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C 2.B 3.A 4D 5. 6.C 7①数风流人物 ②海内存知己 ③会当凌绝顶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⑤君子成人之美 ⑥舍生而取义 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①错误:不久他勒令退学了。 更正:不久他被勒令退学了 ②“不守纪律,想入非非。”(去掉引号) ③“激动”改为“激起”域者“激发” “水平”改为“基础”或者“基石” 9.(1)情深意重,武松谱写正义歌 (2)芙蓉(王村)、茶洞、里耶、浦市 10(1)不设统一答案:左、惊慌失措:右、欢呼雀跃(得意忘形。 (2)画面上一个平常的数字“4”,在不同的人眼中,却有了不同的理解。左边的人想到 了“死”,“4”字在他的眼中变成了骷髅;右边的人想到了“发”,“4”字在他的眼里变 成了美妙的音符。观点,不设统一答案,参考:漫画中的两个人的做法都太荒谬,他们把命 运寄托在没有生命的数字身上,是一种迷信思想 【三】 l1(1)名言、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 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 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12.王瑞峰平时上课总是迟到(意近即可) 二、阅读理解 13.宋(或:北宋)苏轼(或:苏东坡)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D理由:“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16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二】 17、①卑鄙:出身卑微②光:发扬光大③简拔:选择提拔④咨:询问 18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2016 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一】 1.C 2.B 3.A 4.D 5.A 6.C 7.①数风流人物 ②海内存知己 ③会当凌绝顶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⑤君子成人之美 ⑥舍生而取义 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① 错误:不久他勒令退学了。 更正:不久他被勒令退学了。 ②“不守纪律,想入非非。”(去掉引号) ③“激动”改为“激起”|或者“激发” “水平”改为“基础”或者“基石” 9.(1)情深意重,武松谱写正义歌 (2)芙蓉(王村)、茶洞、里耶、浦市 【二】 10(1)不设统一答案:左、惊慌失措;右、欢呼雀跃(得意忘形。 (2)画面上一个平常的数字“4”,在不同的人眼中,却有了不同的理解。左边的人想到 了“死”,“4”字在他的眼中变成了骷髅;右边的人想到了“发”,“4”字在他的眼里变 成了美妙的音符。观点,不设统一答案,参考:漫画中的两个人的做法都太荒谬,他们把命 运寄托在没有生命的数字身上,是一种迷信思想。 【三】 11(1)名言、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 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 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12.王瑞峰平时上课总是迟到(意近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 13..宋(或:北宋) 苏轼(或:苏东坡)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D 理由:“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16.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二】 17.①卑鄙:出身卑微 ②光:发扬光大 ③简拔:选择提拔 ④咨:询问 18.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 什么。 19.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 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 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20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或答“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1.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22yan农业用水 事理类水资源现状逻辑顺序 24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 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 分) 25(1)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2)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3)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每点1分,满分3分) 2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的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 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7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 占农业用水) 28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四】 29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30外在形态(形象)议论抒情 31.(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 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3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 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大意对即可
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 什么。 19.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 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 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20.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1.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三】 22.yǎn 农业用水 事理 人类水资源现状 逻辑顺序 24.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 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 1 分,作用 2 分,满分 3 分) 25.⑴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每点 1 分,满分 3 分) 2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的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 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7.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 占农业用水) 28.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四】 29.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30.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 抒情 31.(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 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3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 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大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