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课程导学 1.《土力学》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 《土力学》形成一门完整的学科才0余年的历史。土是一种多孔松散介质,是由固态 液态、气态物质组成的三相体系。土不同于其他各种连续体材料,天然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十 分复杂,受土的成因、物质成分、环境变动等因素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土力学》课题时不 能完全沿用其它力学课程的研究方法。为了实用的目的,本科阶段学习的《土力学》教材中 常常采用一些简单的、理想化的假定来描述土的性质,如计算土中应力时,常假定地基土是 各向同性的、均匀的弹性体;当研究土的渗透性和变形时,假设土是连续的多孔介质:研究 土的强度时,又假定土体为理想的刚塑性体。学习中希望能够体会针对不同理论或方法的简 化假定条件,要注意灵活应用不可生搬硬套,依据基本理论解决工程问题时也常常要做出某 些比较符合实际的简化假定,但不要背离该理论原先的假定前提。 《土力学》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尽管现代《土力学》理论发展迅速,由“初等”向 “高等”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土的许多性质还未被很好的认识,还难以全面客观模拟和概 括天然土体的各种力学行为的全貌 《土力学》初学者往往有新名词多、头绪多,有分块“割裂”连贯性差的感觉。其实不 然,课程各章有相对独立性,但全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很强,有其完整体系。学习中 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要做到融会贯通,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建议采取概念一理论 一方法一应用一拓展的学习路径。结合理论学习要进行各种物理力学试验,通过试验培养 技能并深化理论学习,掌握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原理,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各知识点的 贯通。另外,通过一定量的伤例题和练习,了解相关的工程地质知识、建筑结构和施工知识及 与其后续课程的关系。 学习和运用《土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时,必须有“体系观”而且还应有“动态观
1 《土力学》课程导学 1.《土力学》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 《土力学》形成一门完整的学科才 80 余年的历史。土是一种多孔松散介质,是由固态、 液态、气态物质组成的三相体系。土不同于其他各种连续体材料,天然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十 分复杂,受土的成因、物质成分、环境变动等因素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土力学》课题时不 能完全沿用其它力学课程的研究方法。为了实用的目的,本科阶段学习的《土力学》教材中 常常采用一些简单的、理想化的假定来描述土的性质,如计算土中应力时,常假定地基土是 各向同性的、均匀的弹性体;当研究土的渗透性和变形时,假设土是连续的多孔介质;研究 土的强度时,又假定土体为理想的刚塑性体。学习中希望能够体会针对不同理论或方法的简 化假定条件,要注意灵活应用不可生搬硬套,依据基本理论解决工程问题时也常常要做出某 些比较符合实际的简化假定,但不要背离该理论原先的假定前提。 《土力学》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尽管现代《土力学》理论发展迅速,由“初等”向 “高等”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土的许多性质还未被很好的认识,还难以全面客观模拟和概 括天然土体的各种力学行为的全貌。 《土力学》初学者往往有新名词多、头绪多,有分块“割裂”连贯性差的感觉。其实不 然,课程各章有相对独立性,但全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很强,有其完整体系。学习中 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要做到融会贯通,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建议采取概念—理论 —方法—应用—拓展的学习路径。结合理论学习要进行各种物理力学试验,通过试验培养 技能并深化理论学习,掌握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原理,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各知识点的 贯通。另外,通过一定量的例题和练习,了解相关的工程地质知识、建筑结构和施工知识及 与其后续课程的关系。 学习和运用《土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时,必须有“体系观”而且还应有“动态观
所谓“体系观”就是不只是能够看见树木,更要看到森林,应该既能够从“微观”试样单元 入手讨论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性,又能够揉合知识从“宏观“入手解决工程系统中的《土 力学》问题。所谓“动态观”就是土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变化的,例如因为固结,土的 强度、变形会随着时间、荷载变化而变化,有时环境变化例如降水、地下水位升降等等,士 的性质也会变化。因此要求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抓住问题实质灵活全面系统地应用基 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计 算,应用时必须先弄清概念理清头绪;探究计算参数的来源、合理取值与计算的关系;明确 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应用前提与适用范围。才能谈得上计算,计算结果也才有价值,否则非 但徒劳无功还可能产生误导和工程隐患。 一方面,《土力学》的发展来源于实践,要通过实践,尤其是通过室内实验,现场勘察 测试等研究手段来揭示土的力学行为,丰富和完善《土力学》理论;另一方面,要应用《士 力学》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推动理论的发展。