独立构思测量活动水槽糙率的实验方案 (假定水槽中流动为阻 力平方区) 。 5、量测堰上水头 H 值时,堰上游水位测针读数为何要在堰壁上游(3—4)H 附近处测 读? 6、为什么宽顶堰要在 2.5<δ /H<10 的范围内进行实验? 7、有哪些因素影响实测流量系数的精度?如果行近流速水头略去不计,对实验结果会产 生多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