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师:家春秋冲涤激流,雾雨电响彻爱情。走进现代文学史你就能熟悉它的含义,一位世纪 老人用他的巨擘般的双手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美的殿堂,让我们振奋。他也曾用自己的思考 让整个社会一起思考善和爱的力量,让每个人精神震撼。今天这位老人又独辟蹊径从一个 独特的角度再次把我们引入到一个特别的世界,给我们讲述一个“小狗包弟”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同学们可不可以用简洁的四字句概括这个故事的梗概,看看是只什么样的狗, 大家知道狗是忠义之物。 生(1):相伴融洽、遭遇文革、放弃小狗、痛苦自悔 师:很好,是否有同学补充,或者说你觉得该使用那个词更准确。 生(2):在“遭遇文革”后加“为求自保”,可以体现作者情感;另外,“放弃”也不好,可用 “忍痛割弃” 师:好,这个同学说得好,在概括这个故事时既注意到了小狗的故事,同时也看到作者的心 理情感变化的过程,同学们还有何补充吗? 生(3):我觉得在“痛苦自悔”后加上“自我反省”“勇敢认错”和“表尔歉意”体现作者 的目的。 生(4):“表示”可以为“坦陈”。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不仅把握住文章的大意,在概括时能做到字斟句酌,其实平常的这种 概括更能让我们很快走近作者的世界。这个故事确也单纯,小狗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印象, 那就是小狗包弟是一只… 生(5)(抢答):一只可怜的小狗,且是一只命运悲惨的小狗。 师:确立如此,“可怜”“悲惨”这两个词很好,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怜”我们 般是相对于弱者,“悲惨”大多呈现我们的善者。小狗包弟怎样呢,是善者吗?不是说明理 由,如果是能否找出论据 众看 生(6):小狗包弟在作者笔下是“干干净净”“不停作揖”,这体现小狗的“可爱”也体现了“善 良”; 又补)还写到“能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天天这样,从不厌倦”,也说明小狗非常忠诚于 主人,很通人性。 师(问):还有吗? 生(7):应该说还很乖巧,因为文章中写到包弟知道“不出声”,知道对自己不利 生(8):还应表现为与周围人关系很好 文章说“儿子很高兴”“不咬陌生人”“给朋友作揖”“爱人也喜欢”,这些也能说明小狗乖巧、 可爱与善良 师:那么作者对小狗怎样呢 生(9):也喜欢,文章说看见就笑,当有不好的时候就很担心小狗的前途(众笑) 师:也正是同学们说的那样,那样一个乖巧可爱而且善良忠诚的小狗,却遭受如此不公待遇, 确是可怜,悲惨;谁之过呢? 生(急不可待):时代之过错,文章中写红卫兵上街抄四旧,是文革乱世造成小狗的命运悲 剧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师:家春秋冲涤激流,雾雨电响彻爱情。走进现代文学史你就能熟悉它的含义,一位世纪 老人用他的巨擘般的双手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美的殿堂,让我们振奋。他也曾用自己的思考 让整个社会一起思考善和爱的力量,让每个人精神震撼。今天这位老人又 独辟蹊径从一个 独特的角度再次把我们引入到一个特别的世界,给我们讲述一个“小狗包弟”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同学们可不可以用简洁的四字句概括这个故事的梗概,看看是只什么样的狗, 大家知道狗是忠义之物。 生⑴:相伴融洽、遭遇文革、放弃小狗、痛苦自悔 师:很好,是否有同学补充,或者说你觉得该使用那个词更准确。 生⑵:在“遭遇文革”后加“为求自保”,可以体现作者情感;另外,“放弃”也不好,可用 “忍痛割弃”。 师:好,这个同学说得好,在概括这个故事时既注意到了小狗的故事,同时也看到作者的心 理情感变化的过程,同学们还有何补充吗? 生⑶:我觉得在“痛苦自悔”后加上“自我反省” “勇敢认错”和“表尔歉意”体现作者 的目的。 生⑷:“表示”可以为“坦陈”。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不仅把握住文章的大意,在概括时能做到字斟句酌,其实平常的这种 概括更能让我们很快走近作者的世界。这个故事确也单纯,小狗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印象, 那就是小狗包弟是一只…… 生⑸(抢答):一只可怜的小狗,且是一只命运悲惨的小狗。 师:确立如此,“可怜”“悲惨”这两个词很好,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怜”我们一 般是相对于弱者,“悲惨”大多呈现我们的善者。小狗包弟怎样呢,是善者吗?不是说明理 由,如果是能否找出论据。 众看 生⑹:小狗包弟在作者笔下是“干干净净”“不停作揖”,这体现小狗的“可爱”也体现了“善 良”; (又补)还写到“能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天天这样,从不厌倦”,也说明小狗非常忠诚于 主人,很通人性。 师(问):还有吗? 生⑺:应该说还很乖巧,因为文章中写到包弟知道“不出声”,知道对自己不利。 生⑻:还应表现为与周围人关系很好 文章说“儿子很高兴”“不咬陌生人”“给朋友作揖”“爱人也喜欢”,这些也能说明小狗乖巧、 可爱与善良 师:那么作者对小狗怎样呢? 生⑼:也喜欢,文章说看见就笑,当有不好的时候就很担心小狗的前途(众笑) 师:也正是同学们说的那样,那样一个乖巧可爱而且善良忠诚的小狗,却遭受如此不公待遇, 确是可怜,悲惨;谁之过呢? 生﹙急不可待﹚:时代之过错,文章中写红卫兵上街抄四旧,是文革乱世造成小狗的命运悲 剧
师:小狗真是生不逢时(生笑) 师:如果小狗命运之错在于时代,大家一定认可,但仅是如此吗?我想小狗自己也有过错, 作者亦有吧! 生0:小狗无错,如果错了话,命运悲惨一说就变成罪有应得了。〔生笑〕 师(一本正经):如果我坚持认为小狗有错,同学们有何判断,请再读课文思考后来评述 番,好吗? (生读) 生αD:文章说到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这与当时的社会要求相违背,应该是小狗遭厄的 原因,或者说是过错。 生⑩D(补):还有一位瑞典的主人,在当时有媚外的嫌疑,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师:这理由对吗?现在社会我们有时还专门去买外国所谓纯种的宠物呢?甚至还以此为荣 生03(严肃):时代不同,小狗包弟的错,错在一个悖于理的时代,我看到有些书写到那个 时代的荒谬性 师:很好,“悖”字用得很妙,“悖”是何意?违背的意思,那个时代是个违背常理的时代, 任何善的东西都是扼杀的,也许同学们看到电影也看到一些书籍,真像这个同学说的那样, 一个荒谬的时代也就注定小狗的命运,包弟无错,错在一个荒唐的时代:那么作者错了吗? 生0(愤愤):如此可爱的小狗,作者竟然割弃,我认为作者的错是主要的,如果不送就不 会有那样的结局 师:问题是不送行吗? 生(补):可以送给别人或者偏僻的地方去藏起来,像外国的电影里面说的那样让他自由也 好的。 (众笑):这时有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师:对,在那个时代谁愿意接受呢? 生(涨红脸):至少是作者太胆怯,太怕事,他可以去争取去抗争,…我说作者应该是自私 才对。 师(笑):我也这样认为,一个大作家一个名人竟然自家一条小狗也保护不了,可以说是自 私,但同学们可以想,如果你是作者又会怎样来做呢? 众不语 师:有问题就去看文章,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不妨再看看文章,设身处地 地想一想,你也许能另有说法? 生5:为了保护家人只好忍痛割弃,可以理解 生0:那个时代谁都一样,作者也不例外,国家领导人都不能幸免的,何况一只狗呢? 真是乱世人不如狗,(生和)是的 师:那么作者无错了,错也是那个时代的错,对吗? 生(异口同声):对 师:作者既无过错,但文章中作者认错了吗?如果有请找出文字来读 生读 师:读得怎样呢,(挑一学生问)你怎么评价呢? 生⑩1:没有读出认错的情感,只是读完了事。 师:该如何读,你能否来给大家试读一下。 生读 师:怎么样?有没有那个再来做个评价,注意要看优点啊(笑)