只有在学好本课程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学 好后续课程,例如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和相关专业课程。能够熟练运用《土力学》理论与知 识体系,包括应用材料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勘察、施工技术等知识体系,依照安全 经济、环保的原则,力求施工方便,给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正确的设计,并能够有所创新,。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将“启迪认知、教会学习、指导实践、提高素质”贯穿课程教学 的全过程。 2.《土力学》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土力学》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静水力学。《土力学》课程 内容含五大部分,每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学习时必须理清头绪,形成体系。《土力 学》是许多后续课程、有关专业课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基础,并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例如工程勘察、地基基础设计、基坑设计、支护设计、地基处理、现场测试与分析,以及地
2 所谓“体系观”就是不只是能够看见树木,更要看到森林,应该既能够从“微观”试样单元 入手讨论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性,又能够揉合知识从“宏观”入手解决工程系统中的《土 力学》问题。所谓“动态观”就是土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变化的,例如因为固结,土的 强度、变形会随着时间、荷载变化而变化,有时环境变化例如降水、地下水位升降等等,土 的性质也会变化。因此要求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抓住问题实质灵活全面系统地应用基 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计 算,应用时必须先弄清概念理清头绪;探究计算参数的来源、合理取值与计算的关系;明确 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应用前提与适用范围。才能谈得上计算,计算结果也才有价值,否则非 但徒劳无功还可能产生误导和工程隐患。 一方面,《土力学》的发展来源于实践,要通过实践,尤其是通过室内实验,现场勘察 测试等研究手段来揭示土的力学行为,丰富和完善《土力学》理论;另一方面,要应用《土 力学》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推动理论的发展。只有在学好本课程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学 好后续课程,例如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和相关专业课程。能够熟练运用《土力学》理论与知 识体系,包括应用材料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勘察、施工技术等知识体系,依照安全、 经济、环保的原则,力求施工方便,给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正确的设计,并能够有所创新。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将“启迪认知、教会学习、指导实践、提高素质”贯穿课程教学 的全过程。 2.《土力学》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土力学》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静水力学。《土力学》课程 内容含五大部分,每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学习时必须理清头绪,形成体系。《土力 学》是许多后续课程、有关专业课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基础,并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例如工程勘察、地基基础设计、基坑设计、支护设计、地基处理、现场测试与分析,以及地
质灾害防治等。 虽然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要运用到《土力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有必要了解《土力学》与其后续课程的关系。下面框图列出《土力学》 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以及后续课程或工程应用范围,供学习时参考 土力学 的生成、 剪强度实% 应力原 有效应力原理参数 基本理论应用 地基承找力 土压力计算、 土坡稳定分析、 也下水问题 基坑等稳定验算 问题 后续课程 勘查测试 瑞量提提安梦桃」 3.具体知识点与学习要求 (1)绪论: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介绍《土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方法: 介绍《土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及其工程对像,阐明课程知识体系,建立起“工程大 系统”概念。要求学生掌握《士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应用背景,课 程发展历史。 (2)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分类。要求学生掌握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土 的结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及土的压实性;了解土 的工程分类原则,分类的目的与应用背景
