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谣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如宋王灼所言“天地始分而 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之所起也”。关于歌谣的起源,清人刘毓崧说“风雅之述志 著于文字;而谣谚之述志,发于语言。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于声音,简札不先于应 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考证歌谣的发生、发展史,因为,歌谣的产生和发展超出 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而且,在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作为一种口头 表达形式,歌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都已经相当完备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无疑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其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歌谣,如抒情歌谣、仪式歌谣、 故事歌谣、时政歌谣、史诗、风俗歌谣等,而且其艺术形式,无论是遣词造句,节奏韵律还 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都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高度。 歌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朝历代对歌谣都非常重视,并将歌谣视为完善礼制、考察政 治、体察民情、休养生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更为突出的是,歌谣甚至从古代开始,就被默 认为是君民上下沟通的渠道,正如《毛诗序》所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民众往往选择通过歌谣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愿,而不必 担心招致责罚。官方则可以通过采集歌谣“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因此,古代歌谣首 先便被赋予了“言情达意”的功能 从《虞书》的“诗言志”到《礼记》的“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再到《毛诗序》的“在 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的歌谣观。实际上“诗言志”的歌谣观一直 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所谓“千古诗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直到清代末 年,清人刘毓崧在《古谣谚·序》依然强调说:“诚以言为心声,而谣谚皆天簌自鸣,直抒己 志,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达下情而宣上德,其关系寄托,与风雅 表里相符。”尽管后世采诗观风的制度不再,但是,在仁人志士的眼中,歌谣始终具有“达 下情而宣上德”的功能 另外,歌谣还常被看做是政治的风向标,因此,人们往往仅从歌谣就可以为某一特定的 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的朝代书写政治,并对其做出评价,如《宋书·乐志》所载:“黄帝、 帝尧之世,王化下洽,民乐无事,故因击壤之欢、庆云之瑞,民因以作哥(歌)”。宋陈旸也 说:“一物不得其乐未足以为乐之至,一人不得其和未足以为和之至。舜之治功大成而以乐形
2017——2018 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谣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如宋王灼所言“天地始分而 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之所起也”。关于歌谣的起源,清人刘毓崧说“风雅之述志, 著于文字;而谣谚之述志,发于语言。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于声音,简札不先于应 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考证歌谣的发生、发展史,因为,歌谣的产生和发展超出 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而且,在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作为一种口头 表达形式,歌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都已经相当完备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无疑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其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歌谣,如抒情歌谣、仪式歌谣、 故事歌谣、时政歌谣、史诗、风俗歌谣等,而且其艺术形式,无论是遣词造句,节奏韵律还 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都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高度。 歌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朝历代对歌谣都非常重视,并将歌谣视为完善礼制、考察政 治、体察民情、休养生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更为突出的是,歌谣甚至从古代开始,就被默 认为是君民上下沟通的渠道,正如《毛诗序》所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民众往往选择通过歌谣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愿,而不必 担心招致责罚。官方则可以通过采集歌谣“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因此,古代歌谣首 先便被赋予了“言情达意”的功能。 从《虞书》的“诗言志”到《礼记》的“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再到《毛诗序》的“在 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的歌谣观。实际上“诗言志”的歌谣观一直 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所谓“千古诗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直到清代末 年,清人刘毓崧在《古谣谚·序》依然强调说:“诚以言为心声,而谣谚皆天簌自鸣,直抒己 志,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达下情而宣上德,其关系寄托,与风雅 表里相符。”尽管后世采诗观风的制度不再,但是,在仁人志士的眼中,歌谣始终具有“达 下情而宣上德”的功能。 另外,歌谣还常被看做是政治的风向标,因此,人们往往仅从歌谣就可以为某一特定的 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的朝代书写政治,并对其做出评价,如《宋书·乐志》所载:“黄帝、 帝尧之世,王化下洽,民乐无事,故因击壤之欢、庆云之瑞,民因以作哥(歌)”。宋陈旸也 说:“一物不得其乐未足以为乐之至,一人不得其和未足以为和之至。舜之治功大成而以乐形
容之,百兽至于率舞,则无一物之不得其乐者矣。”在古人看来,政治的成功必然反映在其 歌谣之中:反之,政治的失败,也可以透过歌谣见其端倪。陈旸曾对历代歌谣与政治之 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声音之道,常与政相为流通,故政治而俗康,则其歌和以雅 政荒而下怨,则其歌哀以思 (摘编自王娟《“歌”、“谣”、“诵”小考》,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谣起源于人类文化早期阶段,其产生在语言产生之前,超出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所 以,其产生、发展史难以考证。 B.《诗经》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在人类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之初,其形式与内容 就已经非常完备了 C.在古代,歌谣是传达民情的渠道,通过征集歌谣观察风俗、了解政治得失、自我修正,是 历朝利用歌谣的重要方式。 D.古代民众借助歌谣抒发情感、反映社会问题、点评时政得失,传达到官府,一般情况下不 会因此触犯官府而获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言志”,在圣人贤士看来,歌谣“言情达意”“达下情宣上德”的功能贯穿了整个中 国古代的历史 B.歌谣对于政治的评价,发自于民众内心,未经加工,能真实可信地反映民意,历代对歌谣 的重视程度几无不同。 C.文中举《宋书》中“黄帝、帝尧”时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歌谣在评价某一历史时期的政 治上具有重要作用 D.歌谣与产生它的时代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一个时代治理的好坏,多多少少总会在歌谣 中显出苗头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谣起源于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早期的歌谣全靠口耳相传,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谣, 艺术手法已极为纯熟 B.歌谣既是民众委婉劝谏统治者的手段,统治者也借之教化百姓,歌谣在统治者与百姓之间 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C.先秦采诗观风的传统,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对民间歌谣的重视,说明他们意识到了歌谣在 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容之,百兽至于率舞,则无一物之不得其乐者矣。”在古人看来,政治的成功必然反映在其 歌谣之中;反之,政治的失败,也可以透过歌谣见其端倪。陈旸曾对历代歌谣与政治之间的 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声音之道,常与政相为流通,故政治而俗康,则其歌和以雅; 政荒而下怨,则其歌哀以思。 (摘编自王娟《“歌”、“谣”、“诵”小考》,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歌谣起源于人类文化早期阶段,其产生在语言产生之前,超出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所 以,其产生、发展史难以考证。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在人类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之初,其形式与内容 就已经非常完备了。 C. 在古代,歌谣是传达民情的渠道,通过征集歌谣观察风俗、了解政治得失、自我修正,是 历朝利用歌谣的重要方式。 D. 古代民众借助歌谣抒发情感、反映社会问题、点评时政得失,传达到官府,一般情况下不 会因此触犯官府而获罪。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言志”,在圣人贤士看来,歌谣“言情达意”“达下情宣上德”的功能贯穿了整个中 国古代的历史。 B. 歌谣对于政治的评价,发自于民众内心,未经加工,能真实可信地反映民意,历代对歌谣 的重视程度几无不同。 C. 文中举《宋书》中“黄帝、帝尧”时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歌谣在评价某一历史时期的政 治上具有重要作用。 D. 歌谣与产生它的时代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一个时代治理的好坏,多多少少总会在歌谣 中显出苗头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歌谣起源于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早期的歌谣全靠口耳相传,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谣, 艺术手法已极为纯熟。 B. 歌谣既是民众委婉劝谏统治者的手段,统治者也借之教化百姓,歌谣在统治者与百姓之间 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C. 先秦采诗观风的传统,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对民间歌谣的重视,说明他们意识到了歌谣在 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D.从歌谣可以察知世事人心,歌谣哀怨愤怒则百姓困苦,歌谣安乐平和则百姓安康,统治者 都会以歌谣为戒。 【答案】1.A2.B3.D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査作息筛选的能力。本题考査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 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歌谣起 源于人类文化早期阶段,其产生在语言产生之前”表述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 是“歌谣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歌谣的产生和发展超出了 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而且,在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作为一种表达口 头形式,歌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就已经相当完备了。”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 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 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加大此类题要速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回归文章,在文中找到选项内容所在,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对比,判断正误。B项,“歌谣 对于政治的评价,发自于民众内心,未经加工,能真实可信地反映民意”,原文并未提及 属于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D项,“从歌谣可以察知世事人心,歌谣哀怨愤怒则百姓困苦,歌谣安乐平和 则百姓安康,统治者都会以歌谣为戒”表述不够准确。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是“陈 旸曾对历代歌谣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声音之道,常与政相为流通, 故政治而俗康,则其歌和以雅:;政荒而下怨,则其歌哀以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娘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遍野光秃秃 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麦下不了种,家里
