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年12月 授课题目:消化性溃扬 授课教师:杨朝砖讲师 授课对象:2005级预防系、卫生检验系 学时,3受时 目的要求: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熟悉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及预防 重 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特点 并发症 胃镜及幽 门螺杆菌检 药物治疗机理、选药原则及方案 难 点:本病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 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教学、胃镜图片、典型病例讲解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详见教案内容,附后) (3分钟)消化性渍疡是人类的常见病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淡溃疡, (30分钟) 注意肖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的区别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重要的病因。 幽门螺杆菌胃泌素胃酸学说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漏屋项等 (2)非甾体抗炎药 (3)胃酸和胃蛋白酶No acid,.no ulcer" (4)其他因素 3、病理(5分钟)(第一节课完) 4、临床表现(20分钟) 腹痛·周期性 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互交替(长短不一) 季节性(秋冬与冬春之交) *节律性 Gu与Du节律性略不同 慢性 反复发作,病程几年或更长 腹痛部位:剑突下、中上腹部 Du:饥饿痛(餐后2 3小时出现,进餐后缓解 夜间痛(睡前或午夜出现) Gu:餐后痛(餐后12-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消失) 溃疡活动期:中上腹或剑突下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遗疡缓解期: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 特殊类型的PU 无症状性溃疡(15%-35%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 年 12 月 授课题目:消化性溃疡 授课教师:杨朝霞讲师 授课对象:2005 级预防系、卫生检验系 学 时:3 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熟悉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及预防 重 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特点、并发症 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药物治疗机理、选药原则及方案 难 点:本病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 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教学、胃镜图片、典型病例讲解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详见教案内容,附后) 1、概述 (3 分钟)消化性溃疡是人类的常见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0 分钟) 注意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的区别 (1)幽门螺杆菌感染 为重要的病因。 幽门螺杆菌-胃泌素-胃酸学说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漏屋顶学说 (2)非甾体抗炎药 (3)胃酸和胃蛋白酶 “No acid, no ulcer” (4)其他因素 3、病理 (5 分钟)(第一节课完) 4、临床表现(20分钟) 腹痛 *周期性 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互交替(长短不一) 季节性(秋冬与冬春之交) *节律性 Gu 与 Du 节律性略不同 *慢 性 反复发作,病程几年或更长 腹痛部位:剑突下、中上腹部 Du:饥饿痛(餐后 2—3 小时出现,进餐后缓解) 夜间痛(睡前或午夜出现) Gu:餐后痛(餐后 1/2—1 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消失) 溃疡活动期:中上腹或剑突下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溃疡缓解期: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 特殊类型的 PU: 无症状性溃疡(15%-35%)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复合墙疡(5%) 幽门管溃疡(餐后痛,并发症多,药效差) 球后溃疡(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易出血,药效差,易漏诊 巨大溃疡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8分钟) 1)胃镜检查和酷膜活检确诊首选,直接观察溃疡形态、大小、部位 ))X线都怒拾查 3)Hp检测 侵入性: 快速尿素酶试验(含酚红的尿素液中) 组织学检查(活检标本或病理切片) 粘膜涂片染色镜检(HE,Warthin-Starry或Giemsa染色) 微需氧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PCR) 非侵入性: 14C-呼气试验(复查) 血清学检查 粪便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4)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第二节课完) 6、诊断和鉴别诊断 (8分钟) 7、并发症(5分钟): 8、治疗及预后(20分钟) 治疗目的:除诱因、缓症状、促愈合、防复发、防并发症: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抑酸2受体拮抗剂(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 ◆护胃硫糖铝,前列腺素类药 ◆抗Hp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初次治疗:三联疗法(秘三联、PpI三联) 初次治疗失败:四联疗法(秘剂PP+2抗生素) 外科手术治疗 9、总结(7分钟)
复合溃疡(5%) 幽门管溃疡(餐后痛,并发症多,药效差) 球后溃疡 (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易出血,药效差,易漏诊) 巨大溃疡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8 分钟) 1)胃镜检查和黏膜活检 确诊首选,直接观察溃疡形态、大小、部位. 2)X 线钡餐检查 3)Hp 检测 侵入性: 快速尿素酶试验(含酚红的尿素液中) 组织学检查(活检标本或病理切片) 粘膜涂片染色镜检(HE,Warthin-Starry 或 Giemsa 染色) 微需氧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PCR) 非侵入性: 14C-呼气试验(复查) 血清学检查 粪便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4)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第二节课完) 6、诊断和鉴别诊断 (8 分钟) 7、并发症(5 分钟): 8、治疗及预后 (20 分钟) 治疗目的:除诱因、缓症状、促愈合、防复发、防并发症。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抑酸 H2 受体拮抗剂(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 *护胃 硫糖铝,前列腺素类药 *抗 Hp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初次治疗:三联疗法(铋三联、PPI 三联) 初次治疗失败:四联疗法(铋剂+ PPI +2 抗生素) 外科手术治疗 9、总结(7 分钟)