3 质灾害防治等。 虽然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要运用到《土力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有必要了解《土力学》与其后续课程的关系。下面框图列出《土力学》 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以及后续课程或工程应用范围,供学习时参考。 土力学 土的生成、 组成、 物理性质指标、 工程分类 渗流、 渗流稳定、 有效应力原理、 堤坝建筑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孔隙水应力、 有效应力原理 变形、 固结、 有效应力原理、 参数测定 抗剪强度实验 测定、 有效应力原理、 参数测定 地基沉降计算、 沉降与时间关系 地基承载力 确定、 地下水问题 土压力计算、 挡土墙、 其他支挡结构设计、 稳定验算(含渗流 问题) 土坡稳定分析、 堤坝、码头、 基坑等稳定验算 基本理论应用 勘查测试 后续课程 岩体力学、其他后续课程、 专业课程、规划、设计、 施工 地基处理、基础工程、堤坝基坑、 洞室、锚杆、治理加固、支护设计、 现场测试等 3.具体知识点与学习要求 (1)绪论: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介绍《土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方法; 介绍《土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及其工程对象,阐明课程知识体系,建立起“工程大 系统”概念。要求学生掌握《土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应用背景,课 程发展历史。 (2)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分类。要求学生掌握土的形成;土的组成;土 的结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及土的压实性;了解土 的工程分类原则,分类的目的与应用背景
(3)第二章:土体应力计算.阐明应力的分类与定义。要求学生掌握地基中的自重应 力计算;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与分布特征;土坝(堤)自 重应力和堤坝地基附加应力计算(介绍新的河海大学方法, (4)第三章:土的渗透性。要求学生了解工程中渗流问题。掌握达西定律;渗透系数 的测定;二向渗流和流网的特征;渗流力及渗透稳定性;在静水和有渗流情况下的隙水应 力和有效应力,结合防洪抢险案例,使学生弄懂水土关系与初步运用有效应力原理, (5)第四章:土的压缩与固结。要求学生掌握土的压缩特性;单向压缩量公式;应力 历史;地基沉降计算的e-p曲线法、e-gp曲线法;土的单向固结理论、有效应力原理及其 应用 (6)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要求学生掌握强度概念与莫尔~库伦理论:确定强度指 标的实验;三轴压缩实验中的孔隙应力系数;三轴实验中土的剪切性状;有效应力原理的应 用:介绍不同工程及其工况如何应用强度参数 (7)第六章: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要求学生岸握静止土压力计算;朗肯土压力理 论;库伦土压力理论:土压力问题的讨论:工程中挡土墙和其它支挡结构物上的土压力计算。 (8)第七章:边坡稳定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粘性土土坡整体 圆弧滑动及条分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非圆滑动面土坡稳定分析:进一步运用 有效应力原理分析问题和计算边坡安全系数。 (9)第八章:地基承载力。要求学生掌握地基承载力几个基本概念;按塑性开展区深 度确定地基承载力;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规范方法以及现场测试确定地基承载力;学生 能够初步掌握浅基础设计原理。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重点,土是自然产物,许多工业行业又“制造”出
4 (3)第二章:土体应力计算。阐明应力的分类与定义。要求学生掌握地基中的自重应 力计算;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与分布特征;土坝(堤)自 重应力和堤坝地基附加应力计算(介绍新的河海大学方法)。 (4)第三章:土的渗透性。要求学生了解工程中渗流问题。掌握达西定律;渗透系数 的测定;二向渗流和流网的特征;渗流力及渗透稳定性;在静水和有渗流情况下的孔隙水应 力和有效应力,结合防洪抢险案例,使学生弄懂水土关系与初步运用有效应力原理。 (5)第四章:土的压缩与固结。要求学生掌握土的压缩特性;单向压缩量公式;应力 历史;地基沉降计算的 e-p 曲线法、e-lgp 曲线法;土的单向固结理论、有效应力原理及其 应用。 (6)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要求学生掌握强度概念与莫尔-库伦理论;确定强度指 标的实验;三轴压缩实验中的孔隙应力系数;三轴实验中土的剪切性状;有效应力原理的应 用;介绍不同工程及其工况如何应用强度参数。 (7)第六章: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要求学生掌握静止土压力计算;朗肯土压力理 论;库伦土压力理论;土压力问题的讨论;工程中挡土墙和其它支挡结构物上的土压力计算。 (8)第七章:边坡稳定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无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粘性土土坡整体 圆弧滑动及条分法;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非圆弧滑动面土坡稳定分析;进一步运用 有效应力原理分析问题和计算边坡安全系数。 (9)第八章:地基承载力。要求学生掌握地基承载力几个基本概念;按塑性开展区深 度确定地基承载力;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规范方法以及现场测试确定地基承载力;学生 能够初步掌握浅基础设计原理。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重点)。土是自然产物,许多工业行业又“制造”出