D. 从歌谣可以察知世事人心,歌谣哀怨愤怒则百姓困苦,歌谣安乐平和则百姓安康,统治者 都会以歌谣为戒。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作息筛选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 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歌谣起 源于人类文化早期阶段,其产生在语言产生之前”表述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 是“歌谣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歌谣的产生和发展超出了 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而且,在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作为一种表达口 头形式,歌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就已经相当完备了。”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 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 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加大此类题要速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回归文章,在文中找到选项内容所在,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对比,判断正误。B 项,“歌谣 对于政治的评价,发自于民众内心,未经加工,能真实可信地反映民意”,原文并未提及, 属于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D 项,“从歌谣可以察知世事人心,歌谣哀怨愤怒则百姓困苦,歌谣安乐平和 则百姓安康,统治者都会以歌谣为戒”表述不够准确。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是“陈 旸曾对历代歌谣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声音之道,常与政相为流通, 故政治而俗康,则其歌和以雅;政荒而下怨,则其歌哀以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 娘 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遍野光秃秃 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麦下不了种,家里
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杨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 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难过。但木 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则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啪”的一声掴 在秋葵脸上。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会卷起包袱 回娘家。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个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最终,等男人 上门陪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饭、拉 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儿子小根已经4岁。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行车驮 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说要去外公家。秋葵 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嗉着说:“乖儿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 就去外公家。”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脚又哭又闹,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 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也哭了。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 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等埋葬了公爹,木 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夜里,小根肚子疼。秋葵与木根连夜将小 根送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査,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第二天,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 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农田水利建 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 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收完秋,我们 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 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杨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 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难过。但木 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则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啪”的一声掴 在秋葵脸上。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会卷起包袱 回娘家。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个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最终,等男人 上门陪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饭、拉 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儿子小根已经 4 岁。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行车驮 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说要去外公家。秋葵 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嗉着说:“乖儿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 就去外公家。”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脚又哭又闹,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 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也哭了。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 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等埋葬了公爹,木 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夜里,小根肚子疼。秋葵与木根连夜将小 根送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第二天,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 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农田水利建 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 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收完秋,我们 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 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回了大 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妤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吃罢早饭,便出了村子。秋葵背 着行李,走在前头。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走得木根出了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退着… 出了火车站,换了一程大巴车,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秋葵的 话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送给 木根。木根第一次感觉,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其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天比以 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对木根说:“前面那个村子里,大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说话时,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岀来,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擦着擦 着,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在秋葵身后,呆呆地站着。 远方,夕阳里,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一缕炊烟那 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突出了杨家 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 B.小说关于秋葵三次回娘家而未能如愿的描写,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 既丰富了秋葵的形象,又给人以真实感 C.秋葵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 野枣给木根,表现了回娘家时的兴奋心情 D.秋葵发现娘家所在的偏远深山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似乎更加温馨了, 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 5.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回了大 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吃罢早饭,便出了村子。