师:小狗真是生不逢时﹙生笑﹚ 师:如果小狗命运之错在于时代,大家一定认可,但仅是如此吗?我想小狗自己也有过错, 作者亦有吧! 生⑽:小狗无错,如果错了话,命运悲惨一说就变成罪有应得了。〔生笑〕 师(一本正经):如果我坚持认为小狗有错,同学们有何判断,请再读课文思考后来评述一 番,好吗? - (生读) 生⑾:文章说到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这与当时的社会要求相违背,应该是小狗遭厄的 原因,或者说是过错。 生⑿(补):还有一位瑞典的主人,在当时有媚外的嫌疑,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师:这理由对吗?现在社会我们有时还专门去买外国所谓纯种的宠物呢?甚至还以此为荣 呢。 生⒀﹙严肃﹚:时代不同,小狗包弟的错,错在一个悖于理的时代,我看到有些书写到那个 时代的荒谬性。 师:很好,“悖”字用得很妙,“悖”是何意?违背的意思,那个时代是个违背常理的时代, 任何善的东西都是扼杀的,也许同学们看到电影也看到一些书籍,真像这个同学说的那样, 一个荒谬的时代也就注定小狗的命运,包弟无错,错在一个荒唐的时代;那么作者错了吗? 生⒁(愤愤):如此可爱的小狗,作者竟然割弃,我认为作者的错是主要的,如果不送就不 会有那样的结局。 师:问题是不送行吗? 生﹙补﹚:可以送给别人或者偏僻的地方去藏起来,像外国的电影里面说的那样让他自由也 好的。 (众笑):这时有 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师:对,在那个时代谁愿意接受呢? 生(涨红脸):至少是作者太胆怯,太怕事,他可以去争取去抗争,…我说作者应该是自私 才对。 师(笑):我也这样认为,一个大作家一个名人竟然自家一条小狗也保护不了,可以说是自 私,但同学们可以想,如果你是作者又会怎样来做呢? 众不语 师:有问题就去看文章,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不妨再看看文章,设身处地 地想一想,你也许能另有说法? 生⒂:为了保护家人只好忍痛割弃,可以理解。 生⒃:那个时代谁都一样,作者也不例外,国家领导人都不能幸免的,何况一只狗呢? 真是乱世人不如狗,(生和)是的 师:那么作者无错了,错也是那个时代的错,对吗? 生(异口同声):对 师:作者既无过错,但文章中作者认错了吗?如果有请找出文字来读。 生读 师:读得怎样呢,(挑一学生问)你怎么评价呢? 生⒄:没有读出认错的情感,只是读完了事。 师:该如何读,你能否来给大家试读一下。 生读 师:怎么样?有没有那个再来做个评价,注意要看优点啊(笑)
生⑩:读得好,节奏缓慢而语气沉重,让人感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可是语调高了些 师:可否再读? 生再读,完了全体鼓掌。 师:读文章实际上是一次触摸作者心灵脉搏的机会,读好了文章就等于扣住作者心弦的音符 刚才那个同学读得好,主要是抓住了体现作者的懊恼的音符,大家能挑出来吗? 生(齐口):“甩掉包袱”“解剖”“瞧不起”“羞耻”“逆来顺受”“可耻” 师:可否再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一篇好文章你们能读出来就本身写好了一篇文章。品读作者,叩击心弦,读 文让我们读到巴老逆来顺受的一面,我们不妨再走入巴老的精神领域再次叩击,看作者果真 是个逆来顺受之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巴老又能给你一个什么印象?下面我们给同学们一些 课外的文字,看看再来说 师(展示)内容略(见教案设计中) 生Q⑨①(读):巴金是一个一生追求光明正直的人 生②:勇敢而富有激情的人 生③:崇尚爱,关注社会,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生④: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看了,刚才同学们的概括评价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巴老,这位世纪 老人用一生诠释了正直激情和爱,并非逆来顺受,那么为何要如此评说自己呢? 生C: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的认错不仅不是逆来顺受,相反体现了作者的勇敢和真实, 他坚守社会的良知,对自己背叛朋友的行为进行无情的解剖。 又(举手提问)解剖自己可以透视这个社会,一个人为的悲剧发生了,一个人可以去认错, 但错误背后的社会也是错的,那么有谁来认错呢? 师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想清楚怎样才是让社会认错呢? 生∞:我认为社会是属于每个人的,只有唤醒每个人的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准规 范,才让社会不出错,要人人认错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笑) 师:那个同学有更好的办法 生:像作者那样的,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师(鼓励):也正是这样,社会过错人人有责。但是人人有责就会变成人人无责,谁也不会 去承担过错,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一味指责社会,而我们的巴老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不妨看看 作者在那个社会他失去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还有谁能够有资格指责这个社会 呢?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没有了喜爱的小狗包弟:有的说没有了亲爱的爱人;有的说心爱的儿 子也受了打击;有的说自己也是备受折磨 师:是的,在那个人不如狗社会里巴老失去了很多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但是我们的巴老没有 怨天怨地,也没有愤世嫉睚眦必报,更没有对社会失去信心而置身事外漠不关心,而是严肃 的反思,用自已的勇气、用自己的真实去引领我们、去感化我们、去教导我们,此时此刻 我们能感到巴老的精神力量,现在你们能再用一句话概括巴老给你的印象吗? 生①:一个真正为“真”而活着的世纪老人 生②:一个给我们带来至真至爱至善的道德老人 生③:一个永远坚守社会良知的典范。 师:真是各有神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老的真实精神世界,我相信这个世界给我们在座 的每个人留下的是精神上永久的震撼,让我们一起永远紧紧抓住这个老人的手
生⒅:读得好,节奏缓慢而语气沉重,让人感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可是语调高了些。 师:可否再读? 生再读,完了全体鼓掌。 师:读文章实际上是一次触摸作者心灵脉搏的机会,读好了文章就等于扣住作者心弦的音符, 刚才那个同学读得好,主要是抓住了体现作者的懊恼的音符,大家能挑出来吗? 生(齐口):“甩掉包袱”“解剖”“瞧不起”“羞耻”“逆来顺受”“可耻” 师:可否再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一篇好文章你们能读出来就本身写好了一篇文章。品读作者,叩击心弦,读 文让我们读到巴老逆来顺受的一面,我们不妨再走入巴老的精神领域再次叩击,看作者果真 是个逆来顺受之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巴老又能给你一个什么印象?下面我们给同学们一些 课外的文字,看看再来说。 师(展示)内容略(见教案设计中) 生⒆①(读):巴金是一个一生追求光明正直的人 生②:勇敢而富有激情的人 生③:崇尚爱,关注社会,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生④: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看了,刚才同学们的概括评价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巴老,这位世纪 老人用一生诠释了正直激情和爱,并非逆来顺受,那么为何要如此评说自己呢? 生⒇: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的认错不仅不是逆来顺受,相反体现了作者的勇敢和真实, 他坚守社会的良知,对自己背叛朋友的行为进行无情的解剖。 又(举手提问)解剖自己可以透视这个社会,一个人为的悲剧发生了,一个人可以去认错, 但错误背后的社会也是错的,那么有谁来认错呢? 师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想清楚怎样才是让社会认错呢? 生⒇:我认为社会是属于每个人的,只有唤醒每个人的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准规 范,才让社会不出错,要人人认错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笑) 师:那个同学有更好的办法 生:像作者那样的,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师(鼓励):也正是这样,社会过错人人有责。但是人人有责就会变成人人无责,谁也不会 去承担过错,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一味指责社会,而我们的巴老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不妨看看 作者在那个社会他失去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还有谁能够有资格指责这个社会 呢?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没有了喜爱的小狗包弟;有的说没有了亲爱的爱人;有的说心爱的儿 子也受了打击;有的说自己也是备受折磨。 师:是的,在那个人不如狗社会里巴老失去了很多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但是我们的巴老没有 怨天怨地,也没有愤世嫉睚眦必报,更没有对社会失去信心而置身事外漠不关心,而是严肃 的反思,用自已的勇气、用自己的真实去引领我们、去感化我们、去教导我们,此时此刻, 我们能感到巴老的精神力量,现在你们能再用一句话概括巴老给你的印象吗? 生①:一个真正为“真”而活着的世纪老人。 生②:一个给我们带来至真至爱至善的道德老人。 生③:一个永远坚守社会良知的典范。 • 师:真是各有神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老的真实精神世界,我相信这个世界给我们在座 的每个人留下的是精神上永久的震撼,让我们一起永远紧紧抓住这个老人的手