各种“人为土”,因此土的成因多样性质各异。学生必须充分了解什么是“士”,不同土类的 一般共性,怎样分类及如何运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优势,通过举例、图片等进行阐述,安 排实验两项。 (2)土体应力计算(重点,。讲清为什么要土体应力,说明计算和评价建筑物地基的 沉降与稳定、土坡的稳定,就必须首先计算土体应力。教学中讲清计算方法的思路,举例熟 悉公式应用,习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土的渗流理论(重点、难点,课程重点和滩点之一,水在土体中渗流时,渗水 量仅仅是问题之一,而《土力学》中更关心的是渗流对土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教学中运用 抗洪抢险的诸多实例和动画演示进行讲解;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和测定渗流参数 (4)土的压缩与固结,有效应力原理(重点、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土力学》的精 髓之一,对学好和应用《土力学》知识至关重要.。其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传统的固体力学 和流体力学有很大不同,因而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有:通过课堂动画演示 进行闸述,加强理解;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来理解与领会;通过习题学会运用。 5)土的抗剪强度理论(重点、难点,土的抗剪强度是《土力学》的又一精髓内容, 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分析与地基承载力计算都要求正确运用强度理论。强度理论中再次运 用有效应力原理,闸述排水条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有:工程实例及背景 分析,工程图片、动画演示;学生亲手完成两项实验(直接剪切实验、三轴实验):学生完 成一定量习题等。 6)实际问题的计算(重点、难点。有了前面几章的良好基础,后面关于土压力计算、 边坡稳定分析、地基承载力计算等的相关理论问题将迎刃而解。但具体计算则是这些几章的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理论依据和方法要领,教师启发编程计算思路。 7)教材中出现的许多计算公式是设计计算中最常用的。计算时尽管已有一些图表可供
5 各种“人为土”,因此土的成因多样性质各异。学生必须充分了解什么是“土”,不同土类的 一般共性,怎样分类及如何运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优势,通过举例、图片等进行阐述,安 排实验两项。 (2)土体应力计算(重点)。讲清为什么要土体应力,说明计算和评价建筑物地基的 沉降与稳定、土坡的稳定,就必须首先计算土体应力。教学中讲清计算方法的思路,举例熟 悉公式应用,习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土的渗流理论(重点、难点)。课程重点和难点之一。水在土体中渗流时,渗水 量仅仅是问题之一,而《土力学》中更关心的是渗流对土体应力和变形的影响。教学中运用 抗洪抢险的诸多实例和动画演示进行讲解;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和测定渗流参数。 (4)土的压缩与固结,有效应力原理(重点、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土力学》的精 髓之一,对学好和应用《土力学》知识至关重要。其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传统的固体力学 和流体力学有很大不同,因而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有:通过课堂动画演示 进行阐述,加强理解;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来理解与领会;通过习题学会运用。 5)土的抗剪强度理论(重点、难点)。土的抗剪强度是《土力学》的又一精髓内容, 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分析与地基承载力计算都要求正确运用强度理论。强度理论中再次运 用有效应力原理,阐述排水条件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有:工程实例及背景 分析,工程图片、动画演示;学生亲手完成两项实验(直接剪切实验、三轴实验);学生完 成一定量习题等。 6)实际问题的计算(重点、难点)。有了前面几章的良好基础,后面关于土压力计算、 边坡稳定分析、地基承载力计算等的相关理论问题将迎刃而解。但具体计算则是这些几章的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理论依据和方法要领,教师启发编程计算思路。 7)教材中出现的许多计算公式是设计计算中最常用的。计算时尽管已有一些图表可供
查阅,也有不少现成计算程序(软件),但仍然建议同学们能够根据公式自已编程备用,自 己经过一遍,学习效果会更好。 6
6 查阅,也有不少现成计算程序(软件),但仍然建议同学们能够根据公式自已编程备用,自 己经过一遍,学习效果会更好
《土力学》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土力学》是以天然土体为研究对橡的应用型学科,既古老而又年轻。《土力学》是水 利、土木、交通、港航、海洋、环境、地质等有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 学生学习相关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土力学》知识体系服务于国民经济许多行 业,应用极为广泛。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课程既有基础课属性,又具有专业 课属性。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背景以及与相关专业的关系。我 校《土力学》课程教学覆盖9个专业,按下列指导思想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强调注重教 学过程。 1、整合内容使课程知识系统化 整合课程知识,讲授《土力学》的经典内容的同时也适当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将土体变 形与固结、有效应力原理、强度理论与极限平衡原理等有机联系并系统化,完成教材及其体 系建设,包括主教材、辅助教材、选修及后续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目标是使学生有 条清晰的课程知识学习与应用的主线条。 加强《土力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 《土力学》基本原理与理论的理解和基本训陈,使他们能够运用于解决工程规划、设计、施 工中的各类问题,重视每个教学环节,重视“过程”· 2、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补 针对《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必须结合理论教学进行若干试验。根据每个知识点的要求 安排5项试验(课内和课外学时各占1/2)。 试验教学目标:
7 《土力学》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土力学》是以天然土体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既古老而又年轻。《土力学》是水 利、土木、交通、港航、海洋、环境、地质等有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 学生学习相关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土力学》知识体系服务于国民经济许多行 业,应用极为广泛。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课程既有基础课属性,又具有专业 课属性。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背景以及与相关专业的关系。我 校《土力学》课程教学覆盖 9 个专业,按下列指导思想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强调注重教 学过程。 1、整合内容使课程知识系统化 整合课程知识,讲授《土力学》的经典内容的同时也适当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将土体变 形与固结、有效应力原理、强度理论与极限平衡原理等有机联系并系统化,完成教材及其体 系建设,包括主教材、辅助教材、选修及后续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目标是使学生有一 条清晰的课程知识学习与应用的主线条。 加强《土力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 《土力学》基本原理与理论的理解和基本训练,使他们能够运用于解决工程规划、设计、施 工中的各类问题,重视每个教学环节,重视“过程”。 2、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补 针对《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必须结合理论教学进行若干试验。根据每个知识点的要求, 安排 5 项试验(课内和课外学时各占 1/2)。 试验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土力学》原理、理论的理解 (2)训练学生的试验技能: (3)学会如何通过试验确定土工计算参数: (4)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培养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土工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辅助教材,含18项常用试 验). 3、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常态化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土力学》课程实践性很强,是理论与实践 并重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个教学环节均要 求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措施: (1)适当引入工程实例,讲解理论的来源与应用背景: (2)制作课件配合应用动画、工程图片等讲解《土力学》原理: (3)加强现场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 (4)增设一定量的课外工程讲座,现身说法有机联系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学 习与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4、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技术优势 以学生为本,充分应用多种媒体技术优势,实现与纸质教材优势互补.开发立体教学资 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 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各种育人环节相得益彰,互相充
8 (1)加深学生对《土力学》原理、理论的理解; (2)训练学生的试验技能; (3)学会如何通过试验确定土工计算参数; (4)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培养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土工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辅助教材,含 18 项常用试 验)。 3、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常态化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土力学》课程实践性很强,是理论与实践 并重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各个教学环节均要 求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措施: (1)适当引入工程实例,讲解理论的来源与应用背景; (2)制作课件配合应用动画、工程图片等讲解《土力学》原理; (3)加强现场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 (4)增设一定量的课外工程讲座,现身说法有机联系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学 习与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4、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技术优势 以学生为本,充分应用多种媒体技术优势,实现与纸质教材优势互补。开发立体教学资 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 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各种育人环节相得益彰,互相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