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孔雀东南飞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乐府”知识的了解,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学 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淸晰的层次结构,提髙分析文章结构的能 力 3、情感目标: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 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二、预习方案 (一)基本任务: 1、相关文学知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 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 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 代的叫“汉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 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 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 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 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 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 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 也被雅称为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 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 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 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 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 雄史诗,一千万字。) (5)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 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 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 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 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 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 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2、积累语言知识 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孔雀东南飞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乐府”知识的了解,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学 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 力。 3、情感目标: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 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二、预习方案 (一)基本任务: 1、相关文学知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 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 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 代的叫“汉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 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 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 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 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 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 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 也被雅称为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 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 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 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 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 雄史诗,一千万字。) (5)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 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 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 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 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 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 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2、积累语言知识 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1)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 (2)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3)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4)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5)葳蕤 weirui:繁盛的样子。(树木葳蕤) (6)纤纤xia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7)念:记挂。(念念不忘) (8)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9)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区 区小事,何足挂齿) 0依依: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aD窈窕 yaotia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⑩令:美好;敬辞。(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③3谢: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 人,谢家事夫婿) 040相 xIang: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5见: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 作对象。(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00怅chng然:失意,不如意。(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①否pi泰:坏运气,好运气。(否极泰来) 8要yoo:邀。(要功,要买) ①⑨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C赍j:赠送。(赍赏)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古代纪时法。 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 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 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 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 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铺)时。日 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 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 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 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一点 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 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我国古代纪时,还有更细的分法。最初分一昼夜为100刻。这办法一直沿用到东汉,许慎《说 文解字》:“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后来由于昼夜100刻与分为十二时辰不能相 配,使用不便,曾改分为120刻,96刻,108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为96刻 制,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 (二)挑战任务 1、概括诗歌中的故事情节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⑴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 ⑵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⑶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⑷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⑸葳蕤 wēiruí:繁盛的样子。(树木葳蕤) ⑹纤纤 xiā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⑺念:记挂。(念念不忘) ⑻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⑼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区 区小事,何足挂齿) ⑽依依: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⑾窈窕 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⑿令:美好;敬辞。(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⒀谢:A 辞别;B 告诉;C 道歉;D 感谢;E 推辞,F 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 人,谢家事夫婿) ⒁相 xiāng:A 互相;B 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⒂见:A 看见,会见,拜见;B 同“现”;C 表示被动,被,受;D 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 作对象。(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⒃怅 chàng 然:失意,不如意。(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⒄否 pǐ泰:坏运气,好运气。(否极泰来) ⒅要 yāo:邀。(要功,要买) ⒆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⒇赍 jī:赠送。(赍赏)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古代纪时法。 一昼夜为一日。我国很早就有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来纪时的记载。如殷武丁时候把昼夜分为 八段,祖甲时候分为十段,周代分为十二段,每段都有名称。从名称来看,分段是以天色和 日常活动为根据的,如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 中日或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等等。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 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餔)时。日 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和昧旦(又称昧爽或平 旦或平明)。我们了解了这些,对古书中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寂寂人定初”(古诗《孔雀东南飞》)等就会明白了。 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 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 24 小时(即一 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 23 点为子初,夜半 24 点为子正,晨一点 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有个问题连带说一下,就是日始为何时。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 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我国古代纪时,还有更细的分法。最初分一昼夜为 100 刻。这办法一直沿用到东汉,许慎《说 文解字》:“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后来由于昼夜 100 刻与分为十二时辰不能相 配,使用不便,曾改分为 120 刻,96 刻,108 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为 96 刻 制,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 (二)挑战任务: 1、概括诗歌中的故事情节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2、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三、自主学习方案 方法导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诗句。 2、按照诗歌情节分清结构,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2、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三、自主学习方案 方法导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诗句。 