布置作业,写一篇以“巴老的真世界”为题的读后感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探究阅读,使学生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的勇气与度量,感 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习借鉴表现方法。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 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对 这样一个故事,你做何感想?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 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在文革中,很多很多人的心灵都产生了大 量的垃圾,或是被垃圾所掩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 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关于文革 图片展示:大字报,刘少奇被批斗,彭德怀被批斗,老舍走进了大明湖。 文革体验: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 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 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 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 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 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一一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 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 灵魂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三.作者巴金 图片展示:巴金各时期的照片,巴金与家人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 2003年度人物—一巴金,影像链接
布置作业,写一篇以“巴老的真世界”为题的读后感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探究阅读,使学生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的勇气与度量,感 悟人格、人性与道德,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习借鉴表现方法。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 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对 这样一个故事,你做何感想?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 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在文革中,很多很多人的心灵都产生了大 量的垃圾,或是被垃圾所掩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 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 关于文革 图片展示:大字报,刘少奇被批斗,彭德怀被批斗,老舍走进了大明湖。 文革体验: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 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 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 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 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 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 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 灵魂。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三. 作者巴金 图片展示:巴金各时期的照片,巴金与家人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8 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 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 等。 - 2003 年度人物——巴 金,影像链接
巴金在文革中: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所说的:“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 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我每天在‘牛棚 里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査、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任 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什么……” 巴金在文革后:主张建立“文革博物馆”,创作了《随想录》。 巴金,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与榜样。 四.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结构: 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索对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引子(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包弟来历 发展(3~6)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高潮(7~9)送走包弟 ↓结局(10~13)深深忏悔 五.内容理解 1.文眼 你认为本文的文眼是那一句?明确: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我”为什么对包弟充满歉意?明确:“我”为了保全自己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 3.通读全文,你对本文的情感基调感受如何?明确:悲伤 4.包弟与作者相处得很好,有哪些具体表现? 包弟其狗其事 1)对陌生人吠,一声叫唤就跑开 2).作揖讨糖果吃 3).日本朋友对它很感兴趣,拍摄它的镜头 4)由起女士非常喜欢包弟 5)萧珊喜欢包弟,讨骨头喂它 6)每天在门口等候我们出来 5.包弟有何特点?请概括。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6写这些事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包弟形象更生动 以包弟的聪明、可爱、通人性、有情义来反衬它悲慘的命运 为下文家人对包弟的难舍和作者的歉疚、忏悔做铺垫。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导入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 1学生齐读第10至13自然段,感受作者情感 2请找出表现作者“歉意”的句子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还请了心灵上的欠债。”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请找出体现作者对包弟情感的词语