秋葵背 着行李,走在前头。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走得木根出了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退着…… 出了火车站,换了一程大巴车,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秋葵的 话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送给 木根。木根第一次感觉,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其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天比以 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对木根说:“前面那个村子里,大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说话时,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出来,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擦着擦 着,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在秋葵身后,呆呆地站着。 远方,夕阳里,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一缕炊烟那 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突出了杨家 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 B. 小说关于秋葵三次回娘家而未能如愿的描写,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 既丰富了秋葵的形象,又给人以真实感。 C. 秋葵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 野枣给木根,表现了回娘家时的兴奋心情。 D. 秋葵发现娘家所在的偏远深山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似乎更加温馨了, 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 5. 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C5.①温顺隐忍。挨丈夫打骂或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而不像其他 人一样哭闹。 ②勤劳纯朴。她从事各种家务农活,悉心伺候家人。 ③善良,识大体。公爹殁了,秋葵将车票钱拿出来;家里经济困难,虽然想家但始终未回。 ④重亲情。她经常掂挂爹娘与弟弟、妹妹;回娘家时为娘家人买回大包小包的礼品。 6.①以“回娘家”为主线叙述故事。这样写,使小说脉络清晰,层次感强 ②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这样写,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故事情节在较大跨度中清晰 ③采用简洁的对话来叙事。这样写,使叙事更加紧凑,并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④插入典型的环境描写。典型扼要的环境描写増添了亲切感、真实感和现场感,赋予“回 娘家”的故事以诗意美,烘托人物的心理。 【解析】 4.试题分析:A“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分析不当。应为突 出了秋葵的隐忍性格。B“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分析不当。秋葵前两次 回娘家而未如愿是家庭原因,基本没有涉及到社会背景;第三次回娘家而未如愿是社会原因 是在社会背景中展现的。D“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分析不当。这里通过 描写秋葵对娘家一带天、山和空气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娘家一带人民的生活也在悄悄发生着 改善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 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 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 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 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 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 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 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5.试题分析:题目问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要求简析。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 的把握。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可以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 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人物
【答案】4. C 5. ①温顺隐忍。挨丈夫打骂或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而不像其他 人一样哭闹。 ②勤劳纯朴。她从事各种家务农活,悉心伺候家人。 ③善良,识大体。公爹殁了,秋葵将车票钱拿出来;家里经济困难,虽然想家但始终未回。 ④重亲情。她经常掂挂爹娘与弟弟、妹妹;回娘家时为娘家人买回大包小包的礼品。 6. ①以“回娘家”为主线叙述故事。这样写,使小说脉络清晰,层次感强。 ②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这样写,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故事情节在较大跨度中清晰 呈现。 ③采用简洁的对话来叙事。这样写,使叙事更加紧凑,并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④插入典型的环境描写。典型扼要的环境描写增添了亲切感、真实感和现场感,赋予“回 娘家”的故事以诗意美,烘托人物的心理。 【解析】 4. 试题分析:A“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分析不当。应为突 出了秋葵的隐忍性格。B“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分析不当。秋葵前两次 回娘家而未如愿是家庭原因,基本没有涉及到社会背景;第三次回娘家而未如愿是社会原因, 是在社会背景中展现的。D“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分析不当。这里通过 描写秋葵对娘家一带天、山和空气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娘家一带人民的生活也在悄悄发生着 改善。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 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 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 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 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 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 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 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5. 试题分析:题目问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要求简析。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 的把握。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可以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 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人物
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本文中,秋葵挨 丈夫打骂或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而不像其他人一样哭闹,表明她温顺隐忍。她从 事各种家务农活,悉心伺候家人,说明她勤劳纯朴。公爹殁了,秋葵将车票钱拿出来,家里 经济困难,虽然想家但始终未回,表明她善良,识大体。她经常掂挂爹娘与弟弟、妺妺;回娘 家时为娘家人买回大包小包的礼品,说明她重亲情。 6.试题分析:题目问,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题两考 既考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又考查了情节的作用。小说的写作技巧涉及面较广,对表达技巧 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 择。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一一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 用。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还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常见技巧的使用。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 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本文叙述“回娘家”的故事 以“回娘家”为主线叙述故事,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对话简洁,又采用了插叙手法,具体 的作用要结合手法分析。比如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故事情节在较 大跨度中清晰呈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 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 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一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 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
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本文中,秋葵挨 丈夫打骂或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而不像其他人一样哭闹,表明她温顺隐忍。她从 事各种家务农活,悉心伺候家人,说明她勤劳纯朴。公爹殁了,秋葵将车票钱拿出来,家里 经济困难,虽然想家但始终未回,表明她善良,识大体。她经常掂挂爹娘与弟弟、妹妹;回娘 家时为娘家人买回大包小包的礼品,说明她重亲情。 6. 试题分析:题目问,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题两考, 既考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又考查了情节的作用。小说的写作技巧涉及面较广,对表达技巧 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 择。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 用。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还要注意:A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 常见技巧的使用。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 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本文叙述“回娘家”的故事 以“回娘家”为主线叙述故事,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对话简洁,又采用了插叙手法,具体 的作用要结合手法分析。比如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故事情节在较 大跨度中清晰呈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 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 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 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