2、按照诗歌情节分清结构,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学习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 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二、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l、了解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澂(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 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 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 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 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 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 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 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 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 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 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温故知新 背诵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 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思考:“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 哪个字 2、思考: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 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三)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朗读诗歌(听课文录音后自己反复朗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 有余闲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归园田居(其一) 学案 一、学习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 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二、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 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 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 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 岁,以后 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 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 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 405 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 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 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 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 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温故知新 背诵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 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思考:“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 哪个字? 2、思考: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 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三)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朗读诗歌(听课文录音后自己反复朗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 有余闲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示:注意节奏和清肝处理,要反复朗读、吟哦,读出诗歌味儿来 思考 l、从何而归? (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2、为何归来? (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2)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3)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 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4)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 园田就不能守拙) 3、归向何处? (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1)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2)找出写景的句子反复朗诵 5、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 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 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 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读诵《五柳先生传》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2、就你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提示:注意节奏和清肝处理,要反复朗读、吟哦,读出诗歌味儿来。 思考 1、从何而归? (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2、为何归来? (1)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2)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3)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 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4)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 园田就不能守拙) 3、归向何处? (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1)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2)找出写景的句子反复朗诵 5、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 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 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 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读诵《五柳先生传》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2、就你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涉江采芙蓉学案 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学法 吟诵赏析法 4、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 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 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 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 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 《拟古诗》。 二、导学过程 1、字音 遗wei 2、导学步骤设计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四、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涉江采芙蓉 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 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学法 吟诵赏析法 4、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 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 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 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 了其中的 12 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 《拟古诗》。 二、导学过程 1、字音 遗 wèi 2、导学步骤设计 ⑴.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⑵.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⑶.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⑷.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⑸.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⑹.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⑺.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四、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短歌行学案 【导学目标】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3、学会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知识补充】 “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 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长歌行与短歌行 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 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 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 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自主检测】 1、看课文注解,注意给生字注音:略 譬如朝露 慨当以慷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鼓瑟吹笙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契阔谈諶 绕树三匝 周公吐哺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对酒当歌对着 人生几何多少 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但为君故只是:缘故 乌鹊南飞向南 绕树三匝周,圈 3.翻译下列诗句。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何以解忧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契阔谈宴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雀展翅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好几圈,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 【引导鉴赏】 赏析“忧思”的内涵 1、这首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上阕中“忧思难忘”中诗人“忧”的是什么?。结合诗句具 体谈谈。 2、下阕“忧从中来”诗人“忧”的又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短歌行 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3、学会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三、【知识补充】 “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 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长歌行与短歌行 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 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 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自主检测】 1、 看课文注解,注意给生字注音:略 譬如朝露 慨当以慷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鼓瑟吹笙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契阔谈讌 绕树三匝 周公吐哺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对酒当歌 对着 人生几何 多少 何时可掇 拾取,采取 但为君故 只是;缘故 乌鹊南飞 向南 绕树三匝 周,圈 3.翻译下列诗句。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何以解忧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契阔谈宴 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雀展翅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绕树飞了好几圈,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 【引导鉴赏】 赏析“忧思”的内涵 1、这首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上阕中“忧思难忘”中诗人“忧”的是什么?。结合诗句具 体谈谈。 2、下阕“忧从中来”诗人 “忧”的又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 学科:语文必修 创建人:许静修改人:许静使用时间:2013-11 3、诗末使用典故“周公吐哺”,意在说明什么? 4、除了“周公吐哺”诗歌还有哪些典故,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补充:用典的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2)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 以类义”也。 (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 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 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5、诗歌中哪些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罗列出来并说说它有何含义。 【合作探究】从三国演义到曹操的诗,你对曹操有怎样的认识,请以“我心目中的曹操”为 题,写一篇短文
宝鸡石油中学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必修 2 创建人:许静 修改人:许静 使用时间:2013-11 3、 诗末使用典故“周公吐哺”,意在说明什么? 4、 除了“周公吐哺”诗歌还有哪些典故,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补充:用典的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2)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 以类义”也。 (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 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 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5、诗歌中哪些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罗列出来并说说它有何含义。 【合作探究】从三国演义到曹操的诗,你对曹操有怎样的认识,请以“我心目中的曹操”为 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