巴金在文革中: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所说的:“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 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我每天在‘牛棚’ 里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任 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什么……” 巴金在文革后:主张建立“文革博物馆”,创作了《随想录》。 巴金,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与榜样。 四. 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结构: 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索对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引子(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开端(2)包弟来历 ↓ 发展(3~6)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 高潮(7~9)送走包弟 ↓ 结局(10~13)深深忏悔 五. 内容理解 1.文眼 你认为本文的文眼是那一句? 明确: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我”为什么对包弟充满歉意?明确:“我”为了保全自己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 3. 通读全文,你对本文的情感基调感受如何? 明确:悲伤 4.包弟与作者相处得很好,有哪些具体表现? 包弟其狗其事: 1).对陌生人吠,一声叫唤就跑开; 2).作揖讨糖果吃; 3).日本朋友对它很感兴趣,拍摄它的镜头; 4).由起女士非常喜欢包弟; 5).萧珊喜欢包弟,讨骨头喂它。 6).每天在门口等候我们出来。 5.包弟有何特点?请概括。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6.写这些事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包弟形象更生动; 以包弟的聪明、可爱、通人性、有情义来反衬它悲惨的命运; 为下文家人对包弟的难舍和作者的歉疚、忏悔做铺垫。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 1.学生齐读第 10 至 13 自然段,感受作者情感。 2.请找出表现作者“歉意”的句子。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还请了心灵上的欠债。”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请找出体现作者对包弟情感的词语
明确:高兴,喜欢,胆战心惊,流泪,睡不好觉,轻松,沉重,羞耻,熬煎,欠债,歉意 结合全文内容,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包弟的存在会影响他保全自己? 明确:包弟来历,日本种,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 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由于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 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作者生怕自己因为养了一条跟外国有关系的狗而被污蔑为 里通外国的反革命,遭受残酷的政治打击。 三.情感评价 1.你的评价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 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 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 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 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包弟和巴金在文革中都是受害者!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 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 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 记取历史教训。 推荐课外阅读: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不忏悔?》 2巴金的自我评价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 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 化自己。 巴金《探索集》 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巴金《再访巴黎》) 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巴金《“豪言壮语”》) 3.社会的评价 巴金先生,年届八旬,地位显赫,又是一个浩劫中的被迫害者,且身处一种全民族的控诉氛围中 在这氛围里,几乎人人都说自己是一个冤屈者受难者——他却出来拷问灵魂,反省自己 这不仅表现为思想和情感境界的超越,也体现了他对那场浩劫认知的深度。他的深刻认知和 情感的超越,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整个中国的知识界。巴金老是期待自己“生命开花”,而《随 想录》等,正是他在晚年盛开的生命之花。人到晚年,人到显赫还有思想之花盛开,这是一个人 的幸运,也是一个民族的幸运,因此巴金先生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骄傲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 2003年度人物—一巴金,影像链接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竞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 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四.主题归纳
明确:高兴,喜欢,胆战心惊,流泪,睡不好觉,轻松,沉重,羞耻,熬煎,欠债,歉意 4.结合全文内容,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包弟的存在会影响他保全自己? 明确:包弟来历,日本种,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 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由于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 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作者生怕自己因为养了一条跟外国有关系的狗而被污蔑为 里通外国的反革命,遭受残酷的政治打击。 三.情感评价 1.你的评价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 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 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 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 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包弟和巴金在文革中都是受害者!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 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 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 记取历史教训。 推荐课外阅读: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不忏悔?》 2.巴金的自我评价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 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 化自己。 ──巴金《探索集》 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巴金《再访巴黎》) 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巴金《“豪言壮语”》) 3.社会的评价 巴金先生,年届八旬,地位显赫,又是一个浩劫中的被迫害者,且身处一种全民族的控诉氛围中 ——在这氛围里,几乎人人都说自己是一个冤屈者受难者——他却出来拷问灵魂,反省自己, 这不仅表现为思想和情感境界的超越,也体现了他对那场浩劫认知的深度。他的深刻认知和 情感的超越,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整个中国的知识界。巴金老是期待自己“生命开花”,而《随 想录》等,正是他在晚年盛开的生命之花。人到晚年,人到显赫,还有思想之花盛开,这是一个人 的幸运,也是一个民族的幸运,因此,巴金先生,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骄傲。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 2003 年度人物——巴 金,影像链接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 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四.主题归纳
