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工厂热工设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80KB,团购合买
热能02级《工厂热工设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和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火焰炉内热过程 火焰炉内气体流动、燃料燃烧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综合,是以传热为中心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以物理过程为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热肥02级们厂热工设备》期末考试参考答笑 、解释下列概念和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火焰炉内热过程 火焰炉内气体流动、燃料燃烧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综合,是 以传热为中心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以物理过程为主 2.火焰 具有一定的外形和长度、明亮轮廓的炽热的正在燃烧的气流 股 3.炉温 炉子测温热电偶所反映的温度,是某种意义上的综合温度。 4.定向辐射传热 炉气对炉衬、炉料的的辐射换热量不同的炉内辐射传热现象, 分直接定向辐射传热和间接定向辐射传热两种。 5.炉子热平衡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起来的、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炉子热 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6.热量有效利用系数 有效热/总供热量 热量利用系数 留在炉膛的热量/总供热量 8.炉底强度,有效炉底强度(钢压炉底强度)

热能02级《工厂热工设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 解释下列概念和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 火焰炉内热过程 火焰炉内气体流动、燃料燃烧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综合,是 以传热为中心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以物理过程为主。 2. 火焰 具有一定的外形和长度、明亮轮廓的炽热的正在燃烧的气流 股。 3. 炉温 炉子测温热电偶所反映的温度,是某种意义上的综合温度。 4. 定向辐射传热 炉气对炉衬、炉料的的辐射换热量不同的炉内辐射传热现象, 分直接定向辐射传热和间接定向辐射传热两种。 5. 炉子热平衡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起来的、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炉子热 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6. 热量有效利用系数 有效热/总供热量 7. 热量利用系数 留在炉膛的热量/总供热量 8. 炉底强度,有效炉底强度(钢压炉底强度)

单位炉底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叫做炉底强度;如果只 考虑钢坯覆盖的那部分炉底面积,就叫做有效炉底强度(钢 压炉底强度) 9.钢的加热速度 金属表面升温速度;加热单位厚度金属所需要的时间;单位 时间加热金属厚度 钢的加热温度,钢的加热均匀性 加热完后钢的表面温度,钢的外部和中心温度的一致程度 填空(每题2分,共30分) 火焰炉内的气体运动大致可以分为(气体射流运动)(1分)及 (主要由它引起的气体回流运动)(1分)两大部分 2.炉内气体再循环率r的定义式为( 再循环倍率的定义式为( 再循环率= 再循环气体流率(kg/h)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kg/h)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 再循环率≡再循环气体流率(kg/h)/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kg/h) 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再循环气体流率(kg/h) m+m+m (1分) 再循环倍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kg/h) 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十再循环气体流率(kg/h)}/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kg/h)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 R-motm.+m, (1分)

单位炉底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叫做炉底强度;如果只 考虑钢坯覆盖的那部分炉底面积,就叫做有效炉底强度(钢 压炉底强度)。 9. 钢的加热速度 金属表面升温速度;加热单位厚度金属所需要的时间;单位 时间加热金属厚度。 10. 钢的加热温度,钢的加热均匀性 加热完后钢的表面温度,钢的外部和中心温度的一致程度。 二、填空(每题2分,共30分) 1.火焰炉内的气体运动大致可以分为(气体射流运动)〔1分〕及 (主要由它引起的气体回流运动)〔1分〕两大部分。 2.炉内气体再循环率 r 的定义式为( ), 再循环倍率的定义式为( )。 o a r m m m r kg h kg h kg h + =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 再循环气体流率( / ) 再循环率= o a r r m m m m r kg h kg h kg h kg h + +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再循环气体流率( / )} 再循环率=再循环气体流率( /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 ‘ (1分) o a o a r m m m m m R kg h kg h kg h kg h kg h + + + =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再循环气体流率( / )}/ 再循环倍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 (1分)

3.火焰的基本特征包括(几何特征)(1分)、(析热规律)(1分) 和(辐射特性)。 4.火焰的辐射特征包括(发射率)、(温度)(1分)和(辐射热流 密度)(1分)。 5.按炉内被加热工件外部传热参数空间特征,可将炉内传热模型分 为(零维模型)〔1分〕、(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 1分) 6.热量利用系数(大于)(2分)热量有效利用系数。 ⑦.燃耗(能耗)的表示方法有(b单位实物燃耗)、(单位标准燃料 消耗量)(1分)和(单位热耗)(1分)。 8.钢的加热制度包括(钢的加热温度,断面允许温差,各段加热速 度,(1分)炉温制度,加热时间(1分))。 9.在加热过程中,影响钢氧化的因素有(加热温度,加热时间〔1 分),炉气成分(1分)。 10.在钢的加热过程中,影响钢脱碳的主要因素有(加热温度,加 热时间(1分),炉气成分(1分),其它因素)。 11.加热炉的“炉型”包括(炉膛空间形状、尺寸,燃烧器种类、 布置,排烟口的布置)(1分);加热炉的加热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和 供热制度)(1分)。 12.二段连续加热炉沿炉长分(预热段)和(加热段)两部分〔1 分〕。三段连续加热炉沿炉长分(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1分)三部分

