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高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校考语文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 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 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 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逭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 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 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 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 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 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 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1 永和高中 2013—2014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校考语文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中 国 茶 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 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 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 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 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 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 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 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 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 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格。一方面,突岀体现了道家“自 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 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土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 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 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 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 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 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 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 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 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D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 另一类是“清饮”,就是不损茶的本味、真香,不加入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B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 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 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 全性葆真”。 2
2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 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 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 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 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 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 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 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 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 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 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 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D.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 另一类是“清饮”,就是不损茶的本味、真香,不加入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B.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 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 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 “全性葆真
D.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 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 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B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C.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 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D.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 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 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妖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 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毎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 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 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遺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 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土,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土庶响从 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干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 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貝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 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 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土大夫迎送 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日:“吾 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
3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 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 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B.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C.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 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D.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 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家甚寒微。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七 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妖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 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文帝益以此知之。司空陈显达 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时长沙宣武王为梁 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僧珍 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 会者万余人。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多伐材竹,沈于檀溪,积茅盖若山 阜,皆未之用。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 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 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 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吾 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
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 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 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 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 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知:了解 B.世居广陵,家甚寒微微:低微 妖贼唐宇之寇东阳 寇:侵犯 D.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减:降低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 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 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 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 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D.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 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5分) (2)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5分)
4 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 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当直 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因醉后取一甘食,武帝笑谓 日:“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谥曰忠敬。武帝痛惜之,言为流 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知:了解 B.世居广陵,家甚寒微 微:低微 C.妖贼唐宇之寇东阳 寇:侵犯 D.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 减:降低。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 )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 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 司空陈显达见到吕僧珍也很客气,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 B.在北魏五路大军同时南侵,武帝率军救义阳,而义阳与雍州道路被切断的情况下, 吕僧珍坚决要求充当使者去襄阳,并在当天就独自驾船上路。 C.吕僧珍功勋卓著,被任用为骨干和亲信,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 不敢解开衣扣。对武帝身边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 D.吕僧珍离家已久,奏请回去扫墓,武帝认为他是本州的荣耀,便授予他南兖州刺史 之职。姐姐家住处不好,他常到姐姐家,并不觉得辱没身份。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试题。(11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干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8,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5分 9,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角度对这 首散曲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试题。(11 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8,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角度对这 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 ) 连 峰 去 天 不 盈 尺 , 枯 松 倒 挂 倚 绝 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比时无声胜有声。 乙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冬季 杨晓敏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孑。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 尤人,愁肠百结。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 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挨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花香的 碧波里流连忘返。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障,编织岀彩色的 梦幻。就像被哨所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使你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雪,这 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儿 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大伙儿头上笼罩哈气,嘈杂着 围绕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 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团火焰在燃烧.… 土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孤狸。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他 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着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我怎么会闻到甜丝丝的味道?″
6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 题(25 分) 冬 季 杨晓敏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 尤人,愁肠百结。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 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挨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花香的 碧波里流连忘返。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障,编织出彩色的 梦幻。就像被哨所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使你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雪,这 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儿 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大伙儿头上笼罩哈气,嘈杂着 围绕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 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在燃烧…… 士兵们击鼓传花般传递着狐狸。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他 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着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我怎么会闻到甜丝丝的味道?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 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作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表达出来 -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上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 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岀和氏璧、 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现实 时,却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七八双目光倏地变得复杂。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 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岀极大蔑视和不 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内心叹息罢,弯腰从雪窝里抠岀那把刀。你再一 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 后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起刀……. 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至极 土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 的大手伸出来:“别…… 时间凝固了。脸上裂花的新兵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 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青愿毎晩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 狸围脖儿.… 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也教育 了我,尔后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7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 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作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表达出来 ——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上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 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氏璧、 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现实 时,却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七八双目光倏地变得复杂。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 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出极大蔑视和不 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内心叹息罢,弯腰从雪窝里抠出那把刀。你再一 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 后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起刀…… 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至极。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 的大手伸出来:“别……” 时间凝固了。脸上裂花的新兵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 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 狸围脖儿……” 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也教育 了我,尔后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土兵们中间逡来逡去,待大伙儿让开一 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之后,和哨卡从此结上不解之缘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品鉴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一段的“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看似闲笔,但在作者心中却是一种 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 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摸一会儿”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四川新兵对红 艳艳的狐狸的喜爱。为后文跪在雪地上替美丽的小动物求情埋下伏笔 C.小说对哨长放掉小狐狸做了层层铺垫,先是从感觉上写觉得它是个“美丽的精灵” 再从听觉上写受不了它的哀鸣,最后又因士兵们的求情写不得不放 D.小说中的“刀”是个道具,作者围绕“刀”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摸、递、看、捏 抠、试、举、甩既充分揭示人物复杂的心里,又将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 E.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在雪域高原的冬季。这样就使“雪域孤岛”上“亳无生机可言” 的苦寒与“你”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自适始终形成鲜明对比。 2)小说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说“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过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哨长,有人说是四川新兵,你的看法呢?并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 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 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 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 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 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土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 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 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8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来逡去,待大伙儿让开一 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辽远。 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之后,和哨卡从此结上不解之缘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精品鉴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开头一段的“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看似闲笔,但在作者心中却是一种 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 B. “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摸一会儿”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四川新兵对红 艳艳的狐狸的喜爱。为后文跪在雪地上替美丽的小动物求情埋下伏笔。 C.小说对哨长放掉小狐狸做了层层铺垫,先是从感觉上写觉得它是个“美丽的精灵”, 再从听觉上写受不了它的哀鸣,最后又因士兵们的求情写不得不放。 D.小说中的“刀”是个道具,作者围绕“刀”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摸、递、看、捏、 抠、试、举、甩既充分揭示人物复杂的心里,又将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 E.作者把故事背景放在雪域高原的冬季。这样就使“雪域孤岛”上“毫无生机可言” 的苦寒与“你”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自适始终形成鲜明对比。 (2)小说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结尾说“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灵魂涅槃过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分) (4)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哨长,有人说是四川新兵,你的看法呢?并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乱 世 出 奇 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 365 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 427 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 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 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 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 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 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 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 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 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 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 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 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 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 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 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发、祸 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 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 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 志土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 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 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 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 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 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 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
9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 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 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 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 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 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 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 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 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发、祸 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 48 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 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 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 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 “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 383 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 399 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 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洲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 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 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 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
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 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 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 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 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 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 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 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C.“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内乱则又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 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 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 的理解。(6分) (3)“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6分)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第二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心刚昨晩代表影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虽然年岁已大,但他气宇轩昂,吐字铿锵 有力,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往昔岁月。 B.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已经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穆萨迪把国旗 降了下来,面对记者采访他激动地喊:“游戏结束了! C.除了毎周精选的三场英超赛事直播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精彩的比赛点播,浓缩精 华的比赛集锦、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让你捧腹不已的搞笑花絮
10 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 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 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 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 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 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 57 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 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也曾几度出仕,最后 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保全性命的明智抉择。 C.“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内乱则又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 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 “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2)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 的理解。(6 分) (3)“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6 分)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 之”呢?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第二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心刚昨晚代表影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虽然年岁已大,但他气.宇轩昂 ...,吐字铿锵 有力,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往昔岁月。 B.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已经改弦易辙 ....,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穆萨迪把国旗 降了下来,面对记者采访他激动地喊:“游戏结束了!” C.除了每周精选的三场英超赛事直播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精彩的比赛点播,浓缩精 华的比赛集锦、令人拍案叫绝 ....的进球、让你捧腹不已的搞笑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