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连狗 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作者呼唤人性,提 倡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五.写法探究 探讨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明确: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 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人狗同 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了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 写法: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探讨2:文章开头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跟包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你认为作者为什么 要这么安排? 思路章法: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一人不如狗狗的忠诚,人的背弃 思想内容: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 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总结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让我们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 连狗都难以幸免,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 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和“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七.由人及己 请问你曾经对动物或他人做过令你遗憾、自责、悔恨的事吗?今天,让我们向巴金先生学习, 真诚地、勇敢地来说一说,写一写。 《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高一) 、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 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 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 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 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 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 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 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 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连狗 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作者呼唤人性,提 倡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五.写法探究 探讨 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明确: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 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人狗同 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了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 写法: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探讨 2:文章开头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跟包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你认为作者为什么 要这么安排? 思路章法: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人不如狗 狗的忠诚,人的背弃。 思想内容: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 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总结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让我们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 连狗都难以幸免,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 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 和“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七.由人及己 请问你曾经对动物或他人做过令你遗憾、自责、悔恨的事吗?今天,让我们向巴金先生学习, 真诚地、勇敢地来说一说,写一写。 《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高一)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 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 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 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 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 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 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 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 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下面概述本文内容要点,并简析思路。 1 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2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 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 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 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 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 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 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 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 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优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 一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一一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 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 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 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 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 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 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 突
2 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3 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 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4 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抄 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5 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 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其中第四、五部分占了全文一半的篇幅,而第五部分是全文中篇幅最长的部分,由此可以看 出文章的重心所在,或者说作者写作时的着力点所在。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来观照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 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 有尾声(作者忏悔)。如果觉得应该强化第五部分的作用,则可以把它作为结局,那么原来 的结局(痛别包弟)成为故事发展的一部分。 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 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 ─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因此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 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 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 1 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 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 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 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 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 突
2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 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 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 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3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 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 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 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 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 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问题探究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 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 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 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 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 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 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 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 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3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 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 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 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 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 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 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 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 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2 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 力是分不开的。本文的语言既有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 体。