3.火焰的基本特征包括( 几何特征)〔1分〕、(析热规律)〔1分〕 和(辐射特性)。 4.火焰的辐射特征包括(发射率)、(温度)〔1分〕和(辐射热流 密度)〔1分〕。 5.按炉内被加热工件外部传热参数空间特征,可将炉内传热模型分 为(零维模型)〔1分〕、(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 〔1分〕。 6.热量利用系数(大于)〔2分〕热量有效利用系数。 7.燃耗(能耗)的表示方法有(b单位实物燃耗)、(单位标准燃料 消耗量)〔1分〕和(单位热耗)〔1分〕。 8.钢的加热制度包括(钢的加热温度,断面允许温差,各段加热速 度,〔1分〕炉温制度,加热时间〔1分〕)。 9.在加热过程中,影响钢氧化的因素有(加热温度,加热时间〔1 分〕,炉气成分〔1分〕)。 10.在钢的加热过程中,影响钢脱碳的主要因素有(加热温度,加 热时间〔1分〕,炉气成分〔1分〕,其它因素)。 11.加热炉的“炉型”包括(炉膛空间形状、尺寸,燃烧器种类、 布置,排烟口的布置)〔1分〕;加热炉的加热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和 供热制度)〔1分〕。 12.二段连续加热炉沿炉长分(预热段)和(加热段)两部分〔1 分〕。三段连续加热炉沿炉长分(预热段)、( 加热段)和(均热段) 〔1分〕三部分

13.连续加热炉的主要类型包括(推钢式连续加热炉〔1分)、环 形炉和步进炉(1分))。 14.均热炉炉型主要有(蓄热式均热炉、底部中心烧嘴均热炉、上 部四角烧嘴均热炉、上部单侧烧嘴均热炉(1分))。在均热炉中钢锭 的加热制度有(二期加热制度,三期加热制度和“逆L”加热制度) 1分)。 15.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正火、回火和化学热处理)(1 分〕。一般热处理工艺三个阶段是(加热、保温、冷却)。热处理炉加 热方式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1分) 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在实际生产中,对炉子这样的热工设备有那些基本要求? 济性要求:生产率 热效率 能耗 设备材料消耗 设备寿命 设备基建费用 设备空间占用 (3分) 环境要求:污染小,环境友好 (1分) 其它要求: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分) 2.炉内气体再循环是如何影响燃烧过程的? 缩短火焰,提高火焰温度。原因:高温回流 (2.5分) 延长火焰,降低火焰温度。原因:低温回流,淡化氧浓度(2.5分)

13.连续加热炉的主要类型包括(推钢式连续加热炉〔1分〕、环 形炉和步进炉〔1分〕)。 14.均热炉炉型主要有(蓄热式均热炉、底部中心烧嘴均热炉、上 部四角烧嘴均热炉、上部单侧烧嘴均热炉〔1分〕)。在均热炉中钢锭 的加热制度有(二期加热制度,三期加热制度和“逆L”加热制度) 〔1分〕。 15.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正火、回火和化学热处理)〔1 分〕。一般热处理工艺三个阶段是(加热、保温、冷却)。热处理炉加 热方式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1分〕。 三、 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在实际生产中,对炉子这样的热工设备有那些基本要求? 经济性要求:生产率 热效率 能耗 设备材料消耗 设备寿命 设备基建费用 设备空间占用 (3分) 环境要求: 污染小,环境友好 (1分) 其它要求: 如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分) 2. 炉内气体再循环是如何影响燃烧过程的? 缩短火焰,提高火焰温度。原因:高温回流 (2.5 分) 延长火焰,降低火焰温度。原因:低温回流,淡化氧浓度(2.5 分)