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 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 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 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 质取胜”的新阵地 (有删改)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 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 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 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 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 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 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 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 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有删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 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 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 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 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 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 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
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 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 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 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 质取胜”的新阵地。 (有删改)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 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 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 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 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 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 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 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 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有删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 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 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 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 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 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 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
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 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 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 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 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 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 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 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 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 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 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 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 “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 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答案】7.A
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 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 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 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 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 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 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 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 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 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 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 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 “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 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答案】7. A 8. AE
9.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 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解析】 7.试题分析:“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 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试题分析:A项,“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 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项,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 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9.试题分析:注意从“技术上”“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创新力”“专业技术人 才”方面寻找差距,然后提出建议,可从“人才”“理念”和“工匠精神”的角度分析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 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 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 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唛内附,诜恐生事, 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选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唛,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 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 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 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 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丛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 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 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徙鄘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 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 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 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 迁风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谡羑驭大临敌忠奇战必昳然迮诞残忍左有有犯文轭 或先刳胪肝类煮掩面谔饮食息惹。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曰:“事
9.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 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解析】 7. 试题分析:“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 以并不是“中 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 试题分析:A 项,“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 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 笔头”而非“生产一 个小小的圆珠笔”;D 项,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 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 充分条件“只要…… 就”。 9. 试题分析:注意从“技术上”“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创新力”“专业技术人 才”方面寻找差距,然后提出建议,可从“人才”“理念”和“工匠精神”的角度分析。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 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 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 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㖫内附,诜恐生事, 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㖫,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 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 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 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 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 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 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徙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 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之,决意西讨, 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 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 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 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遇敌,绐门下客 ...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