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 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3 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 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 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 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 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 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二、问题探究 1 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 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 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 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 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 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 80 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 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 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 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 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3 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 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 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 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 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 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 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 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 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关于练习 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 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 设题意图:第一问是从领悟作者情感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第二、三问是揣 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种要求与复述故事相比,可能更难一些,也正好考查和训 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表达创见的能力。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脉络对回答此题有所帮助,教 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参考答案 第一问参见“整体把握”。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看法,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在 自己心目中描绘的巴金老人是什么样的。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性,至于他 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 可能,也许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可以 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 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 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 二、硏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 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 (材料从略) 设题意图:扩大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并获得写作文的启示。类似“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的题 目,既是语文题目,其中又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了更好地达到题目所要求的,应更多地 了解巴金其人其作品,学生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也提供一些信息。最重要的是让 学生独立思考,具有从课文迁移到课文外、课堂外不断探寻的能力。最后呈现方式可以是成 篇文章,也可以是发言提纲。如果是文章,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议。 教学建议 、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 “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 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 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
关于练习 一、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 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 设题意图:第一问是从领悟作者情感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第二、三问是揣 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种要求与复述故事相比,可能更难一些,也正好考查和训 练学生的概括提炼、表达创见的能力。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脉络对回答此题有所帮助,教 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参考答案: 第一问参见“整体把握”。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看法,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在 自己心目中描绘的巴金老人是什么样的。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性,至于他 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 可能,也许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可以 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 “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 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二、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 “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 ‘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 (材料从略) 设题意图:扩大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并获得写作文的启示。类似“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的题 目,既是语文题目,其中又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为了更好地达到题目所要求的,应更多地 了解巴金其人其作品,学生集体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也提供一些信息。最重要的是让 学生独立思考,具有从课文迁移到课文外、课堂外不断探寻的能力。最后呈现方式可以是成 篇文章,也可以是发言提纲。如果是文章,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议。 教学建议 一、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 “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 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 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