炉子热平衡有那些项目?试列出之, 蘼收入巫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 Q1, kJ/t 燃料预热的物理热 Q2, kJ/t 空气预热的物理热 Q3, kJ/t 炉内物料的氧化放热 Q4, kJ/t 雾化用蒸汽带入的热量 Q5, kJ/t 入炉物料的物理热 Q6, kJ/t 成渣反应热 Q7, kJ/t (2.5分) 支出项 加热或熔炼物料的热量 Q1,kJ/t 烟气带走的物理热 Q"2,kJ/ 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 Q"3,kJ/ 炉衬散热损失 Q"4,kJ/ 炉衬积热 通过炉门、小孔开口辐射热损失 通过炉门、逸气热损失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QQQQ Q 5,kJ/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炉渣、炉尘带走的热损失 Q"10,kJ/t 炉内台车、支架、链带、底盘等带出的热量 Q11, kJ/ 吸热反应所需要的热量 Q′12,kJ/t 误差与其它热损失 Q′13,kJ/t (2.5分) 4.影响炉子生产率的热工因素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炉子热负荷 (1分) 炉子温度制度和供热制度(1分) 废气出炉温度(1分) 金属入炉温度和出炉温度(1分) 料坯厚度(1分)

3. 炉子热平衡有那些项目?试列出之。 热收入项: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 Q1,kJ/t 燃料预热的物理热 Q2,kJ/t 空气预热的物理热 Q3,kJ/t 炉内物料的氧化放热 Q4,kJ/t 雾化用蒸汽带入的热量 Q5,kJ/t 入炉物料的物理热 Q6,kJ/t 成渣反应热 Q7,kJ/t (2.5 分) 热支出项: 加热或熔炼物料的热量 Q′1 ,kJ/t 烟气带走的物理热 Q′2 ,kJ/t 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 Q′3 ,kJ/t 炉衬散热损失 Q′4 ,kJ/t 炉衬积热 Q′5 ,kJ/t 通过炉门、小孔开口辐射热损失 Q′6 ,kJ/t 通过炉门、逸气热损失 Q′7 ,kJ/t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8 ,kJ/t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Q′9 ,kJ/t 炉渣、炉尘带走的热损失 Q′1 0 ,kJ/t 炉内台车、支架、链带、底盘等带出的热量 Q′1 1 ,kJ/t 吸热反应所需要的热量 Q′1 2 ,kJ/t 误差与其它热损失 Q′1 3 ,kJ/t (2.5 分) 4. 影响炉子生产率的热工因素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炉子热负荷 (1分) 炉子温度制度和供热制度(1分) 废气出炉温度(1分) 金属入炉温度和出炉温度(1分) 料坯厚度(1分)

5.分析炉子热负荷、炉子生产率、炉子热效率的变化与炉温变 化的关系。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炉子热负荷增加,炉温增加;(2分)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炉子生产率增加,炉温下降;(2分)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炉子热效率增加,炉温下降。(1分) 6.在钢的加热过程中,减少钢氧化的措施有那些? 加热温度控制(2分) 加热时间控制(2分) 减少冷空气吸入(1分) 其它措施(隔离,少(无)氧化,涂料,特种炉等) 四、作图并说明(每题5分,共20分) 1.试定性画出炉子生产率(p—横坐标)与炉子热效率(η)、炉子 热负荷(BQ低)、单位热耗(b)(纵坐标)的关系曲线并作 BQ.r net BEar. ne 炉底强度P/kg·(m2·h) 简要分析。图45火焰炉主要工作指标的变化趋势

5. 分析炉子热负荷、炉子生产率、炉子热效率的变化与炉温变 化的关系。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炉子热负荷增加,炉温增加;(2 分)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炉子生产率增加,炉温下降;(2 分)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炉子热效率增加,炉温下降。(1分) 6.在钢的加热过程中,减少钢氧化的措施有那些? 加热温度控制(2 分) 加热时间控制(2 分) 减少冷空气吸入(1分) 其它措施(隔离,少(无)氧化,涂料,特种炉等) 四、作图并说明(每题5分,共20分) 1. 试定性画出炉子生产率(p—横坐标)与炉子热效率(η)、炉子 热负荷(BQ低)、单位热耗(b)(纵坐标)的关系曲线并作 简要分析

2.炉内气体再循环的方式有那些?试用图示方法解释之。 内部再循环(自然再循环) 结构作用 气体再循环的方式外部再循环(结构再循环) 设备作用 钝体再循环 再循环现象示意图 图2-1炉气再循环方式 (a)内部再循环;(b)、()外部再循环;(d)钝体再循环 3.试画出双面加热的三段连续加热炉的炉型示意图。 4.试画出三段连续加热炉温度制度的曲线图并作简要说明

2. 炉内气体再循环的方式有那些?试用图示方法解释之。 内部再循环(自然再循环) 结构作用 气体再循环的方式 外部再循环(结构再循环) 设备作用 钝体再循环 再循环现象示意图: 3. 试画出双面加热的三段连续加热炉的炉型示意图。 4.试画出三段连续加热炉温度制度的曲线图并作简要说明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